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时期女性服饰风格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女服研究总结

中国历代女服研究总结

中国历代女服研究总结古代女服(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907年)在古代女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女服受到了周朝时代的影响。

早期的女服主要是由长衫、裙子和长裤组成,裙子和衣服都是长款的,裤子则是短款的。

女性在古代被期望朴素和保守,因此服装的设计也相对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服风格发生了变化。

在汉朝时期,女性服装的剪裁和样式变得更加华丽和精细。

褡裢、褶裙和鸾凤袍等成为当时女性穿着的主要服装。

隋唐时期,女服的风格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女性开始穿着宽大的袍子,衣领和袖子也变得宽大。

此外,大腰带和长袜也成为了当时女性服装的重要部分。

宋代时期,女服逐渐朝着更加简洁和含蓄的方向发展。

女性开始穿着裙子和衬衣,颜色也趋于柔和和淡雅。

同时,束腰和蓬蓬裙成为了该时期女性服装的主要特点。

明清时期女服(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的女服在设计和样式上达到了巅峰。

明代初期,女性服装的特点是宽松的剪裁和华丽的装饰。

服装的主要特点是宽大的袖子和精致的刺绣,颜色也丰富多彩。

而到了清代,女服开始趋向更加保守和朴素。

清代女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裙,颜色以素色为主,饰以绣花和各种配饰。

此外,清代女服的设计也更加注重细节,例如领口、袖子和腰带等。

近代女服(公元1912年至今)近代女服主要受到西方服装的影响。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女性开始穿着西式的服装,例如长裙和西装等。

然而,近代女服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模仿西方,而是逐渐与传统的中式服装相结合。

总结中国历代女服的研究展示了中国服装发展的博大精深。

每个时期的女服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古代女服强调朴素和保守,隋唐时期的女服华丽而精致,明清时期女服繁复而注重细节,近代女服则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同时又与传统中式服装相结合。

这些女服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融合的见证。

通过对中国历代女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服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唐代女性服饰发展历程

唐代女性服饰发展历程

唐代女性服饰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代,女性的服饰逐渐从简单朴实转变为华丽多样,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在唐初,女性的服饰还比较简朴。

一般来说,女性穿着宽松的衣袍,颜色多为黑蓝色,布料一般是天然的麻布或棉布。

衣袍的裙摆多为半圆形,裙边有刺绣或彩边装饰。

同时,女性还会佩戴简单的头饰,如发簪、头巾等。

这些服饰的设计简单朴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随着唐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女性的服饰逐渐华丽起来。

在盛唐时期,女性的服饰开始出现多种花色和丰富的装饰品。

女性的衣袍逐渐变得紧身,并配以腰带,使得女性的身材曲线更加突出。

而且,衣袍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多种色彩的相同服饰开始流行。

同时,女性开始佩戴各种饰品,如项链、耳环、手镯等,这些饰品多是用珠宝、金银等贵重材料制成,凸显了女性的地位和家庭财富。

在传统的服饰中,唐代女性特别注重发饰。

盛唐时期的女性发饰多为金银制成,形状各异,如比翼双凤、螭龙戏珠等,这些发饰不仅装饰了女性的发型,还寓意了幸福和祥瑞。

此外,唐代女性还喜欢使用香囊,在头饰或腰带上挂上一袋香囊,既可以使自己闻香,又可以增加装饰的效果。

到了晚唐时期,女性的服饰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女性的衣袍逐渐变得宽松起来,裙摆变得宽广,有些甚至可以当作行动的工具。

同时,女性开始穿戴更加宽大的袍子,称为褷。

褷既能保暖,又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此外,晚唐时期女性的颜色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蓝色和黑色,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亮丽颜色。

总的来说,唐代女性服饰的发展经历了从简朴到华丽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也表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身份地位的要求。

唐代女性的服饰不仅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也展示了女性的魅力和优雅。

唐宋时期衣领发展与演变的对比研究

唐宋时期衣领发展与演变的对比研究

唐宋时期衣领发展与演变的对比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两个时期的衣领在设计和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和发展演变。

下面将进行唐宋时期衣领发展与演变的对比研究。

首先,唐代衣领的发展与演变。

唐代衣领的设计比较简单,多以倒勾形或圆形为主。

衣领的高度一般比较矮,不会遮住颈部。

在唐代初期,衣领的设计比较宽大,给人一种宽松的感觉,这与当时的服饰流行风格相符。

随着唐代的发展,衣领逐渐变窄,多采用倒勾形状,这种设计更加重视颈部线条的修饰,突出了人的颈项之美。

唐代的衣领还有特色的装饰,比如在衣领上刺绣花纹等。

总体上说,唐代的衣领设计简单、宽松、注重颈部线条的修饰。

其次,宋代衣领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衣领的设计相较于唐代更加复杂多样。

首先,宋代衣领的高度相对较高,遮盖住了颈部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宋代时尚流行的特点。

衣领的形状也丰富多样,既有圆形的,也有矩形的、弧形的等等。

宋代衣领的设计注重细节,常常通过刺绣、织花等手法进行装饰,增加了衣领的华丽感。

另外,宋代的衣领也有一种特殊的设计,即"尖领",其上提高的领形可以在脖颈周围形成一个三角形,突出了脖颈的纤细之美。

总的来说,宋代的衣领设计相较于唐代更为复杂多样,注重细节装饰。

总结起来,唐宋时期的衣领在设计和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和发展演变。

唐代的衣领设计简单、宽松,注重颈部线条的修饰;而宋代的衣领设计相较于唐代更为复杂多样,注重细节装饰,衣领的高度较高,遮盖住颈部的一部分。

这些发展与演变的差异主要是受到时代背景、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希望以上对唐宋时期衣领发展与演变的对比研究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比较研究

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比较研究

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比较研究本文旨在对比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特点、文化影响等方面,以深入探讨两个时代女性服饰的异同点。

在搜集资料方面,我们发现唐宋两代女性服饰都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唐朝时期,女性服饰以宽大、绚丽为特点,如袒胸裙、大袖衫等,表现出女性的自由、奔放和风韵。

而宋朝时期,女性服饰则趋于瘦小、窄袖,强调女性的纤细、文雅和内敛。

两个时代的女性服饰材质也有所不同,唐朝女性服饰多以丝绸、麻布为主,而宋朝则更倾向于使用棉布、纱绢等材质。

在整理思路方面,我们首先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女性服饰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分别阐述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特点,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找出异同点。

我们将探讨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文化影响,涉及当时的社会观念、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等方面。

在完成正文的编写后,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比较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我们发现两个时代的女性服饰存在明显的差异。

唐朝女性服饰表现出女性的自由、奔放和风韵,而宋朝女性服饰则更注重女性的纤细、文雅和内敛。

两个时代的女性服饰材质也有所不同。

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个时代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唐宋时期女性婚嫁服饰的比较及其对当代时尚文化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时期的女性婚嫁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为当代时尚文化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借鉴。

在唐宋时期,女性婚嫁服饰有着显著的区别。

唐朝时期,女性婚嫁服饰以红色为主,注重宽大的袖口、华丽的头饰和精美的绣花。

而宋朝时期,女性婚嫁服饰则更倾向于简单、雅致的风格,常采用淡雅的色彩、修身的设计以及质朴的材质。

这种差异与两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在当代时尚文化中,唐宋时期女性婚嫁服饰的元素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唐朝的红色婚嫁服饰被融入当代设计,成为具有中国风情的时尚元素;宋朝的简约风格也被当代设计师所推崇,成为一种追求自然、纯粹的美学。

比较唐代服饰和宋代服饰

比较唐代服饰和宋代服饰

比较唐代服饰和宋代服饰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

下面,我将对唐代和宋代的服饰进行比较,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首先,唐代的服饰更加华美、奢华,以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为主要特点。

在唐代,男女的服饰都非常讲究,女装由上至下分别为冠、衣、裙、鞋、袜,其中,袍子的花纹特别丰富,往往采用繁复的图案和各种色彩来刻画,状似羽毛的衣袖和风带也是唐代女装的标志。

相比之下,宋代的服饰更加素朴、典雅,以朴素为美、雅致为主要特点。

宋代服饰注重实用性和实际性,反映出宋代文化的清新和才情,比如,宋代男装多采用简单无华的风格,以穿戴舒适、整洁为主要目的,而宋代女装则提倡淡雅、清新的穿着风格,通常用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图案来达到典雅的效果。

其次,唐代和宋代服饰的材质也有所不同。

唐代的服饰多使用丝绸、锦缎等高档面料,雕刻绣花、金银线以及玉石等高档装饰品质。

这些面料和装饰物质给唐代的服饰带来了奢华和堂皇的感觉。

相比之下,宋代的面料和装饰品则更加适合日常生活的使用,多以花呢、棉布、麻布等素材为主,绣花、锦缎等装饰品也更加淡雅。

再次,唐代和宋代服饰的设计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唐代的服饰设计风格强调立体感和繁复的纹样,形式多变,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而宋代的服饰则更加注重线条的简洁与流畅感,以纯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美。

宋代的服饰设计以大胆的简化和归纳为特点,力求将服饰设计变得平易近人。

最后,唐代和宋代的服饰风格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

唐代服饰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在东南亚等地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宋代服饰则更多地体现出地方特色,比如京城的服饰风格与南方的服饰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唐代与宋代的服饰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唐代服饰独具奢华、繁复、国际化等特点,造型多样,花纹繁锦;而宋代则更多地呈现出适度的朴素、典雅、实用等特点,具有清新、纯净、素雅的美感。

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

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

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在唐宋时期,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女性地位和权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她们在文化和妆容方面的表现也相当丰富多彩。

在唐宋时期,女性文化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唐宋时期的女性不仅有机会接受教育,参与文化活动,还在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

当时的女性文人如蔡文姬、陈情令等都以其才华和作品成为当时文坛的佼佼者,她们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典范。

同时,唐宋时期的女性还十分重视礼仪和仪态,注重养身修性,提倡思想修养和品德修行,这种文化风格使得当时女性形成了一种优雅、温婉、端庄的形象。

在妆容风格方面,唐宋时期的女性也有着独特的美丽理念。

唐代女性的妆容以淡雅为主,强调自然和含蓄。

她们喜欢使用淡粉色、浅红色等柔和的颜色来修饰面部,注重凸显眼睛和嘴唇的轮廓,使整体妆容看起来清新自然。

而宋代的女性妆容则更加注重精致和细致,她们喜欢使用薄粉色的粉底,以突出面部的轮廓和立体感,同时还会在眼部和唇部加上一些装饰,使整体妆容更加精致和华丽。

除了日常妆容之外,唐宋时期的女性还十分注重发饰和服饰的搭配。

唐代女性喜欢在发髻上梳理丰富的发饰,如发簪、发冠、头绳等,以展现自己的气质和身份。

而宋代女性则更加注重服饰的细节和品质,她们喜欢在衣服上添加一些精致的刺绣和装饰,以提升整体的华丽感。

同时,唐宋时期的女性还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和发饰,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都展现了一种优雅、温婉、端庄的美丽形象。

她们注重修身养性,重视礼仪和仪态,同时在妆容和服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品味和审美。

这种文化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还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美丽的借鉴和启示。

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化与妆容风格,无疑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宋妇女服饰变化与妇女观的衍变

唐宋妇女服饰变化与妇女观的衍变

唐宋妇女服饰变化与妇女观的衍变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

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

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Fl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唐宋;妇女服饰;女性观念民俗现象总是同当时的社会心理互相贯通影响,一方面,民俗现象反映了社会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又促成了民俗现象的形成,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唐宋妇女观念通过作为具体民俗现象表现的妇女服饰显现无疑。

一、唐宋女性审美观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妇女,她们的修饰美及姿态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性,女性的修饰意向、审美情趣,也必然要受到以男性意识为主体的社会思想的左右。

其中,格调高尚的文士的女性审美意识及标准,在女性美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统治阶级内堕落人物的审美情趣,则常常导致女性美的病态化。

在唐代思想开放的背景下,一部分名儒大家以儒学为主,并对道、释兼收并蓄,吸收众家之长。

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养,他们所欣赏的,是一种具有雄大气魄的,富丽堂皇,重修饰,重健康的女性美,因而在唐代的妇女服饰中,一直洋溢着健康靓丽的时尚气息。

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推动之下,唐代的妇女才敢于向世人大胆地展示自己娇好的身材,突出自己身体的曲线美与健康美,穿上了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袒露装。

唐代女性一反传统,敢于“袒胸露乳”,表现对人体美的关注,非但没有人指责,相反在唐诗中随处可见“长留白雪古胸前"、"常恐胸前春雪释"这一类的赞美诗句。

而到了宋代,这种现象却一去不复返。

两宋社会一直动荡不安,笼罩着病愁瘦峭的气韵,盛唐时期的阳刚之美让位于宋代的阴柔之美,女性体态丰满,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让位于病弱纤细的清瘦之美。

在宋代,女性不仅要长得弱小,做出病愁之态,而且还要用毁坏身体的办法让自己显得娇弱婀娜,生出种种媚态,以令男性生怜爱,满足他们那畸形的审美心理。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1篇在唐朝时期,女子服饰的款式设计和服饰特点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服饰款式设计上衣:唐朝女子的上衣大多为短衣、长袍或马褂。

短衣多用于宫廷、歌舞场所,通常是露出肚脐或腰部的贴身上衣。

长袍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穿着,一般长度到脚踝或地面。

马褂是唐代官员的常服,但也被女性采用。

下装:唐朝女性的下装有裙子和裤子两种,裙子包括挂裙和长裙。

挂裙则是两条布料垂挂在肩膀,裙摆较宽,长裙长度到地面。

裤子则以马裤和束腰裤为主,马裤为宫廷女子的主要下装,束腰裤则适用于户外活动。

外套:唐朝女子的外套主要有披风和斗篷两种。

披风为前后开衩,类似于现代的外套。

斗篷则是一件无袖、开口较大的罩衣。

·服饰特点鲜艳的色彩:唐朝女子的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绿、黄、紫等,这些色彩象征着唐代的繁荣和富裕。

华美的装饰:唐朝女子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衣领、衣袖、衣襟等部位都会进行精致的装饰,通常使用金银线、丝绸、珠子等材料。

宽松的设计:唐朝女子的服饰设计相对较宽松,这也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符合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2篇唐朝时期,服饰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存在着一些较为严格的规范。

1.身份与职务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有着三品、九品等级制度。

不同身份的人在着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贵族和官员穿着华丽、讲究的礼服,而百姓则着装更为朴素。

2.性别与年龄决定着着装唐代男女着装分别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不同年龄段的着装规范。

例如,青年女子穿着颜色鲜艳、花样精美的衣裳,而中年妇女则穿着更为朴素的服饰。

3.婚嫁与丧葬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中,婚嫁和丧葬是两个特殊的场合,对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粉红色嫁衣,而在丧葬仪式上,服饰要朴素,黑色为主。

4.长度和颜色有着特殊的含义唐代服饰中,长度和颜色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例如,长袖代表尊贵身份,黄色代表皇家身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等,黑色则代表悲伤、丧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宋时期女性服饰风格的变迁
作者:石婷婷
来源:《活力》2016年第02期
[摘要]服饰作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融合的产物,是一个时期精神和物质综合的体现,发展到唐宋时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唐代女性服饰兼容并蓄,雍容华贵。

宋代女性服饰则呈现出简约、含蓄、淡雅的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唐宋时期女性服饰风格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唐宋;女性服饰;服饰特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强大且繁荣的朝代,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使当时唐朝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大体来说,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

”宋朝社会战争频繁,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虽然宋朝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人们的思想趋于保守,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几乎停滞。

服饰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融合的产物,唐朝女性服饰款式多、色彩艳、胡人气息浓重,而宋朝女性服饰则简约、淡雅、含蓄,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一、纹饰与色彩的变化
唐宋时期女性的主要服饰都以襦服裙为主,即上穿短襦,下着长裙。

但在质地、纹样与色彩方面却不尽相同。

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极具特色,“锦面上树叶披纷、树绘弯垂、蝴蝶蹁跹,十分生动。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

从这些诗句看唐朝女性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血色罗裙饭酒屋”;“罗秀生香香不已”可以看出唐朝宫廷女性更偏爱罗衣。

宋朝女性服饰较之唐朝,风格趋于含蓄简约。

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

唐朝服饰纹样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则趋于写实。

宋代的蜀锦,刺绣工艺高度发展,但在宋朝,女性服饰多以印花布为主,《宋史·舆服志》载:“(高宗)绍兴五年……龚茂良奏:‘臣又闻中宫服浣濯之衣,数年不易’。

”由此可见,在宋朝,丝织品很少用于制衣。

“春山白新裁”,“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此可见,宋朝服饰在色彩上,崇尚冷色。

综上,唐宋时期女性服饰虽在款式上基本一致,但在纹饰与色彩上截然不同,唐朝艳丽多彩,宋朝浅亮明净;唐朝富丽奢华,宋朝淡雅简约。

二、对胡服接受态度的变化
中国服饰从南北朝时期就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以及胡舞的兴起,使胡服在女性中流行起来。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下身穿裤子,脚上穿靴,头戴胡帽。

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

”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写道“小头鞋履窄衣袖,天宝末年时世妆”,描写了当时在胡人衣冠的影响下宫女的着装。

由此可见,唐朝对胡人衣冠采取的是接纳的态度。

宋朝时期,由于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不断,对胡服的接受态度也有所转变。

宋仁宗庆历八年诏,禁止“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著青绿,及乘骑番鞍辔,妇人多以铜绿、兔褐之类为衣。

”宋朝颁布严格的禁令,禁止穿着胡人衣装,对胡服的态度是抵制,畏惧的。

三、唐宋时期女性服饰风格变化的原因
服饰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

从整体上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王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朝代。

唐朝丝织业发达,因此唐朝时期,女性服饰多采用薄、轻、透的丝织品。

唐朝思想开放,儒、释、道三足鼎立,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华丽、开放的特征。

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宋朝的经济较之唐朝更为发达,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经济活动活跃,然后国家积贫积弱,历朝统治者多强调务实从简。

宋朝理学的兴起,封建的宗法、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宋朝服饰趋于质朴,简约。

参考文献:
[1]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中国通
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第
305页.
[2]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中
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第94页.
[3]脱脱等,宋史·舆服志,北京,中华书
局,2000,第2392页.
[4]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出
版社,1957,第1782页. (编辑/刘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