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是由作者看到入冬的第一场大雪是感慨所作。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问题的卡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生汇报,师相机板书:下雪前(1、2)下雪时(3) 雪大21。
第一场雪下雪后(4、5) 雪大而美联想(6、7)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
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
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21.第一场雪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下雪后(4 、5 ) 欢乐雪大而美联想(6、7) 作用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
”“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
”这说明了雪“大”。
另外,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
”从中体会到雪的“大”。
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
”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雪的形成、雪景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作文当中自如地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出雪景的特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诗意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雪景的形成和特点。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一份《第一场雪》的课文2.雪景图片或视频素材3.课堂合作学习训练资料4.学生绘画用纸和笔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雪景形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好奇心。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轮流让学生朗读《第一场雪》的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观察雪景(15分钟)通过雪景图片或者实地考察,让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形成、特点、气氛等。
第四步:小组合作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内的分享方式,发现自己在观察雪景时的不同角度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诗化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文感悟(10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领悟,提高学生阅读和文化素养。
第六步:画画表达(20分钟)让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和自己的感悟,将雪景的美妙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七步: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去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出来。
七、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小组分享和个人画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学习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课下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美景。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一场雪》。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景图片和字幕: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欣赏美丽的雪景。
看完后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作者是峻青,本文是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的著名散文。
1950年冬,作者在胶东半岛欣赏了第一场雪,当时他被那美丽的雪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场雪是“大雪”?(学生讨论交流。
)(4)默读课文,思考:这场大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体会“瑞雪兆丰年”的含义。
(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再读课文,品词析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雪景的句子。
(2)指名读描写雪景的句子,体会雪景的美。
(3)提问:这场雪美在何处?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来谈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雪景想不想把它读出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雪景的美。
拓展延伸(1)提问:除了课文中描写的雪景之外,你还能说出一些描写雪景的词语或句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2)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对雪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第一场雪》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雪”的视频,一边导入。
)纷纷扬扬的雪总是能带给人清新、浪漫和遐想。
那么雪对于鲁迅来说,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到他的文章--《雪》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边听泛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三、整体感知: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
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四、品味探究(一):(研读第①~③段)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
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
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
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话题:《第一场雪》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第一场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感悟家园之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第一场雪》讲述的是一个寡妇及其儿子为了生存而在大雪中迎来了重逢,表现了山区妇女朴实勤劳、坚强乐观、关爱家庭和赤子之心等优秀品质。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呈现法”来提供铺垫,引起学生的想象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参与愿望。
3.2 课堂教学:通过“现场阅读法”、“语音评估法”、“小组活动法”、“电子白板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
3.3 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法”、“书写指导法”等综合性作业,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四、实施方案4.1 课前准备工作:(1)教师精心设计故事背景,准备教学用具和教辅资料等。
(2)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4.2 上课流程(1)导入环节:播放故事短片,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体验小说中的主题内涵,引发兴趣,激发思考。
(2)教学环节:①现场阅读:教师阅读故事,并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感。
②语音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英文朗读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语调。
③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④电子白板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把故事中的图片和描写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呈现,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课后环节:①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作品或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网上文章以及实地考察等,更具备专业知识。
《第一场雪》教案15篇

《第一场雪》教案15篇《第一场雪》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场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场雪》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1、首先是我们交流学习成语的时间,这几天,我们交流的成语是与雪有关的,谁第一个来?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
(请两名同学)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齐读)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
(齐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一个人去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边读边想:《第一场雪》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
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
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和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粉妆玉砌、瑞雪兆丰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喜悦之情。
初步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写出了这一场雪的哪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构想: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问题,最后欣赏平时积累的有关于描写雪景的段落。
学生可充当小导游,介绍雪后美景。
教学准备积累有关于描写雪景的词句段、雪景录象带。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感受雪景的美,并能感情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谁来说说为什么喜欢雪,它美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学习峻青写的《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共同纠正读音。
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和学生心理,一般说,学生对课文中“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最感兴趣。
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新课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觉。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__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__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技能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
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章。
板书:第一场雪同学们,现在我们当中有一些追星族,喜欢听流行歌,这可不是最近流行的那首歌,什么第一场雪这是峻青爷爷写的,写于1962年,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
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
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
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理清文路师问:课文的写作顺序什么?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三、创设情景培养说话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小王:兄弟,你还别说,这天气预报还真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可不是,你看前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就是,你看今天,这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是呀,你看今天,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小李:……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
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出
示对话:孙子:爷爷,这雪可下的真大呀!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不就是一场雪吗?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爷爷:……孙子:……真不错,刚才我们表演了两段对话,它是那两部分的内容?那谁能总结一下雪前这部分的情况。
抓主要词语。
联想部分:板书:寒风凛冽天骤变更喜瑞雪兆丰年四、以读代讲体会感悟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课件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那一部分写出了雪大?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很好,那你们能不能从这一部分中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话,使人一看就知道先写什么时间的雪,再写什么时候的雪?学生找,老师引导“冬天的………”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以后呢?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这是下雪的前半段,白天雪下的很大,到了晚上还能看见吗?晚上怎么办?手势生说“听”真富有诗意“听雪”好!那晚上听雪有什么特点?一个字“静”既然是静,那就一定要读出静,用轻重两种方法读,指导读出“静”。
既然是这么静的,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多声音来呢?静中微响更觉其静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看雪、听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村雪夜图”,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板书:山村夜静雪漫天整个下雪这一段写的是个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第三部分是写雪后的美景,是一个场面,能不能以时间为顺序?学生答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话,你马上会明白?学生找这句话是怎么写?以后呢?后面写了三个细节,引导学生分别说出:银条、雪球、彩虹、写了银条、雪球、彩虹、三个细节。
读的时候,写整体的句子要读的壮阔一些,雄壮些后面就要读的细腻一些学生练习读课文。
男女分组读老师指导。
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是个怎样的世界?还可以说成怎样的世界?学生回答。
引导板书:粉妆玉砌这样的美景中人们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人欢笑指导读出高兴。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感觉真是享受,我很高兴,我决定把我的读书秘法传授给你们,你们愿意学吗?出示读书歌:读书做到有感情,讲说语气要记清。
体会作者心中想,设身处地入情境。
轻重缓急要分清,抑扬顿挫要分明。
下面你们就用这个秘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课。
指名读读的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的板书,象什么?写什么的诗?读一读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古人写雪的名句:出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山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