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十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汇(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在文献语言里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起点的那个意义。
甲骨文距今不过3000多年历史,人类语言的产生至少有50万年历史。
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是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传统方法:因形求义从文字字形确定本义。
训诂学上称之为“形训”。
“鄙”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
①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氓)人:草野之民)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鄙夷,看不起。
①边邑义是本义,其他皆由此引申而来。
(一)因形求义1、探求本义的途径:一是分析字形,推测它作为构形依据的意义;二是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对象形字(包括指事、会意)可直接看它的形体;对形声字,从它的形符中确定词的义类。
向:《说文》:“北出牖也。
”本义:“朝北的窗户。
”文献例证:《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齐民要术》:“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
”(种植紫草的方法)2、分析字形探求本义应以古文字为据:分析古文字的字形,不是指楷书,更不是今天的简化字。
可行的方式是:小篆能解决的问题,就依据小篆,否则求之于甲骨文、金文。
●例:“关”---“關”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说文》本义:门闩“间”——“閒”月光由两个门扇中照进屋内,表示门缝,“缝隙”是它的本义。
《说文》:“隙也。
从门从月。
”3、“因形求义”例字分析:(1)戒:警也。
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2)叔“九月叔苴”。
(《诗经·七月》)《说文》:“拾也。
从又尗声。
”假借为“叔父”之“叔”。
叔者,少也。
(《白虎通·姓名》)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
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
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1、依据字形分析A象形字。
水,。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
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树根,本义。
)C会意字。
粪,《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扫除,本义。
)D形声字。
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①V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⑤
•制约(引申为约束等意思):⑥⑦⑧⑨
2、问:《说文》:“讯也。”
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中间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拦截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要挟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求得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
需要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
8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2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3关节(用于动物)
4季节、节气(用于时日)
1竹节 一> ⑤节奏、节拍(用于音乐)
6气节、节操(用于道德)
7礼节(用于社会)
8节约(用于用度)
9旌节、节杖(用于外交)
1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2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5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
6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
7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一、词的本义
本义顾名思义应为词本来的意义,他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引申义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古代汉 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 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密切 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 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 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 本的方法。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说文》:“雄, 鸟父也。雌,鸟母也。”例:谁知鸟之雌雄。(《诗经· 小 雅· 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木兰辞》) “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 形,如莫 、朝 、射 等字,只有 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 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字形来探求本义, 它是我国这方面一部最早又最系统的著作。虽 然,所分析的字义,并不都是本义,还有些字 分析错了,但至今对我们分析和了解词的本义 仍然有很大的作用。
③由实词到虚词。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 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 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说(shuō) 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 说服,改读(shuì ) 语(yǔ) 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 读(yù)。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解(jiě) 由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懈 怠,改读(xiè),并造了“懈”字。 弟(dì ) 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 改读(tì ),后来造了“悌”字。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 (1)形貌形状相似 斗、骨 (2)功能作用相似 牧、牢 (3)方式情态相似 获、断 2、相关 齿、月、官、 3、相因 爱
词义引申的规律
1、从具体到抽象 道、理 2、由个别到一般 雄、雌、河 3、由实义到虚义 被、因 词的假借义:由文字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如 刀、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古今词义迥异 行李、揭、去、绸、勤、烈士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幣、信、恨、感激、
词义发展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皮、江、醒、睡 2、词义缩小 臭、虫、宫、瓦 3、词义转移 汤、涕、百姓、诛 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谤、祥、爪牙、 复辟
词的引申义
词在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 做词的引申义。如:息:《说文· 心部》: “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是喘 息、气息、呼吸。引申为休息、止息,又引 申为灭、滋生、又引申为增长;又引申为儿 子;又引申为利息。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 如:题、习 2、辐射式引申 如:引 3、综合式引申 如:朝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 表示的意义,但是由于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 始意义已经无从知道,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本义, 是指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 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如:行、益、 字、向、盥、立等。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 是根据词义的某些方面直接绘形的,我们可以 通过分析字形了解其寓意,解释其本义。 形声字是通过意符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意符 来分析其本义。如顾、颠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_OK

开弓也。” • 3、归纳文献用例。如“已”有“停止”义。 • 4、本义是词的所有义项中表示个别的或最具体的
4
(二)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即由 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如“涉:趟水过河—— 过河——行走”;又如:“匠”由专指木 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由具体到抽象,如“权:黄桦木—— 秤锤——权力”;又如:“術”、“道” 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5
(三)假借义与本义无关
如“纪”有“记”义,但“记”义与“纪” 的本义无关。
(四)分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词义引申,但引申义为 我们熟知,所以不用专门分析。分析一个词词义 引申的系列,是由古代汉语词义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意义有:
1、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绥”: 车中把——使人安定——安抚。
6
2、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 如“纪”:①丝的头绪;②法度、准则;③治 理、管理;④记年单位;⑤古书纪传体史书中 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⑥通“记”。
古代汉语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
一、词的本义
(一)词的本义、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汇学角度)
字的本义:是汉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造字 之初的意义。(从文字学角度)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义产生角度)
意义。如:“缘”的本义是“衣边”;“赋”的 本义是“赋税”;“演”的本义是“水长流”。
3
二、词的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邶
邯郸
都 邻五家
邑
有关国邑、 邦 行政区域 鄙 的名称
五百家
郊
邮传递文书
的驿舍
分析字形-攴
敲 敂
攻 ---打击的意义
敲打
“叩”的古字
攴
pū
敵 救
收逮捕赦段注:“赦与
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 也。后捨行而赦废。赦 专为赦罪矣。”
---与战斗、畋猎 敚 “夺”的古字 有关的意义 -与审刑、牢 狱有关的意义
已, 以也。篆文象蛇形。
《说文解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列子· 汤问》 子墨子曰:“胡不已乎?”
《墨子· 公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欲已子张之谏。
《荀子· 劝学》
《国语· 楚语》
停止
考察本义的方法-总说
象形字
分析 指事字 字形 会意字
形声字
用以结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形单
综合运用
以分析字形
为主,考核
位具有表意性。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福
禄
分析字形-贝1
货贝
分析字形-贝2
财
表示与
货
资
贿
名 词
财物有关
的意义
贵 贫 贤 贱
買 赏 赠 购
形容词
动 词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肉
肉
腐
瘸
胔
zī,肉烂
肉
月
肿 肥 腴:腹
下的肥肉
形容词 指有关身体 的某些性状
腹 肩
脚 背
胸 名词 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返回本章目录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厰:厂房。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詞的本義詞的本義,是指在文字產生時的意義,即文字形體結構所反映的並有史料證明的意義。
元本義當是人頭。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面如生。
”向《說文》“北出牖也。
”本義是朝北的窗戶。
《詩經·七月》“塞向墐戶。
”顧《說文》:“還視也。
從頁,雇聲。
”本義是回頭看。
《莊子·秋水》:“莊子持竿不顧。
”好《說文》“好,美也。
從女、子。
”本義是貌美,特指女子的美。
《趙國策·趙策》“鬼侯有子而好。
”誅《說文》“誅,討也。
從言,朱聲。
”本義是譴責。
《論語·公冶長》“于予与何誅?二詞的引申義詞在發展過程中,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做詞的引申義。
詞義引申的方式有三種:輻射式、連鎖式和綜合式。
1.連鎖式過本義是經過。
《孟子〃梁惠王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引申為超過,勝過。
《左傳〃隱公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又引申為過分。
《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又引申為過失,錯誤。
《左傳〃宣公二年》:‚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又引申為責備。
《楚辭〃九章〃惜往日》:‚信讒諛之溷濁兮.盛氣志而過之。
‛過(本義,經過)→超過→過分→錯誤→責備。
約本義是纏束。
《說文〃糸部》:‚約,纏束也。
‛《詩〃小雅〃斯干》:‚約之閣閣,椓之橐橐。
‛毛傳:‚約,束也。
‛引申為約束,節制。
《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又引申為約定,互相商定。
《史記〃項羽本紀》:‚懷王與諸侯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又為約定的事,盟約。
《戰國策〃秦策二》:‚齊與大國救魏而背約。
‛約(本義纏束) →約束,節制→約定,互相商定→約定的事,盟約。
2.輻射式齒本義是牙齒。
《說文〃齒部》:‚齒,口齦骨也。
‛《詩〃鄘風〃相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特指象牙。
《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
‛引申為年齡。
《左傳〃昭公二十年》:‚子之齒長矣。
‛又為並列。
《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如何分析词的本义: 1,分析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了解词的本义; 在分析字形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发展;古代学者对字义 的分析. 2,要利用文献资料加以佐证; 如:解,本义是解剖牛.《庄子》"庖丁解 牛".《》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
怎样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如何分析词的引申义 1,引申义可以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 引申义:如:年,朝. 2,词义的引申情况各不相同,但是由 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是其基本规 律.如:表,业. 3,词义引申可能单线发展,也可能多 线发展.如:左.
作业:
什么是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试举例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为什么要分析本义和引申义 怎样分析本义和引申义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在词的多个义项中,最早的 并且居于中心地位的词义. 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 的后起的意义. 如:"解"1,分割动物的肢体;2,把 系着的东西解开;3,分解融化;4,调 解,排解;5,消除;6,解释;7,理 解,懂得;8,懈怠,松懈.
为什么要分析本义和引申义
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使我们对词义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够加深对词义 的理解. 如:绥,本义是车上的绳子,使人平稳.引 申为安抚.年,本义是收成,引申为一年, 年龄. 可以以简驭繁地掌握词义,抓住词义引申线 索,可以提纲挈领. 如:纪,本义是丝的头绪,引申为法度,准 则;治理,管理;十二年,一百年;编纂历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