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诗歌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时天狗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 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宇宙/寅时沫水/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拼/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热巴”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
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则二十人,少则四五人,队员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其表演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
“热巴”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寓意长远,是颇具健身作用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它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表演者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________。
铃鼓声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为乱世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铁腕政治的束缚,儒道两种人生理想的分裂,()。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显得那么 :在政治上,他可以委曲求全;在生活中,他可以佯狂;而唯独面对他自己,他不得不真实。
多才多艺、志向高远与极度的自我压抑交织于一身,阮籍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且比常人更加丰富。
《咏怀诗》是阮籍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是诗人放浪形骸的外在表现下的灵魂内核。
阮籍除以极其放诞夸张的举止宣泄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外,还把政治压迫的窒息、佯狂的孤独、理想分裂的矛盾都注入诗句,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以此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使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咏怀诗》继承了《诗经》《庄子》的优良传统,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显得含蓄委婉;也有一般性陈述,但做到了。
“阮旨遥深”正是对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最好概括。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人生充斥着苦闷和痛苦B.使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与进退维谷的苦闷C.痛苦与苦闷充斥着他的人生D.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和进退维谷的苦闷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苟全不知所措直观化言近旨远B.苟且无所适从形象化微言大义C.苟全不知所措形象化言近旨远D.苟且无所适从直观化微言大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B.他以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C.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D.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
高中语文选修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 (3)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
“月”是全诗的灵魂: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 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 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 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 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源自几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 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 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两首。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葬花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月下之景
1、开头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意象:浩瀚澄澈的江 绚烂耀眼的花 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愉悦 陶醉 手法:景中寓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孟浩然 PPT课件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 门谢客之意。 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总结
此诗为诗人辞官归隐嵩山 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 景色,抒写了诗人细微复杂的 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 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 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 意。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
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像 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 有情。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 隐逸道路。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幽人”,既指庞德公,
也是自况。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其二)》

人生经历三个阶段: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悲凄”之情,他是 否及时调整了心态,心情恢复平 静?
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
总结:
本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夜难眠、对酒独 酌的诗人形象,抒发了作者时光流逝、壮 志难酬的苦闷和知音难觅的孤寂。
作业:
从意象、意境与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异 同?
悲凄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凄”?诗 文又是如何表现这种 “悲凄”的?
问题探讨三:
前四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一幅无限阔大光明、 浩荡空阔的画面。
问题探讨四: 翻译“风来入房户,……不眠 知夕永。”四句。哪个字最能 表现诗人的心情?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会到季节也变了,睡 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冷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总括前六句描画的景象,以“悟”和 “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问题探讨六: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诗人想 倾吐心中的什么?结果又怎样?
结合后文来看,应该是“岁月刀刀催人老、空有 壮志不得酬”的苦闷。没有人应和,可以理解为 没有人认同、理解诗人的苦闷,这说明现实中知 音难觅,故而只好与孤影对酌。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 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 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 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 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 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 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 《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 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 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 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 不同的志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自主赏析·书愤 PPT课件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 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返回首页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 毕生心愿;
返回首页
陆游与唐婉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 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 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 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 她离婚。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 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 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 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 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 散了。
返回首页
拓展阅读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2、字义 楼船:高大的战船; 空:白白地;
渡:渡口;
名世:名传后世;
返回首页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分上下;
解题
• 书:书写,抒发 • 愤:愤懑,悲愤
返回首页
诗歌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六单元游沙湖

2、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诗:“谁道使君 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 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 “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奉劝大 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 乐观的人生情怀!
反其意而用之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怎样 的思想感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 聪明领会超过一般人,用纸给
字,辄深人意。余
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
戏之曰:“余以手
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
为口,当以眼为耳, 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
皆一时异人也。”
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 的怪人。”
• 疾愈,与之同游清 泉寺。寺在薪水郭 门外二里许,有王
•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 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
再见
翻译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
沙湖,亦曰螺师店。 •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
予买田其间,因往 相田得疾。闻麻桥 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安常虽 聋,而颖悟绝人, 以纸画字,书不数
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 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 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 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 里请他看病。
作者写庞安常只是为了突出庞安常的个性特点吗?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 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 写自己的?
异 和庞安常进行类比
1、庞安常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都是一代异人。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 ,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拥有相同 的境遇。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一单元越中览古

赏析:
1、作者选取了哪两幅画面?为了渲染了什么?
画面一:__“__战__士__还__家__尽__锦__衣__”_____
战士凯旋,大家都就将越王及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表情烘托出来。
画面二:__“__宫__女__如__花__满__春__殿__”_____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
惆怅——达观——坚忍不拔
曾照吴王宫里人。
同:
都是吊古之作,意蕴诗中, 都用了对照手法。
《越》前三句写古,末句写今 《苏》前三句写今,末句写古 异: 《越》从古宫人说到今鹧鸪 《苏》从今月说到古宫人。
两首诗的格局正好相反。
思 同: 两诗都生盛衰、荣华无常的感慨。
想
内 异: 《越》通过古今对照、物是人非写感慨;《苏
容
通过自然景物今古常新写感慨。
3、你读了此诗,能悟出怎样的道理?
• 隐含着诗人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 隐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忘却往日的屈辱和 苦难,完全陶醉在暂时胜利的喜悦之中,其结果只 能使化为乌有。
读李白《苏台览古》,比较表达技能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表 达
菱歌唱尽不胜春。
技 能
只今惟有西江月,
性情刘禹锡
——其他诗作赏析
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热烈而忐忑的少女情怀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羁旅之情,思归之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意义和作用:
1.诗言志
志:思想.意志.情感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
兴:引起联想,感发人的意志
观:观风俗之盛衰,以考政教得失 群:是百姓养成合群的思想的习惯, "和而不流" 怨:怨刺上政
侠义心肠 盛唐气象
侠客行 李白
《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五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小刘点评 接近年关,各种税费让人无招架之功,看到宋代诗人 范成大的上面一首诗歌,引出感慨。 若有一天 凡是风过之处,均要收取清凉费 凡是眼光所到之处,都要扣取观光费 凡是语言所发之处,皆要硬扣言论费! 那么人活着岂不成了税费的累赘
一首述亡诗 述国亡诗
多少故国情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宁无一个是男儿。
小刘点评: 自古红颜多薄命!因 为她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 力.也许那些男人也曾爱 过她们,可更爱自己的权 势。她们只是工具,是桥 梁.吕后,武则天,孝庄, 她们也曾天真烂漫,不谙 世事,最后都变得那样心 肠冷硬,甚至心如蛇蝎, 不过是男人无法给她们一 片天,她们只好自己来, 说到底也不过是些可怜人。
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 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 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 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 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 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 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 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 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 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 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 后”的梦话吧!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 心。”(《赠崔侍御》) 堪称是“文武不殊途”, 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 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 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 分不开。他说;“十五好 剑术,遍于诸侯。”正是 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 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 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 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 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 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 任侠意识为旨的。
须 知 天 下 苦 人 多
常 使 胸 中 慰 朝 气
她们是少数几个有反击之力的女人。而更多的是 那些无力反击的女子。妲几,褒姒,西施空担亡国祸 水,红颜妖姬之名,可除了以色事君邀宠之外,她们 又能做些什么呢?她们又真做过什么导致亡国呢?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只会嘲笑女子, 大好男儿自己不知耻吗? 这些可怜的女子啊! 汉朝的勾夫人,儿子有幸被立为太子,做母亲的 却要被赐死,怕的是太后专权。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真是骂 尽天下须眉男子,昂藏丈夫. 又评:真正的男儿不会让女人承受苦难,优秀的国君不 会让民众遭受忧患.文恬武嬉只会让国家和民族堕入 深渊,读诗以观史,那么观史呢?又做什么?
南朝天子爱风流
尽守江山不到头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 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 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 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 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 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 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 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 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 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 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 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 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 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 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 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 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 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 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 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 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 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洗儿戏作》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 无灾无难到公卿。
小刘点评: 老苏的一生折射了宋王朝最大的悲哀.一个靠武功 取天下的王朝却厚颜标榜自己的文治,但最无耻的还不在 此,在标榜自己的文治时却让一代宗师万里流离.最终让 这一代宗师发出了“但愿生儿愚且蠢”的感叹.当世胄蹑 高位,英俊沉下僚时,当聪明才高之士报国无门且倍受打 击,而平庸愚昧之人却位列公卿之时,那么这个王朝离灭 亡也就不远了.对这样一个时代,你是否心有所感呢?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 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 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 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小刘点评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 亦当如是!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 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 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不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 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 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 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 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 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 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有感 李商隐 中路因循我所长, 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 一盏芳醪不得尝。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才华与命运,常常是注定要相克 相妨的。原诗中的中路:即中途。我所长:我的长处。芳 醪:美酒。 李商隐有感于造化弄人,于是写下了“古来才命两 相妨”这句诗。千古以来,命运总是玩弄那些才华卓越的 英雄;这句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看穿了命运的无情,事 实上则是作者对现实人生所发出的不平之鸣,藉此发泄内 心血泪交融的激情与痛苦,这与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 含义相当。
小刘点评: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原 动力,那么文化人就是人类社会的脊 梁.当才子哀叹才命相妨的时候,那 只说明一点:社会已经没落了.任何 一个社会的沦落都是从文化人的抱 怨和牢骚开始的.似乎从屈原开始, 中国就有了这一个宿命的传统.
所以,要看一个社会的兴衰,只 需看才子文人和高人隐士的态度.但 不幸的是,历史仿佛只是一个苦难的 轮回,这一点,三千年未改变.
才情寄于诗 其一 罗衫玉带最风流, 斜插银篦慢裹头。 闲向殿前骑御马, 挥鞭横过小红楼。 其二 薄罗衫子透肌肤, 夏日初长板阁虚。 独自凭阑无一事, 水风凉处读文书。
花容弃胭脂
(花蕊的宫词)
小刘点评:
一个才情绝世的女子,一 个花容绝代的容颜,她见 证了一代的繁华和风流. 从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我 们看到的是宫中闲逸的 生活,君王对她的宠爱和 怜惜.可惜的是,似乎红颜 总招天妒,在那个纷乱的 繁华时代,一次偶尔的放 纵也会带来粉身难赎的 悲哀.更何况她和孟昶是 夜夜笙歌,日日筵享呢.最 终,孟昶竭力粉饰的太平 花蕊最后不得不千乘万骑东北行,然后写 下一首让人断肠千古的悲歌.(经验告诉 盛世被赵匡胤的两万甲 兵变成了“太贫剩世”. 我们:不要因为短暂的快乐而为自己带来 长久的悲哀,粉饰太平,则天下永远也不 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