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家贫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及标准答案)

屠龙之技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老汉粘蝉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庄周家贫 对比阅读

庄周家贫引言庄周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传说中,庄周家贫,但他通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与自然的合一,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豁达。
本文将从庄周家贫的原因、庄周对贫困的态度以及庄周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庄周家贫的原因庄周的家境贫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社会背景庄周生活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社会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的困难,庄周家庭难以脱离贫困。
2. 家族经济条件传说中,庄周的家族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他的父亲没有留下丰厚的财富给他,所以庄周从小就处于贫困的环境中。
3. 庄周性格特点庄周注重精神追求胜过物质财富。
他不追求世俗的富有,而是倾向于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豁达。
因此,他并没有过分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
庄周对贫困的态度庄周对贫困并没有感到沮丧或绝望,反而从中找到了一种自在和宽容的心态,他对贫困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追求内心自由庄周并不以富有为荣,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贫困并没有束缚住他的心灵,反而使他更加专注于对道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
2. 对世俗的超脱庄周认为,贫困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
他回避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追求权力和物质。
他通过拒绝追求物质和享受来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
3. 接受自然的安排庄周在《庄子》中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里表达了庄周对贫困的接受态度。
他认为人生的选择是有限的,放弃某些东西是必然的,这就是自然的安排,接受这种安排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在。
庄周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庄周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的启示如下:1. 追求内心自由与宽容庄周将人生的意义放在内心的追求上,他认为积极向上地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宽容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在的丰富和成长。
2. 超脱世俗的追求庄周通过超脱世俗来获得心灵的宽广和自在。
古诗涸辙之鲋翻译赏析

古诗涸辙之鲋翻译赏析文言文《涸辙之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所以。
(3)贷粟(ù):借粮。
: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
贷:借。
(4)监河侯:即魏文侯。
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
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
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顾视:回头看。
顾:回头。
(12)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13)鲋(fù)鱼:鲫鱼。
(14)焉:在那里。
(15)何为:做什么。
(16) 耶(音‘yé’):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岂有:有没有。
(19)活:使……活。
(20)且:将要。
(21)游:劝说,游说。
(22)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23)激:引(水)。
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24)常与:老朋友。
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
(2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则,就。
(27)曾(céng):还,简直。
(28)索:寻找。
(29)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肆:店铺。
庄周家贫

趣。
【 文】 译
庄 周 家境 贫 穷,所 以 向监 河侯借粮 食 。监河侯 说 : 行 啊。等 “ 我 收到封地的赋税 ,我就借你 三百金 ,可以吗?”庄周不 高兴地把
∞
文 言 品 读
脸 色一沉说 : 我 昨天来 时 ,在 中途 听到 呼 叫声 ,我 回头 向车辙 中 “
一
看, 有条 鲫鱼 , 问它说 :鲫 鱼呀 !你在这 里做 什 么? ’回答说 : 我 ‘
的官 。② 邑金 : 邑租赋 的收入 。③ 忿然 : 一 不高兴 的样子 。作 色 :
变 色。④ 鲋 ( )鱼 : 鱼。⑤ 波 臣 :波 荡之 臣,波 荡冲 来而 失 鲫
水的水族 臣仆。⑥激 : 引。⑦ 西 江 : 蜀江。⑧ 常与 : 常共处 , 指 恒
指 水 。⑨ 枯 鱼 之 肆 : 鱼 市场 。 干
周 曰 :‘ ,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 ,激⑥ 诺 西江⑦ 之水 而迎子 ,可乎? ’
鲋鱼 忿然作色 日 :吾失我 常与⑧, ‘ 我无所处 。 吾得斗 升之水 然活耳 , 君 乃言此 ,曾不如早索 我于枯 鱼之肆 ! ” 。 ’ 蕊 ( 自《 选 庄子 ・外物》 )
【 释】 注
① 贷 : 贷 。粟 : 子 ,亦粮 食 的通称 。监 河侯 : 理 河道 借 谷 监
“ 我是 东海水族 中的一 个 臣仆 ,你能用 斗升之 水来救 活我 吗? ’我 说 :‘ 的。等我 游历 吴越说服 两国的 国王 ,再 引 出西江的 水来迎 好 接 你 ,可以吗? ’鲫鱼 不 高兴地 改 变脸 色说 :‘ 失去 与我 常处 的 我 水 ,已经无处存 身 ,我只要斗 升的水就 可活命 ,你竞这样说 ,还不
术 界尊 为 “ 老庄 哲学 ” 。代表 作 《 子 》 名篇有 《 庄 , 逍遥 游 》 齐 物论 》 《 等。庄 子主张 “ 天人 合一”和 “ 清静 无为” 。 《 庄子 》五十二篇 ,但 留下来 的只有三十三 篇。分为外 篇 、内 篇和杂 篇 。其 中内篇 七篇 ,一般定 为庄子著 ; 外篇和杂篇可 能掺杂
古诗庄周家贫翻译赏析

古诗庄周家贫翻译赏析文言文《庄周家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1、贷粟:借粮。
2、监河侯:监河的官。
刘向《说苑》作魏文侯3、作:表现,显露。
4、鲋鱼:鲫鱼。
5、波臣:水官。
此为鲋鱼自称。
6、且:将要。
7、激:阻止水流。
此处为‘阻断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
8、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
与,相伴这里指水。
9、肆:店铺。
10、诺:好吧。
11、乃:竟。
12、然:乃,就。
13、活:(使动)使……活。
14、游:拜访15、中道:道中,途中,半路上【翻译】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
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
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
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庄周家贫的文言文翻译

庄周家贫,无以自给。
然其母怜之,日以桑蚕为业,以供其食。
庄周虽贫,却不失礼仪,常以布衣蔬食自甘。
一日,其母见庄周衣衫褴褛,叹曰:“吾儿何不外出求食,以解吾家之困?”庄周答曰:“母,吾虽贫,然吾志不在食,而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吾欲以吾之才学,为吾母谋福,为吾家光耀,为吾国强盛,为吾民安居乐业。
”于是,庄周发愤图强,日夜苦读,不废不休。
其学不拘一格,既通儒、道、法、墨诸家,又习天文、地理、兵法、农艺。
年未弱冠,已名动一时。
然庄周虽名动,仍不改其清高之节,不慕富贵,不贪名利。
一日,楚王闻庄周之名,欲召其为官。
庄周闻之,笑曰:“吾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虽贫,然吾志不在此。
吾欲以吾之才学,为吾民谋福,为吾国强盛,岂可屈己从人,为官所累?”遂谢绝楚王之召。
庄周虽家贫,然其名声日盛。
有识之士皆慕其为人,纷纷前来拜访。
其中,有位长者,见庄周清贫如此,叹曰:“吾儿虽贫,然其胸怀壮志,气节高尚,真乃吾国之栋梁也。
”长者遂赠庄周黄金百两,以助其求学。
庄周得金,更加努力。
其学日益精进,名声传遍四海。
然庄周仍不改其清高之节,不贪金银,不恋名利。
有弟子问之:“夫子,吾等皆欲富贵,然夫子独甘贫贱,何也?”庄周答曰:“富贵非吾志,贫贱非吾耻。
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可因富贵而失志,因贫贱而丧节?”岁月如梭,庄周已年过古稀。
然其仍自强不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其学博大精深,弟子众多,皆成国家栋梁之才。
庄周虽家贫,然其名声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贤者。
夫庄周家贫,非因天命,乃因其清高之节,不慕富贵,不贪名利。
世人皆笑其愚,然庄周笑而不语,以德报怨,以行立世。
其人生之路,虽坎坷曲折,然终成一代宗师,名垂青史。
庄周家贫,然其精神富贵,其品德高尚,其学问博大,其为人清高,堪称千古奇才。
《涸辙之鲋》原文及译文

《涸辙之鲋》原文及译文赏析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②庄周忿然作色曰().③有中道而呼()..④我且南游吴、越之王.(2)翻译下面句子。
①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3)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1)①是否;活,使动,使活,救活②脸色③路中④将要(2)①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②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地到干鱼店里把我捡走。
(3)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真诚地去帮助,而不要只说毫无意义的大话和空话。
二:1、解释:①与:向②顾:回头,回头看③子:你④且:将,将要⑤处:安身的地方⑥乃:却2、翻译: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
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注释】(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所以。
(3)贷粟(sù):借粮。
: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
贷:借。
(4)监河侯:即魏文侯。
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
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
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庄子外物》原文及译文

【外物导读】“外物”是篇首的两个字,用来作为篇名。
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
全文大体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说明外在事物不可能有个定准,指出世俗人追逐于利害得失之间,到头来只会精神崩溃玄理丧尽。
第二部分至“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写庄周家贫前往借贷的故事,借以说明顺应自然、依其本性的必要。
第三部分至“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借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讽刺眼光短浅好发议论的浅薄之士,比喻治理世事的人必须立志有所大成。
第四部分至“无伤口中珠”,讽刺儒家表面倡导诗、礼,暗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第五部分至“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写老莱子对孔丘的训示,指出“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誉”,倡导顺应便能每事成功的主张。
第六部分至“与能言者处也”,借神龟被杀的故事,说明“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的道理,因而只得一切顺其自然。
第七部分至“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指出“无用之为用”的道理。
第八部分至“亦神者不胜”,讨论修生养性,批评了驰世逐物的处世态度,提倡“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的生活旨趣,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中心又在于内心要“空虚”,因为“空虚”就能容物,“空虚”就能顺应。
余下为第九部分,进一步阐明顺应自然的观点,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希望能做到遗物而忘我,最终进入到“得意而忘言”的境界。
【原文】外物不可必(1),故龙逢诛(2),比干戮(3),箕子狂(4),恶来死(5),桀纣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6),故伍员流于江(7),苌弘死于蜀(8),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9),故孝己忧而曾参悲(10)。
木与木相摩而然(1 1),金与火相守则流(12)。
阴阳错行(13),则天地大絯(14),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15),乃焚大槐。
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16),螴蜳不得成(17),心若县于天地之间(18 ),慰昬沈屯(19),利害相摩,生火甚多(20);众人焚和(21),月固不胜火(22),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合实际,勿好高骛远
•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生活的常 识。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空洞的幻想,结果 只能是耽误时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 边,庄子所批评的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救助 一个落水的人,给他金银财宝,不如给他一根 普通的绳子。已经饿了很多天的人,让他等待 有了黄粱米饭和山珍海味再吃,他肯定一命呜 呼。——救助要及时。一个人做事也必须切合 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一切才会水到渠成。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 者邪?’
• 我问它:‘鲋鱼!你 是什么人?’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 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波臣:水中的小百姓。 • 鲋鱼回答说:‘我是 此为鲋鱼自称。 海神的臣子,您有一 点水来救活我吗? • 岂:是否 • 活:使……活。
使动用法
•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 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 发出的。 • 例:怀:使……归顺。 • 惊:使……震惊。 • 泣:使……悲泣。................... • 当然,还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疑问句
•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 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 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 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庄周忿然作色
• 忿然(生气的样子) • 作(变了)色。 • 作:表现,显露。 • 庄周生气变了脸色 • 分析:他知道这是这 个势利小人的托词。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 且:将要。 • ’我说:‘好,我将 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 • 游:拜访 王,引来西江的水救 • 激:阻止水流。此处 你,怎么样? 为‘阻断水流引 向· · · · · · 地方’的意思。
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和语气
• 周曰:‘诺。我且南 • 监河侯曰:“诺!我 游吴越之王,激西江 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之水而迎子,可乎?’ 百金,可乎?”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 • • • 词义 1、贷粟:借粮。 2、故:所以 3、监河侯:监河的 官。 • 常规翻译:庄周家境 贫寒,所以就找监河 的官去借粮。 • 更生动的翻译:庄子 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 锅的地步了,无奈之 下,只好硬着头皮到 监理河道的官吏监河 侯家去借粮。
监河侯曰:“诺!
• 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如 此,这样
• 5.出自这篇文章的一成语是______ _,意思是____________ __。 • 涸辙之鲋 hé zhé zhī fù • 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Thanks a lot!
庄周家贫
• 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
•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 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 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 真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 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 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 作。 •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 “忿。通“愤”,发怒。
• 3.找出“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中 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 “活”是使动用法,使……活,意思是 救活我。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然”的意义和用法。
• ①庄周忿然作色______________②吾得 斗升之水,然活耳 ____________________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 肆!’”
• 常与:经常做伴的 (指水) • 无所处:没有地方 安生 • 然:就 • 乃:竟 • 枯鱼之肆:卖干鱼 的店铺。 • ’鲋鱼生气变了脸色, 说:‘我失去了我常 处在的水,没有地方 安身,我只要一点水 就能活了,你竟然这 样说,还不如早点到 卖干鱼的店里去找 我!’”
庄子· 杂篇· 外物
• 外物:的基本含义是指身外之物,多指 利欲功名之类。也可谓超脱于物欲之外 或者外界的人或事物。由此,我们就可 以知道这章会将如何摆脱功与名,和坦 然的心态。 • 全文共分为九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 其中的第二段 • ——周庄家贫
原文
•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 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 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 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 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 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 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 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 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 早索我枯鱼之肆!’
精选习题
• 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 项的是( )
• A.我东海之波臣也 B.周问之曰 C. 吴越之王 D.斗升之水 • .B(B中的“之”是代词,代鲋鱼。 A.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 “的”。)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
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 中道:半路 • 说:“我昨天来的时 候,听到有人在道路 中间呼喊。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 顾(环顾;回头看) 视。 • 鲋鱼:鲫鱼。 • 我回头看,发现车辙 里有条鲋鱼在那儿。
焉
• • • • • • (一)“焉”字兼词的用法: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二)“焉”字作代词的用法: 用于人称代词的用法:相当于“之”。 (三)“焉”字作助词的用法:表示各种语气。 “焉”字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 “了”“啊”“呢”或不译。 • 、“焉”字作作句中语气词的用法:表示停顿, 相当于“也”。
• 诺:好吧。 • 监河官说:“好 • 分析: 监河侯是个 很实际的人,他知道 庄子不过是有些学问 却没有什么生活能力 的人,借了粮食是没 有能力归还的。可是, 他又不好当面拒绝, 就假装爽快地答应借 粮。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 乎?”
• 将(将要)得(得到) • 注释:10两银子相当 邑金。 于一个农民或者一个 工匠一年的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 • 金=20两 括吃穿住用行。而三 百金是多大的数目! • 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 金,那时我借给你三 百金,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