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合集下载

血铅检测数据分析报告

血铅检测数据分析报告

血铅检测数据分析报告血铅检测数据分析报告血铅检测是评估人体暴露于铅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报告对于一组100名受测者的血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受测者的血铅浓度范围从10微克/分升到35微克/分升,平均值为19.5微克/分升,标准差为6.2微克/分升。

根据《健康领域的铅中毒危害等级》标准,血铅浓度小于10微克/分升被视为正常水平,10-20微克/分升为轻度铅中毒,20-30微克/分升为中度铅中毒,大于30微克/分升为重度铅中毒。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19%的受测者血铅浓度小于10微克/分升,被认为是在正常范围内。

54%的受测者血铅浓度在10-20微克/分升之间,被认为是轻度铅中毒。

17%的受测者血铅浓度在20-30微克/分升之间,被认为是中度铅中毒。

最后,10%的受测者血铅浓度大于30微克/分升,被认为是重度铅中毒。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受测者中,男性的血铅浓度平均值为21微克/分升,高于女性的平均值16微克/分升。

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更容易接触到铅污染源,如工厂、施工现场等。

此外,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测者的平均血铅浓度为22微克/分升,高于年轻人的平均值18微克/分升。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铅污染环境导致老年人受到更高的铅暴露。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地理因素与血铅浓度之间的关联。

居住在城市的受测者的平均血铅浓度为22微克/分升,高于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受测者的平均值17微克/分升。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环境中铅污染源更多,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

此外,居住在工业区的受测者的平均血铅浓度为24微克/分升,高于居住在非工业区的受测者的平均值18微克/分升。

综上所述,本次血铅检测结果显示了一定比例的受测者存在铅中毒的问题。

特别是男性、年龄较大、居住在城市或工业区的受测者,其血铅浓度普遍偏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针对这些高风险人群,我们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减少铅污染源的排放,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降低铅暴露风险,保障人民健康。

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2、儿童血样采集要求
(1)用于儿童铅中毒诊断的血样必需采集静脉血。
(2)群体筛查可采用末梢血,但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防止污染。血铅水平≥200µg/L时,应复查静脉血。
3、血样采集
血样采集在采血间进行。采血人员应戴乳胶或聚乙烯手套。若手套涂粉,接触受检者或血样前应先用静脉采血皮肤清洁法处理手套后再进行操作。
4、校准曲线
(1)每次分析样品时必须制备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应由空白及3~5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样品的测定步骤制备。必要时,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操作。
(2)以测量信号值为纵坐标,以浓度(或量)为横坐标制作校准曲线,所应用的校准曲线信号值与浓度(或量)相关系数应≥0.995;校准曲线必须以能准确表达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9131~09133;GBW09139~09140等)为准。
血铅检测报告必须以中文书写,单位应为µmol/L(µg/L)。
2、数据处理
测试和计算的数据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测定结果小于检测限的数据,应报告“未捡出”,并同时报告方法的检测限。统计处理时,可以用1/2检测限的数值替代。测定结果大于检测限但小于定量下限的数据,按小于方法定量检测限报告(须注定量检测限值)。在报告群体的检测结果时,必须同时报告能描述此群体数据特性的参数。
(1)采集静脉血
①按顺序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或用约5%“洗洁净”棉球、2%依地酸钠棉球、酒精棉球)清洁取血区皮肤。
②使用经过检验的同一批号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如使用真空采血管可直接注入,并立即摇晃均匀。如使用聚乙烯管留置样本,应当留存双份样本,每管血样为0.5~1ml,注入后立即摇晃均匀,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六)方法定量检测限
定量检测限是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区间内可报告的样品准确定量的最低浓度。血铅检测定量下限(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的10倍)不得大于20µg/L。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铅的环境中,铅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中毒症状。

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铅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指南,成人血液铅浓度大于或等于5 μg/dL(微克/分升)被认为是高于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血液铅浓度高于5 μg/d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此外,儿童的血液铅浓度高于10 μg/dL被认为是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另外,尿液中的铅浓度也可以用于诊断铅中毒。

成人尿液中的铅浓度大于或等于100 μg/L(微克/升)被认为是超过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尿液中的铅浓度高于30 μg/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尿液中的铅浓度通常是血液铅浓度的指标。

除了血液和尿液测试,医生还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进行诊断。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等,严重的铅中毒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

总之,铅中毒的诊断需要基于血液和尿液测试以及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

及时发现并治疗铅中毒可以有效预防慢性中毒和其它相关疾病。

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

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

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儿童健康,防止血铅中毒对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危害。

血铅中毒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铅环境中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智力和行为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制定儿童血铅健康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血铅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于儿童血铅健康标准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环境污染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儿童环境与健康规范》,儿童血铅健康标准是指血铅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能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临界值。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的儿童血铅浓度已经超过了健康标准,这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政府和社会应当重视儿童血铅中毒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暴露在铅环境中的机会,保护儿童健康。

要保护儿童健康,首先需要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儿童血铅中毒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儿童的血铅监测和筛查工作。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铅污染源的排放,改善儿童居住和学习环境。

还需要加强儿童的健康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铅污染环境。

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儿童健康,预防和控制血铅中毒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政府、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做好儿童血铅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2000字】第二篇示例:我国儿童血铅健康标准是指在中国针对儿童血液中铅含量的限制标准。

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存在于环境中的土壤、水源、大气等中,对人体健康有着危害。

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铅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阶段,铅会对神经系统、智力发育等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制定儿童血铅健康标准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国的儿童血铅健康标准是根据国际上对于血铅含量的限制标准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19298-2014《儿童血铅暴露指导值》,儿童血铅健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一般性指导值、幼儿高铅指导值和具有铅中毒症状的高铅暴露指导值。

铅中毒

铅中毒

慢性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并不常见,多数儿童虽然没有出现大脑病变的体征,但却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地影响健康和学习。

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其血铅含量一般在50μg/dL左右,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

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

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

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一、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正常人每日由饮食进入300μg铅,其中约有10%可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的铅约有40%可被吸收,铅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软组织如肝、脾、肾、脑等,以后铅在体内重新分布,90%—95%的铅贮存于骨骼,吸收到体内的铅主要由肾排出,一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乳汁等排出,每日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

血液、软组织中铅为可转运性铅,具有生物活性,其量超过正常,但尚无中毒症状时为铅吸收,过量铅可产生毒性,骨骼内铅为贮存铅,无生物活性,血铅、软组织铅与骨骼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感染、饮酒、酸中毒等情况下,骨骼中铅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可引起中毒。

铅中毒的机制中毒机制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体内铅量有关,颗粒小的铅化合物容易由呼吸道吸入,集中溶解度大的铅化合物进入体内容易被吸收,因而毒性较大,铅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可抑制含巯基的酶,特别是有关血红素合成的几种酶。

铅抑制红细胞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可使血清和尿中δ-氨基-r-酮戊酸(ALA)增多,铅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引起尿中粪卟啉增多,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干扰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并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结果幼红细胞内蓄积铁(形成环性铁粒幼细胞)和游离原卟啉(FEP),游离原卟啉与锌螯合,形成锌原卟啉(ZPP)。

1593例体检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1593例体检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溶液 、 标准物 质 由北 京博 晖创新 公 司提供 。 14 诊 断标 准 . 根 据 19 9 1年美 国疾 病 控 制 中心 ( D ) 准 , 铅 浓 度 ≥ 10 C C标 血 0 L者无 论 有 无 相 应 临床 表现或生 化改 变均诊断 为铅 中毒 。 15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Y 检验 。
低 于诸 暨市 5 .7 引 15 %[ 。这 可能 与 ( 下转 第 36页) 2
36 2
Pr ci a e i eOco e ,0 8 V埴 .3.b . a t lM ddn tb r 2 0 , c 1 N 5
— —
3 讨

消退 , 机体对 疼痛 等刺 激 的感 知较 明显 , 因此 , 术后
073 , 而进一 步说 明 良好 的 P M 效 果可通 过抑 .4)从 C 制应 激反应 而减轻 免疫 功能抑 制 。综 上所 述 , 理 较 想的 P 不 仅 可 以缓 解 患 者 术后 疼 痛 , C 而且 能 有 效地 降低血 清 I 6水平 , L一 减少术 后应激 反应 , 而 从
表 3 不 同年 龄组 铅 中毒 检 出率 比较 ( ) %
本检测 , 检 测 结 果 ≥ 10,/ 对 0 u L的标 本 进 行 复 检 。 g 每 次 血 样 检 测 中 同 时 测 定 国 家 标 准 物 质
与 3 组 比 较 P<O0 岁 .1
(B 003 —003 )若标准物质的分 析结果 落 G W 903 906 , 在给定 的范 围 内才 可进 行样 品分 析 。稀 释液 、 准 标
调控 的枢纽 位置 , 与损伤后 SR IS的发生 和发展 有密 切关 系 。本研 究 发现 , 组 患者 术后 血 清 I 两 L一6 水

331例儿童血铅水平及微量元素检测的结果分析

331例儿童血铅水平及微量元素检测的结果分析
l3 , 组 8 1 例 3 O例 。
1 2 研 究 方 法 .
微 量 元 素 是 人 体 生 命 和 健 康 所 必 需 的 物 质 , 管 在 人 体 的 尽
12 1 仪 器 ..
采 用 北 京 博 晖 电子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所 生 产 的
比例 不 大 , 对 人 体 的 作 用 十 分 重 要 。微 量 元 素 参 与 人 体 内 的 但 生 化 过 程 , 论 是 缺 乏 还 是 过 剩 都 会 对 人 体 健 康 产 生 不 利 影 无
bum lv l n e e i blod o we e e e t d y y BH 51 a BH 2 00 t m i a o p i n p c r e r r d t c e b t pe 00 nd 1 a o c bs r to s e tom ty,r s c ie y e pe tv l .
c u t g fr3 % ;olwe yio eiin y 2 . )a d clim eiin y 5 1 ) I hsr sa c la os n o n i o 5 f l n o db r nd f e c ( 2 4 c n acu d fce c ( . . n t i ee rh,e d p io —
素 的基 态 原 子 蒸 汽 对 其 产 生 吸 收 , 被 吸 收 的部 分 透 射 过 去 。 未
缺 乏会 影 响 其 生 长 发 育 、 力 水 平 和 免 疫 功 能 , 至 导 致 疾 病 智 甚
的发生 , 因此 对 况 的测 量 显 得 尤 为
ki d o i r l m e t wa fce o if e gr e i hr e a g oup i h c zn wa a os e ii n , c n fm c oee n s de iintt dfer ntde e n t e ge r s, n w ih i c s tm t d fce t a —

儿童100例发铅与血铅调查分析

儿童100例发铅与血铅调查分析
表 4 临床表 现 与血铅 、 铅升 高的 关 系 发 切 相关 。铅含量 较高者 均存在 不 同程 度钙 、 、 锌 铁等其 他 微量元 素不足 , 尤其是 钙不 足 , 这可 能是血 铅值高 的 原 因之 一 。其 机制 是体 内血 铅过 高 , 维生 素 D和 钙 使 代 谢紊乱 导致 内分泌失 调 , 人体 钙不 足时会 吸收铅 , 把 铅 当成 钙分 解 到血液 中 , 钙充 足 时通 常不 会 出现 铅 中 毒。 同时 , 这也为儿 童铅 中毒 的预防 和早期干 预提供 了
多 , 发病 率相 对较低 。 且
*本 院 早 教 中 心
动 症 、 习 困难 、 纳差 等 临 床表 现 , 分儿 童 甚 至 出 学 食 部 现 两种 或 两种 以上 临床 表 现 , 故检 测 结 束后 对 这些 儿
童 的血铅 、 铅值进 行 对 比分析 , 发 发现其 临床表现 与血 铅 值 、 铅 值 升高 有 必 然 相关 性 ; 纳差 、 发 食 消瘦 提示 缺
究, 旨在 发 现其 影 响 因素 , 少 发 病率 , 障儿 童 身心 减 保
健康 成长 。现分 析报 告如 下 。 表 2 不 同年 龄组 血铅 及发铅 对 比
资 料 与 方 法
1 调 查对 象 选 择 1 0例儿 童 同时做 发铅 与血 0 铅测 定 , 中农 村 儿 童 4 其 0例 , 4 , 1岁 1 占 O ≤ 5例 , 1
者 及 家 长 的普 遍 重 视 。 了 更 好 的 预 防 和 早 期 干 预 , 为 防
铅 / 谢 儿童 代
【 文章 编号 】 1 0 —3 7 2 1 ) 10 0 — 2 0 07 7 (0 0 0 — 1 50
表 1 城 市 与农村 儿童血 铅及发 铅 对 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铅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据称全球年产量超过800吨。

但是,铅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的金属,尤其对于儿童,即使是低浓度铅的摄入,都有可能影响到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健全发展。

儿童铅中毒的首选指标是血铅,血铅水平是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的首选指标,根据中铅的含量能判断儿童是否有过量的铅吸收,是否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或治疗。

血铅检测方法常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

检测流程
1.血样采集: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皮肤后抽静脉血,采集末梢血则要求先洗手,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中指或无名指指腹后采血(尽量使用激光采血),让血自然流出,放弃第一滴,采集足够平行样血量。

2.血样检测:预热稳定、制备标准曲线、、样本平行样分析、实验记录、结果报告。

检测要求
1.基本条件: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采血场所无污染源,条件和仪器、耗材、试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基本检测方法:血铅检测方法的主要参数如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应符合《血铅临床规范》要求。

3.:质量保证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分析步骤的每一个环节,样品的选择、采集、运输、实验记录、报告及评价等步骤都要有质量把关。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地降低检测空白值:分析过程使用的试剂(抗凝剂、清洁和消毒液等)以及实验器皿(注射器、采血量器、带盖试管、消毒棉棍等)的空白抽检尤为重要,要求所有空白铅含量低于6 g/L。

(2)采血场所必须远离铅污染源,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室内地面和墙壁应易于湿式清洗,采血前清洁采血场所、采血间不要使用风扇降温以防止污染。

(3)采血部位要清洁处理,在对采血部位进行无菌消毒前,采用0.2%硝酸、纯水清洁取血区皮肤。

(4)血样的保存、储存和运送过程要防止被污染,降温送检以防水分蒸发和样品腐败。

送到实验室后,于4℃冰箱内保存,尽快分析,长期贮存需在-20℃冰冻保存。

检验中质量控制:
(1)血铅标准物质应使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并已经很好地确定其特性量值的物质或材料,正确使用国家标准物质,用国家标准物质校准仪器确认数据,进行量值溯源。

(2)选定质量控制物,作好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控图。

出现失控要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

(3)每次分析样品时必须制备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应由空白及3~5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样品的测定步骤制备,必要时,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操作,样品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以内,标本采用平行样分析。

(4)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或实验室之间比对计划,实验室间比对指的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血铅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5)检测样品宜进行平行样分析,双份测定误差不可大于该方法学规定的批内精密度的两倍。

(6)所有检测,包括标准物、质控、样本等都要作好记录。

检验后质量控制:
(1)检验标本按保存条件保留7天以上,以备查验。

(2)检验报告应有审核,双人双签。

为了减少铅中毒带来的危害,尽早预防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只有主动、定期地检测人体内血铅含量,才知道人体有没有发生铅中毒,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远离铅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