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1 肉用母牛各阶段的饲养肉用母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特点与消化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饲养方法上也应有所区别。

在断奶至周岁阶段,除了饲喂优良的青粗饲料外,还应适当补充精饲料。

日粮配方可采用混合料2〜2.5公斤,青干草0.5〜2 公斤,玉米青贮11 公斤。

其中混合料的配比为:玉米46%、麸皮31%、高粱5%、大麦5%、酵母粉4%、叶粉3%、食盐2%、磷酸氢钙4%。

一般日粮的干物质中青粗料与精料比为3:1。

周岁至妊娠阶段,可喂混合料2.5 公斤,玉米青贮13〜20 公斤(日喂量为 5 公斤/100 公斤体重),青干草 2.5 〜3.5 公斤。

其中混合料可用玉米40%,豆饼26%,麸皮28%,尿素2%,食盐1%,预混料3%配置。

妊娠至分娩阶段,为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即减少粗料,增加精料,可每日补充2〜3 公斤精料。

精料与粗料比以25%〜30%:75%〜70%。

母牛妊娠5个月后,胎儿增重加快,尤其是怀孕最后 2 个月,其增重占胎儿重量的75%以上。

另外母牛体内也需要贮存一定的营养物质,使日增重达0.3 〜0.4 公斤,以供分娩和分娩后泌乳所需。

饲养上应增加精料喂量。

分娩前两周减少钙和食盐用量,以减少产后瘫痪和乳房水肿。

分娩后期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饲喂。

分娩2 周内,母牛体质弱,生理机能差,饲养上应以恢复体质为主。

该期饲养以优质青干草为主,让其自由采食,喂给少量配合饲料。

分娩 3 周后是泌乳上升时期,应增加精料喂量,每日干物质进食量9〜10公斤,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达到10%〜11%供给优质粗饲料,饲料要多样化,一般精、粗饲料各由3〜4 种组成,并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保证泌乳需要。

分娩后3 个月左右,母牛产奶量逐渐下降,可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加强运动、梳刮牛体等各项管理措施;并给足饮水,以免产奶量急剧下降;保证饲料质量,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品质,供给充足的钙、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

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5、妊娠母牛的管理
哺乳母牛就是产犊后用其乳汁哺育犊牛的母牛。中 国黄牛传统上多以役用为主,乳、肉性能较差。近 年来,随着黄牛选育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中国黄牛逐渐朝肉、乳方向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 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3)雨天不要放牧和进行驱赶运动,防止滑倒。
2、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
(4)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 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 带冰碴水。
对舍饲妊娠母牛应每日运动2小时左右,以免过肥 或运动不足。
要注意对临产母牛的观察,及时做好分娩助产的准 备工作。
2、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
1、舍饲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头胎母牛产后饲养不当易出现酮病——血糖降低、血和尿中 酮体增加。表现食欲不佳、产奶量下降和出现神经症状。其 原因是饲料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喂量不足,而蛋白质给 量过高所致。实践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饲养肉用哺乳母牛时,应正确安排饲喂次数。研究表明: 两次饲喂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比3次和4次饲喂低3.4%, 但却减少了劳动消耗。一般以日喂3次为宜。
4、妊娠母牛饲养
妊娠最后2~3个月胎儿增重加快,需要大量的营养 物质,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供给尤为重要。因此, 饲养上应增加精料量,多供给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 饲料供给量以青草30~40公斤,干草3~4公斤,精 料3~4公斤为宜。对于放牧的妊娠母牛,应选择优 质草场,延长放牧时间,放牧后对妊娠后期的母牛 每天补饲1~2公斤的精料。
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使妊娠母牛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1、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
在母牛妊娠期间,应注意防止流产、早产,这一点对放 牧饲养的牛群显得更为重要,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肉用母牛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是畜牧业上的重要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对其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十分重要。

以下是肉用母牛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的相关内容。

妊娠期饲养管理:
1. 精选饲料:妊娠期的肉用母牛饲养应以精选饲料为主,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

可以选用玉米、豆饼、苜蓿等饲料,确保母牛每天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2. 添加微量元素:母牛妊娠期中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氧化锌、氧化铜等轻微抑菌剂,预防淋病、病毒等疾病的发生。

3. 按时免疫:妊娠期的肉用母牛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牛瘟、狂犬病等常见疾病。

4. 补充营养:妊娠前三个月缺乏营养迅速补充,提高妊娠成功率。

哺乳期饲养管理:
1. 多给优质草料:哺乳期的母牛应该多提供优质草料,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品种,一方面增加母牛乳量奶质,另一方面做到恰好满足牛的需求,避免浪费。

2. 加强氧化锌的补充:氧化锌对肉用母牛的产奶量和增进奶质及饲料转化率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经常在碾磨饲料中加入氧化锌,可以提高母牛的免疫力和耐受力。

3. 确保饮水质量:哺乳期的肉用母牛需要大量的饮水,水源要干净卫生。

避免病菌细菌在水中滋生,影响母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4. 坚持定时定量饲喂:哺乳期的母牛宜定时定量饲喂,不要过量饲喂,以免影响牛的健康和产奶量。

总之,妊娠期和哺乳期是母牛生产周期关键时期,良好的饲喂管理是确保母牛生产安全和正常发育的重要保障。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健康管理1. 做好预防接种:对怀孕母牛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包括犊牛初生免疫、疫苗补种等,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 定期体检:定期对怀孕母牛进行体检,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3. 饮水卫生:保持饮水源的清洁,避免因饮水受到污染而导致疾病传播。

二、饲养技术1. 饲料合理搭配:怀孕母牛需要提供高品质的饲料,包括精料、粗料和添加剂,在低蛋白质的饲料中还需添加蛋白质饲料,使其蛋白质含量达到要求。

2. 饲养环境的优化: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干净,确保母牛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避免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温度的调节: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温度,提高母牛的舒适度。

4. 发情检测:定期进行母牛的发情检测,及时分娩。

可以通过观察母牛性情举止、拍打臀部观察反应、安装发情检测仪器等方法进行检测。

三、分娩管理1. 搭建合适的分娩环境:为母牛搭建分娩舒适的环境,避免异常分娩情况的发生,并提供母牛分娩所需的一切工具和设备。

2. 观察分娩迹象:定期观察母牛分娩迹象,如分娩前奶头充血、乳房充满、消化道排空、子宫收缩等,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3. 分娩护理:在母牛分娩过程中,要做好护理工作,如清洁生殖道、帮助娩出胎盘、清除围产期的分泌物等。

4. 新生犊牛的照顾:帮助犊牛从胎衣中挣脱出来,并迅速切断脐带,保持犊牛干燥和温暖,在适当时候给予初乳喂食。

四、养护管理1. 定期体重测量:定期对怀孕母牛进行体重测量,掌握母牛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和饲料配方。

2. 定期产奶:对已分娩的母牛进行定期产奶,及时发现产后乳房疾病,对症治疗,保证产奶量和质量。

3. 疾病防治:定期对怀孕母牛进行疾病防治和驱虫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母牛行为观察:观察和记录母牛的饮食、精神状态、排便和舔舐等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五、采食管理1. 提供优质饲料:怀孕母牛需要提供高品质、营养丰富的饲料,包括精料和粗料,并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调整。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是养殖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母牛的怀孕率和繁殖效果。

以下是怀孕母牛饲养管理的一些要点:
1. 营养管理:怀孕期母牛需要合理的饲料供给,以满足其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饲料应保持高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同时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平衡。

2. 饮水管理:怀孕母牛需要大量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应保持清洁干净,水源应保持新鲜。

水质也需要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的安全和适宜。

3. 环境管理:怀孕母牛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干净的环境。

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度,没有过多的噪音和异味。

牛舍中的床铺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

牛舍的空气质量也需要定期检测,避免氨气和有害气体对母牛造成伤害。

4. 疾病预防控制:怀孕母牛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威胁,如乳房炎、病毒性腹泻等。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驱虫和体外驱虫。

怀孕母牛的饲料、饮水和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定期检查怀孕母牛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5. 管理记录:怀孕母牛的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跟踪。

记录母牛的发情情况、配种时间和结果、产犊时间等重要信息,以便对母牛的繁殖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记录母牛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产后情况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母牛是一个养殖场发展的基础,对于养殖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母牛怀孕期间要满足它的营养需求,才能使它产下优质的犊牛,以及在产后才能迅速恢复。

下面亲农网带来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饲喂管理母牛在怀孕后,这时摄入身体的营养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生长,还要满足胚胎生长需求以及产后的泌乳做准备,要做好营养储备。

在妊娠初期,胚胎的生长较为缓慢,所需的营养物质要较好,所以这时的饲养要注意不要过肥,只要达到空怀期的标准即可,如果饲养过肥,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而到了妊娠中后期期,胚胎的生长发育速度开始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最后的2-3月,这时就需加大喂食量,提高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胚胎生长发育所需,这时除了正常的喂食外,每天每需加喂1-2kg的精饲,按照母牛的实际状况合理搭配搭配,但要避免饲喂过度,易造成母牛难产现象。

2、做好保胎工作母牛在怀孕时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出现流产的现象,一般在妊娠初期流产前兆阴道流出粘液,不断回顾腹部,坐卧不安;而在妊娠初期后流产前兆为乳腺肿大,屡做排尿姿势。

一旦发生流产现象,不仅会影响以后的产仔率,还会对母牛的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妊娠母牛要和其他牛分开饲养,以免因某些原因出现碰撞引发流产,另外喂食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要喂食变质、霉变的饲料,还要加强母牛的运动量,增强体质,避免过肥,出现难产现象,但需注意的是妊娠前期要控制运动量。

3、预防产后瘫痪母牛在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母牛体内的血钙量低造成的,一旦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对于母牛的危害极大,严重者造成死亡。

所以为了预防母牛在产后出现此现象,就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首先要做的是,要减少怀孕母牛饲料中稻草的比例,据实际的养殖经验得知,在母牛怀孕期间喂食大量的稻草极易导致母牛出现产后瘫痪的现象,再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钙磷物质较多的饲料,满足母牛对于它们的需求。

以上亲农网带来的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关于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就介绍到这里,想了解更多的,敬请关注亲农网。

肉用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用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28 ■ 养殖生产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9期肉用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郭红光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太原030024摘要本文总结了妊娠母牛、围产期母牛以及哺乳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妊娠母牛饲养管理重点:保持适宜体况,做好保胎工作;围产期母牛饲养管理重点:预防流产、胎衣不下、产后瘫痪,促进母牛体况恢复;哺乳母牛 饲养管理重点:早断奶,早发情。

关键词肉用;种母牛;饲养管理1妊娠母牛饲养管理重点:保持适宜体况,做好保胎工作。

1.1饲养1)妊娠前期(从受胎到怀孕26周)。

一般按空 怀母牛进行饲养,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 少量精补料,如果能保证玉米青贮或青草供应,可 不喂精补料,每天饲喂2~3次。

2)妊娠后期(27~38周龄)。

以青粗饲料为主,搭 配适量精补料。

精补料饲喂量多少应根据体况和粗 词料的质量来确定。

如果词喂全株青贮玉米或豆科 和禾本科的混合牧草,基本上不需要饲喂精补料。

自由饮水,水温应在12~14 ^。

1.2管理1)妊娠母牛应保持中上等体况即可,不宜过肥。

控制棉籽饼粕、菜籽饼粕、酒糟等饲料的饲喂量。

判 断目前膘情的简易方法是看肋骨凸现程度。

离牛1.0~1.5 m 处观察。

看不到肋骨说明偏肥,能看到3 根肋骨说明膘情适中,看到4根以上肋骨说明偏瘦。

2)应做好保胎工作,预防流产或早产。

妊娠后 期母牛应做到单独组群饲养,避免撞击腹部,雨天 不放牧。

不喂霜、冻、变质饲料,不饮带冰碴的水。

吃 饱饮足后不驱赶,每天让其自由活动3~4 h 。

2围产期母牛饲养管理重点:预防流产、胎衣不下、产后瘫痪,促进母牛体况恢复。

2.1 饲 养1) 围产前期(产前半个月至分娩)饲养。

饲喂营 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

2)围产后期(产后半个月)饲养。

应立即给母牛喂温热足量的麸皮汤,配方为:麸皮1 500 g ,食盐100 g ,加人15 k g 左右36~38 ^的温水中,调成稀 粥状供母牛舔食。

3) 母牛产后7 d 内要饮用37 ^的温水,7 d后可以降至10~20围产后期应让母牛自由采食优质干草,产后3 d 内,一般饮用豆饼水较好,3 d 后补充少量混合精料,逐渐增至正常,产后15 d 精 补料喂量达到体重的1%左右。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是牛场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母牛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日后的生产性能。

正确的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介绍。

一、营养饲养管理1. 提供充足的高质量饲料怀孕母牛需要在饲料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饲养管理者应该在母牛的饮食中加入高质量的精饲料,保证母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2. 控制饲料的种类和品质怀孕母牛在饲养管理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劣质饲料,尤其是霉变或发酵不良的饲料。

避免使用这些劣质饲料,可以减少母牛患疾病的概率,确保母牛的健康状况。

3. 进行营养调整随着母牛怀孕阶段的变化,饲养管理者应该根据母牛的生理状态进行营养调整。

在怀孕初期母牛需要较低的能量饲料,而在怀孕后期需要增加能量供给,以满足母牛和胎儿的生长需求。

4. 加强饮水管理保证母牛充足的饮水量是怀孕母牛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水是母牛身体各项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保证母牛的正常饮水需求,有助于提高母牛的产后代谢和抵抗力。

1.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怀孕母牛需要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以减少母牛产生压力和不适感。

在母牛的饲养环境中,应尽量避免潮湿、寒冷及高温的影响,保证母牛的舒适性。

2. 辅助母牛卧息怀孕母牛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母牛能够休息和哺乳胎儿。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饲养管理者应该提供舒适的休息区,保证怀孕母牛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3. 定期清理环境保持母牛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是怀孕母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和消毒母牛的圈舍,可以减少母牛患疾病和感染的风险,确保母牛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

4. 预防气候波动的影响在面对气候的变化时,饲养管理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怀孕母牛。

例如在寒冷天气中,为母牛提供足够的干草及加热设备,确保母牛不会受到寒冷的影响。

1. 提供定期检疫和保健服务怀孕母牛需要接受定期的检疫和保健服务,以确保母牛的健康和生产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用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作者:于达恒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母牛的妊娠期是指从最后1次配种到胎儿出生日为止的时期。

肉用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0--290天,平均为280天。

一般分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和围产前期4个时期。

妊娠期母牛在饲养管理中注意在怀孕前期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怀孕后期要根据胎儿在母体子宫的发育规律,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以保证胎儿组织器官的迅速生长。

产前两个月左右应使母牛停止泌乳,并切实加强有效的饲养管理。

关键词:肉用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
母牛的妊娠期是指从最后一次配种到胎儿出生日为止的天数。

肉用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0天~290天,平均为280天。

一般分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和围产前期四个时期。

一、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前期是指妊娠后的1周龄~13周龄(1天~91天)的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输精配种,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成胚胎。

此期的胚胎发育较慢,母牛的胸围没有明显的变化。

初孕青年母牛身体开始发胖,后部骨骼开始变宽,营养向胎儿和身体两个方面供给。

精饲料组成:玉米面70%,豆粕13%,麦麸15%,盐1%,矿物质添加剂1%。

每头日喂1200克~1300克,每天饲喂3次。

饲养管理:枯草期,以放牧补饲饲养为主。

放牧可以促进母牛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胎儿发育。

补饲的粗饲料要多样化,防止单一化。

有条件的每天补饲玉米青贮3千克~4千克或块根饲料2千克~4千克。

每天补饲2千克~3次。

要定时、定量,避免浪费。

补饲时采取先精后粗的次序进行。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

青草期,以放牧采食青草为主,定时、定量饲喂精料。

保证充足的饮水,每天饮水3次,冬季要饮温水。

放牧时,不要快速驱赶,或者突然刺激母牛做剧烈活动,防止以外流产。

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打扫卫生2次~3次。

床位铺垫草,并且每天更换1次,每天刷拭牛体1次~2次。

60天或90天时,应做一次妊娠检查。

二、妊娠中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中期是指妊娠14周龄~26周龄(92天~182天)的阶段。

这一阶段,胎儿发育加快,母牛胸围逐渐放粗。

营养除了维持母牛身体需要外,全部供给给胎儿。

应提高营养水平,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为培育出优良健壮的犊牛提供物质基础。

精饲料组成:玉米面68%,豆粕15%,麦麸15%,盐1%,矿物质添加剂1%。

每头日喂1400克~1500克,每天饲喂3次。

保持放牧补饲饲养。

冬季补饲青贮玉米等多汁饲料,供给充足的饮水。

每天刷拭牛体的同时注意观察母牛有无异常变化。

所用料桶和水桶每次用后刷洗干净,晾干。

饮水槽要定期刷洗,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冬季注意保温。

饲养管理:重点是保胎,不要饲喂冰冻的饲料,冬季不饮用太凉的水;不刺激孕牛做剧烈或突然的活动;放牧时,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进行暂短的休息。

三、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后期是指妊娠27周龄~38周龄(183天~265天)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胎儿发育的高峰,母牛的胸围粗大。

胎儿吸收的营养占日粮营养水平的70%~80%。

当日粮营养水平偏低,则从母体中吸收,长期饲养,母牛会因此患产后瘫痪。

而高营养水平饲养,母牛则因肥胖出现难产。

精饲料组成:玉米面67%,豆粕15,麦麸16%,盐1%,矿物质添加剂1%。

每头日喂量1500克~1700克;37周龄结束~38周龄开始,每头日喂量1200克~1500克。

每天饲喂3次。

饲养管理:保持放牧补饲饲养,供给充足饮水。

35周龄以后,缩短放牧时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2个小时。

由于母牛身体笨重,行走缓慢,放牧距离应缩短。

严禁突然驱赶和鞭打孕牛,以防流产和早产。

孕牛起卧时,让其自行起卧,禁止驱赶。

母牛对粗饲料采食相对降低,补饲的粗饲料应选择优质、消化率高的饲料。

按时供给饮水。

38周龄时,饲喂的多汁饲料要减量。

每天注意观察孕牛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请兽医诊治,每天刷拭牛体,清扫牛舍卫生。

四、围产期前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期前期是指妊娠39周~49周(266天~280天),即分娩前两周,这一阶段称为围产前期。

此时胎儿已经发育成熟,母牛胸围粗大,面临着分娩,身体十分笨重。

精饲料组成:玉米面66%,豆粕13%,麦麸18%,食盐1%,矿物质田加剂1%。

每头日喂量1200克~1500克,每天饲喂3次。

饲养管理:以舍饲饲养为主,每天保持3小时~4小时近距离放牧运动。

临产3天做1小时~2小时近距离运动。

这样可有效的预防难产和胎衣不下。

查阅配种记录,计算预产日期。

预产期前5天~10天,进行昼夜观察监护。

同时做好分娩前的各项准备。

在围产前期,以饲喂优质牧草为主,禁止饲喂玉米青贮和块根等多汁饲料。

总之,妊娠期母牛在饲养管理中注意在怀孕前期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怀孕后期要根据胎儿在母体子宫的发育规律,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以保证胎儿组织器官的迅速生长。

产前两个月左右应使母牛停止泌乳,并切实加强有效的饲养管理,使干乳母牛进食的营养物质,除维持和妊娠需要外,并有一定的贮备,以供下胎泌乳需要。

同时,在母牛妊娠期间,应注意防止流产、早产,特别是对放牧饲养的母牛更为重要,将妊娠后期的母牛同其他牛群分别组群,有条件可单独放牧;为防止母牛之间互相挤撞,放牧时不要鞭打驱赶以防惊群;雨天不要放牧和进行驱赶运动,防止滑倒;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不采食霉变饲料;对舍饲妊娠母牛应每日运动2小时左右,以免过肥或运动不足。

要注意对临产母牛的观察,及时做好分娩助产的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