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答案)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概述协同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的含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实例(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无氧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3.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判断正误(1)协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2)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1)×(2)×解析(1)协同进化发生于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包括生存斗争以及种间互助等关系)实现外,还可通过物种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任务:协同进化如图为猎豹追捕羚羊的镜头,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理由是什么?提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什么?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1.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通过生存斗争实现D.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 D解析协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4)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5)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抽样调查的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大量的电子图片和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收集几种动物捕食的录像片段。
(2)制作课本P123图7-9两种植物共同进化动画。
(3)制作生物进化历程动画。
(1)阅读课文。
(2)思考“本节聚焦”中的3个问题。
(3)思考“思考与讨论”中的5个问题。
(4)收集各个地质年代的主要进化事件。
(以班上的自然组为单位,每个组主要负责一个年代的资料收集)[情境创设](1)引言: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你可知道这些“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显示课题)(2)播放几段动物捕食的录像片。
[师生互动]“煽动”把学生带入本课,通过播放几段录像和一个“图7-9两种植物共同进化动画”来吸引学生,接着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为什么?(3)图7-9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以上三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三位同学分别回答三个问题。
要求答出下列内容:答:(1)双方只有行动敏捷、跑得快的个体才会很好地生存下来。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1.共同进化1.1阅读-思考1、某地有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花矩的顶端贮存着花蜜,可以为传粉的昆虫提供食物。
达尔文认为,肯定存在着某种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
你认为达尔文依据是什么?2、电视上猎豹追捕斑马的镜头。
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有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
3、捕食者的捕食行为,客观上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4、捕食者一般不能捕光猎物,捕食者客观上遵循着“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5、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6、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进化的。
7、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共同进化。
()8、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9、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共同进化。
()1.2共同进化1、概念: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在_________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而且形成了。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1①层次: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
2.2思考与讨论(P124)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氧的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物,否则登陆后就会饿死。
4.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中。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理解共同进化的过程,以及如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用于解释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
2. 准备讨论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准备实验或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4.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课堂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和预习问题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首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共同进化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3. 知识讲解:(1)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解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特点,如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4. 课堂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课人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4.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教学难点现有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含义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存在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的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教学方法等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长距彗星兰及长喙天蛾的图片。
讲述达尔文观察到长距彗星兰之后,就根据这种兰花的特征预测存在具有细长口器的天峨,继而被以后的科学家所证实的故事。
【思考问题】大彗星风兰为什么长着如此长的花距?【回答】1.因为不同的昆虫会有不同长度的口器,植物为了适应传粉者,会长出一个特殊的结构——花距,花蜜就储存在其中。
大彗星风兰的花距很长,也就意味着只有非洲长喙天蛾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展示爱情现代诗《达尔文猜想》,说明生物界存在着浪漫的现象。
【思考问题】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的代有何意义?【思考问题】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PPT展示:海葵和小丑鱼;大豆与根瘤菌够专门为其传粉,二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永久合作伙伴。
它们互相影响着,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大彗星风兰和非洲长喙天蛾。
【回答】优点: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提高了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增加获得外源基因的概率,从而获得更多类型的变异,有利于植物更好的繁衍后代。
缺点:但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建立在不受影响的环境条件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崔玉凤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引言: 入新课学生根据生活经从学生已有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验进行猜想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出发,创设 200万种,你知道这些美丽的,丰富情境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一、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 (1)生物之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间的共同进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化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1、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二)课标解读1、水平要求解读“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其水平要求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探讨”属于“经历(感受)”水平,其水平要求是: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2、具体目标解读(1)知识通过三个实例(兰花与蛾、猎豹追捕斑马、大气环境与生物类型),促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通过相关证据(主要是化石)来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促使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而形成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同样生物也在进化,生物进化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3)能力本节课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间互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详见教学过程的实施)二、教材分析(一)在全部模块中的地位“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小节。
本小节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共同进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关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教材通过两个来说明,并且指出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
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分析事例一: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
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
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
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
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
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
之大?
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
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
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
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
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
中。
思考:
1、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
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呢?
2、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
吗?
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
观察图片
资料,小组
讨论归纳
交流
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
资料,讨
论、交流
观看、思
考、交流
思考、填空
分组讨论、
尝试将
所获得
的信息
表达出
来
联系学
生已有
的知识
进行“合
理利用
生物资
源”的教
育
学生归
纳出不
同生物
之间相
互影响、
的形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
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
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
者”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
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
资源有何启示?
分析事例二:
结合课本图7-9分析昆
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
繁衍后代有何意义?
评价学生的发言,小结:
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
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
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
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
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
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过渡:不同生物之间在进
化上密切相关,那生物的
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
交流
讨论、展示
阅读,讨论
生物进化
理论在发
展。
共同发
展-----
共同进
化。
采用引
导和启
发,联系
学生已
有的知
识,达到
知识迁
移。
学生归
纳出生
物与环
境之间
相互影
响、共同
发展
-----共
同进化。
回顾前
是否也有关系呢?
1、观看植物登陆的影视片段,尝试说出地球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吗?
小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
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面的知识
承上启下,顺利过渡
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绘图能力
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样的生态系统。
--------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展示生物进化历程Flash动画
思考,讨论: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
6、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
依据是什么?
7、有性生殖方式出现以
后,为什么生物进化速度
明显加快了?
阅读P125文字,画出生
物“进化树”,交流后把
“进化树”补充完整。
阅读P126,找出生物进
化理论发展的几个学说
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学生在搜集、讨论、交流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画面、数据和素材,一定能产生情感的震撼与升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