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对鸭的感染性

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对鸭的感染性


要 :为探 讨 不 同禽 源和 不 同毒 力 的新 城 疫病 毒 ( D ) N V 株对 鸭 的 感 染性 、 致病 性 以及 鸭在 家禽 新城 疫( D N )
流行 中的意 义 ,本研 究选 用 7个 NDV株 进行 了雏 野 鸭 的人 工 感染 试验 ,对 感 染鸭 的 临床 症状 、增 重 、抗 体 反应 、
鸡 源 强毒 株 J C 8 4 S 0 0 、鹅 源强 毒株 J G0 1 S 2 0以及 疫 苗毒 株 Mu ts kewa和 L oa对鸭 不 具 有 致病 性 ,感 染鸭 未 出现 aS t
临床 症状 ,生长 发 育也 未 受到 影 响 。它们 在 鸭体 内存在 时 间也较 短 。 所有 感 染鸭 均 有排 毒 现 象 ,排 毒 时 间和排 毒 途 径 因病 毒株 毒 力 不 同而异 。结 果表 明 N V在 进化 过 程 中对鸭 的 致病 性 有逐 渐增 强 的趋 势 。 D
p to e i t fsv n N w at i ae v u N V)s a s f m df rn v n o ii ee iv s g td b x e me t a g nc o e e e c s e ds s i s( D h i y l e r t i r i ee ta i r n w r n et ae y e p r na rn o f a g s i i l
d i 1 .9 9 . s .0 80 8 .0 00 .2 o: 03 6  ̄i n 10 -5 92 1 .80 s
不 同禽源和 不 同毒 力新城 疫病 毒对 鸭 的感染性
刘 梅 ,程 旭 ,戴 亚斌 焦新 安
f. eN  ̄ 1 0l a - 家禽研 究所 ,江苏 扬 州 2 5 0 ;2 扬州 大学 生物科 学与 技术学 院 ,江苏 扬州 2 5 0 ) l E 203 . 209

新城疫的临床诊断要点与预防措施

新城疫的临床诊断要点与预防措施

摘要: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对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的定义,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强毒株感染家禽所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新城疫属于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疫病,也是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疫病。

其最常见的病变常见于神经,消化,呼吸和生殖系统。

新城疫的防控关键在于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包括日常的饮食饮水、光照通风以及对温度的控制,同时正确的疫苗接种管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临床诊断要点出发,阐述新城疫的致病机制,并且总结了目前预防新城疫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城疫;防控;疫苗1 新城疫概述新城疫病毒最早于1926年在印度爪哇被发现,隔年又在英国泰恩河畔新堡被发现并以此得名。

在历史上新城疫流行于许多国家,处于欧洲,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国家都有过新城疫流行的记录。

新城疫不仅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养禽业都带了巨大的损失,并且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动物性食品的供应。

2 病毒学新城疫病毒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病毒属。

基因组有15186,15192,15198个核苷酸三种大小类型,其从前到后一共编码六种蛋白,分别是核衣壳,磷蛋白,主体蛋白,融合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聚合酶。

所有CDS区的测序信息都已经被上传到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库中(GeneBank)。

其中新城疫病毒可以根据融合蛋白核苷酸序列酶切图谱的差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弱毒株(Class I),另一类是强毒株(Class II)。

其不仅可以作为鉴定毒力强弱的标志,仍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特异性的引物或者特异性的扩增产物,用于快速诊断技术的开发。

3 临床症状患有新城疫的家禽根据感染后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四类。

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在最急性型的病例中,病鸡突然发病,常无任何特征临床症状而死亡。

急性型病例会表现出新城疫所特有的示病症状,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3℃~44℃,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鸡冠肉髥发绀变为紫红色。

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后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

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后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
状。
意药 物 剂量 不能 过 大 ,疗程 不可 过长 。尤其 是使 用毒 性较 大 、安 全 范 围较小 的药 物如 呋喃硅 酮等 时 ,更 需准 确掌 握混 人饲 料 或饮 2 诊 断 调 查 和 收 集 寄 生 虫病 的流 行 特 点 、发 病 年 龄 、季 节 、 发 病 水 中 的药物 浓度 ,确 保 药物 混合 均匀 ,以免 部分 牛食 人 或饮入 药 率 、死亡 率及 传播数 据 ,为诊 断提供 依据 。 物过 多 而引起 中毒甚 至死亡 。 粪 便检 查是 寄 生虫 病生 前诊 断 最基 本 、最 常用 的方 法 。多 种 第3 ,适 当控制 用药疗 程或 用药种 类 ,防止产 生耐 药虫株 。小 寄 生虫 如 吸虫 、绦 虫 、线虫 、球虫 等 ,寄生 于 动物 的 消化 系统 和 剂 量或 低浓 度反 复使 用 或长 期使 用某 种 抗寄 生虫 药物 ,虫体会 对 呼吸 系统 ,某 一发 育 阶段 的病 原体 ,常 随牦牛 粪便 排 出 ,因此 , 该 药产 生 耐药 性 ,甚 至对药 物结 构相 似 或作 用机 理相 同的 同类药 检 查粪 便 可发 现有 无 寄生 虫 的虫卵 、幼 虫 、虫 体或 虫体 断 片 ,从 物 产生 交叉 耐 药性 ,使 驱 、杀虫 效果 降 低或 无效 。因此 ,在 防治 而 确诊 消化 系统 、肝脏 和呼 吸系统 的寄生 虫病 ,检查 牦牛粪 便 。 犊 牛寄 生虫 病 的实 际工 作 中 ,除精确 计 量用 药剂 量或 浓 度外 ,应 第1 ,可 用 肉 眼 观 察 粪 便 的 形 状 、颜 色 、硬 度 及 饲 料 消 化 定 期更 换 或交 替使 用 不 同类 型 的抗 寄生 虫药 物 ,以避 免 或减 少产 程 度 ,检 查 粪 便 中有 无黏 液 、血 液 、黏 膜碎 片及 虫 体 或 虫 体 断 生耐药 虫株 。 片等 。第2 ,可 直 接 涂 片 法 、饱 和 盐 水 漂 浮法 、 自然 沉 淀 法 或 第4 ,严 格 控制 休 药 期 ,密 切 注意 药 物在 乳 肉品 中 的 “ 残 留 离 心沉 淀 法 检 查 粪 便 中的 虫卵 或 球 虫 卵 囊 ,这是 生前 诊 断 中确 量” 。饲 养牦 牛 的产 品是 为人 们提 供乳 、 肉食 品 ,但 有 些抗 寄生 诊 寄 生 虫 病 的 主 要 依 据 和 方 法 。第 3 ,采 用漏 斗 幼 虫 分 离 法 检 虫 药 物残 留 于乳 、 肉中 ,或使 乳 、肉 品产生 异 味 ( 加 氯 苯胍 ), 查 粪 便 中 的幼 虫 ,用 于确 诊 动 物 呼 吸 系 统 和 消化 系统 ,以及 禽 不宜食 用 ,或 残 留 、蓄积 于牛 乳 、肉 中的药 物被 人摄 入 后 ,危 害 类 泌尿 生 殖 系 统 寄 生 的那 些 随粪 便 排 出幼 虫 的 寄 生虫 感 染 和 寄 人体 健康 ,造 成严 重 公害 。 因此 ,为 了保证 人 体健 康 ,不少 国家 生 虫 病 。该 法 也 适 用 于粪 便 培 养 物 、器 官 组 织及 土壤 、饲 料 中 已制定允许残 留标准和休药期。虽然不同抗寄生虫药在牛体 内的 的幼 虫 的检 查 。 分布 和在 牛 肉产 品 中的残 留量 及其 维持 时 间长 短不 同 ,对应 用抗 血 液 检 查 用 于 确 诊 虫 体 存 在 于 血 液 内的 寄生 虫病 ,如 巴贝 寄生虫 药物 的牛群 ,应 在产乳 或屠 宰前数 天 内停 药 。, 斯 虫 病 、锥虫 病 等 。常用 的血液 检查 方法 有 鲜血 压滴 标本 检查 法 4 预 防 ( 悬滴 标本 法 )和血 液涂 片染色标 本 检查法 等 。 在 日常饲 养 管理 过程 中 ,要 密切 注意观 察 牛 的精神 、食 欲 、 肉 眼检 查 动 物 体 表 有 无 蜱 、虱 、蚤 、蚊 、蝇 等外 寄生 虫 寄 饮水 、粪 、尿等 情况 。如 发 现异 常 ,应及 时将 其 与牛 群隔 离 ,综 生 ,皮肤 有无 脱 毛 、结 节 、结痂 、皱 裂 及 出血等 ,虽 查 不到 虫体 合分 析病 因 ,正 确诊 断。 但 怀疑 患有 某种 寄 生虫 病如 疥螨 病 、痒 螨病 、蠕 形 蜗螨 病等 时置 及时 隔离病 牛 ,正确选 用适 宜药物 治疗 。 显微镜 下捡 查 。 正 确处 理 病 死 牛 。如 果 是 肉源 性 人 畜共 患寄 生 虫 病 ,如 弓 形虫 病 等 ,应将 病尸 深埋 或 焚烧 ;对 非 肉源性 人 畜共 患寄 生虫 病 3 治 疗 第1 ,合 理选 择 和 使 用抗 寄 生 虫药 物 。 在应 用 药 物过 程 中 , 或 只感 染 牛的 寄生虫 病 ,肉尸可 经高 温处 理 后食 用 。对 于那些 具 不 仅要 了解 寄生 虫 的种 类 、发育 阶段 、寄生 部位 、季节 动态 、感 有 高度 传染 性 的寄 生虫病 如 疥螨 病等 ,其 皮 张 、垫料 应深 埋 或焚 染 强度 和范 围 ,而 且还 要 了解药 物 的理 化性 状 、体 内发 育过 程 和 烧 ,圈舍 、运动 场 、笼具 、饲养 用具 等应 用 杀螨 药处 理 。在处 理 毒 、副 作用 以及 牦 牛 的 品种 、性别 、年龄 、 营养 、体质 状 况等 。 病 牛或 病死 牛 的 同时 ,对 同群未 发病 牛 ,要 及 时使用 针对 某 种疾 总 之 ,必须 注 意掌 握药 物 、寄 生虫 和宿 主 三者 之 间的关 系 ,根 据 病 的药物 做好 预 防工 作 ,以避免 大群 牛发病 。

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其扩增长度为 40b. 5 p 测序结果表明: 近十几年来, 我国流行的新城疫毒株主要为基因Ⅶ型, 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
F蛋 白裂解位点 区(1 17 强毒株的氨基酸序 列特征 , 1 2~ 1) 并从分 子水平上进 一步证 明我 国最近流行 的 N V主要 D
为基 因Ⅶ型 N V强毒株. D
A s atT et f r e t is f e c sedsaev ue N V sl e o ieet e g p . b t c:w ny o l s an w at i s i ss( D )i a df m df rn or h r uf d r i on l e r ot r f g a
关键词 : 新城疫病毒 ; 基 因; 因Ⅶ型 ; F 基 强毒株
中图分 类号 :82 62 Q 8 ¥ 5 .5 ;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14 1 2 0 )30 8 .4 10 . 1X(0 6 0 .09 0
M oe u a o o i a a a t rz t n o wc sl s a e Viu e lc lr Bi l gc lCh r ce ia i fNe a te Die s r s s o Ioa e r m fe e tGe g a h c lLo a i n n Ch n s lt d f o Di r n o r p ia c t si i a o
我国部分地 区近年来新城疫病 毒流行株 分 子 生物 学 特征 的研 究
任 涛 , 敖艳华 , 曹伟胜 , 张桂红 , 罗开健 , 徐成 刚, 廖 明
( 农业部养禽与禽病防治重点开放 实验室 , 南农业大 学 兽 医学院 , 东 广州 504 ) 华 广 162 摘要: 参考 Gn ak eBn 中的新 城疫病 毒 ( D ) N V 的基 因序列 , F 因的 3端相 对保守 区设计 1 在 基 对引物 , 利用 R —C TP R 方 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 病学教研室近几 年来 分离并保存 的 2 株新 城疫病 毒毒株 的 F 因进行 了扩 增 , 4 基

新城疫病毒弱毒骨架表达强毒F基因的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新城疫病毒弱毒骨架表达强毒F基因的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o im a h r ia i ln t i 4 h e lc me to e ei e o ia tvr sN / X・f hwe h a i u rps steoi n lvr e tsr n I.T erpa e n F g n n rc mbn n i DV L I s g u a f u
因的重组病毒 N V L —。测定重组病毒的致病指数和组织分布, D / xI f 结果发现, 重组病毒 N V L . 毒力比骨架 D / XI f
病毒有了显著的提高。N V L — 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en et t eM T 为5 。 D / XI f m a da m , D ) 6h 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 hi 数( tc r a o n i dx IP) 14 , ir e apt g iti e。C I为 ,9属于中等毒力, na b l h e cy n 毒力比亲本病毒毒力低, 但都能使 自 然途径感 染的鸡 1 %死亡, 0 0 同时获得了亲本毒林的组织嗜性。可见, 新城疫病毒 F基因是毒力和组织嗜性的主要决定 因素, 但是其它基因对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也可以产生影响。
rm ral i rae s i l c n lrdi s erps sget ght ee s a r ee nn o D i l c. e akb cesdi r e eadaee si u i yn tvu n t t ts t m. ugsn a Fgn m j tr at f Vv ue e o i t i a o d mi N r n
vrln t i 4h s grvreg n t stc nq e, e ut gi e o ia t i sN / X・f h ah g nct n ise i e t r n I yu i e es e ei h iu rs ln arcmbn n r DV L I.T ep toe ii a dtsu u sa n c e i n vu y t ps o h eo ia tvr swee ea n d i P hc e s b aua ne t n rue T e rcmbn n DV L I r im fte rc mbn n i r x mie n S F c ik n y n trIifci o t. h eo ia t N / X・f o u o

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

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

Special Forum on R&D of Novel Biological Drugs

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 ̄2341

新型生物药物研发专栏

生物技术进展 2020 年 第 10 卷 第 5 期 470 ~478
原量需求较大ꎬ产生的细胞免疫水平较低ꎬ并且受
的减毒活疫苗制备而得ꎬ如从 1946 年分离出的 H
( Class Ⅱ) ꎬⅠ类基因型病毒与Ⅱ类基因型病毒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的主要方法ꎮ 20
苗类型ꎬ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ꎬ灭活疫苗才逐渐被
活疫苗可以直接进行口服免疫ꎬ并且活疫苗制作
健康时ꎬ则有可能引发疾病 [18] ꎻ灭活疫苗则对抗
体表达特定免疫源性蛋白而形成的载体疫苗进入
人们的视野ꎻ进入 21 世纪后ꎬ利用现代生物学手
段来研发各种新型新城疫疫苗或者新的疫苗递送
方式成为热点ꎮ
为Ⅰ 类 ( Class Ⅰ) ꎬ 而 另 外 18 种 基 因 型 为 Ⅱ 类
1.1 传统疫苗
的遗传差异为 41.0% ~ 46.3% [16] ꎮ
苗两种类型ꎮ 减毒活疫苗通常是指用某些天然弱
. 基因编码序列的差异ꎬ以及
All Rights Reserved.
Czeglédi 等 [15] 对 NDV
基因组的分析ꎬ同时参考了病毒分类系统标准ꎬ将
NDV 分为 2 大类ꎬ其中仅有 1 种基因型被归类于
471
( virus ̄like particleꎬVLP) 疫苗等不同类型疫苗的
佐剂的影响可能存在副作用ꎬ导致接受免疫的禽
类产生炎症ꎬ而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有致癌
传统的新城疫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

株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株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反转 录酶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X L ( A M V) 、 E X T a q聚 合 酶 、 随 机 引 物
Ra n d o m p ime r r s 、 d NT P s ( e a c h 2 . 5 mmo l / I x L) 、 DNA Ma r k e r DL 2 0 0 0、
脏 、 肾脏肿大 、 坏 死 。但 各 个 攻 毒 组 之 间 的病 变 存 在 差 异 。
D u c k — o r i g i n ) ,是 由鸭 副 粘 病 毒 ( D u c k P a r a m y x o V i r u s ) 引 起 的 鸭 的 一 种 急
性、 高 度 接 触性 传 染 病 。 鸭 副 粘 病 毒 为 禽 I型副 粘 病 毒 ,与 鸡 新 城 疫 病 毒 同
学院)
得轻微。 对 照 组鸡 上 述 器 官 未 见 明 显 病 理
组织学变化。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8 . 3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4 1 4 ( 2 0 1 3 ) 0 4 — 0 0 2 0 — 0 3
摘 要 从 广东地 区某养鸭场的患病雏番鸭群 中分 离到1 株病毒 , 该病毒能凝 3 讨 论
大量坏死 . 接 种后 1 2 0 h. 上 述 变 化 变
1 株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黄 兴 国 王 俊 峰z 蔡 丽 丽。 王政 富 黄 淑 坚
( 1 . 佛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广东 佛山 5 2 8 2 3 1 ; 2 . 华 南农 业 大 学 兽 医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赵长光;宋松林;赵继勋;张国中【摘要】新城疫( 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有关NDV毒力及其相关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中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是进行NDV毒力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N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及利用该技术在NDV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1(047)010【总页数】4页(P56-59)【作者】赵长光;宋松林;赵继勋;张国中【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100070;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5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

有关NDV毒力及其相关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中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是进行NDV毒力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

本文简要综述了N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及利用该技术在NDV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1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相对经典遗传学而言的。

经典遗传学是从生物的表型、性状到遗传物质来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而反向遗传学则是直接从生物遗传物质入手,通过对遗传物质进行加工和修饰来研究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生物体的特性,从而确定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特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段志强 男 (1985-), ,湖北襄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家禽重要疫病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E-mail:zqduan@
通信作者 刘秀梵 *

,Tel:0514-87991416;E-mail:xfliu@
1624
畜牧兽医学报
卷 47
1,2,
强1,胡
炎1,胡顺林3,刘秀梵3*
(1.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 550025;2.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3. 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 225009)
摘 要:为了科学理解家鸭在新城疫病毒 流 (NDV) 行和传播中的作用,对贵州不同地区分离的5株鸭源 NDV 强
染SPF鸡后 内 6d 100%发病死亡,病死鸡表现出新城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在多个组织脏器中均能
复 制 且 对 脾 、胸 腺 和 法 氏 囊 等 免 疫 器 官 损 伤 严 重 另 外 ,SPF 鸡 攻 毒 后 喉 头 和 泄 殖 腔 棉 拭 病 毒 分 离 率 明 显 高 于 试
DUANZhi-qiang1,2,XU Hou-qiang1,2,JIXin-qin1,2,CHEN Qiang1, HU Yan1,HUShun-lin3,LIU Xiu-fan3*
(1.CollegeofAnimalScience,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2.KeyLaboratoryof AnimalGenetics,BreedingandReproductioninthePlateauMountainousRegionof Ministryof
验鸭。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鸭群中流行的基因 亚 Ⅶd 型 NDV 强毒株 HN 蛋白发生 E347K 突变的变异株呈上
升趋势,并与传统疫苗株产生抗原差异 株 ;5 鸭源 NDV强毒株对鸭和鸡致病性差异显著,虽然对鸭无明显致病性,
但鸭感染后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喉头或泄殖腔向体外排毒,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NDV 强毒由鸭群向鸡群
传统疫苗株 的 LaSota 抗原同源性较低 为( 83.3% 而 ~87.0%), 与新型基因Ⅶ型疫苗株 A-Ⅶ的抗原同源性较高(为
93.5%~100%)。将5株 NDV 分离株以0.5mL病毒尿囊液原液通过肌肉注射感染鸭后未见明显发病死亡和病
理 变 化 ,并 且 除 脾 外 在 其 他 多 个 组 织 脏 器 未 能 检 测 到 病 毒 复 制 ;而 以 106.0ELD50 ·0.1 mL-1 剂 量 通 过 滴 鼻 点 眼 感
收 稿 日 期 :2016-03-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 (31502074); 育部“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教 ”( 外司美[2014]2029号);贵州省
省校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 LH 字 号 [2014]7669 公 ); 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3)
畜牧兽医学报 2016,47(8):1623-1634
ActaVeterinariaetZootechnicaSinica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3
贵州省鸭源新城及疫致病病毒性强研毒究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段志强 许厚强 嵇辛勤 陈 1,2,
1,2,
的传播。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基因Ⅶd亚型;遗传变异;致病性
中 图 分 类 号 :S852.659.5;S855.3
文献标志码:A
文 章 编 号 :0366-6964(2016)08-1623-12
GeneticVariationandPathogenicityAnalysisofVirulentNewcastle DiseaseVirusesIsolatedfrom DucksinGuizhouProvince
cleavagesitesofFprotein,whichwasconsistentwiththeresultsofbiologicaltests.ThefunctionalaminoacidsitesintheFand HN proteins wereallhighlyconserved,butthreestrains with E347K mutationweredetectedinthelinearepitopeofHNprotein.Cross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testrevealedthattheantigen homology oftheisolatesbetween LaSotaand A-Ⅶ were 83.3%-87.0% and93.5%-100%,respectively.Inthechallengetest,ducksofdifferentgroups challengedwithvirusallantoicfluidintramuscularlyatthedoseof0.5 mLshowednoobvious clinicalsymptomsandhistopathologicchanges,andvirusescouldnotbedetectedin multipletissuesexceptforthespleen.Onthecontrary,SPFchickensinfectedwith NDVstrainsintranasally atadoseof106.0ELD50·0.1 mL-1 diedin6daysandshowedtypicalclinicalsymptoms.Viruses couldreplicateinmultipletissuesandcauseseveredamagestospleen,thymusandbursainchickens.Inaddition,virusesweredetectedmorefrequentlyinthelaryngealandcloacalswabsofchickensthanducks.TheseresultsshowedthatsubgenotypeⅦdNDVstrainswithE347K mutationon HN protein significantlyincreased and hadtheantigenic differences withtraditionalvaccine strain.AlthoughalltheNDVstrainswerevirulentinchickenswhereashadnoobviouspathogenicityinducks,somemeasuresshouldbetakentopreventvirustransmissionfromduckstochickensasvirusesweredetectedinswabsofvirulentNDVinfectedducksforalongtime. Keywords:Newcastlediseasevirus;subgenotype Ⅶd;geneticvariation;pathogenicity
Education,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3.KeyLaboratoryofAnimalInfectious Diseasesof MinistryofAgricultur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
Abstract:Tobetterevaluatetheroleofdomesticducksintheepidemiologyandtransmissionof NDV,fivevirulentNDVstrainsisolatedfromducksinGuizhouProvincewereusedtostudytheir geneticvariationandpathogenicityinducksandSPFchickens.Sequenceanalysisshowedthatall thestrainsbelongedtosubgenotype Ⅶd NDVandhadthevelogenicmotif112RRQKRF117inthe
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及对鸭和SPF鸡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5株 NDV 分离株均属于基因Ⅶd亚型,其 F
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与病毒致病性指数测定结果相符;F和 HN 蛋白中功
能性氨基酸位点均高度保守,但在 HN 蛋白线性表位区有3株发生E347K 突变。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发现分离株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