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老年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2015CCE)暨第十届老年冠心

合集下载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发布时间:2022-03-02T05:43:31.57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第1期作者:张雪梅[导读] 目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

张雪梅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 100007摘要:目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诱发老年人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旨在做好相应的防范,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方法:研究者将来到本院治疗的50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78岁到90岁之间。

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甲组和乙组。

通过对甲组和乙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与患者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如抽烟和喝酒。

根据统计和对比可知,甲组患者的整体吸烟率高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普遍有熬夜行为,其整体行为比乙组患者更加严重;乙组患者在喝酒、易怒、摄入高脂肪饮食方面的相关性比甲组患者更大;甲组患者的高舒张压发生率更高,比乙组患者更加严重;甲组患者的其他异常指数均低于乙组患者。

结论:老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与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基础性疾患有很大关系;此外,若患者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也可能会间接导致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若患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也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因。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引言: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比较多。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良习惯,易发脾气,或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就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可能性。

为了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将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与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选择来到本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50名老年患者,起止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

MLHFQ评分联合中医循时经络推按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

MLHFQ评分联合中医循时经络推按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具体是指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年龄在60周岁以上,则称为老年冠心病[1]。

介入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但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周期长,长期治疗过程中身体各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针对这一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中医循时经络推按即每日按照不同时间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活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疗效。

MLHFQ 评分即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其能够反映患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程度。

MLHFQ 评分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能够指导医生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中医循时经络推按,使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本研究分析MLHFQ 评分联合中医循时经络推按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医院2020年1月- 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晓同意;②诊断标准参考《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3];③年龄>60周岁;④均采取介入治疗。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或沟通障碍者;②配合度较低者。

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0.25±2.23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62~86岁,平均年龄70.20±2.21岁。

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中医循时经络推按干预。

①19∶00~21∶00(戌时):患者采取仰卧位,中指和食指指腹在患者胸部天池穴,往下顺着患者正中线按压到腹部神阙穴,多次反复按压30s。

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及预防(全文)

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及预防(全文)

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及预防(全文)我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及居民健康素养不高的今天,CVD危险因素个体暴露显著增加,死亡率位居首位。

老年人群CVD患病率及死亡率所占比例均较高,由此带来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筛查和干预CVD高危患者、控制和降低人群整体CVD发病危险因素,对降低CVD患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老年人群CVD的健康管理及预防进行综述。

1 我国老年人群CVD流行病学现状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人口约1.8亿,占13.3%;≥65岁人口约1.2亿,占8.9%。

与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60岁及≥65岁人口比重分别增加2.9%及1.9%,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初期[1]。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人口约2.4亿,占17.3%,≥65岁人口约1.6亿,占11.4%[2]。

CVD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近30年我国人群CVD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3]。

目前推算我国CVD患病人数约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

老年人是CVD患病和死亡的主体人群,≥60岁人群高血压、缺血性CVD和心房颤动患病率分别为60.6%、2.8%和1.8%[4]。

80%死于冠心病的患者>65岁,65~69岁和>70岁患者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是<55岁患者的2.6和4.0倍[5]。

近30年我国人群CVD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CVD 风险人群数量庞大,且老年人占比较大。

我国血脂异常患者2.5亿,>60岁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8%[6];糖尿病患者1.1亿,其中≥60岁人群患病率为20.2%[7]。

我国作为烟草大国,吸烟人数已由2010年的3.0亿增长为2015年的3.2亿,其中>65岁男性吸烟率为44.9%,女性吸烟率为6.9%。

护理干预对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控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 C MS T冠 状 动 脉 血 管 造 影 以 无 创 、 全 、 安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选择 2 1 0 1年 6月 一 0 1年 l 21 0月 于 我 院 C T室 行 MS T C
操 作 简 便等 优 点 已广 泛应 用 于临 床 , 而患 者 的积 极 配 合是 提 高 检 查成 功 率 、 得 高质 量 图像 的关 键 l 获 l l 。由于行 MS T冠状 C 动 脉 血管 造 影 的患 者多 为 患有 冠 状 动脉 硬 化性 心脏 病 (oo er. n r r r slrt er dsae C D)的 老年 患者 ,老 年 a a ei c oi h a i s , AH y t o e c t e
【 要】 摘 目的 探 讨护 理干 预措 施 在 老年 患者 极 速 C T冠 状动 脉 造影 中对其 负性 情绪 及 图像 质量 的 影 响。 方 法 10例 6
行极速 C T冠 状 动脉 造 影检 查 的老 年 患者 随机 分 为观 察组 ( / I:8 ) 0 和对 照组 ( n=8 ) 两组 均 给 予常 规护 理 , 察 组 0, 观 在 此 基 础上 针对 老年 患者 紧 张焦 虑 等负 性情 绪 给予 有效 的 护理 干 预措 施 。 用 Z n 采 u g焦 虑 自评量 表 ( A S S量 表 ) 价 评
两组 干 预 前后 焦 虑 情绪 的 变化 及 对 图像 质 量 的 影 响 。 结 果 对 照 组 和 观察 组 干 预前 S S评分 均 高 于 国 内常 模 . A 干
预 后 观察 组 S AS评 分 显 著 低 于 干 预 前 及 对 照 组 干 预 后 ( <00 ) 而 对 照 组 干 预 前 后 S S评 分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P .5 , A

2016年最新201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2016年最新201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201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会议通知及日程尊敬的各位同道、各位朋友:你们好!由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办,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陕西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西安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1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将于 2015年5月8-10日在西安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

大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本着坚持学术、强调应用和开放协作的办会精神,本届大会将设立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大动脉和肺血管疾病、心血管护理学,基层医师培训、超声心动图与临床决策等专题论坛,全面展现和交流 2015 年度心血管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趋势,交流方式包括专家讲座、手术转播演示、专家见面会、疑难病例讨论、介入病例演示等,必将是一场丰富多彩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201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共同见证心血管界学术盛会的召开。

衷心地期待与您相聚在古城西安,携手开创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美好未来。

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Ⅰ类)。

大会主席:袁祖贻2015-04-30参会须知一、注册时间:2015年5月7日 14:00-22:002015年5月8日 08:00-12:00撤离时间:住宿代表请在2015年5月10日12:00前办理退房手续二、会议及报到地点:陕西宾馆18号楼三、签到/注册1、大会特邀嘉宾免收会务费、食宿费,请按签到、领取资料、办理住宿的顺序进行(市内专家除外)。

2、普通代表免收会务费,注册请按签到、领取资料、办理住宿的顺序进行。

关于老年冠心病治疗方法,一文带你了解

关于老年冠心病治疗方法,一文带你了解

关于老年冠心病治疗方法,一文带你了解发布时间:2023-04-27T06:35:00.5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孙乐山[导读] 冠心病的专业名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指人体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孙乐山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 200040冠心病的专业名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指人体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机体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需求从而使人体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时便称其为老年冠心病患者。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其家庭也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机体内的脂质代谢功能发生异常,使原本平滑的动脉血管内膜出现部分血液脂质。

血液在人体中循环,而血液中的脂质会因此被运送至人体各处,逐渐形成与粥类似的白色物质,最终阻塞人体血管或使血管狭窄。

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根据病情发展动脉壁上很可能出现溃疡或破裂,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

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动脉痉挛,在此期间患者很可能发生变异性绞痛,当患者出现血管痉挛的时间>30min,则会增加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风险。

虽然此疾病风险性较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方式已经较为完善。

冠心病无法根治,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有四种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分别是药物治疗、介入支架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搭桥及多种治疗方式联合。

冠心病治疗目的主要是帮助患者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治疗方式如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药物治疗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炎症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炎症容易造成患者血管受到损害或斑块,从而出现破裂情况,导致人体血小板受到刺激进而形成血栓。

国家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新课程(高中物理)研讨会近日召开

国家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新课程(高中物理)研讨会近日召开

国家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新课程(高中物理)研讨会近日召开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基础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本刊讯】2005年7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委员会与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物理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承办的“国家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新课程(高中物理)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召开。

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安宝生教授,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经涛。

【总页数】1页(P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第六届全国老年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2016CCE)暨第十一届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京隆重召开 [J], 周白瑜;谭潇
2.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协作委员会年会暨“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创新”研讨会在西北师大召开 [J],
3.“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高端研讨会”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省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作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广州召开 [J],
4.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协作委员会年会暨“教师培
训模式与方法创新”研讨会在西北师大召开 [J],
5.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修订工作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孙刚;闫旭龙;王峰;孙丽蓉;吕文丽;武灵英;王绍贞【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00(015)005【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的12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时分别测量基础状态下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并根据白昼舒张压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HL组36例、ML组51例、LL组42例),然后在平均38个月随访观察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29例中发生心、脑、肾各类事件者2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事件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非事件患者(P<0.05~0.01),而两者诊室血压间无显著差异(P>0.05).LL、ML、HL 3组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例/100人年、5.1例/100人年及9.5例/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为高血压患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RR=3.05、RR=1.27、RR=1.48(P<0.05~0.01).结论:动态血压在判断高血压预后方面较诊室血压更具有临床意义,较高的动态血压水平(白昼舒张压水平)提示不良的预后,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肾脏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总页数】3页(P280-282)【作者】孙刚;闫旭龙;王峰;孙丽蓉;吕文丽;武灵英;王绍贞【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J], 张孟浪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 [J], 黄跃金;杨鸿群;韦铁民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 [J], 张云建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靶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 蒋海霞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J], 陈小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