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的写作手法 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初中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题技巧。
时间管理不当
时间管理不当会导致考生无法完 成所有题目或匆忙作答而失分。 考生应合理分配时间,掌握好答
题节奏。
05
现代文阅读拓展与提高
名著导读与推荐
《骆驼祥子》
老舍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反映了 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活着》
余华的感人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 苦难和坚韧。
针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从四个选 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考生 应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注意 选项之间的差异,并排除与文 章内容不符的选项。
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 填写适当的词语或句子。考生 应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然后根据上下文 填写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阅读练习二:《我的老师》
总结词
人物形象鲜明,表达了对老师的 敬爱与感激
详细描述
作者通过讲述老师的教育和影响 ,塑造了一个严谨治学、关爱学 生的教师形象,表达了对老师的 敬爱与感激之情。
阅读练习三:《我的家乡》
总结词
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充满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
文章通过对家乡的风景、习俗、人物 的描绘,展现了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阅读方法与技巧分享
精读法
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意 图和表达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细 节。
略读法
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 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阅读心得与感悟分享
02
01
03
感悟分享
阅读《活着》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我 们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例3:(教材P28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 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合; 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③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
→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
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
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
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四)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作用 1.阐明表述对象; 2.揭示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3.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4.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5.线索; 6.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或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
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 寓意?(6分)
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 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 的写作内容(结构上作用)。(2分) 缅 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 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 美丽的景致(表达情感)(2分)。含 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第6课时 分析写作手法

考点12 表达方式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 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 教 的作用。(八下《社戏》“思考探究”) 材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 探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八上《回 源 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 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七上《散步》“思考探究”)
1.(2021·岳阳第 24 题)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 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湖南设问 2.(2020·岳阳第 25 题)这篇小说以帮扶干部“我”的视 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叙述视角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 度,即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 方法指 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视角):①有利于拉开适当距离,为主 导 题展开留下空间;②人物、故事、场景均在叙述者的调度之 中,便于展开情节;③随时对人物、情节作出解释和评价, 便于突出人物形象。
◆考向 1:判断表达方式并分析作用 方 第一步:明确表达方式的类型——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 法 明。 指 第二步:在文中找到要求辨识的句子或段落,圈画出能突出表达 导 方式特点的关键词,判断其所属的表达方式。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表达方式的作用。
方 ◆考向 2:根据表达方式提取并概括分析相关内容 法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定位具体句子或段落。 指 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及已给出的表达方式的作用进行分析。 导 温馨提示:表达方式相关知识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方法指 导
方法指 导 温馨提示:表现手法相关知识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 解题指导
一 知识掠影
1、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 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1)抒情散文:《春》《紫藤萝瀑布》 (2)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3)议论散文:《谈生命》《敬畏自然》
2.按所写内容分 (1)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状物散文:《贝壳》《蝉》 (3)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4)说理散文:《人生》
4、写景状物散文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
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
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5、写景状物散文——要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 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 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二 考点透视
(一)考纲说明: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5、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8、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9、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0、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语文阅读理解》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结构梳理与层次划分
梳理文本结构
通过标题、段落、过渡句等把握 文章整体框架。
划分层次
根据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 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便于 深入理解。
关键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训练
提取关键信息
从文章中找出重要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整合信息
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形成完整的信息链。
03
现代文阅读理解策略指 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策略
把握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识别文章的主题、论点和论据,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文章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
评价作者观点和论据
对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客观评价, 提出个人见解和看法,并与同学进行 讨论和交流。
分析论证方法和技巧
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 、因果分析等),分析作者如何运用 这些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文本主题思想把握及表达
把握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文章标题、首尾段、关键句 等,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表达主题思想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文章 的主题思想。
优秀文本欣赏与启示
欣赏优秀文本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欣赏。
获得启示
通过欣赏优秀文本,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从中获得写作启示。
05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与案 例分析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与启示
回顾历年高考真题, 分析考点及命题趋势
启示学生如何针对性 备考,提高应试能力
总结高考阅读理解常 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模拟题训练及答题技巧指导
提供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涵盖不同 难度和题型
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帮助提升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顺叙 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和解释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参考答案: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突出芦苇的柔润、洁白,营 造了幽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勤劳、善良、 热爱亲人的形象。 • 同时,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 为正是家乡如此富饶美丽,水生嫂才对故乡充满 了热爱,容不得帝国主义的侵略,毅然送夫参军, 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抑扬
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 比喻系字句修辞
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象征系篇章修辞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形象.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 比较虚幻.联想,想到 就可以;想象要塑造 具体形象.
引出后文,曲径通幽.照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 严谨.
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 点. 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 义明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如《孔乙 己》中开头的酒店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烘托(或寄托)人物的心情。(如《故乡》中 对故乡景象的描写);
三、是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 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在 烈日和暴雨下》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 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描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写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描写 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表现手法
作用
备注及举例
象征 联想 想象 铺垫与照应 对比与对照 衬托或烘托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 后抑)的观点.
1.对比,不分主次,彼此 并重.衬托,主次分明, 被衬托的事物是主体, 是作者主要描述的人 或事.
2.对比与衬托都是两 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 抑扬是对一个事物的 两种态度.
鉴赏中几种主要手法的介绍:
• 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 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 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 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 《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 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
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 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 文的结构。
小说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些还有:序幕、尾声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 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 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 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 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 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 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 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 复情)。
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象征和暗示,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抒发作者的思
想感情,揭示主题思想 .如《药》《海燕》中的环境描写。
示例
• 例1: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 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 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 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荷花淀》)
• 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 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 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 ②为夏瑜的牺牲营造孤寂、肃杀的气氛,暗示革命 者脱离群众的悲哀
• ③暗示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阴暗、凄凉和恐怖。
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 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各种 修辞方法
• 例2: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 着。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 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 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药》)
• 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画面,作 用是
• ①与华老栓的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 比,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性
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
第二人称 (你)
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
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读时令人倍感亲切,更强烈感人
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 驭所以并不不常用。
例如:称那样 不受时空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使读者感到亲切。
现代文阅读中的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不同叙述人称的作用
所叙述事物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 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
第一人称
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我”耳闻目睹的范 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围,所以不便于广阔
(我)
便于作者直接抒情.如《我的老师》
地反映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