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古诗文阅读59

合集下载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教材文言文复习2 必修二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教材文言文复习2  必修二

A 项……的样子/助词,不译。
C 项比/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D 项凭借/因为。
6.写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否定判断句 ②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③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④赵尝五战于秦: 介宾短语后置句 7.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①与 嬴 而不助五国也。 ② 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各抱地势, 钩 心斗角。 ④ 蜂 房水 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⑤ 鼎 铛玉石,金块珠 砾 ,弃掷 逦迤 。 ⑥奈何取之尽 锱铢 ,用之如泥沙。
暴 秦之欲无厌 残暴 . 霜露 冒着 ③暴暴 . 忠义暴于朝廷 显扬 . 举 以予人 拿 . ④举函谷举 . 攻占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决定) .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座,所) . B.后秦击赵者再 (第二次),李牧连却之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 . C.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 者(丧失,丢失) . .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趋向)咸阳 . D.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坚持到底) . 六王毕 ,四海一(结束) .
(一)“可怜”、“与”的理解 1.解释下面句中的“可怜”。 ①可怜 焦土: 可惜 .. ②可怜 身上衣正单: 值得同情 .. ③可怜 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爱 ..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动词 . ②较秦之所得与 战胜而得者: 和,介词 . ③则与 一生彘肩: 给予,动词 . ④夫六国与 秦皆诸侯: 和,连词 . 和,连词 ⑤客亦知夫水与 月乎: .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 敢怒 盘盘焉 不敢言而 . . A. B. 不鉴之 始速祸焉 后人哀之而 . .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始足为 忠义者戒 . A. 巡船所物色 经北舰十余里,为 .
义所当死,死贤于 生 . B. 朝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 . 盖有舍生以 取义者焉 . C. 赂者丧 不赂者以 . Nhomakorabea)
连词,来/介词, 何 期拥兵则岁月犹存 . D. 因为。 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 .

1
2
3
4
5

6
7
8
9
10
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 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
士?义所当死,死贤于 生;义所当生,生贤于死。盖有舍生以 . . 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某之忧患已过乎文山,隐遁 殆几于叠山矣。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而恶生也。亦 谓得从文山、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
视:对比, 赊:遥远,远离
比较。 冀:希冀,希望 D.伏冀 台下立赐处决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始足为 忠义者戒 . A. 巡船所物色 经北舰十余里,为 .
义所当死,死贤于 生 . B. 朝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 . 盖有舍生以 取义者焉 . C. 赂者丧 不赂者以 . 何 期拥兵则岁月犹存 . D. 龙 长桥卧波,未云何 .

在,可考而知也。卒触天祐之怒,执之北去,叠山遂不食而死。 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古诗文阅读 学案63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古诗文阅读  学案63

学案63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一)学案目标 1.准确判定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略作分析。

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

1.(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词见“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学案)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专题一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专题一

专题一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008·浙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4个小题)(1)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5)也无风雨也无晴解析注意“洲”“锱铢”等字的写法。

2.(2009·浙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2)__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4)__________________,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2)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是谓天地之义气春生秋实(5)通古今之变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常见题型二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常见题型二

一、常见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有: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 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 句与散句,单句与复句等。在高考中,要求考生能根据语言表 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上述句式。 1.长句与短句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 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 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 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 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2 . (2012· 浙江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 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 香、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2 . (2012· 浙江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 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 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 香、味。
常见题型二
句式变换题
——长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随君意
真题体验
句式变换题
核心突破
[考点要求]
句式的变换
1.(2004· 浙江)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 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名篇名句 第四章 专题二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名篇名句 第四章 专题二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Hale Waihona Puke 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 移其粟于河内 。 (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3)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 8.欧阳修《秋声赋》 (1)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 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 高日晶;其气栗冽, 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 山川寂寥 。 (2)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 草拂之而色变 , 木遭之而叶脱。 (3)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 物过盛而当杀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现场矫正
因题突破
下面名句名篇默写中有错别字、倒序字、漏字等问题,请 你改正。 1.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 改正:
谨—瑾,出—初
2.落霞与孤骛齐飞。 改正: 骛—鹜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改正: 常—长
现场矫正
因题突破
4.假 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改正:
(3)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 淡烟暮霭相遮蔽 。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4)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9.晏殊《蝶恋花》 (1)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2)
昨夜西风凋碧树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
3.韩愈《师说》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 4.荀子《劝学》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 (2)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4)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中信息的筛选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一、(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三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三

题型三 文言断句题——通文意、抓标志,当“断”则“断”构建解答文言断句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边练边悟1.(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 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9如何读懂古诗学案目标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技巧。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已开始倾向于此。

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知道该诗诗句意思,把握写作内容,以及知道作品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写的。

为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积累。

一、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1.知识梳理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与物,长期以来,有些被诗人写进诗中的事物具有了特定的寓意。

如“杨柳”暗喻离别,“梧桐”意味着凄凉悲伤,“采薇”借代隐士等。

这些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在平时学习中要记住,这对读懂考场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清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了解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1.知识梳理古典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常见的有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伤时诗、怀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等。

平时要熟悉各种题材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时才能派上用场。

如咏史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等感情;边塞诗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1.知识梳理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四个方面,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识记理解的重点,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把它们与诗歌题材结合起来。

懂得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读懂、鉴赏诗歌的必备条件。

如2010年山东卷考的是一首咏物诗,知道其表现手法后,就不难看出诗的思想感情了。

又如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2问,只有在把握住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后,才能把握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

这里,特别说说懂得诗歌的篇章结构技巧对读懂诗歌的重要作用。

如近体诗讲究起承转合,第三联(句)为“转”,转换写作内容及手法,这对把握诗的层次很重要。

又如诗歌通常卒章显志,在篇末交代主旨和情感。

再如词分上下片,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这些特点对读懂诗歌帮助特别大。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1.知识梳理这里的重要诗人是指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人,特别是指课本中选学了他们诗作的那些诗人。

弄清诗人所处的时代、身世遭遇、为人性格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杜甫、辛弃疾,他们诗作的内容、情感与他们的经历、性格密切相关。

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在课本注解中或是在课堂教学时都会提到,平时注意积累是必要的,因为考试时如果采用这些诗人的作品,一般不会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再作注释。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场读懂一首诗的四种方法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选用的基本上都是考生不熟悉的作品,要读懂这些古诗,还得讲究方法。

方法一审标题方法点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如杜牧的《寄远》就交代了诗的基本内容。

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中庸的《征人怨》、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题目中有“喜”、“怨”、“喜”等词,它们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暗示性。

若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练体悟揣摩下面的诗题,看看它蕴含了诗歌思想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哪些信息。

1.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反复品、抓关键语方法点拨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

而其语言高度凝聚、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

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而且不能只读一遍,最好把每个字都放在嘴里来回咀嚼,直至咬出“汁”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

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诗词,分别找出其“情语”。

1.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菩萨蛮[注]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已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卜居金陵半山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明暗示信息方法点拨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背景提示和题目等。

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注释的暗示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

注释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命题人给你的暗示,从而降低试题难度。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