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二非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非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设疑探究引导梳理讲练结合(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二、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3、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连年不断。
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史。
真可谓:生灵涂炭,八荒处处皆孤冢;白骨横野,九州座座是空城。
哪怕是到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唯一的星球仍硝烟不断。
(PPT图片展示)当然,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和平的呼声。
早在2400多年以前的中国,就有一个思想家,就反对不义之战,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非攻》。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确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看看学习目标是什么。
(用PPT 出示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墨子及墨家的一些思想;2、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3、积累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能用白话文翻译文句;4、理解文章层层铺垫、类比论证的说理技巧;5、结合现实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情感目标崇尚和平,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战争观。
三、墨子档案,了解墨子及墨子一些思想。
方法步骤:先叫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PPT出示:四、检查预习扫清字词梳理文意。
(完成学习目标2和3)方法步骤:1、扫清文中相关字词的读音障碍(完成预习检测题);2、扫清文中实词、虚词、通假、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并翻译文句,理清文意(完成预习检测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非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反而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
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试牛刀:根据例句给下文断句(用“/”断句,限7处)
例句: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非攻
课 题
非攻
课 型
课 时
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主张。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力点
学习体会墨子层层进逼说理和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育点
理解“非攻”思想,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重难点
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6)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3

非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反而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
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2非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 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 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 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 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提倡“非攻”,反对战争,都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只 主张“非攻”,并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不反对“守 ”,他反对的是以掠夺土地、财富、人口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因 此,一场战争,我们是赞同还是反对,得看战争性质。为保国、保 民而战,为伐无道、抗侵略而战,这是正义之战。不能“非”之。 如果只为一己,一国之私欲,大动干戈,不顾众生生命的侵略的非 正义之战。我们必须反对。
课外拓展 延伸
学生列举不义战争,并分析其 危害。结合社会现实,谈谈“ 非攻”思想。(观点+例子+ 看法)
布置作业: 积累本文文言知识,自学第二 段。 阅读鲁迅小说《非攻》,写一 篇名为《走进墨子》的短文。
墨子名言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兼相爱,交相利。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今重为不义,攻国。备者,国之重也。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万事莫贵于义。 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中《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

非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X。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X“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X“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反而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
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非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断句,学习墨子散文善于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3、树立和评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
三、介绍墨子及《墨子》:1、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逐渐成了儒家的反对派。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
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二 非攻 教案2

<<非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与儒家对比,进一步了解墨子及墨家思想。
2、朗读课文,弄清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
(重点)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层层推进,类比说理的技巧,提高自己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难点重点)4、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过程:目标一通过儒墨两家思想的对比,加深对墨子思想的了解。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
(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
)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
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富县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富县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节葬:反对厚葬,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
(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
(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的。
)非命:认为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
(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反对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服丧守孝的期限。
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教学过程:目标二学生结合注解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字词句式须得掌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指名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重点突出)1、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译文: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来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2、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译文:这能说天下的君子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3、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教学过程三:目标三——学生小结课文,完成结构框架图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总结文章结构,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攻释文题墨子认为各国家间、各诸侯国内部贵族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荒废生产、耗损财物、夺民之用,是不义的,因此,他主张“非攻”。
“非攻”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攻》的条理极为清楚,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牛马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
之后,反复说明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混乱荒谬到了极点。
文章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明主旨本课选文,墨子采用层层进逼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的君子们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种事情上,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他们根本不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
墨子在谴责“天下之君子”的同时,言明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张。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其不仁兹.甚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滋更加②拖强夺或费力取得③辨分别(2)一词多义①国今至大为不义攻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等死,死国.可乎:逝将去女,适彼乐国.:②故是何故.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君安与项伯有故.:③遗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故书其言以遗.后世:答案①国家/国都/国事/地域②原因,缘故/旧/老朋友,引申为交情③丢失/抛弃/留传(3)古今异义①罪益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度。
②从而..誉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①大、重。
②从,跟随;而,而且。
(4)虚词归纳①以以.亏人自利也:乃入见。
问:“何以.战?”:作《师说》以.贻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则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答案①连词,因为/介词,凭,凭借/连词,来,用来/介词,把/连词,而且②连词,就/连词,却/连词,如果2.词类活用(1)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书.其言以遗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而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责怪、反对(2)使动用法,使……亏(3)名词作动词,写下(4)名词作动词,赞美3.特殊句式(1)以亏人自利也。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
(2)判断句。
4.语句翻译(1)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2)现在做小的错事,就知道谴责他;做大的错事即攻打别国,却不知道谴责他,反而跟着称赞他,说他义。
(3)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与“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文本名句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文外名句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3.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如果有一个人,进入人家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人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子、李子,大家听到就会责怪他,上面执政的人抓获就惩罚他。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狗大猪小猪的人,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人家园圃偷桃子、李子。
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因为他损害别人更多。
如果损害别人越多,他的不仁就更严重,他的罪过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就越大。
至于进人家牛马圈,偷走人家马牛的,他的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超过偷人家狗、鸡、大猪、小猪。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害别人更多。
如果损害别人越多,他的不仁就更严重,罪过更大。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于杀害清白无罪的人,强夺人家的衣服皮袄、夺走戈剑的人,这比进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害别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人更多。
如果损害别人越严重,他的不仁就更严重,罪过更大。
现今,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责备他,说它们不义。
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攻别的国家,可是天下君子却不知道去指责他,反而跟着称赞他,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说他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杀一个人,叫作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
如果根据这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个道理说开去,杀十个人,就有十倍不义,一定构成十个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了;杀一百个人,就有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对这种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罪行,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认为它们不对,称之不义。
现在最大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的不义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称赞它,说它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假如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黑和白的分别;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味却说是甜,那么人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们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苦甜的分别了。
现在做小的错事,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就知道谴责他;做大的错事即攻打别国,却不知道谴责他,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反而跟着称赞他,说他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乱也。
混乱的。
(《墨子·非攻上》)1.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课文是怎样展开论证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先从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说起,说到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到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马牛,再说到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②按正常来推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了一片颂扬之声。
③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才真是不合乎逻辑的逻辑。
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突出而且鲜明。
2.墨子认为最大的不义是攻国,可为什么要说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马牛和杀人越货?这是否是多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马牛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之人并抢夺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
之后,反复说明天下君子指责小的不义,却赞颂大的不义,可以说是荒谬之至。
这些不是多余的话,是为了对比说明天下君子攻人之国的不义特征,显示出文章的条理极为清楚。
3.墨子的“非攻”是反对一切战争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墨子反对战争,却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
他只主张非攻,而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他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自守;他既不赞成国家间的攻伐掠夺,也不盲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
墨子主张非攻,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敖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和“攻”,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
“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的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的战争。
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因此,“非攻”绝不是不加分析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在分清战争性质的基础上,对诛战赞同,对攻战反对。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说说其中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战争对人民的损害最惨重,罪孽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