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中学14届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年度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粮囤.(tùn) 妆奁.(lián) 剽.窃(piāo) 望风披靡.(mǐ)B.刍.议(chú) 谛.听(dì) 毗.连(pí) 锃.光瓦亮(zèng)C.信笺.(qiàn) 咂.摸(zā) 酗.酒(xù) 锲.而不舍(qiè)D.蒙.难(méng) 脖颈.(jǐng) 趿.拉(tā) 谑而不虐.(nü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祥满堂采棉里藏针针尖对麦芒B.撕打挖墙脚虎踞龙盘时世造英雄C.博弈里程碑要言不烦蚍蜉撼大树D.欠收邻界点以德报怨瑞雪照丰年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按照礼节来对待他人的人,行为中总有一份,气质中总有一份,眉宇间总有一份自卑。

这本来是一种儒雅谦和的教养与气象,却常常被傲慢之辈解读为“谄媚”。

岂不闻《礼记·曲礼上》讲“礼”之本质,是“自卑而尊人”,《礼记·坊记》说君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A.拘谨谦恭狂妄自大B.拘束谦恭不可一世C.拘束谦让狂妄自大D.拘谨谦让不可一世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修改《和平宪法》,突破专守防卫限制,将日本变成一个能够实现其右翼抱负的“正常国家”。

B.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家庭责任监督制度、减少父母长期务工等形式,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监护责任,逐步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缺失。

C.频繁发生的“网络伤人”事件,让网络的使用者反思,各国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法规,确定必要的网络规范,打击网络的不法行为,避免人们免受其害。

D.根据协议,美国和俄罗斯将在未来几天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提交一份草案,内容包括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步骤和核查措施。

专题05 识记文学常识-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5 识记文学常识-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解析版)

1、(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贾宝玉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表明他不喜欢读《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的“杂书”,却偏爱于读“正经书”,希望走上“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B、《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重振朝纲钓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情人奥菲莉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致使奥菲莉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C、蘩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她是一位“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最终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

D、《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丹柯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鼓舞和感染着读者。

《炼金术士》是一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作者仅满足于讲述一个西班牙少年寻梦的精彩故事。

2、(14届湖北武汉新洲区高三上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

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

D、哈姆雷特是个有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是他对乔特鲁德的精炼概括。

【解析】3、(14届湖北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高三10月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和成名作《雷雨》,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话剧。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6题令@有一位资深的关囚因会议员将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白已。

这位困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在论辨说理中,很少有人能应接说服对立一方.这井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张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位。

从淤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倍的极端表现。

@极端的迷说越@,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以第三者为说服对彖.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战。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赂和分析是以形式逻线为看眼点的。

@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挨式却羞眼于听众。

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笫三者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室传的不同性质。

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Jl凡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力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

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支持(表明前提为瓦的理由)语气(大部分、可能等)图1图尔敏论证楼式分析操作图(/)图尔敏论证桵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

专题08 古典诗词鉴赏-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8 古典诗词鉴赏-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湖北版)(第01期)(解析版)

1、(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小题1】结合全诃,简要分析词中“弄潮儿”的形象。

(4分)【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4分)【答案】2、(14届湖北武汉新洲区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

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

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小题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

(4分)【小题2】此曲的主旨写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4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试题分析:3、(14届湖北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夫石王建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小题1】英国诗人济慈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请据此观点具体分析诗中“悠悠”二字。

(4分)【小题2】诗的结句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4.(14届湖北黄冈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6分)【小题2】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5、(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步野步(宋)周密(清)赵翼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起点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武汉四十九中 朱一军 审题人:武汉四中 段艳敏 考试时间:本卷考试时间9:00—11:30 本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í) 滂(pāng)沱 气氛(fēn) 咬文嚼(jué)字 B.肄(sì)业 蜷(quán)缩 (liǎo)望 博闻强(qiáng)记 C.毗(bí)邻 炽(chì)烈 藩(pān)属 戛(jiá)然而止 D.付梓(zǐ) 蕴藉(jiè) 拮据(jū) 日薄(bó)西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贤惠 百叶窗 唉声叹气 疾风知劲草 B.凑合 流连 万户候 吻颈之交 可望不可即 C.犄角 棉密 缔造者 事过境迁 一言以敝之 D.气慨 通宵 水龙头 寥若辰星 防患于未然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

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相去不远了。

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围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

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

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

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

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

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秘纱巾已经被揭开。

尽管咱们至今还无法细说端详,但是龙是一种原始社会中动物类型的崇拜物,确实是无法怀疑的事实。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

秘密★启用前2013~2014年度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十月归纳小结九年级语文试题Ⅰ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第1~3题。

(10分)中学语文应该学什么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为什么用得好?这是很多语文老师会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几乎每节语文课,都会有对作品语言的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何如此重视语言分析?②语言分析即作品分析和作品欣赏,不存在语言之外的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的作品的留白仍然属于语言,即语言的空隙。

语言分析并不排除对作品的人物、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做独立的分析,因为这些分析仍然会落在作品的语言上。

只是将语言打散并重新组装,从而凸显人物形象、主题意蕴或者思想特质。

③对现代文的语言赏析首先要注重分析整句的语言之美。

每个字、每个词当然很重要,但只有把这些字和词放在句子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它们的效果。

因为句与句相生成段,段与段相连成篇。

整句有自身的独立性,但与前后语句又相生相成。

④有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两样东西,似乎头脑中先有了思想,再用语言表达思想,但这一假设已被语学界和哲学界推翻。

每个人其实是用母语符号系统进行思考,只有能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才是为人们所真正理解、把握和认识的思想。

说白了,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一张纸的两面。

语言赏析与意义阐释应同步完成。

⑤语言学习有几个层面,最基础的层面是字面本身。

孩子们先学认字,慢慢地知道词,句,文章基本面上的东西。

但任何一个好作品都不会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优秀的作家一般有两套笔墨,一套是描绘现实场景,另一套是要写出文字背后的“象”。

这个“象”是一种关照,没有“象”的文学达不到那种深度,也很难说是一种好的文学。

”⑥但对于语言的分析,需要把握尺度,而非过度阐释。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里有这样一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有的老师也聚焦文字,说这个“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表现了鲁迅先生以民族大义为重,大义凛然地就出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省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驯熟谄媚江豚稍纵即逝B.朔风付梓鲫鱼不落言筌C.蓬蒿衣襟脊梁休戚相关D.骨髓投奔弓弩用词妥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瞋目下榻酣畅淋漓陨身不恤B.慈祥沉缅繁茂苍绿百无聊赖C.怠慢磐石一觞一咏潦草塞责D.谛造绯红浅尝辄止婆娑起舞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改革,我们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有义无反顾的毅力,也要有耐得住一时寂寞,经得住的定力。

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就无法狂风骤雨。

②陶渊明能接触士大夫阶层的人,和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却不时政。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简单的田园生活理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

A.五风十雨撑住插足只有B.风言风语扛住参与甚至C.冷嘲热讽镇住干涉于是D.流言蜚语顶住涉足以致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张朋希望通过世界文明公开课培养孩子们对这些人类记忆的尊崇感,使他们形成保护文物、尊重异国文化的意识增强。

B.社会语言生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语言规范可以在一个适当长的时期内起作用,但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适时修订《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有必要的。

C.我们欢迎国外信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企业进驻中国,与中国的出版传媒企业内容生产、新技术研发、数字出版标准制定、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深入合作。

D.很多电视剧创作者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把人物演绎得离奇、曲折,无法与现代人的心灵对接,而电视剧《推拿》真正构建起了与时代的对话关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仁”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的道德修养的标准。

孔子强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认为君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进行仁德的培养。

B.《雷雨》中的周冲这一人物形象是整部作品沉郁色调中的鲜亮一笔。

周冲涉世不深,未受世俗的污染,天真浪漫,向往自美好的生活。

C.司棋是迎春的丫头,因与人私通,被逐出大观园。

同日被逐的还有生病的袭人,爱和宝玉说笑的四儿、芳官。

因宝玉说情袭人才得以留下。

D.德国小说家伯尔凭借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论考证季羡林考证是做学问的必要的步骤,必之路。

特别是社会科学,你使用一种资料,一本书,你首先必须弄清楚,这种资抖,这本书,是否可靠,这就用得着考证。

你要利用一个字、几个字或一句话、几句话证明一件事情,你就要研究这一个字、几个字或一句话、几句话,研究它们原来是什么样子,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有没有后人窜入的或者更改的东西?如果这些情况都弄不清楚,而望文生义或数典忘祖,贸然引用,企图证明什么,不管你发了多么伟大的议论,引证多么详博,你的根据是建筑在沙漠上的,一吹就破。

这里就用得着考证。

必须通过细致的考证才能弄清楚的东西,你不能怕费工夫。

在进行论证时,我服膺两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古今中外,不管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哪一个人在进行工作时也离不开这两句话。

在开始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时,你对于这个课题总会有些想法吧,这些想法就是假设。

哪里能一点想法都没有而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呢?为什么要“大胆”?意思就是说,不要受旧有的看法或者甚至结论的束缚,敢于突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挥自己的幻想力或者甚至胡想力,提出以前从没有人提过或者敢于提出的假设。

不然,如果一开始就谨小慎微,一大堆清规戒律,满脑袋紧箍,一点幻想力都没有,这绝对不会产生出什么好结果的。

哥白尼经过细致观测,觉得有许多现象是太阳绕地球旋转说解释不了的,于是假设了日中心说。

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假设,大胆的假设。

没有这个胆量,太阳恐怕还要绕地球运转若干年。

没有大胆的假设,世界学术史陈陈相因,能有什么进步呢?有了假设,不等于就有了结论。

假设只能指导你去探讨,去钻研。

所有的假设,提出来以后,都要根据资料提供的情况,根据科学实验提供的情况来加以检验。

有的假设要逐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

客观材料证实了多少,你就要在假设中肯定多少。

哪些地方同客观材料相违,或者不太符合,你就要在假设中加以修正。

这样可能反复多次,十次,百次,几百次;假设也要修正十次,百次,几百次,最后把假设变成结论。

有的假设经不住客观材料的考验,甚至必须完全扬弃,重新再立假设,重新再受客观材料的考验。

这就叫做小心的求证。

也有人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假设,自己认为是神来之笔,是灵感的火花,极端欣赏,极端自我陶醉。

但是后来,客观材料,包括实验结果证明这个假设不能成立。

在这个关键时刻,真正有良心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当机立断,毅然放弃自己的假设,另觅途径,另立新说。

这是正途。

可是也有个别的人,觉得自己的假设真是美妙绝伦,丢掉了万分可惜。

于是不惜歪曲材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选取对自己的假设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迁就自己的假设的结论。

这是地道的学术骗子。

事情是什么样子,你就说它是什么样子。

这是唯物主义,同时也是真理。

同样是真理,事情却有大小。

哥白尼倡日中心说,这是大事情上的真理。

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弄清楚一个字或一句话的古音古义,这是小事情上的真理。

事情有大有小,而其为真理则一也。

有人夸大考证的作用,说什么发现一个字的古音,等于发现了一颗新星,这有点过分夸张。

这样的发现与哥白尼的日中心说是不能比的。

不管怎样,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历史,这一点恐怕是无法否认的。

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6.下列对“考证”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考证的过程就是弄清楚所引用的资料是否可靠的过程,考证是做学问,特别是进行社会科举研究的必之路。

B.我们使用某些字句时,要考证这些字句原来的样子及变动后的样子,弄清楚是否有人为添加或更改的情况。

C.考证能为一轮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加考证而贸然引用材料证明观点,这样的观点就成了无本之木,不能成立。

D.考证一字的古音等于发现一颗新星的说法无疑夸大了考证的作用,因为考证的作用无法与哥白尼日心说的意义相比。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推许“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态度,并要求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课题研究中秉持这一原则。

B.大胆地假设要突破旧有看法或结论的束缚,提出以前没人提出或没人敢提出的假设,但“大胆”并不意味着可以胡思乱想。

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建立在细致观测基础之上的,这一大胆假设改变了世界学术史陈陈相因的状况,推动了学术进步。

D.对假设中与客观材料相违背或不太符合的部分,都应加以修正,而对已被客观材料证实的部分都应加以肯定。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设能够引导人们探讨和钻研,但它并不能直接作为结论。

成为结论的假设都经过了检验,都经过了多次甚至数百次修正。

B.小心的求证的过程可以过滤掉经不住客观材料考验的假设,促成新的假设的产生,这一过程还考验着科学工作者的良心。

C.所提出的假设已被证明不能成立,还坚持己见,不惜歪曲材料,片面选取材料证实自己假设的科学性的人是学术骗子。

D.无论对学术领域里的小事还是大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人类正是在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钱蛰庵征君述全祖望公讳光绣,字圣月,晚号蛰庵。

先生少负异才,随侍其父侨居硖石,因尽交浙西诸名士。

是时社会方殷,四方豪杰俱游江、浙间,因尽交天下诸名士。

先生年甫及冠也,而宿老俱重之。

先生本用世才。

宁国分符出守,不甚谙吏事,簿书山积,一出先生之手,老胥无所用其奸。

硖中土豪吴中彦凶暴绝伦,先生广为布置,卒令有司擒而戮之。

流寇逼京师,上书南枢史公,请急引兵勤王,以救①京师之困;而先以飞骑追还漕艘,弗赍盗粮。

史公答以具晓忠怀,即图进发。

赧王称制,先生累言于当道,深表忧虑。

玄倩方按河南,乃檄先生知舞阳,以亲老辞之。

俄而南都又破,从兄忠介公方举兵江上,先生居硖中,隔一水耳,亦不赴。

盖先生虽为故国抱杞人之忧,而逆知时事之难以犯手,故置身局外,卒无不如其所料者。

②③先生于出处之际最严。

沉宫坊延嘉被荐,先生贻之书曰:“玉堂清梦,非复昔日兼珍;青泥滋味,恐所不免。

吾兄其慎之!”延嘉故不肯出山,得先生书,谢为益友。

昆山朱应鲲,亦故人也,及宰上虞,颇鱼肉故国遗民,先生面斥之。

忠介之殉也,诸弟远出未归,先生修其祭祀;祝版之词,凄怆感动行路。

从兄江宁推官肃凯与先生始睦终疏,及其罹刑,惧家门不保,以幼子之托,先生力任之。

吴越诸野老多以不仕养高,而牧守干谒仍不废,先生长谣曰:“昔日夷齐以饿死,今日夷齐以饱死。

只有吾乡夷齐犹昔日,何怪枵腹死今日!”闻者惕然。

先生平日风流自喜,虽遭厄运,不为少减。

然感怀家国,渐以蕉萃,遂成心疾,竟以愤懑失意自裁;戊午四月十二日也。

葬于皋前山之阳。

[注]①体制:这里指即位执政。

②出处:出,指出仕;处,指隐退。

③沉宫坊:宫坊,指太子。

沉宫坊,这里指明朝太子的旧部。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先以飞骑追还漕艘,弗赍盗粮赍:送给B.卒无不如其所料者卒:最终C.以幼子之托,先生力任之任:承担D.而牧守干谒仍不废废:衰败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钱光绣心念君国的一组是①先生广为布置,卒令有司擒而戮之②上书南枢史公,请急引兵勤王③先生累言于当道,深表忧虑④先生居硖中,隔一水耳,亦不赴⑤诸弟远出未归,先生修其祭祀⑥渐以蕉萃,连成心疾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光绣少年之时随父亲迁居到硖石,硖石地处江浙,才华卓越的钱光绣得天时地利,广泛结识各方名士。

B.钱光绣本来希望通过做官为国效命,然而明朝大势已去,他虽满怀忧国之思,后来仍无奈地选择了隐退。

C.清朝建立后,一些明朝遗老被官方征召,钱光绣借故拒绝清廷征召,他还劝诫朋友拒绝征召,保持节操。

D.钱光绣为人真诚,是一个值得信任,能托付大事的人;他独有风采,守节明义,是一位令人崇敬的名士。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簿书山积,一出先生之手,老胥无所用其奸。

史公答以具晓忠怀,即图进发。

及宰上虞,颇鱼肉故国遗民,先生面斥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先生居吴中久,因习吴中况味,谈谐四出,必有名理。

一茗一粥非其手制无可意者故不轻过人食虽皈依释氏而旦旦啖鼋羹作牛心炙,饮醇不置。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裴长官新亭钱起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

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

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