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乡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件

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 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人为的长 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 定的广阔内容。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故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 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生字正音
zhǎi
窄窄
mù ǎi
坟 墓 矮矮
xiá
海峡
yóu
邮票
诵读明情 乡愁
小时候
余光中 后来啊
乡 我﹒愁/﹒在/这是头一枚/小﹒ 小﹒ 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 ﹒
﹒﹒
母亲/在﹒那﹒ 头
母亲/在﹒里﹒ 头
﹒﹒
﹒﹒
长大后
而现在
乡 我﹒愁/﹒在/这是头一张/窄﹒窄﹒ 的/船﹒票﹒ 新娘/在﹒那﹒ 头
“乡愁”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中国情怀。在诗中,在人生的 不同阶段伴随“乡愁”的象征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 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 家国之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亲人团聚,期望祖国早日统 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写作特点:
1、借具体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 诗人从广泛的时空中选取四个意象,借物喻情。用“邮
长大后 后来
船票 坟墓
借物 抒情
现在 海峡
恋母
亲情
爱情
逐
思妻
层
推
哀亡 忧国爱 进
国之情
盼聚
板书设计
故乡之思
逐层推动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母子分离
思乡现代诗歌后记

思乡现代诗歌后记思乡的现代诗1《满月下》——余光中满地的月光,无人清扫,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象压过的相思,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思乡的现代诗2《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乡的现代诗3《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游子的思念》思念故乡的山,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一天一天又一天,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有朝一日共团圆。
思乡的现代诗4《思乡》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春风秋拂,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追随风的足迹,扎根于情缠绵之中,拂着杨柳枝叶孔叫,故乡,你还好吗?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思乡的现代诗5《中秋》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墙上,日子被风扯落一页又一页。
不知觉,近了中秋夜。
儿时的中秋,最想和三五玩友紧闭门窗,用梦将孔明灯四周细细严粘。
晚饭后,一门心思就是冲到晒谷坪,把它点燃放到高高的天上。
待父母说起,才顿然记得一个姐姐还在远方,之后,到了乡音顿绝的部队。
月下,总会和几人桂花树下偷偷煮酒,谈家乡的乡俗,思远方的父母和佳人,未举杯,人已醉倒乡愁。
现在,家人,半桌在家、半桌在外,举杯欲语,父母眼神却在千里外。
月近中秋分外圆,人近中秋思念瘦,不知,是月近了中秋,还是心更近了思念的浓稠?思乡的现代诗6《望乡台》登上望乡台,众山脚下踩,遥看天际一抹云,风送乡音来,身边没有林涛。
现代诗100首简短乡愁

现代诗100首简短乡愁
一
晨曦升起时,又是黯淡的天。
春风拂拭过,乡愁油然而生。
我想念江湖,想念家乡的红叶。
想念山青水秀,想念的村庄的泉水清澈。
二
夏暑当至,仿佛烟雨宁静。
青草拂过头,人间醍醐醣香。
乡愁隐伏在胸中,拨开心头的尘埃。
思念伴游着夏夜,一片绿意隐匿着心头的温暖。
三
秋风细雨后,河岸秋意浓。
思念滋养着此刻的灵魂,乡愁缠绕着含蓄的悲伤。
收获的金黄,灯火的夜,星光如梦般洒落。
拂过街巷,微涩的梦世界,令人痴迷仰望。
四
冬寒飞起,又是一年芳菲凋零。
不见了丰收的欢乐,唯有乡愁感慨。
残花含泪,青梅垂柳,岁月凝固在心头。
催人省思与不期而遇,隐隐露出心事深处。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推荐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推荐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推荐
只要到了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旧迎新,她给人们更多的是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3《现代诗二首》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3《现代诗二首》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再别康桥》描绘了诗人与康桥告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乡愁》则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一步提高。
同时,由于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较为自由,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和《乡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两首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乡和康桥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首现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分别对《再别康桥》和《乡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诗歌欣赏: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余光中及其《乡愁》赏析

台湾诗人余光中及其《乡愁》赏析?一、余光中简介1、生平余光中(1928—),男,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着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
2、创作风格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冰心现代诗《乡愁》和散文

冰心现代诗《乡愁》和散文冰心写现代诗和散文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冰心的现代诗和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乡愁》——示HH女士我们都是小孩子,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天风里,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记否十七之夜,浓雾塞窗,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曼声低诵的时候,竟引起你清泪沾裳?“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我的朋友!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我们原只是小孩子!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太平洋舟中。
《平绥沿线旅行纪》平地泉距丰台站五一○·二八公里高度一四○二·六九○公尺晨晤平地泉高站长,知卓资山一段冲断轨道甚长,需两周方能修复。
回车大家商量,不如暂折回平,等路修好再来,直赴绥远。
这时绥远主席傅作义自平来的专车,也停此不能前进。
九时傅主席到我们车上来谈。
我们对于傅主席在涿州的战绩,心仪已久,会晤之下,觉得他是一位勇敢诚恳的军人。
谈及绥远的地方建设,和学校人员合作问题,甚为投机。
午前我们又到傅氏行辕回拜,也会见了傅夫人刘芸生女士。
后出城登老虎山,山上有一小庙,大约是平地泉唯一的庙宇了,自岩下望,看见山上纵横的战壕,和城内外十三条平阔的马路,是当年冯玉祥氏在此屯兵,训练骑士时的旧迹。
四顾茫茫远山如线,中间一片平坦浩荡的平原。
牛马千百成群,远远的走来,如绿海上的沙鸥万点。
倚杖当风,心旷神爽!这种无边高朗的天空、无限平阔的草原,无尽清炎的空气,是只有西北高原才能具备的,我愿个个南方孩子,都能到此一游,一洗南天细腻娇柔之气。
入城走经街上,苍蝇极多,据本地人云系冯军马匹所带来者。
路经一蛋厂,入内参观,有女童工数十人,正在做破黄凝粉的工作,手段极为敏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
其诗《乡愁》用朴实形象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故乡之思,亲人之恋,故国之情。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一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二首——《乡愁》
以下是关于现代诗二首——《乡愁》,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
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
(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
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
·
超过他。
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
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
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
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
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
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
(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
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
·
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
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
·
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