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精校.doc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言运动系统的组成探究实验提纲:1、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2、用解剖剪和解剖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
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行为。
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动物各种行为。
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
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运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播放录像片段。
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
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和骨骼标本,并结合挂图和大屏幕来充分认3、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模拟制作础上,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观看录像、直接导课]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如下导课: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2.1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
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本节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从而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下节的动物行为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各动物类群的特点,知道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而对动物运动行为的内在原因并不清楚。
从整体到内部,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但是学生的好知欲强,利用这点加上辅助教学,能够更好突破重难点,学生真正理解运动系统的协调运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亲身感悟、探究,明确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从而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点: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例举法、演示法【教学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同步导学的知识优梳理【教具准备】: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多媒体、视频展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二、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1、运动的形成是由骨、骨骼肌、关节共同完成的。
2、曲肘和伸肘时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觅食避敌2.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教学反思】本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是介绍运动是如何在骨、关节、肌肉的配合下产生的。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很难理解,需要教师运用直观道具辅助教学。
为此在介绍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时,使用直观材料——关节和骨骼动态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各个结构,尤其是关节的结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动物【教材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法设计】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 课件2.学生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动物的行为一导课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上黑板写)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伸肘、曲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二、进入新课(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问:同学们喜欢养宠物吗?养过什么宠物?答:猫狗兔…..问:嗯,大家都很爱护小动物,想一想,这几种宠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的行为?答:睡觉,吃东西,会跑会跳,会叫,会攻击,会防御,有名字的宠物当你叫他时他会有反应。
(提示:假如你拿棒打一只小狗,他是不是会反抗?狗见到比它弱小的动物是不是会去攻击?)其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1、摄食行为(比如:小鸡啄米)2、贮食行为(比如:蚂蚁总是在不停的搬运食物到自己的洞中,以便在自己饿的时候有食物吃)3、运动行为(比如:走跑跳爬飞。
)4、繁殖行为(比如:母鸡孵蛋,以及雌雄之间的求偶、交配、哺育等)5、攻击行为(比如:不同动物为争夺食物、领域或配偶而发生的相互攻击)6、防御行为(比如:动物都具有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喜洋洋为了不被灰太狼吃掉,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甚至还有一些小动物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如比目鱼,它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水的颜色改变而改变。
还有像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墨汁向敌害发射“烟幕弹”,使敌害看不清它从而趁机逃走。
)7、迁徙行为(许多鸟类具有随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像大雁、天鹅、杜鹃都具有迁徙行为,被称做候鸟,相反,不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做留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设计【单元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内容分析】运动和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了解,但是对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还缺少深入的探讨,也未从总体上认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
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关于《动物的运动》的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重点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探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进而认识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2)应强调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3)应指出不同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其结构基础也不尽相同,有的并不具备骨和关节等结构,因此动物运动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这三点依次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的好素材。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统称为动物的行为。
从行为的直接意义或表现形式来看,动物的行为包括取食行为(含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孵卵行为、育雏行为等)、迁徙行为、节律行为等。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或者说从行为与遗传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同种个体之间关系来看,有的动物是单独生活的,有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后者往往有个体间互动的活动,称为社会行为。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第二节安排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内容,第三节安排社会行为的内容。
这两节中都会涉及取食行为、繁殖行为或防御行为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厘清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行为分类,消除学生关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关系的困扰。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二者产生的途径及适应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运动的趣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课教学:
a.讲解关节、肌肉、神经系统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图片进行说明。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展示一组动物运动的图片,包括奔跑的猎豹、跳跃的袋鼠、游泳的鱼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运动方式的独特之处。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如“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四)课堂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关节、肌肉、神经系统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及其适应性等方面。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关节、肌肉、神经系统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等在运动中的作用。
2动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3.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了解动物运动时能量的供应与消耗。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运动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案

通过观察运动健儿夺冠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制作关节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肌肉、关节与骨的协调配合。
【课前准备】
视频资料、2008年奥运会图片、新鲜鸡翅、制作关节的材料、自制课件
3、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关节和观看图片和视频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并深刻的理解了运动的完成要靠骨、关节和肌肉的相互配合,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和肌肉
二、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便产生运动
三、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媒体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关节的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骨、肌肉和关节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的本质。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后,精心设计了八个思考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小组讨论及思考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自我反馈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在这节课里,每个小组都需要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进行评价打分。
通过小组讨沦、回答、抢答等方式,结合教师的及时评价,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屈肘和伸肘动作的照片,关节积木等。
课前小组分工: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6~8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词论、合作学习等途径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
的最初的认识——能“动”。
但动物的
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狐
猴的运动。
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
实现的?
思考并回答。
由动物名称
中的“动”出发,
用—段动物运动
的视频导人新
课。
激发学习兴
趣。
在预习的基础上,给每个小组布置
以下思考讨论题。
1.运动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结合关节积木,讲解关节的结
构组成。
3.人体右哪些骨和关节?它们在
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鸡翅的解剖,回答第4和第5
个问题)
4.肌肉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
用分别是什么,
5.肌肉有什么特性,它是如何附
着在骨上的?
6.进行屈肘、伸肘的动作,感受
肌肉发生的变化。
7.运动还与运动系统以外的哪些
系统有关?
8.列表比较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
行小组合作学
习,思考讨论问
题,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获取知识
的能力。
以哺乳动物为例,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本质
1.运动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引导学牛回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组成运动系统的器官。
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一块肌肉也
是一个器官。
因为它们都是山结缔组
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多种组织结
合在一起构成的。
讲解:骨和骨骼的区别。
人体骨骼是指206块骨连接成的一
个整体,具中,有不活动的连接,如颅
骨之间的连接;有半活动的连接,如脊
柱中脊椎骨之间的连接;有活动的连
接,如四肢的关节。
提问:关节是不是器官?
回答:器官。
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教师
引导学牛从生物
体的结构层次开
始思考,逐步得
出运动系统的结
构组成。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以哺乳动物为例,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利
2.结合关节积木,讲解关节的结
构组成。
布置学生观察“关节积木”。
提问:“关节积木”中球形的结构
代表什么?凹进去的地方代表什么?
观察“关节积木”,思考并认
识关节的结构。
在教师板图的基础上,写出对
应的结构。
运用实物模
型,将抽象的结
构形象化。
在观
察思考的基础
上,得出关节既
牢固又灵活的特
点。
其他
动物
的运
动
8.列表比较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动物
运动
方式
运动器官
特点
运动
能力
蜗牛缓慢爬行肉质足较弱
蚯蚓缓慢蠕动
只有肌肉,
没有骨骼
较弱
蝗虫
跳跃、飞
行
有肌肉和外
骨骼,三对
足和两对翅
强
家鸽飞行
胸肌发达,
长骨中空
强
尝试列出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颗。
将课本相关内容用
列表的形式总结,便于
学生掌握。
总结
提升
在对比各种动物运动特点后,引导
学创:发现动物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联
系,总结运动对生存的意义。
回答:运动能使动物更好地趋
利避害,有利于生存。
思考运动对于生存
的意义,也为后面的动
物行为的教学做铺垫。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