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医学科研设计2014
2014医学科研设计

可靠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取样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 考察可靠性的指标有: 符合率 kappa值检验 相关性分析
23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有: 观察者间测量变异 观察者自身测量变异 应选择变异小的指标 个体差异 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仪器、药品、试剂 5. 指标的观察 为了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心理因素的影响,应尽可能的: 使用客观指标 明确判定标准 观察方法 严格按标准执行 观察次数 观察期限 记录标准
缺点
32
2)交叉设计对照(cross-over
design
control)
整个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第一阶段结束后,经过一段洗脱期,两组对换措施进入第
二阶段。 有组间对照 这种设计 有自身前后对照 从而 降低了两组的变异 减少了干扰因素的作用 提高了评价疗效的效率 减少了样本量
16
产生依从性差的可能原因:
(1)患者服用医嘱药物后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而退出研究
(2)患者对现行治疗方案失去信心,自行接受其它治疗 (3)患者因各种原因难以坚持按时治疗和复查 (4)患者病情的变化需更改原定治疗计划。 (5)对照组患者不愿意作为受试者
17
提高依从性的基本前提
1)疾病的诊断必须正确 2)措施必须有效 3)若出现毒副作用应及时处理 4)患者知情同意
如临床医学试验中使用的药物为研究因素,药物的剂
量就是水平,设计时要掌握研究因素的使用水平: 剂量过高→容易使研究对象造受损害、中毒; 过低→难以出现预期效果,没有效应就无法评价。
10
如观察一种新的药物效应,须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存在。
如果观察两种药物的药效比较试验,两者均采用多个不同 剂量。应对两种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分析。
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医学科研设计方案1.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医学领域,科研是推动医疗技术和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
医学科研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特定医学问题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本文将以探究新型抗生素对耐药菌菌株的抑制作用为例,讨论医学科研设计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2. 研究问题和假设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新型抗生素对耐药菌菌株的抑制作用,并评估其是否能作为替代传统抗生素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们的假设是,新型抗生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耐药菌菌株的生长。
3. 研究设计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新型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抗生素治疗。
每组各选取50例耐药菌感染患者,确保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特征相似。
3.2 观察指标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耐药菌菌株的抑制情况。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耐药菌菌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其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3.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实验组选取患者后,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新型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抗生素治疗。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对于实验组,根据新型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治疗。
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法。
每日记录相关治疗过程,并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观察指标测定。
3.4 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适当的统计软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指标差异。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确定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4. 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4.1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前期准备: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和实验药物准备等。
2.患者招募和入组:根据招募标准,筛选患者,并进行知情同意的取得。
3.实施治疗和观察:按照研究设计和方案,进行治疗和观察指标测定。
4.数据收集和整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数据,准备分析。
医学科研设计课件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更加注重多 学科交叉和合作,采用先 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 断推动医学进步。
医学科研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原则
医学科研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和原则,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
可重复性。
伦理原则
医学科研必须遵守伦理原则,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确 保研究的公正性和道德性。
创新性原则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的具体对象,如患者、健康人群等。
样本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源和数量。
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
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方法,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和流程。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试验实施
按照研究方案对受试者进行干预和观 察,记录相关数据。
按照随机原则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 对照组。
临床试验的实施流程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研究报告撰写
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核对和备份。
04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设 计与实施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与目的
队列研究
指以特定人群的暴露状况为基础,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 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医学科研设计的概念

医学科研设计的概念
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在医学领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制定的具体方案。
它涵盖了研究问题的制定、研究设计的选择、样本或实验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实验和观察的控制等内容。
医学科研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在医学研究中,科研设计可以包括实验研究设计、观察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设计等多种形式,选择合适的设计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
医学科研设计的核心是研究问题的确立和研究假设的建立。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问题有关。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性回答,需要明确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推测因果关系。
医学科研设计还需要合理选择样本或实验对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解释度。
最后,医学科研设计需要注意实验和观察的控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和偏倚,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之,医学科研设计是医学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确保研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科研设计范文

医学科研设计范文医学科研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比如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什么等等。
然后需要确定研究的问题,即对于所研究的目标,需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并且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
医学科研设计的研究设计部分包括研究类型、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类型,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系统评价等。
实验研究通常是通过干预变量来观察其对受试对象的影响,观察研究则是通过观察受试对象的现象和表现来获取数据。
系统评价是对已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极其关键的一环。
在收集数据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试验、体格检查、实验操作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编码,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方法要选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比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以得出准确且有意义的结果。
医学科研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和伦理问题。
实施的可行性包括研究所需的资源、时间、技术等方面的条件,要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伦理问题则是指研究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伦理纠纷,需要遵循相关伦理准则和规定,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最后,医学科研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研究结果的报告和传播。
研究结果应该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报告,可以通过论文、会议报告、学术期刊等方式进行传播。
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以便其他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能够从中获益。
总之,医学科研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从研究目的、问题、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可行性和伦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医学科研设计,才能够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医学科研设计的概念

医学科研设计的概念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在医学领域中进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帮助科学家和研究者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医学科研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物的理解,从而改善医疗实践和促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医学科研设计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医学科研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或药物疗效的方面,例如:某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等。
科研者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确定还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目的: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科研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可以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某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评估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等。
研究目的需要具体明确,以便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有效的数据收集。
3. 研究假设:科研者在设计研究时通常会建立一个假设。
假设是一个预测性陈述,可以被证明或反驳。
假设需要明确表达,以便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指导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研究设计:医学科研设计的核心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性研究。
实验研究通常使用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通过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比较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观察性研究主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探索现有的关联和趋势,例如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5.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学科研设计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临床试验或医学影像等方式来收集。
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学方法、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等。
6. 结果和结论:医学科研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得出科学的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科研者可以得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并发表研究结果。
结论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病理学研究或药物开发等领域,促进医学的进步。
总之,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在医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它通过明确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步骤,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物,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展开研究的设计方案。
医学研究是医学领域发展的关键,通过研究才能发现新的治疗方法、新的药品、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科研设计的几个要素。
一、研究目的在设计医学研究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研究的目的。
研究目的应当明确、具体、可行。
比如,我们希望研究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为此需要先确定研究的受众对象、研究的细分领域、研究的有效样本大小等等。
在明确研究目的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医学科研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研究对象可以包括人群、动物、细胞、生物样本等等。
比如,想要研究一种治疗预防疾病的新药,就需要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进行药物的测试、药效评估、药品副作用评估。
在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敏感性等等。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医学科研设计的基础之一。
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需要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科学研究等等。
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实验验证。
四、研究结果医学科研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得到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应当客观、准确、可信。
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质量的评估和多方位的论证。
通过多个研究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和指导性建议。
五、伦理审批在医学科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合法性和伦理性。
医学研究需要遵循伦理规范,保证研究的安全、合法、有效。
因此,在开展医学研究之前,需要进行伦理审批,确保研究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综上所述,医学科研设计是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伦理审批是医学科研设计的关键要素。
只有严密的设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具有指导性的研究结果。
六、样本大小和样本选择在医学研究中,样本大小和样本选择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医学科学研究与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学研究与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学研究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科学研究,医学界能够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医疗方案,推动医学进步。
而医学科研设计则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方法和规范,以确保科学研究过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探讨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医学科研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医学科学研究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巨大的意义。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医学界能够不断改进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效果。
例如,在癌症研究领域,科学家通过对癌细胞的基因突变、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仅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还减轻了化疗的副作用。
此外,医学科学研究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和案例,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医学研究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医学人才提供了机会,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医学科研设计的关键要素2.1 研究目的每一项医学科学研究都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它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依据。
研究目的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以及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2.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研究计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研究的操作步骤、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样本量、设计数据收集工具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研究伦理及合规的问题,确保研究过程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2.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提出科学结论。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类型和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实验对照
对照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
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例:研究食物添加赖氨酸后的营养价值,
实验组儿童的课间餐为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
组为不加赖氨酸的面包。这里的实验因素是什
么?
(3) 标准对照
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的标准值
或正常值作对照。
例 据大量调查知,健康成年男子脉搏的 均数为72次/分,某医师在山区随机调查了25 名健康男子,其脉搏均数为74.2次/分,标准 差为6.0次/分,能否认为该山区成年男子的脉 搏高于一般人群?
受试者号 随机数字 1 1 2 4 3 3 4 2 5 1 6 2 7 4 8 3 9 2 10 11 12 13 14 15 16 1 4 3 3 2 4 1
A D C B A B D C B A D C C
B D A
四、重复原则
重复指试验例数的大小和重复次数的多 少, 要使试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应有 一定的样本含量。
(4)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进行。
矽肺患者克矽平治疗前后的血清粘蛋白(mg/L) 患者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 65 73 73 30 73 56 73 治疗后 34 36 37 26 43 37 50
表 2.7 12 名妇女最大呼气率分别用两法测得的结果(L/min) 被测者编号 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Wright 法 ⑵ 490 397 512 401 470 415 431 429 420 275 165 421 Mini 法 ⑶ 525 415 508 444 500 460 390 432 420 227 268 443
交叉均衡示意图
甲幼儿园 ( 100人 )
50人 50人
乙幼儿园 ( 100人 )
50人 50人
实验组
对照组
(2)分层均衡
把非处理因素按接近原则分成若干层次,然
后将同一层次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
例: 观察两种化疗对某肿瘤的疗效,将患 者按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转移等进行分 层,然后,将同一层次的对象随机分到各组。
P.360
9 9 7 16 19 4 13 0 18 2 8 17 2 12 4 17 10 3 19 15 8 9 2 2 17 0 19 7 9 0 8 9 19 5 17 6 14 16 12 14 14 9 1 18 13 7 6 9 11 15 5 11 16 16 18 11 6 19 9 16 7 1 14 15 8 6 6 5 12 10 4 4 16 4 9 8 6 13 0 4 17 15 0 7 15 10 11 3 11 7 5 10 4 13 12 8 10 18 6 9 3 18 17 7 7 14 19 19 0 3 16 2 17 5 10 12 14 1 11 5
确定样本含量
1. 意义:
样本含量大则浪费,过小,则检验效能偏低
2. 确定样本含量时应具备的条件:
(1)检验水准()
即此次实验所允许犯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 际成立的H0)的概率。 通常 =0.05 ,要注明单侧或双侧。
(2)检验效能(1- ) 即在特定的 水准下,若总体间确实存 在着差别,此时,该次试验所能发现此差 异的概率。
三、 随机原则
即样本抽样、观察对象的分组等要随机遇而定。
意义:
(1)是统计推断的前提
(2)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方法: (1)随机抽样 (2)随机分组
随机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 2.系统(机械)随机抽样 3.整群随机抽样 4.分层随机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 号,再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所属组别 甲 乙 乙 甲 甲 乙 甲 乙 乙 甲
例2. 将18只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
先动物编号,取随机排列表第1行, 舍去0、19两个随
机数后排列如下,事先规定1~6为甲组,7~12为乙组,
13~18为丙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3 9 2 17 14 11 7 16 15 10 随机数字 8 6 13 5 18 12 1
通常取=0.1, 单侧, (1- )不宜低于0.75,
否则检验的结果很可能反映不出(假阴性)。
(3)容许误差 ( =1-2, 或 =1-2)
即两总体参数相差或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相差所允许的限度。为实验精度指标,若相 差超过此限度,就可被此次实验所发现。 可用: 1)预试验的结果; 2) 查阅相关文献的结果; 3) 专业上认为有意义的差别; 4) 0.25倍或0.5倍的标准差代替;
2
考虑α 、β取值,则:
(u u)S n1 n2 2
11 18
12 16 17 10 14 16 3 13 14
15 18 13
18 10 15 11 12
例1. 将1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要求两组 例数相同。
将患者编号,随机指定表15-1(P.360)的第4行, 舍掉10~19的随机数后排列,并事先规定对应偶 数者分入甲组,奇数者进入乙组,结果如下: 患者编号 随机数字 1 6 2 1 3 5 4 4 5 0 6 7 7 8 8 3 9 10 9 2
(4)总体标准差()
常用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来估计
根据上述条件确定的样本含量的意义为:
若总体参数间确实相差 ,标准差为, 则预期有1- 的概率, 按检验水准 得出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常用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或配对比较)
n=
( uα + u β ) s δ
按有关影响因素把观察对象分成若干层次, 然后将同一层次的观察对象进行随机抽取。 例:欲了解某地人群HBsAg阳性率情况, 按年龄段、职业、性别等因素分层后进行 抽样。
(2)随机分配
随机排列表使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8 8 18 6 1 11 14 3 16 4 5 0 2 6 19 1 19 2 19 3 2 9 3 7 1 7 2 16 16 10 4 6 5 4 5 5 19 13 18 12 2 0 4 2 0 1 13 3 0 4 5 8 5 1 8 1 3 17 15 12 17 4 14 5 3 1 1
照就难以说明问题。
(5) 相互对照
几种处理(或水平)互为对照。
表 5.1 三种方案治疗后血红蛋白增加量(g/L)
方案 A B C 24 20 20 36 18 11 25 17 6 X 14 10 3 26 19 0 34 24 -1 23 4 5 n 7 6 8
表 11.3 不同吸烟量者尿中硫氰酸盐(mg/L) 不吸烟 2.8 2.5 3.7 0.4 2.8 2.8 0.8 1.3 2.5 0 0 6.6 1~2 支/天 6.0 4.5 1.3 0 0.4 1.3 2.5 3.7 3~10 支/天 5.2 1.9 7.9 5.2 10.3 5.6 3.9 6.6 7.0 7.0 3.7 16.7 10.8 >10 支/天 2.5 8.8 7.5 20.8 11.3 18.5 5.6 12.5 7.5 7.5 3.7 9.8 9.8 11.6
例:欲了解某单位职工HBsAg阳性率,该单
位有职工1000人,试按单纯随机抽样法,抽
取一例数为100的样本。
系统随机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总体的 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等分成n个部分,再从 第一部分随机抽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 隔,机械地从每一部分各抽一个观察单位组成 样本。 例:欲了解某单位职工HBsAg阳性率,该单
表 13-1 随机排列表(n=20)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14 18 12 18
10 13 17
13 10
15 13 8 12
15 14 10 7 6 3 6 9 1 15 0 7 2 0 8 3
15 12 11 11 2
13 17 19
2.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主动施加干预措施,控制非处理 因素。 实验设计类型
(1)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动物实验设计
(2)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试验设计
(3)以某个地区人群为对象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
第一节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均衡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一、 对照原则
意义: (1)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位有职工1000人,试按系统抽样法,抽取一
例数为100的样本。
整群随机抽样
先将总体划分为n个群,每个群包括若干 观察单位,再随机抽取k个群,并将被抽取的 各个群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例:某校有80个班级,各班学生50人,现 用锡克氏试验调查该校学生白喉易感率,
随机抽查了8个班的全部学生。
分层随机抽样
第十五章 医学科研设计
温医环境公卫学院 黄陈平
概念
指为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特征或验证研究假设, 对整个研究过程事先作出周密合理的安排。
类型
1. 调查设计
2. 实验设计
1. 调查设计
客观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未施加任何干预措施。 例如:拟调查了解和比较甲、乙两地环境条件对食 管癌死亡率水平的影响。 (1)研究因素——两地环境条件, 是客观存在的。 (2)混杂因素——两地性别、年龄构成等不同,在 调查时不能平衡。
例:1976年某单位报告了果胶驱铅的疗效观察。30
名铅中毒的工人脱离现场后住院治疗,治疗前测得 尿铅的均数为0.116mg/L,血铅均数为1.81mg/L。 服用20天后再测,尿铅均数降为0.087mg/L,血铅 均数降为0.73mg/L。说明果胶有较好的驱铅作用。 自身对照简单易行,但若实验前后某些环境因素 或自身条件发生变化,并能影响实验结果,则自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