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影像FTP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主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一、颅骨原发性肿瘤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包括骨样瘤、纤维样骨瘤、软骨瘤、骨肉瘤等。
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 骨质破坏:颅骨原发性肿瘤可引起颅骨局部骨质破坏,表现为颅骨骨质变薄或缺损。
破坏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边缘为清晰或模糊。
有时可见到骨质增生,形成肿块或角质化改变。
2. 钙化灶:颅骨原发性肿瘤可伴有钙化,表现为局部颅骨密度增高而呈现出钙化的阴影。
这种钙化灶一般呈粗大的斑点状或块状分布,呈强致密性、高于骨密度的密度值。
3. 平扫及增强CT:平扫CT呈现低密度区,多数伴有骨质破坏。
增强CT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程度和范围。
4. MRI: 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质强化。
MRI 对于颅骨肿瘤的确诊率高,一些MRI对各种类型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颅骨肿瘤样病变1. 平扫及增强CT:颅骨转移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可伴有局部颅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钙化现象。
骨髓瘤呈骨质破坏性病变,局部骨质疏松、增生和骨质破坏。
淋巴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与颅骨骨质界限清晰、不伴有颅骨骨质破坏。
2. MRI:固有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可见到肿瘤周围的水肿等现象。
综合来看,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特点。
尤其是MRI对于各种类型颅骨原发性肿瘤和部分颅骨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头颅CT确定学脑肿瘤时,也需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的认识。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心理支持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 的心理压力,家属和 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
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语言、肢体等方 面的功能训练,促进 康复。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01 积极配合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药、定期复查,积极配合 治疗。
03 关注病情变化
留意病情的发展情况,如
动或体位改变而加重。
头痛可出现在病变部位,也可放射至其他部位, 02 如额部、颞部或枕部等。
头痛的程度和频率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03 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恶心与呕吐
01 恶心与呕吐是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常见的伴随 症状,尤其在头痛剧烈时容易出现。
02 恶心与呕吐可表现为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消 化不良症状,也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
02
病例二
患者张某,女性,38岁,因视力下降、眼球突出 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颅骨肿瘤样病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
病例一
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 放疗和化疗,病情得到控制,未见复 发。
病例二
患者接受了放疗和化疗,病情有所缓 解,但仍有肿瘤残留。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对于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典型病例应提高 警惕,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02 保持乐观心态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 的心态。
04 提供生活支持
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必要的
生活支持,如饮食、起居
等方面的照顾。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案
06
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头颅内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主要针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而异。
病变的性质可以是良性或恶性,位置可以是骨内或是骨外。
骨内病变骨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病变的性质。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此外,良性骨瘤如骨核增生和骨小梁状骨瘤在X线上呈现出骨性表现,而骨母细胞瘤和纤维母细胞瘤在CT和MRI上呈现出软组织密度。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
一些肿瘤还伴有溶骨性的破坏,可见到骨吸收表现并且周围伴有软组织密度的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还可能表现为骨髓间隙扩张以及局部骨质疏松。
此外,在MRI上可以看到肿瘤组织的高信号强度表现,这与良性肿瘤在MRI上呈现的低信号强度有所区别。
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出现在颅外软组织中,并向颅内延伸。
CT和MRI是评估这些颅外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此外,颅外肿瘤通常会在邻近骨骼上产生相应的改变,如颅骨骨质破坏等。
肿瘤样病变颅骨中的一些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对其影像学表现产生影响。
骨囊肿、佩吉特氏综合症和I型纤维骨发育不良症等表现为不规则的半透明区域,并常常表现为囊状和多房的影像学表现。
转移性颅内肿瘤可以表现为多个小的囊状区域或单个肿块,通常会伴随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总结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来进行分析。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并可能伴有溶骨性的破坏。
颅外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在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二)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二)【颅骨骨化性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为一种骨性起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年人,生长缓慢,常见上颌骨受累。
组织学改变为骨小梁散在于纤维组织中。
CT表现为:肿瘤呈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生长,境界清晰。
骨化性纤维成分再CT上密度仅次于骨质,通常病变密度不均,周围有硬化的骨壁。
肿块对周围结构可产生压迹、变形。
增强扫描病变可以强化。
附病例:右侧颞骨骨化性纤维瘤【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样病变,可单一或多骨发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骨问质发育异常引起的骨肿瘤样病变,病因不明。
表现为病变区正常骨结构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编织状骨小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间有大量胶原及编织骨小梁,呈鱼钩状或逗点状。
胶原纤维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编织骨小梁纤细,菲薄。
骨质与纤维成分之比为2:3。
病变区可继发粘液变、囊变、出血和坏死。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上一般分单骨型、多骨型和Albright综合征三大类。
以单骨型多见,可发生全身所有骨,而发生在颅骨往往累及多骨,文献报道,颅骨发病次序为蝶、额、颞、枕骨,在面骨中以上颌骨、下颌骨、颧骨、腭骨多见。
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MR 征象:①CT以编织骨中磨玻璃征象较有特征,MR 以等、低T1,T2为主异常信号,病灶边缘在T1WI和T2WI上可有高信号,也较有特征。
② 病变骨有膨胀性改变。
③可累及多骨。
④可向周围生长压迫或填塞临近组织或窦腔。
附病例:额骨、蝶骨嵴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蝶骨体、左侧颞骨大翼骨纤维异常增殖症(MRI)【颅骨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癌又称破骨细胞瘤,其发病率较高,约占骨肿瘤的5%一15%,仅次于骨软骨瘤。
好发年龄为20—40岁,年轻患者发病比较高,个别报道也有要幼儿发生。
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尺骨与桡骨远端,股骨近端等松质骨内,少数生于椎体、扁平骨或短骨,个别发生于长骨干上,而原发于颅骨的极为罕见。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1、肿瘤单发,为突出于干骺端骨 表面的骨性突起,背向背关节生长。
2、肿瘤结构有瘤体(分广基及带 蒂)、软骨帽(钙化呈线状、团状 或菜花状等);瘤包膜不显影。
3、可压迫邻骨形成缺损或变形。
ppt课件
33
带蒂型
单发性骨软骨瘤
广基型
ppt课件
34
股骨单发性骨软骨瘤(软骨帽钙化)
ppt课件
35
3、特殊部位的骨软骨瘤:
(一)概述(introducton) 1、一般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64%有家庭遗传史。 2、发病原因未定。 (二)病理(pathlogy) 1、肉眼观:同单发。 2、光镜下:细胞小,幼稚,分散。
ppt课件
39
( 三 ) 临 床 表 现 ( clinical manifesttions)
1、发病:男:女为3:1;病 灶多,常对称,好发于软件包 骨化骨骼如长骨干骺端。
ppt课件
41
双侧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ppt课件
42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畸形和发育障碍)
ppt课件
43
遗 传 (发 性多发 育性 障 骨软 碍) 骨瘤
ppt课件
44
四、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一)概述(introduction) 1、起源: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 2、具有特殊属性(分良、活、恶、;生病不一,刮后易 复发。) (二)病理(pathology) 1、肉眼观:实质性(红褐,肌肉样);囊性(薄膜内黄 色液);恶性(灰白色肉样)。 2、光镜下:单核瘤细胞,多核巨细胞。分Ⅰ、Ⅱ、Ⅲ级。
1、肉眼观:肿瘤切面由瘤基底 (瘤体)、软骨帽和瘤包膜组 成。
2、光镜下:瘤体外面与正常骨
颅脑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课件

按大小垂体瘤〈10MM。为垂体微腺瘤。
按功能分有无功能垂体肿瘤。临床上有压迫症 状(视神经及三脑室)及内分泌症状。按良恶 性分垂体瘤及垂体癌。及病理分嗜酸,嗜碱, 嗜酸碱及嫌色。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表现。高度异常,密度异常, 上缘膨隆,鞍底骨质改变,垂体柄移位,血管 丛征,溴隐停治疗PRL缩小(75%)。
H的影像表现:颞叶低密度灶,有水肿, 并常线状强化,部分见高密度出血。
脑囊虫病:分三型 实质型,脑室型,脑 膜型。多发小囊时显示小圆形低密度影, 其内可见小结节状致密度影为囊虫头节。 结节改变为多发低密度影增强呈结节状 强化。脑室型多致脑积水。此外有包虫 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
脱髓鞘病:神经纤维由轴索,髓鞘,和 神经膜构成。轴索是神经元的延长部分, 外有轴膜,内含轴浆和纤维。髓鞘位轴 膜之外。由蛋白,脂类构成。
发病率》15%肿瘤诊断符合率约80%。
《2%肿瘤诊断符合率约55%。
大部分病例是讨论它的生物行为和预后。
WHO—1980
I度—良性,全部切除后治愈或者至少生 存5年。II度—半良性,外科手术后生存 3-5年.III度—半恶性,术后生存2-3年.IV 度—恶性,术后生存6-15个月.
颅脑肿瘤的基本CT表现: 密度异常:
垂体前叶肿瘤(垂体腺瘤,垂体腺癌)
局部肿瘤的扩延(颈静脉球瘤,脊索瘤, 软骨瘤,软骨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 腺样囊性癌,其它)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的肿瘤
正确的颅脑肿瘤诊断,既要依靠影像特 征,又要依靠临床资料:
典型的部位。 开始出现症状的年龄特点。 造影前后变化。 肿瘤的成份。 肿瘤的形态。
占位征象有脑沟变形,脑室池变形,脑 干变形,生理钙化位置异常,小脑幕移 位,静脉窦移位,中线结构移位变形等。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一类比较罕见的病变,通常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部分病变还可能累及周围组织。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CT、MRI等。
本文将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常见的类型包括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等。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颅骨的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病变范围一般较小。
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被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X线上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的增生或破坏,其形态多种多样,常见表现包括骨刺、斑点状破坏、囊肿等。
2. CTCT是一种常用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
在CT上,颅骨原发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以及颅骨内部的骨密度异常。
例如,骨巨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颅骨局部巨大的低密度区,其周围多伴有骨质增生;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则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增生,同时伴随骨密度异常。
3. MRIMRI是一种常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MRI上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并可进一步显示病变的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
例如,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中,MRI能够显示肿瘤在颅骨内部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神经组织的关系。
颅骨肿瘤样病变是指具有颅骨肿瘤特点的非肿瘤性病变,常见病变类型包括骨囊肿、骨样骨炎等。
这些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但相比于颅骨原发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更为多样化,常常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
在X线摄影上,颅骨肿瘤样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其形态与颅骨原发性肿瘤相似。
然而,X线摄影无法提供更加准确的骨组织信息,因此在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局限性较大。
CT在对颅骨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图文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图⽂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称为⾻纤维结构不良,纤维软⾻结构不良或⾻泛化性纤维囊性病,青少年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颅底以筛⾻发病率最⾼,次为蝶⾻、额⾻、颞⾻及枕⾻。
多同时累及颌⾯⾻,50%为多⾻发病。
早期以⾻破坏为主,正常⾻结构被异常增殖的纤维组织取代,表现为条⽚状、圆形⾻密度减低,周围环绕硬化边。
随病变发展,⾻破坏区逐渐扩⼤融合,颅板变薄,板障增厚膨胀。
当病变趋于成熟,编织⾻数量增多,即出现修复性⾻硬化,⾻破坏区密度增⾼,颅⾻增厚,最终板障与内外板融合,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硬化边缘消失。
⼆、畸形性⾻炎(osteitis deformans)⼜称为Padget⽒病,少见的慢性进⾏性⾻组织结构紊乱性⾻病。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半数以上⽆症状,如有症状则以腰背痛和肢体畸形最为常见,头围逐年增⼤。
⾎钙、⾎磷通常正常,碱性磷酸酶显著升⾼。
颅底好发于额⾻及枕⾻,多⾻发病,范围⼴泛。
早期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始于颅⾻外板,病变区⾻破坏与增⽣并存。
晚期板障消失,内外板融合为⼀体,头围增⼤,颅⾻增厚可达正常的2~5倍。
颅底因⾻质软化⽽变平,有的向内凹陷,颈椎突⼊,形成颅底凹陷。
展开剩余73%三、⾻软⾻瘤(osteochondroma)也称为外⽣⾻疣。
单发多见,病因尚不明确,多发者约占25%,系常染⾊体显性遗传疾病。
主要发⽣于颅底软⾻化⾻,如筛⾻、蝶⾻和枕⾻。
⽣长缓慢,可⽆任何症状。
肿瘤压迫颅底神经⾎管可导致视⼒减退、眼球运动障碍、头痛、头晕或听⼒下降等症状。
约1%的病例可恶变为软⾻⾁瘤或⾻⾁瘤。
影像学表现为起⾃颅⾻的菜花状或蘑菇状⾻性肿物,瘤体密度不均匀,表⾯凹凸不平,可见蜂窝状低密度区,软⾻帽钙化呈不规则点⽚状致密影。
四、神经鞘瘤(schwannoma)起源于雪旺⽒细胞构成的神经鞘膜,发⽣于不同的颅神经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骨骨瘤】 骨瘤是一种成骨性良性肿瘤,占骨良性肿瘤的8%。 骨瘤起源于膜内成骨,多见于膜内化骨的骨骼。 骨瘤以11—3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 骨瘤好发于颅骨,其次为颌骨,多见于颅骨外板和鼻 旁窦壁。 颅面骨骨瘤一般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可分为致密型 和疏松型。 致密型:大多突出于骨表面,表现为半球状、分叶状 边缘光滑的高密度影,内部骨结构均匀实密,基底于 颅外板或骨皮质相连; 疏松型:较少见,可长的较大。自颅板成半球状或扁 平状向外突出较明显,内板多有增厚。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
颅骨的病变比较复杂,前一段 时间注意到诸多关于颅骨的病变。 本人特总结一下关于颅骨的肿 瘤及肿瘤样变,希望对大家学习有 所帮助。 本文病例、图片大多来源于国内 专业书籍、杂志及论坛,仅在此表 示感谢 !
颅骨肿瘤仅占骨瘤中0.8~1.8%,大多可引起头局部肿 块,按病变性质可分为三类: (一)原发性颅骨肿瘤 较少见,包括: ①良性者有:骨瘤,软骨瘤,血管瘤,板障内上皮样及皮样瘤, 板障脑膜瘤,良性巨细胞瘤及纤维瘤等。 ②恶性者有:成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脊索瘤及恶性 巨细胞瘤等。 (二)继发性颅骨肿瘤有: ①良性:脑膜瘤,颈静脉球瘤等。 ②恶性:转移癌,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骨髓瘤,白血 病,淋巴瘤,鼻咽癌及副鼻窦局部侵蚀性肿瘤等。 (三)颅骨肿瘤样病变(类肿瘤)有:嗜伊红性肉芽肿,黄色 瘤,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畸形性骨炎,颅骨硬化症,副鼻窦 粘液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脑膜囊肿,板障内骨囊肿, 颅骨膜血窦,婴儿颅骨皮质肥厚,颅骨内板增厚及石骨症等。
附病例:左侧颞骨表皮样囊肿
右侧颞 顶表皮样囊肿
颅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内为脂肪密度CT值多为负值,常在-15~10HU之间
【颅骨骨肉瘤】 骨肉瘤年龄分布较广,70%为10—25岁, 全身骨骼均可受累,但主要见于四肢长 骨,而颅骨骨肉瘤罕见,约占骨肉瘤的 0.5%—2.0%,好发于青年人,疼痛和肿 块是最常见的主诉;X线多见不规则溶 骨性骨质破坏,也可有骨增性形成日光 辉样骨针,在颅骨肉瘤中比其它骨肉瘤 少见。
附病例:右侧颞骨软骨母细胞瘤。
【颅骨成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又称成骨细胞瘤,为少见良性肿瘤,占全部骨肿 瘤的0.24%,好发于脊柱(44%),次为长骨、管状骨(29%)、 手及足骨(18%),发生于颅骨极为罕见。本病男女比例约 1.5:1,多好发于11 ~ 30 岁,病程缓慢,但生长活跃,临 床上不同部位症状有差异。病理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砂样,质 硬、脆,外观与骨瘤相似,有丰富血供,呈紫红色,极易出 血,肿瘤较大时可有囊性变;镜下有大量骨母细胞组织、丰 富的血管性纤维间质,骨样组织可有不同程度钙化、骨化。X 线及CT 检查以病灶外围可见薄壳样钙化为特征。M R I在 T1WI 上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与一般骨肿瘤无区别, 而Gd-DTPA 增强病灶内无坏死区,可呈明显强化,这与病理 上该肿瘤以富于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大量成骨细胞、骨 样组织和成骨组织为特征有关。目前影像学诊断仍难度大, 需与骨巨细胞瘤、骨样骨瘤、骨肉瘤相鉴别。
附病例:右侧颞骨软骨母细胞瘤。 患者:女性,60岁。右耳闷塞1月余.无头痛。 查体:右耳外道前上壁有一肿物.呈肉色样,表面光滑,能窥及紧张部分耳膜 未见异常 。 CT:右侧颞骨呈分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0 cm x 2.3 cm。软组织样密 度.平扫CT值约46.8HU,边界尚清.病变向后破坏外耳道前壁并突入 外耳道内, 大小约0.5cm x 0.8 cm.向前内突向颅内。 MRI:右侧颞骨显示膨胀性团块状改变,T1WI呈稍中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其 内信号不均.向右侧颞叶后下区膨胀致局部颞叶受压、移位.边缘尚清.小部 分向外耳道突入。 手术所见:颅底处颞骨破坏.有褐色软组织肿块,肿块呈破坏性生长.肿瘤与 被破坏骨质混杂.并与硬脑膜粘连 病理:肿瘤由单棱细胞及多梭巨细胞混合而成.单核细胞核卵圆形.可找见核 沟.边界欠清楚.基质可见软骨样分化及“格子样”钙化,瘤组织于骨组织内 呈侵袭性生长。 免疫组化:S-100(±)、 CD68( +)、MAC387(-)、AE1/AE3(-)、Actin部分 (±) 、CD31(-) 。 病理诊断:软骨骨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占全部骨肿唐的 0 8%-1.0% 。由Codman首次报逍,其中良性软骨母细 胞瘤被Jaffe和Lichtensleun描述为“钙化的软骨巨 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生通常与继发性骨化 中心有关,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的骨骺区。 55%位于 干骺板,再侵及骺部和干骺端 ,其中尤以股骨远端 和胫骨近端最多见。其次为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跟 骨和坐骨等 ;一般有二次骨化中心的骨骺皆可发病。 因此肿瘤也可以发生于长骨骨骺和骨突以外的不典型 部位 。颞骨软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发生于长骨者 大,好发于40一60岁.男略多于女.
附病例:左额骨骨软骨瘤
左颞骨岩部骨软骨瘤
【颅骨胆脂瘤(表样囊肿)】 颅骨表样囊肿:又称颅骨胆脂瘤,多见于青壮年,颅 骨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主要位于中线周围,以额骨顶 骨多见,起源于异位的外胚叶组织,也可以是外伤后 的结果。 CT表现为病灶区板障局限性增宽,内外板膨出、菲薄 或消失,缺损骨边缘清楚。病灶常有完整的包膜, CT 值高低不等,可为脂肪密度至软组织密度,增强后无 明显强化。CT值常在-70—120HU之间。 MRI :囊肿多呈长T1 、长T2 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通 常不强化。由于囊内容物成分不同,如混有陈旧性出血 也可见短T1 长T2的不均质信号。邻近硬脑膜及脑组织 可见受压推移表现。
附病例:顶骨骨瘤
【颅骨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又名外生骨疣,属软骨肿瘤,是指 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 见的骨肿瘤,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 多见,多发性较少见。 骨软骨瘤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 和胫骨上端最为常见 ,颅骨骨软骨瘤较少见。 骨软骨瘤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X线上表现为:骨性基底和软骨盖帽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