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李存审授镞》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模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句子默写二、基础知识综合(15分)2.最美中国话,你我共书写。

请帮助小晋完善这篇文稿。

(9分)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但是,我们并非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浑浑噩噩地前行。

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两弹一星”元xūn① 们【甲】,至死不xiè② ;抗疫卫士逆行出征,挺身而出:戍边战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呕心1ì③ 血。

他们开创了不一样的时代。

作为青年一代,要聆听时代精神,弘扬时代回音。

青少年【乙】,应勇担使命,追求卓越,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篇章。

共青团员更要【丙】,树立榜样。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②③(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兀兀穷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B.终其天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C.兀兀穷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D.终其天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三、诗歌鉴赏(7分)小文在漫步“古诗苑”时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很感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任务。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_______(yàn)洛阳边。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暗含了写作背景,“次”字点明诗人再次经过北固山。

B.首联以对偶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

D.颈联写景逼真,用眼前之景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的力量。

5.小文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燕”还是“雁”。

请你根据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资四、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7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 二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1儿骑善马,广药骑脸而上胡1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更广不会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空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⑴以下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 B.广暂骗展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车/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堂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⑶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保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二、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调所亲日:“禹锡有用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借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即草套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那么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多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管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如何与母借行〔一同,一起)8.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日〔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2、下面各组中,加点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人.“国锡终易连州"是说刘国锦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方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婶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深刻的教4益、.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②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三、阅读?白水索女?,完成各题.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皆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道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IB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昌下得一大端,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餐中杳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调邻人为之意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日:“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叫出去,平早潜归,于筒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日:“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黄中,不能得去,答日:“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师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此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果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行.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翻改〕【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感〔湘P:同情、可怜.③权:蓄且、姑且.1 .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Ie 瓮中杳之十数日.2 .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宜到了十七八岁,后来由于触犯了法律,他就撤出来独立生活了.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根据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由于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3居常饶足,不致 大喜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4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境品质、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国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殖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日:“吾终无以给母,那么母子俱死.等死,何假设用吾强壮,少延用旦夕活乎?“即以母JB 两弟,自佣回鹘人,既而,回鹘人转卖清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Y 鬟③尾行.问之,那么日:“港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IK 道乞.渡港,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盘跪日:“吾女幸完It 肉,归见乡里,免橇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若去家久用丕知在亡臣食於城募星有兄弟加坯熊SL 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那么毅然谢日:“吾何敢以假设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周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士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atUin ):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凄:此处意为像Y 鬟那样.④稚〔心:遭受⑤箕帚妾:持 籁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嫌称瞭重〔皿前〕:年老体衰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神情与苏、黄不属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忙庐舍必城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育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旦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乔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5分〕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②于是日操国道乞.〔2分〕4 .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乃告母日:“儿当佣钱才 数月,将钱米活家,母勿忧A.自度无所得食B.即以母属两弟C.即具酒炙乐D.生那么毅然谢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五、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吾母姓钟氏,名令■,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做数千金,∙箧蔚然.越二载,生锭,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MM-锭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_眼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Ie声.母与拴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钱行一室中,未尝疫;少疫,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那么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止,未尝倦也.铃故不能荒于婚,而母教更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钱?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青已去世的父亲.②泰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锭:作者蒋士卷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Ie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锭自指〕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家益港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锭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荀有过及∙ΛT过寻阳〔?孙权劝学?〕口.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以下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

2020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李存审授镞》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李存审授镞》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李存审授镞①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②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镞:箭头。

②尔曹:你们。

③膏粱:表示精美的膳食。

膏:肥肉。

粱:精米。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少()
(2)位极.将相极()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此传授给孩子所出战的箭头,教导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B.因此给予孩子们所出示的箭头,命令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C.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付给孩子们,告诫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D.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传授给孩子们,委派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13.“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中的“如此”是指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

(3分)
答案
11.(4分)(1)少年(时)或“青年(时)”、“年轻(时)”(2)到极点(高达)(达到)12.(3分)C
13.(2分)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14.(3分)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或“要努力进取,才可大有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李侍郎绂》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李侍郎绂》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⑴少.时家贫()
⑴无不立对.()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答案】13.(2分)⑴年幼⑴回答
14.(2分)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15.(3分)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参考译文】侍郎李绂,天性聪慧,幼时家里贫困,没有钱财买书,就向邻居借钱,每次翻译,没有不能背诵的。

李绂偶然进入城内集市,街道店铺的名字都不做声地记住。

后来李绂官至翰林,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同僚从书架上所有书籍中抽取来为难李绂,李绂没有不能马上回答的,人们都感到惊骇。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练∶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练∶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 岂 欲神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普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钏今者才略,非复吴下河 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 难,蒙窃①危之。

今现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 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 讥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3)权从之 ()2. 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结友而别B. 但当涉猎C. 诸将欲作土山D. 不能甚固3. 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 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而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对……说 了解 听从 听说2. B3. 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敌人城防己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 们将不能夺取(皖城)°4. 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而表 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 才: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己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 而衬托出(选自《资治通签》)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④张辽:普军将领. (2)见往事耳 (4)闻城已拔( ) 人不知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以攻宋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③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而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②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③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蹴踖⑥。

(选自《小时了了》)【注释】①诣(yì):到。

②仆:谦称。

③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⑤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⑥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 B.公大笑乐.不亦乐.乎C.时.李元礼有盛名年与时.驰 D.人以其语语之学而时习之.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为“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C.【甲】文中“俄而雪骤”的“骤’是急的意思;【乙】文“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的两个“语”字意思相同。

D.【甲】的“白雪纷纷何所似”和【乙】文的“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简练,只用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便写出了谢家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说明孔文举(即孔融)担忧李元礼不给面子,不得不把上一代的关系说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李存审授镞①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②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镞:箭头。

②尔曹:你们。

③膏粱:表示精美的膳食。

膏:肥肉。

粱:精米。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少()
(2)位极.将相极()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此传授给孩子所出战的箭头,教导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B.因此给予孩子们所出示的箭头,命令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C.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付给孩子们,告诫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D.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传授给孩子们,委派他们要把箭头珍藏起来。

13.“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中的“如此”是指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

(3分)
答案
11.(4分)(1)少年(时)或“青年(时)”、“年轻(时)”(2)到极点(高达)(达到)12.(3分)C
13.(2分)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14.(3分)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或“要努力进取,才可大有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