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景观体系的优化重构——以烟台滨海区景观环境为例
烟台打造国际化景观亮化效果

烟台打造国际化景观亮化效果烟台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滨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宜居城市,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烟台市正积极打造国际化景观亮化效果,让城市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之地。
一、加强城市亮化工程,营造独特的夜景现代城市以夜景的美丽程度来衡量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改善城市夜景已成为许多城市提升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烟台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正加强城市亮化工程,通过高科技的照明设备和技术手段,打造独特的夜景,展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从建筑物到公共空间,从海滨到城市街道,烟台市逐步加强了城市亮化工程的规模和品质。
在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采用LED照明装置,打造绚丽多彩的景观照明效果,使得夜晚的城市光彩照人,增加城市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在海边公园和城市广场,设置了彩色喷泉和音乐喷泉,配合灯光效果,打造出水与光的艺术表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
夜市灯饰和沿海的滨海路等地方也进行了亮化改造,夜幕降临之际,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流光溢彩,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二、整体规划,塑造城市标志性建筑在城市景观亮化效果中,标志性建筑的照明处理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标志性建筑往往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通过其独特的外观和精美的照明,可以有效突出城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从而成为城市的代表性存在。
烟台市通过整体规划,正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精心设计的照明处理,使之成为城市夜景的一大亮点。
烟台市政府正在积极筹建的海天中心立交桥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项目位于海边的主要交通枢纽,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政府已确定了立交桥的整体照明方案,在夜晚,桥梁上将采用LED灯光装置,将桥梁照亮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
海天中心项目周边的建筑群也将配合照明工程,形成一个整体亮化的效果,构成城市夜景的一大特色。
在城市中心区域和重要商业街区,也对一些标志性建筑进行了精心的照明处理,成为城市夜景一部分,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城市感和吸引力。
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一带绿化景观思考

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一带绿化景观思考发布时间:2021-06-28T17:18:47.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王丰妍[导读] 摘要:根据烟台市滨海一带统一管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为强化绿地养护管理,提升绿地景观档次,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绿化景观,结合滨海一带绿化实际情况,本文对市区滨海一带园林绿地景观提升方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摘要:根据烟台市滨海一带统一管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为强化绿地养护管理,提升绿地景观档次,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绿化景观,结合滨海一带绿化实际情况,本文对市区滨海一带园林绿地景观提升方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滨海绿化;景观;提升烟台市区滨海一带东起养马岛西至芝罘岛,全长62.5公里。
绿地涉及滨海东路、滨海中路、滨海北路、虹口路、大马路、北马路、环海路、芝罘岛东路等全路段,北马路以北的解放路、胜利路、青年路三条路段,区域绿地面积共计253.15万㎡。
2020年12月全线由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进行管理。
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细精致,下足“绣花功夫”,创新管理方法,对标5A级景区及省内外城市先进的绿地养护标准及经验,实施标准化、精细化养护管理,促进滨海一带园林绿化管护水平达到新高度,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加快绿化景观建设。
拟结合慢行系统(绿道)建设,串联绿地游园,加快步伐将防护型绿地向公园绿地转变。
同时增设绿道驿站、服务设施、休闲游乐设施及经营设施。
1、借鉴龙湖葡醍海湾前樱花大道建设经验,计划对海越路—养马岛沿线绿地进行景观改造,建设绿道,增植行道树、绿篱。
绿地景观以乔灌木分段集中栽植为主要形式,形成集中观赏带。
一是紫金山庄至安德利度假酒店段计划对义务植树栽植小苗进行移栽,大面积栽植晚樱,与龙湖段樱花相呼应,打造樱花大道;二是马山寨大坡以现有黄栌为主,将黑松林内的黄栌移到绿地前段,打造整片黄栌林;三是鱼鸟河大桥西侧空地段大面积栽植北美海棠,形成大片北美海棠灌木群。
滨海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区景观为例

118第25卷2 /2007建筑滨海区既是滨海城市景观特色的展现地海面活动的场所自然环境所表现的生态价值文化遗址视觉形式美感所表现的审美价值等无不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体现特征1景观设计控制要素视觉秩序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海洋的空间作用使滨海区成为城市最具魅力的特色空间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海水建筑景观指城市中具有三维特征的人工景观要素的组合关系建筑尺度的组合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海洋是自然赐予城市的开放空间连接性滨海区通常被单独划分成一类具有独特景观特质的区域2视觉秩序的组织2.1提供观景点观景首先要有恰当的观景点的设计应做到动静相宜亲水给市民和游客提供充足的以形成滨海区完整的形象特征外围地区借助山体和水体一方面看过去是浮现在水面高楼林立的中心区其景致将十分动人2.2景观视廊的控制与景观序列的组织以及景点是否在观景人良好的视域和视距范围内韵律及相互关系优化重要观景范围内景观的同时既可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调节观者的视线图1有许多山峦应通过对滨海城市自然充分挖掘能够反映烟台滨海城市和滨海区形象特征的景观要素并从滨海景观视线的控制开放空间序列的景观组织等角度提出了适合烟台滨海地带的景观组织原则关键词 滨海景观 控制要素 烟台 景观组织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the city’s coastal landscape, through analyzing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astal city, explores the landscape elements that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antai's coastal city and coastal image, and considers the function of these landscape elements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whole landscape organization, puts forwards the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coastal landscape of Yantai City,from the sight control of the coastal landscap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nature and the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organization of the open space serial, in order to actualize the multi-function of the coastal district in Yantai City.Key Words Coastal landscape,Control elements, Yantai City,Landscape organization间的视线走廊也可以从这座山看另一座山图2 景观序列的组织景观序列的组织与引导是由滨海游览路线组织形成的终点和重要节点进行组织引导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连续的景观展示接近一个城市并随之逐渐产生对城市的体验在水面上感受接近或远去时变换的城市天际线带来的震撼水域与陆域单纯的界限衬托出建筑物与天空的犬牙交错韵律因此图3以提高滨海区土地的经济效益地形和光影效果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的远近距离自然形成层次感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母体充分发挥调节地方小气候的重要作用另图1绿化对不利景观的遮挡图2山头对景中图分类号 TU984.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739X119第25卷2/2007筑一方面因大尺度影响建筑与城市的轮廓与形态强化其背景特征起伏的山体形成了烟台市区优美的天际线同电视塔强化其形态特征可通过借景透景成为城市景观中的点睛之笔3.2海岸自然形态的保护与利用滨海岸线是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体现地段形成以游憩为主的综合性公共生活空间港湾曲折的岸段因此形成放射状的视野在其上面修建的建筑物常常成为标志性的建筑烟台东炮台公园是山体直接伸入大海形成岩岸的景观具有十分宝贵的景观资源价值使之成为与城市最为接近的联系山海的生态绿地2其特点是视野内收束于水面活动空间也是环绕在水域四周进行的但由于水域的聚焦形态是形成对景的最佳地形使形成对景的各部分之间又是良好观赏对方景观的场所路灯以等距侧映在水面上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逐次展开的景观3节点之间在视觉上呼应性其景观设计应重点解决滨海空间大范围的连续性与人的活动范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从三个梯度上突出生态主义的指导思想或作景点加以利用1还应对重要山体进行专门的绿化建设将山体绿化以绿楔的形式引入城市内部可以将自然引入城市自然生态过程要连续畅通由道路行道树防护绿地等可以共同构成城市中的绿色廊道起到城市防护林和组团间的隔离作用3绿化形式多样为了更好地改善烟台市滨海景观的生态环境在保证多层次的绿化配置基础上以提高滨海城市的绿化率美化城市景观1延伸了地势烟台市的滨水建筑群体宜依山就势以平台或是跌落来使群体轮廓同山体相协调保持分散的集中化2又可作为景物而由海域体会城市的景观与轮廓为使水空间与自然景色不受建筑的遮挡起着渗透外部自然环境到组群内部的作用一方面是因山势在近代殖民地历史地段利用向海域开敞的滨海广场组织建筑以院落为中心序列的方法组织滨海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应以可以引自然景观入建筑群体内外渗透对有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滨海区建筑组群进行保护原市区滨水地带新兴组群应从过去的组群中提取主题因素新旧之间有对话依赖于对知觉形态要素的控制也意味着对于新的建筑景观的塑造尺度质感图3海上看烟台天际线图4港湾型岸线图5竹林寺120第25卷2 /2007建筑追求亲切舒适的尺度同时也反映在同环境之间的协调中良好的高度控制可以保证滨水环境的视觉空间的开敞烟台市由于早期滨水沿岸多为低多层建筑应保持水边建筑这一特征密度增大结合地理环境集中布置高层组群3地方材料的采用可以引起人们地域性的归属与亲切感借助基岩海岸的有利条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开放性享受自然图6 色彩色彩是形成滨海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元素滨海区的建筑材料应多采用贴近自然的色彩碧水相冲突的局面低彩度的暖色调过渡到现代热烈的中性偏冷色调的过渡5开放空间的完善5.1滨海道路的景观组织烟威路城市向东发展的主轴图7并串联起整个城市滨海地区带状结构的若干中心功能层次上满足交通需求尺度上较大与水面有机配合将其辟为步行交通主干道并结合雨岱山不同功能有不同尺度创造出宜人与海岸路垂直的朝阳老街可以把山引到海边对朝阳街和滨海北路实行步行化的同时结合大量的保留建筑并布置进入性道路和相应的停车场保持街道的传统特色5.2 滨海开放空间它赋予了城市丰富的情态它要求设计者创造性地汲取海岸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取决于开展游泳活动所需求的满足生理是城市中最宝贵的地带应充分挖掘与保护3烟台山公园既是烟台历史的发源地应好好加以开发和保护具体分析滨海景观与自然和人工要素的紧密结合即因地制宜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而为塑造富有特色的烟台市滨海景观提供方法与借鉴它决定了烟台滨海区的景观格局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在设计中应为自然景观的大格局增色大环境的城市格局历史与创新的共生海洋等自然生态引入到人工城市当中[日]芦原义信著.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武汉参考文献1刘武军.东京临海地区水际开发.国外城市规划汇刊2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泽坚.山海多元生态的共生深圳市沙头角海滨区详细蓝图及城市设计.城市规划7宋海林 等. 我国近代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的城市设计总体构思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研究. 建筑学报5200359-61.7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华中建筑31994.图6 烟台山上的领事馆图7 平行于岸线的道路系统滨海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区景观为例作者:于英, 徐苏宁, 康红梅, Yu Ying, Xu Suning, Kang Hongmei作者单位:于英,Yu Ying(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50006), 徐苏宁,Xu Suning(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150006), 康红梅,Kang Hongmei(北京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150006)刊名:华中建筑英文刊名:HUAZHONG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7,25(2)被引用次数:9次1.刘武军东京临海地区水际开发 1996(02)2.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 20023.汪坦中国近代建筑统览烟台篇 19924.方煜;王泽坚山、城、海多元生态的共生--深圳市沙头角海滨区详细蓝图及城市设计[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1(07)5.胡绍学;陈曦;宋海林我国近代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的城市设计总体构思--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研究[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4(05)6.王舒展;胡绍学城市近代历史景区的空间整合--烟台山景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3(05)7.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1998(03)8.刘抚英城市海滨风景区景观构成与组织研究 19949.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 19891.王洪成.金文海烟台市滨海路环境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3,19(6)2.OD 205烟台滨海景观带城市设计[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2,26(4)3.刘晶.董文.LIU Jing.DONG Wen青岛滨海景观改造研究与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3)4.孙丽.洪文文.方百寿山东省滨海休闲建筑初探[会议论文]-20075.孙倩.李兵营.Sun Qian.Li Bing-ying城市滨水岸线景观规划浅析--以龙口市滨海景观休闲带为例[期刊论文]-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1)6.于东明.高翅.臧德奎滨海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基岩海岸城市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3,19(7)7.肖笃宁.李晓文.王连平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1,23(2)8.王亚军.WANG Ya-jun厦门环东海域滨海西大道自然生态化设计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9.刘斌泉港沿海大通道绿地景观设计[期刊论文]-林业勘察设计2007(2)10.方瑶.许大为.焦守丽浅析城市滨海景观的亲水性设计[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2)1.张建华.潘蕾有效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强化滨海城市风貌特色——关于烟台滨海特色景观发掘与彰显的思考[期刊论文]-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4)2.张建华.潘蕾滨海环山城市天际线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天际线景观特色为例[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10(9)引用本文格式:于英.徐苏宁.康红梅.Yu Ying.Xu Suning.Kang Hongmei滨海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区景观为例[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7(2)。
我国近代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的城市设_省略_体构思_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研究_胡绍学

URBAN DESIGN口宾馆以及虹口大酒店等条件设施良好的星级酒店,街区往西北方向数百米是烟台市的象征——烟台山,是烟台市发展市区内旅游的重要地段。
目前滨海景区地段内路面状况较差,交通拥挤;建筑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街道——广仁路街区和十字街街区以及大量散点分布的历史建筑,又有后来搭建的质量很差的建筑,而且大量历史建筑目前被国家机关单位或个人使用,没有公共功能;绿化形式只有庭院内点状绿化,缺少系统绿化;沿海滨地带自由简单的铺地没有和周边滨海地区形成海滨系统(图4-6)。
三、 滨海景区更新的目标和构思理念滨海景区更新的定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针对发展目标(灿烂历史文化与辉煌未来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对近代滨海区的规划设计,建立新的有机秩序,完成这一地段在新时代城市功能的转变,实现其生态、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烟台整个城市的大发展;其二,针对发展内容,通过街区、道路、景观带、广场、节点等设计,从点、线、面的不同层次和尺度,建立起一个小型的游憩系统,集宗教、购物、观光、休憩、观演等活动于一体,赋予滨海景区以多层次的丰富含义,使之作为外地游客在烟台市区旅游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成为烟台市民休闲生活的大舞台。
针对这一目标定位,在进行旅游开发和城市设计中的构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保护——体现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近代滨海景区是烟台市最先发展的地区之一,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交换的地区,更是国内外、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汇地。
在外来文化与本国固有文化的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开放型文化,这是烟台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
因此,在滨海区更新中继承与延续其独特的文化特点是设计的重点。
2.发展——赋予活力,面向未来。
由于近代以居住为主,混合商业功能的滨海地区在发展中出现衰败,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变,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保留历史街区、近代建筑,更重要的是通过多1 烟台地图CBD与滨海景区 (浅黄色部分为滨海景区,橙色为CBD区)2 总平面3 鸟瞰URBAN DESIGN11 旅游整体格局分析12 滨海观光区结构分析14 近代风情区结构分析16 现代休闲文化区结构分析13 滨海观光区空间设计15 广仁路近代建筑风情走廊空间设计17 现代休闲文化空间设计烟台滨海地区城市更新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并获得2002年度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滨海滩涂地景观再生设计--以连云港徐圩新区云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滨海滩涂地景观 再生设计
以连云港徐圩新 区云湖景观规划设计 为例
刘 衍 溥
( 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 司, 山东青 岛 2 6 6 0 7 1 )
27污水处理厂选址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选从众多的选址规划方案中找出最优化的规划方案是进行污水处理厂选址规划的主要目标在当前的发展中因为区域之间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对于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规划可能会出现众多的选址规划方案供决策者选择比选的方式有公众参与投票定量评价以及专家评审等相比于以往的传统规划手段新时期在污水处理厂选址规划中使用的3s技术规划系统具有众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对每个区域规划的效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还可结合网络发布技术在网上对各种选址规划方案进行公布发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规划中结合大家的意见确保选址规划的民主性为更好实施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网络发布可实现人们对该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通过将其做成多媒体资料进行基础地理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这种声形并茂的方式更易使人接受
【 关键 词 】 风景 园林 滨海滩 涂地 再 生设计
1引言
栽植提供必要 的基础条件 。
3 . 2 . 1 客 土填 垫 法 滨海滩涂地 是海岸 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面积十分广 阔, 具有 客土填垫法即在排盐碱措施实施完成后 , 从外界运输不含盐碱 良好 的开发前景与开发价值。 然而 , 地处海洋景观与陆地景观边界 的种植土填垫于 隔离层之上 。 在云湖核心景观 区填垫实施过程 中, 的滨海滩涂地 , 也是地球上 “ 海 一 陆 一 气”系统交换最频繁 、 最 地被 、 草花种植区整体 回填5 0 c m# t , , 灌木、 乔木均采用局部 集 中的区域 , 是典型的开放系统 , 对外界干扰具有高度 的敏感性, 滩 除草坪 、 以节约换填种 植土的用量 。 涂地往往具有土壤含盐量高 , 难觅绿色植物 , 抗灾害能力弱等显著 树穴 回填等体积种植土的方式 , 3 . 2 . 2 原 土 改 良泫 特征 。 因此, 在此 类用地之上进行景观再生是一项十分 困难 和艰 巨 原土改 良即为不换种植土, 而对原有盐渍土进行就地改造与回 的工作 , 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 填利用 , 通过物理 、 化学 、 生物等措施 , 使其变得适于植物生长。 将开 2场 地理 解 挖 出的原土加入稻壳 、 秸秆 等有 机物料 并结合 专用 的土壤调理 剂 , 基地位于徐圩新 区高新技术产业 区北部 , 与海州湾仅有一堤之 在机械充分掺拌均匀后进行 回填。 回填后 , 再施入 盐碱 改 良肥及 有 隔, 现状 用地 以未 经开 垦的盐 田用地和水塘为主 , 周边水系 网络也 机肥料 , 以提高土壤肥力 , 降低土壤P H值 , 改 良土壤结构 , 最终将原 多为晒盐生产之用。 历史上的徐圩地区 , 是产盐重镇 , 隶属于 中国古 土改造成为可 以保 障植物正常生长的 良好基质 。 老 四大盐场之一的淮北盐场 。 长期海水制盐, 导致土壤盐碱度高、 土 3 . 3地 形 塑 造 质较差 , 再加之淡水资源匮乏 以及海风 、 盐雾等 因素的影响, 整个基 地形 的塑 造, 既可 以形成起 伏不断的景观 竖向变化 , 又可以适 地范 围内仅存芦苇 、 碱 蓬、 地肤等盐生植 物, 缺乏生机 , 成为 滨海 盐 当抬高地面 , 令地 下水位相应 降低 , 使树木根系摆脱高矿化地 下水 渍滩涂地 的典型代表 。 尽管受到 自然条件 的约束 , 这片土地 仍旧具 的侵害 , 为树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采取土壤 改 良并抬高地 面的方 有地理位置优越 、 土地广阔、 发展空间 巨大、 远离城镇压力等显著 的 式进行树种栽植 , 可极大提高绿化成活率 。 另外 , 值得注意 的是 , 在 开发优势 , 十分适宜作为 城市新 区建设用地 。 作为在特殊 自然条件 施工过程中, 地形塑造后还需进行整平, 以便雨水能及 时排 出, 均匀 下开发的城市新 区, 徐圩在先 期的开发战略研究 中就非常重视生态 下渗 , 提高降雨淋溶洗盐的效果 , 达到土壤脱盐一致 , 防止土地斑块 环境的建设 , 提出走可持续、 具备生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 路径 的 状 盐 渍 化 发 生 。 3 . 4绿 地 建植 思路 。 因此, 在徐圩新 区先导开发区域—— 云湖核心景 观区的建设 过程 中, 着力从改造生态环境人手, 将盐 田水塘集 中改造成为人 工 为保 证苗木的整体成 活率 , 在绿地建设前期 必须做好调查 研 淡水湖 , 为区域绿地的建植和城市生活的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 云湖 究 , 尽量 把可 能发生 的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 。 3. 4. 1 植 物 品 种 选 择 核心 区的景观建设将 围绕人工生态修复、 重焕绿色这一核心展 开 , 确保新 区开发走 向健 康、 稳步 、 可持 续发展之路 。 为保证苗木成 活率 , 在 云湖栽植设计 中, 引入 种植 分期设计 的 理念。 初期的植物多选择抗盐虢 陛强 , 具抗倒伏能力 , 生长势旺盛 的 3生态修复技术 盐碱地区本土植物。 并 以草本及 灌木为主 , 乔木 的规格 也多选用9 — 云 湖核 心 景观 区建设 选 择 在 滨海 重 盐 渍滩 涂 地 上 , 对 于 生 态 重 1 0 c m的中苗, 该类苗木适应 能力强 , 消耗少 , 可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 建是一项 巨大的系统工程 , 经过一系列探索、 实验 、 研究 , 总结 出了 3 . 4 . 2栽 植模 式 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 境建 设主要技术方法 : 主要 由排 盐措施 、 土质 根据云湖绿地具体形式, 选择不同的栽植模式, 分别为: ( 1 ) 组团 改 良、 地 形塑 造、 绿地建植 四部 分组 成。 式栽植团式搭配模 3 . 1排 盐措 施 式。 以朴树、 绒毛 白蜡作为骨干树种密植 , 中景搭配雪松 、 大 叶女贞 , 生态 重建 的首要任务是改造环境条件 以适应植物生存 。 其中 , 前景依 次为开花亚乔木及花灌木, 树下完全 以各类地被植物代替草 最重要的部分是改变土壤 性质 , 改土脱盐 。 在 土质 改 良之前应首先 坪, 减少养护量。 整个群落形成高、 中、 低三个景观层次。 ( 疏林式栽 采用地下滤水管 网排盐— —隔离层 防盐—— 隔盐壁 防盐 的方 式对 植: 如在带状流线型绿地内, 适当密度种植枫杨、 卑柳: 枫香、 合欢作 土壤实施排盐措施。 根据“ 盐随水 来, 盐随水去 ” 的运动规律 , 在排盐 为背景大乔木层 , 林下及林前丛植花石榴 、 夹竹桃 、 红瑞木 、 金丝桃 、 的第一步措施 中, 应采取合理敷设地下排水管网的形 式, 降低地 下 丁香等灌木 , 丰富视觉效果 , 灌木前 以木本或宿根花带地被 式种植 水位 , 减少土壤含盐量。 待盐碱 随水排走后, 还需在地下水位线之上 方式为主 , 而最前方留较大面积草坪 , 起到视线通透开阔的效果 。 ( 3 ) 铺设粗 、 中粒径石子或炉渣 , 另覆盖土工布 , 从而形成纵 向上的防盐 孤景树栽植 : 在重要广场周边, 留出相对开敞的草地 , 其上孤植形态 隔离层 , 阻断土壤 的毛细管作用 , 以防地下水上返再 次污染种植土。 优美 的特选大乔木如榉树 、 五角枫、 朴树 、 广玉兰等 , 适当点缀整形 为达到 良好的处理效果, 还应在绿地边界设置 了防渗土工膜作为隔 球类及景石, 形成开敞空间中的视觉焦点。 ( 4 ) 精细景观栽植 : 于建筑 盐壁 , 隔绝 绿地与外界盐碱水分的横 向联系 , 有效 防止次生盐渍化 周边 、 道路转角 、 广场入 口等重要节点处 , 以极为精致 的栽植方式来 的发生。 表现细节 , 如五针松、 紫薇桩景搭配景石 ; 红枫 、 南天竹搭配花境 ; 对 3 . 2土质 改 良 下转第2 2 页 采取排盐碱措施后 , 下一步需对土质进行改 良, 为 日后的植被
滨海广场景观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应用研究——以烟台滨海广场景观改造提升规划为例

1.烟台滨海广场景观改造提升规划项目概况1.1 区域背景烟台是山东省地级市,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区域内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对外交通便捷。
1.2 设计范围滨海广场位于烟台滨海区域,规划范围西至解放路,东至虹口路,北至滨海,南至大马路,总用地面积约25公顷。
是承载烟台开埠历史,展示旅游城市形象重要景点之一。
1.3 规划解读项目具备全国吸引力一级特色景观资源,隶属滨海活动带,芝罘湾公共休闲中心,城市人文景观核,属于开埠都市特质区。
1.4 旅游资源分析烟台市境内,3个5A风景区、19个4A风景区、53个3A风景区,26个文化累博物馆,文化内涵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滨海广场规划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更好的实现人群引流。
1.5 历史文化烟台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最早崇拜太阳的先民、海上丝绸之路、秦始皇曾三次东巡求仙问药、近代工业及邮政的发祥地。
1.6 场地认知规划基地面积约为25公顷,现状用地主要为商业餐饮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综合建筑以及公园绿地、滨海广场绿地等。
现状存在的问题:1)十字街历史街区整体空间缺少变化,户外设施简陋,缺少文化性的历史元素。
2)商业街铺装单调且不统一,缺少灯光互动装置。
3)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单一,骨干树较少,缺少绿化组团及休憩停留的设施。
4)滨海广场场地过于空旷,无主题文化雕塑,同时部分园路铺装过于陈旧,铺装装饰性及引导性不强。
5)滨海休闲活动带驳岸栏杆简陋,安全性较差。
6)地上、地下出入口缺少明确的标识引导性。
因此提如何升广仁路与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雕塑主题广场叠层绿化空间、停车场地下空间、规划滨海时尚文化片区、滨海景观带意义重大。
1.7 项目思考沧海桑田,百年芝罘海岸,如何与现在我们所创造的历史交相辉映,生生不息,灼灼闪耀出新的光彩?如今该地区综合服务能力低、城市形象亟待提升。
因此保留厚重历史内核,发展现在多元的文化外延,打造新的门户形象。
“山、海、岛、城”共构的滨海特色片区设计——烟台太平湾码头片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山、海、岛、城”共构的滨海特色片区设计——烟台太平湾码头片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烟台城市建设面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的双重压力,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原有城市肌理被逐步破坏,特有的城市风貌正在逐渐丧失。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维护、延续和彰显烟台滨海城市特有风貌、传承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同时激发老城活力,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
设计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具体方案:一是如何充分体现烟台滨海城市特点,塑造特色滨海城市空间,激发和营造街区活力;二是如何实现对片区内的近代文化遗产、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传承;三是如何通过存量空间开发实现城市有机、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太平湾码头、滨海公园、古城、区域改造0引言:本方案针对烟台太平湾码头地区业态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展开讨论,对其优劣进行分析,最终以“山,海,岛,城”为核心,确定该地区下一步的业态分布和发展。
1总体概况:1-1区域位置:太平湾码头在烟台市芝罘区胜利路北面,它南依海岸阜民街,东靠烟台山角,西有停泊码头,北横防波长堤,是一个屏障四立的港口。
再加上港口外面有芝罘岛、崆峒岛、扁担岛等天然屏障,所以港内风平浪静,面阔水深,是一个优良的港湾。
本次城市设计研究的陆地范围东起朝阳街,西至西南河路北沿,南起北马路,北至历新路及沿海岸线,总用地面积约 25.55 公顷。
1-2整体风貌1-2-1空间结构:(图 1)基地北侧紧邻大海,沿海内部是城市,东北侧耸立着烟台山,烟台山上是该地区的城市地标烟台塔,南侧远远可以看到塔山顶端的三合塔,作为城市的制高点,是烟台“山、海、岛、城”特色的集中体现区。
1-2-2历史文脉:场地东侧以及场地东侧外的朝阳街历史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3 处,整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8 处。
1-3场地周边道路以及重点建筑:场地南侧紧邻着一个双向八车道 20 米左右的马路 -- 北马路。
浅谈烟台滨海景观设计

浅谈烟台滨海景观设计摘要:针对城市空间环境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景观,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在经过不断发展后,人们不再满足于只具有当前的城市布局,而是将景观作为了整个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从景观功能方面,加大了对其环境的要求。
城市景观除了需要体现城市风貌之后,还需要让人们更好的认识这座城市,对烟台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够体现出烟台市的综合实力。
所以,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设计城市景观。
关键词:滨海景观;设计;策略一、烟台滨海景观的现状(一)特色景观要素缺失烟台这座城市具有许多的特色,而在设计滨海景观时,通过对各类景观要素的应用,能够体现出滨海的特色,滨海景观要素的内容有许多,各景观要素在滨海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由于烟台在组合各类景观要素时,对大多数滨海的特色进行了借鉴,因此整个景观无法体现出烟台的地域特点。
过多地注重使用功能而缺乏精神层次的追求。
—味的模仿和拷贝西方滨海景观设计作品、简单的挪动和照搬、盲目的拿来主义、使我国多数滨海景观设计作品大同小异,丧失民族本身具有的滨海景观记忆和滨海景观风貌[1]。
此外,与许多滨海城市相同,为了获取商业利益,烟台滨海植物景观的特色严重缺失。
沿海岸线只有自然风貌得到了保留,其余都被酒店以及博览中心等所占据,并且此类独立的建筑与附近的海边风貌格格不入,如图1的实景图展示了基本的烟台滨海景观。
图1 烟台滨海景观海岸线(二)滨海景观建设质量低滨海景观建设质量远低于配套绿地建设质量,建设的尺度和空间也越发缺少人情味,驻足停留、长时间交流的放大空间日渐缺乏,游客游览的废惫不堪,也很难找到一个落脚处,没有观景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滨海的生态观和服务功能[2]。
(三)景观空间序列缺乏明显的地域特征,缺乏连贯的整体景观,没有良好的协调性。
采用景观理论来排列空间,能够生成相应的景观序列,能够合成相应的风景景物、空间环境以及相关序列。
在景观空间中按照特定的次序来对某种事物进行排列,能够生成相应的序列,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设计烟台滨海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对起点、终点以及关键景点加以考虑,通过引导和组织来提升景观序列的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成 为 国外 城 市滨 海景 观 新 的设计 重 点 . 如美 国 的巴尔的摩 ( aioe 内港 的改 建 ( 1 、 Blm r) t 图 )英
国伦敦港 区 ( okad ) 开 发 ( 2 和 日本横 D cl s 的 n 图 ) 滨 MM’ 1 2 海滨地 区 的规 划 ( 3 . 图 ) 国际上 城市滨 海 区 的更新 趋 向大 规模 、 体性 的同时 , 空间观 整 在 念 上 则受 到后 现代 主义 的影 响 , 更加 强调 城 市空
收 稿 日期 : 0 9 0 - 7 2 0 -92 -
图 1 巴 尔 的摩 内港 的 游 船码 头
Fi 1 Cr s e mi a fBa mo e n e a b r g. uie tr n lo hi r g i n rh r o
基 金 项 目 : 东省 社 会 科 学 规划 研 究 资 助项 目(9 WY 0 ) 山 0D Z2 .
可以为烟 台市的总体城 市设 计提 供合 理 、 效 的参 照和 依 据 , 而创 造 出丰 富 、 美、 有 从 优 和
谐、 充满生机 的城 市滨海景观. 关键词 :滨海景观 ; 化 重构 ; 市设计 ; 台 优 城 烟 中图分 类号 : U 8 . 8 T 9 4 1 文献标志 码 : A
Fi 2 Tem i lo o o c lnd g. r na fL nd n do ka s
第2 第1 4卷 期
2 1年 1月 01
烟台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 与工程版 )
J unl f ati n e i N tr c n ea d E g er gE i o ) o ra o na U i r t Y v s y( a a S i c n n i e n dt n u特色延 续之 间 的矛 盾 .
2 构 建 “ 带 三轴 " 景观 形 态构 架 一 的
在 烟 台滨海 区的城 市整 体规 划 中采 用 “ ” T 型 的空 间模 式 : 即沿 海湾 的带状延 伸 , 沿岸线 辐射 出 的纵 深 发 展 , 山体 的走 势 、 岸 的 拓 展 紧 密联 与 海
1 城 市 滨海 景 观 的发展 趋 势
城 市滨水 区笼 统 的概念 就是 指 “ 市 范 围内 城 水域与 陆地相接 的一定 范 围 内的 区域 , 其特 点 是 水 与陆地共 同构成环 境 的主导 因素 , 互辉 映 , 相 成 为一体 , 为独特 的城 市建 设用 地 … ” 城市 滨 海 成 .
根据 城市 居 民 日常 生 活 对 水 际 空 间 的 意识 程 度 ( 民意 向) 居 来确 定. 市滨 海 区景观 的 内涵包 含 城 了滨海 区的 自然风景 与 人 文景 观两 种 概念 . 其 景观要 素包 括 3类 : 物 、 景 景感 和主 客观 条件 . 人
的介入也 构成景 观 , 城市 滨 海 区往 往强 烈 地表 现
V0 . 4 No 1 2 .1
Jn 0 1 a .2 1
文 章 编 号 : 0 -80 2 1 )10 8- 7 1 4 82 (0 1 0 -0 00 0
滨 海 景 观 体 系 的 优 化 重 构
— —
以 烟 台 滨 海 区 景 观 环 境 为 例
于 英 , 曙光 , 郝 周 术 , 立君 王
系 , 时也是 一种 顺 应 自然 的地 理格 局 的开 发模 同 式 , 于保 持 自然环 境 的生态化 、 对 城市 发展 的可持 续化 具有 重要 意义 . 因此 , 台的滨海 区应 强化这 烟
一
空 间特 征 ( 4 . 图 )
图 2 伦 敦 d c a d 码 头 ol n s d
盾. 在此基 础上 本文从 宏 观 、 中观 和微 观 3个 层 面
间 的形式 多 样化 , 强调 步 行 街 、 步行 道 , 操 作层 在
面上则 注重 多功 能 的开 发 , 提高 开发 的有效 性.
提 出 了完 善烟 台 市滨 海 景 观体 系重 构 的 策 略 , 力
求解 决烟 台市经 济发 展所要 求 的滨海 景观重 塑与
出 自然 与人 工 的交 汇融 合 , 尤其 是 与海 岸线 相 接 的陆域部分 . 这是 城 市滨 海 区有 别 于其 他城 市 空
问的所在 . 恢复城市 水空 间 , 还其 优美 、 宜人 、 满 生 机 充 的原 貌 , 创造适 应 现代 城 市生 活 的城 市滨 水 空 间 形象 , 当今 世界城市 建设 发展 的趋 势 . 海区 的 是 滨 设计创 新 、 史特质 维 护 与公共 空 间 的社 会 文化 历
作者简介 : 于英(9 4 ) 女, 17一 , 山东烟台人 , 讲师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 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
第 1期
于 英 , : 海景观体 系 的优 化 重构— — 以烟 台滨 海 区景观 为例 等 滨
8 1
间的人 性尺 度 , 强调新 旧建 筑 的和谐 , 强调 公共 空
海景观的发展 之路. 文章分 别从 宏观 、 中观 和微观 3个不 同层 面对滨 海景 观 的设 计策略进 行 了探讨 , 出了建构“ 带三轴 ” 提 一 的景 观 形 态构 架 , 对 烟 台 市滨 海 带的 不 同 区段 给 出 针
了不 同的指 导性建议 , 最后 落 实到微观 层次 的细部 设 计. 通过 这样 一 个概 念性 城 市设计 ,
( 台大 学 建 筑学 院 , 东 烟 台 2 40 ) 烟 山 60 5
摘要 : 针对无序 的开发 建设与有 限的滨 海 区 宝贵 资 源 的开发 和 利 用之 间的 矛盾 , 照 可 按
持 续发展 的长远前 景 , 综合运 用城 市景观设计 的先进 理念和 方法 , 索 了优化 整合烟 台滨 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