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平远县耕地修正法定级研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民负担项目的审核处理意见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民负担项目的审核处理意见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民负担项目的审核处理意见通知(粤办明电[1999]216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粤办明电[1999]197号)等文件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我省涉及农民负担的主要项目审核处理意见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村提留和乡镇统筹费问题1999年至2001年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费(含教育费附加)三年不变,不得超过1997年的预算额,要定死一个数,三年不追加。
对今年超出标准部分已经收取的,能退的要退,不能退的在下年度抵扣。
各县要统一确定提留统筹费的最高限额。
对少数标准偏高的乡镇,要进行削减;低于最高限额的,不得提高。
乡镇统筹费要按照规定由乡镇合作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报帐制”,严禁使用单位自己建帐管理。
要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防止平调、挪用统筹费。
二、农村教育其附加费问题农村教育费附加属于乡镇统筹项目,由农户承担。
禁止在中小学生就学中收取,原来未开征教育费附加的地方,需开征的,应按1997年预算标准,从低收取。
农民承担的教育费附加只能用于乡村两级办学,不能上调县(市、区)使用。
按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65号文件规定,暂停审批农村教育集资一年,农村学校不得收取建校费,不得强行统一校服。
农村中小学收费,要严格执行省定项目、县定标准的原则。
全省从2000年起取消民师统筹费。
耕地质量分等技术指南

一、技术指南第3期(一)广东省农用地等与国家等转换关系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广东省自然质量等指数*1.6153+245.28国家级利用等指数=广东省利用等指数*0.8675+532.07国家级经济等指数=广东省经济等指数*1.0500+780.03转换后国家自然等400分1个等、利用等和综合等200分1个等,整段划分,下含上不含。
国家自然等、利用等和综合等均为15个,1等为最高等(注意与广东地方等的区别)。
(二)数据库中有关指定作物排序的规定为便于省级汇总,对数据库中指定作物顺序进行如下规定:基准作物为晚稻,指定作物1为早稻,指定作物2为冬甘薯,指定作物3为春花生,指定作物4为秋甘薯,指定作物5为中稻(即一季稻)。
当地不涉及的指定作物为空。
第4期(三)有关分等评价因素属性填写的规定为规范我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工作成果,并为今后的耕地质量分等更新奠定基础,特对本次分等评价因素属性的填写做出以下规定:1.数据库中“分等单元所属土种”不得为空。
该字段内容可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获取,土种有助于分等评价单元相应土壤因素的属性判读。
(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曾要求各地将土壤图进行矢量化,可通过土壤图与工作底图的叠加快速获取分等单元所属土种)2.分等单元评价因素中,地形、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等都要填写具体的数值和内容,不得填写范围区间;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盐渍化程度、岩石露头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可填写相应的级别。
(四)县级年度变更数据库字段代码的若干修正(可过)鉴于下发的县级成果要求中有些字段代码重复,特对以下名称的字段代码进行修正:1.县级年度变更综合数据库中的“原县级分等单元编号”的字段代码“XJDYBH”前加Y,变为“Y XJDYBH”;2.县级年度变更专题数据库中的“原县级分等单元编号”、“原地形”、“原田面坡度”、“原地下水位”、“原有效土层厚度”、…“原岩石露头度”等14个字段代码前加Y;“****年分等单元编号”、“新地形”、“新田面坡度”、“新地下水位”、“新有效土层厚度”、…“新岩石露头度”等14个字段代码前加X。
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

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广东省的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建设标准。
一、建设目标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的目标是提高耕地的质量,增加水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垦造水田,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条件;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建设标准1、土地平整:对整治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使其满足种植要求。
平整时要考虑地形、土壤类型和质地等因素,确保土地平整的质量和效果。
2、灌溉与排水:建设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灌溉系统应考虑水源、水泵、管道等因素,排水系统应考虑地势、水文等因素,确保农田的水分供应和排水通畅。
3、田间道路:建设良好的田间道路,方便农机的进出和农产品的运输。
田间道路应考虑车辆通行、雨季通行等因素,确保道路的坚实和畅通。
4、农田防护:建设必要的农田防护设施,如围栏、防风林等,以保护农田免受外界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5、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如水渠、水塘等,以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需求。
水利设施应考虑水源、地形等因素,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6、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其肥力和适耕性。
改良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
7、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推广的农业技术应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特点。
三、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和监督检查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工作。
2、科学规划:在制定建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7〕1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7〕1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规范有序推进我省落实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工作,加强相关项目管理,各地在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号)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6〕2号)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关于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一)项目名称。
属于未挂钩使用的开发补充耕地进行提质改造的,项目名称为“XX年度XX市XX县(市)XX镇XX(等几个)村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
属于除未挂钩使用的开发补充耕地之外的其他耕地(含可调整地类)进行提质改造的,项目名称为“XX年度XX市XX县(市)XX镇XX(等几个)村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项目”。
其中,“XX年度”指立项年份,各地可根据需要,在项目名称中村的后面添加小地名。
(二)项目管理。
按照《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农〔2012〕489号)、《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和审核规程(暂行)》(粤财农〔2012〕490号)、《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规定执行。
二、关于开发补充水田项目(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统一为“XX年度XX市XX县(市)XX镇XX(等几个)村开发补充水田项目”,其中“XX年度”指立项年份,各地可根据需要,在项目名称中村的后面添加小地名。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5〕103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5〕103号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我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非农业建设与已建和在建高标准农田发生冲突情况逐步增多。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如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类非农业建设规划要加强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衔接,避免相关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冲突,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除国家和省立项线状工程项目(包括公路、铁路、水利、管道运输用地项目)以及变电站、污水处理、军事、监狱、殡葬项目用地因技术原因无法完全避免占用高标准农田外,其他各类非农业建设项目严禁占用高标准农田。
二、占用高标准农田,按照“谁占用、谁补建”、“建设面积不减少、建设标准有提高”原则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补建。
建设用地单位委托当地政府落实补建任务的,按照省规定的县、县级市辖区耕地开垦费标准承担补建费用。
三、本通知所称占用高标准农田是指占用已建、在建的高标准农田。
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已批复且已确定工程承建单位的,为在建高标准农田;凡是项目工程建设已竣工的,为已建高标准农田。
附件(1.报省以上用地预审情况说明范本;2.申请核减多划基本农田情况说明范本;3.报省以上用地报批情况说明范本),此略。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5月12日——结束——。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c79c24dd3383c4ba4cd235.png)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地类编码
DLBM
Char
4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6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M
地类图斑层对应名称
新增
7
规划分类编码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8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9
图斑地类面积
标准(试行)》修订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等要求,对《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作如下修订。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
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现将《<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在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已验收而未在现状图反映的耕地
Polygon
YSGD
C
新增
村镇建设控制区
C28
为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区域
Polygon
CZJSKZQ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c79c24dd3383c4ba4cd235.png)
12
见GB/T2260
M
参见表3
新增
4
行政区划名称
XZQHMC
Char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控制区编号
KZQBH
char
3
非空
O
顺序编号
新增
6
面积
MJ
Float
16
1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7
说明
SM
Char
200
非空
O
新增
(11)基本农田整备区表JBNTZBQ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char
50
M
新增
(16)期末地类图斑表QMDLTB
序号
字段名
字段代码
类型
长度
小数
值域
约束条件
修改说明
11
落实约束性指标1
LSYSXZB1
char
4
O
修改
12
落实指标面积1
LSZMBJ1
float
15
2
>=0
O
修改
13
落实约束性指标2
LSYSXZB2
char
4
O
修改
14
落实指标面积2
LSZMBJ2
float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15
扣除地类规划分类编码
KC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管理]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管理]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e9c8d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2.png)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7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项目选报原则:(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 用修 正 法 对 影 响耕 地 质 量 的 区位 因素 、 作 便 利 因素 和 土 地 利 用 因 素 进 行 了 系数 修 正 , 别 以 指 数 衰 采 耕 分
减法、 线性 衰减 法和 区域 赋 值 法 ( 最 大一 最 小值 法 ) 定 点状 因素 、 状 因 素 和 面状 因素 在 全县 范 围 内的 影 响 或 确 线
李方敏 , 毛淑娟 付丽 , 崇发 , 黎
( . 江大 学 化 学 与环 境工程 学 院 ,湖北 荆州 1长 广东 广 州
摘
Hale Waihona Puke : l :44 2 ; . 南农 业 大学 地 理信 息工 程研 究所 , 30 3 2 华 540 ) 160
50 4 ; . 16 2 3 广东 省 平 远县 国土资 源局 ,广 东 平远
中图分类号 :3 13 2 5 F 0 .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4 7 2 0 ) — 2 8— 7 10 0 5 (0 8 0 0 8 0 4
S u y o d f a o t o o u tv td La d o n y a o n y, a g o g p o i c t d n mo i c t n me h d f r c l a e n fPi g u n c u t Gu n d n r v n e i i i
C u t, i y a , u n d n 160,hn ) o ny Pn u n G a g og5 4 0 C ia g
Ab t a t sr c :On t eb s so u t fa c tr n l s c t n, e p st n f co ,t ec liae o v n e c a t r h a i fms so u u a l d ca i a i t o i o a tr h u t td c n e in e f co l l l a s f i o h i v a d t e l n t i a o a tr wh c f c e c t ae a d q a i , r a r d o h o fiin e i o , d w r n h a d u i z t n f co , ih a e t h u i t d l u l y we e c ri n t e c e ce trv s n a e e l i t l v n t e i n d vd d frg a a o s o e c t ae a d b a so e mo i c t n me o n t i p p r r e i f e c it c s ii e o r d t n f h u i td l n yme n ft d f ai t d i s a e .I n u n e dsa e i t l v h i o h h ’ h l d n a d f n t n C rS o e s o a tr l ef co n u f c a t rw r ee mi e y t e e p n n i d c d meh n u c o a S O ft p t co ,i a tra d s r e fco e e d tr n d b h x o e t r u e t - i l e h f n a l ae
L agmi , O S - a F i e ,IC og a (. ol eo hmir n n i n etl n i ei /F n . n MA u u n , U L— i L h n - 1 C lg C e sy a dE v o m na gn r g, j m f e f t r E e n
距 离和各定级单元的作用分值 。结果表 明, 一级 、 二级和三级城镇及 农贸 市场 的影响距 离均分别为 3 .3 2 . 0 9 O 、O 0
和 1 .2 i, 一级 、 级 和 三 级 道 路 通 达 度 的 影 响 距 离分 别 为 2 .0 9 0 20 k 而 n 二 5 5 、.0和 6 5 m, 定 级 单 元 的 作 用 分 值 .0k 各 为 1 0; ~10 区位 因素 、 作 便 利 因素 和 土 地利 用 因素 修 正 的权 重 系数 分 别 为 O 4 、.5和 O 2 , 县耕 地 的 定 级 耕 .0 O 3 .5 全 指 数 为 4 6 0~ 5 . ; 定 级 指 数 的 频 率 分 布 图 划 分 为 4 个 耕 地 等 级 , 定 级 指 数 区 间 分 别 为 I44 9 8 2 . 79 1 4 依 其 > 1 . 、
267 3 44 9 8 1 1 . 26 7 3和 ≤1 1. , 别 占全 县 耕 地 总 面 积 的 比例 为 9 2 % 、6 0 % 、3 o % 和 5 . ~ 1 . 、 9 8~ 5 . 4 98 分 4 .4 3 . 1 4 . 2
l. 4 。 17 %
关 键 词 : 级 指 数 ; 正 法 ; 地质 量 ; 定 修 耕 区位 因素 ; 正 系数 ; 地 利 用 ; 远 县 修 土 平
Y n  ̄ nvr t,i zo , bi 30 3 C ia 2Is tt o G orp i lnom t n n ier g S uhC ia a g eU i s y Jn hu Hue4 4 2 , hn ; .ntue ei g i eg ahc f r ai gnei ,ot hn f aI oE n
A r utrlU i ri , u nz o ,u n d n 162 C ia 3 B ra , a d R suc o i y a gi l a nv sy G a gh u G ag og 50 4 , hn ; . ue u o c u e t f n eo r s f Pn u n e g
维普资讯
山 地 农 业 生物 学 报
2 ( :8 7 4) 2 8~2 4,0 8 9 2 0
rc l e u n ilg J u l o Mo n an Agiutr a d B oo y o ma f u ti
广 东省 平远 县 耕 地 修 正 法 定 级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