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件2 新人教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_9

学生观看历史图片,交流,谈感受。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2
出示课件: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图片。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开展故事会,自己讲故事,开展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出示课件: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图片。
展示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了解历史。。
观看历史图片,了解历史。
……
板书计
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英
黄海海战
抗日烽火
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就让学生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图片解说,讲故事等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进程,而在了解中华抗战的历史环节中,因为在课堂上引入了很多的历史资料,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
教师
课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章节
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了解抗战历史。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通过学习这首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反抗压迫的精神。
3. 引导学生理解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词内容。
2. 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歌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将歌曲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曲谱和歌词。
2. 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激昂情绪。
4. 观看视频:播放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歌曲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这首歌曲的资料,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力。
2. 开展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3. 邀请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将歌曲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方案。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解。
3. 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课堂知识。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具有爱国情怀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直观感受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开展以“团结互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弘扬民族精神,本班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课,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明确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勿忘我中华民族屈辱历史,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活动准备1、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资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准备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诗歌、歌曲、课本剧等。
2、在中队长的协调下,各小队根据搜集的资料特点,准备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汇报。
3、教师搜集影片,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四、少先队活动过程1、整队。
各小队依次报数后,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敬礼报告,请求批准队会活动,辅导员还礼,回答:“接受你的报告,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中队长面向全体学生宣布活动开始,发令:“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播放《出旗曲》,全体队员敬队礼)礼毕。
3、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一)知国耻,前事不忘后事师1、中队长:同学们,还记得9月3日的阅兵仪式吗?中队长:多么雄伟壮观的场面呀!可是,你们知道吗?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却面临着灭亡的危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场空前的灾难吧!(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2、中队长: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镜头,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3、中队长:是呀!简直是惨绝人寰。
队员们,日本帝国主义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让吗?(不让)我们反抗吗?(反抗)是!我们不让,我们要起来反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中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故事会”,掌声欢迎我的搭档冷欣宇上场。
品德与社会2-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影
响: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 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 胜利,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 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 的抗战士气。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血战台儿庄纪念碑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大捷 太原会战 (1937) 武汉会战 (1938) 淞沪会战 (1937)
徐州会战 (1938)
现 在 的 平 型 关 关 口
主 要 战 场 乔 沟 遗 址
2、台儿庄战役
背景(原因):
(1)抗战形势:日本侵略者企图连接华北、华 东两大战场。
(2)台儿庄的重要战略位置
时间: 地点:
1938年春 山东台儿庄(徐州东北)
指挥官: 李宗仁 战果:
日军大败溃逃。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10000多人。
☆ 抗日烽火☆
1931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领土,在我们的土地 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狂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 中国。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在这个时刻,中国人民万 众一心,男女老幼齐动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 的斗争,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1、平型关大捷
影 响: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 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 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彭德怀
唯谁 我敢 彭横 大刀 将立 军马 !,
- 毛 泽 东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 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个多小时,重创五艘日舰。
吾辈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邓世昌
致远舰部分官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2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能够讲述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的故事。
3、能够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重温历史,通过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生自学阅读课本38—43页,思考下面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出来:重温历史,了解以下历史事件: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说一说:虎门销烟是怎么一回事?2、上网查一查: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除了虎门销烟你还知道林则徐的哪些故事?(提示:可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林则徐”进行查询)3、议一议:有人说正是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才导致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你怎么认为?(二)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1、讲一讲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2、讲一讲邓世昌与黄海海战的故事。
(三)抗日烽火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人民反抗外国列强所进行的斗争,我们在了解一下现代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
1、说一说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意义。
2、说一说台儿庄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意义。
3、说一说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
二、自学后,对子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不明白的问题相互问一问,讲一讲。
三、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课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百度网页、视频、图片、文库、百科等内容中搜索搜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图片、歌曲等,办一期手抄报,感受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热情。
第一组展示(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第二组展示(二)三元里抗英与黄海海战第三组展示(三)抗日烽火其他组点评和补充一、组内展示、准备班级展示二、班级展示与点评三、反馈点拨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海滩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自发组织黄海海战:1894年9月邓世昌致远舰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参战四、课堂检测(5分钟)1、连线: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1839年6月3日三元里抗英林则徐1841年5月30日黄海海战三元里乡民和广州工人1894年9月虎门销烟邓世昌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国民党军队)1938年春百团大战八路军115师1940年8月台儿庄战役八路军一百多个团2、除了课本上的三个历史时间外,再举三个有关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故事或者英雄人物。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生活困苦,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愿做奴隶,他们要站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生活困苦,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愿做奴隶,他们要站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生活困苦,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愿做奴隶,他们要站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5

(一)教材课题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主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不能忘记的屈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的思路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
教材主要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样的形式将这些事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设置提示语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悟事件体现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材的第38-39页主要借助统计表、图画和文字等形式介绍鸦片的危害;第40-41页分别借助故事、图片、诗歌和名言等形式介绍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两个历史事件;第42-43页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即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纯洁的情感。
六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但学生对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了解得并不是十分透彻。
通过观察与了解本班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状,更不想去深入地了解与关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地反映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觉得这些都与自己相隔遥远,所以不需要也不想知道。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最合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激发学生探索与了解中国历史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真实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_6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一)教材课题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主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不能忘记的屈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的思路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
教材主要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样的形式将这些事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设置提示语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悟事件体现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材的第38-39页主要借助统计表、图画和文字等形式介绍鸦片的危害;第40-41页分别借助故事、图片、诗歌和名言等形式介绍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两个历史事件;第42-43页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即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纯洁的情感。
六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但学生对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了解得并不是十分透彻。
通过观察与了解本班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状,更不想去深入地了解与关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地反映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觉得这些都与自己相隔遥远,所以不需要也不想知道。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最合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激发学生探索与了解中国历史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真实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
作甲裹身厚。—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不解何由巨网
开,枯鱼竟得攸然逝。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
赋同仇。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林则徐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 为门墙辱 !
读一读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 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于1839年3月抵广州,邓延桢等传讯 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 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 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 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 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 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在查 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三元里村民 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建筑 面积446平方米,3间砖木结构建筑。馆 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 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 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 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三元里抗英纪念馆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牌
吸食鸦片
普通的鸦片烟馆
装饰考究的鸦片烟馆
街头乞丐在吸食鸦片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 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 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是清朝 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 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 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场总督、湖广总督、 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 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 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 中国人的敬仰,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亿 40
银年
元:
以 上
中 国
白
银
外
19世纪以后,英国不法商人开始将大量鸦 片输入中国;甚至采取贿赂官吏、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 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 。广州是外国 烟贩子的贩毒中心。 鸦片烟毒泛滥的严重后果及毒品的危害:
加重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 :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 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 。中国人花大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
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
皆兵器。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
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夷兵所恃惟枪炮,
人心合处天心到。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
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下者田塍
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行径,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为了不沦为亡国奴,为了祖国的 强大,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不怕 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请同学们先来说说鸦片和 鸦片的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是一种有强 烈麻醉性的毒品。如果吸食太多,则变得 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 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长期吸 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因而人 体的整个衰弱使得鸦片成瘾者极易患染各 种疾病。吸食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质严 重衰弱及精神抑制 而死亡。
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 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 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 人之鉴。
虎门销烟图
虎门销毁鸦片烟池碑文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
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 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 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 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 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销烟的正义行动, 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 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 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量银子买鸦片,银子都流出去到了别人的国家,中国缺乏 银子,陷入贫穷。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从上至下吸食鸦
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 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 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 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 道德的沦丧
三元里抗英
这是一次中国人民自发组织抗击 外国侵略者的战斗
三元里抗英历史背景
所属朝代:清朝 执政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 丰) 历史背景:战乱 关键词:英法联军 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导火索
1 英军开棺暴骨 2 英军劫掠财物 3 英军调戏妇女
地理位置 • 广州省
缴缴获获英英军军军军服服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0200箱 35445箱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4000多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七
八 八 八 八八 八八 八八
九
二 二 二 二三 三三 三三
九
○ 四 五 九○ 四五 八九
年
年 年 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流鸦
大片
约战
三争
四前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 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 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虎门销烟
共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 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 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 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 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 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 中国人民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