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检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血铅临床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秘[2011]48号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血铅临床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秘[2011]48号](https://img.taocdn.com/s3/m/2c5b127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b.png)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血铅临床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血铅临床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秘[2011]48号)各市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省临床检验中心:去年以来,我省发生因铅污染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人体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为认真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血铅临床检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0号),进一步规范血铅检测检验工作,现通知如下: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除血铅检测外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
开展血铅检测的临床实验室必须参加省级以上血铅检测项目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且评价结果合格,不合格单位要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报省级以上血铅室间质评合格后方可重新开展血铅检测工作。
二、医疗机构在开展血铅等检测检验工作中所用的仪器、耗材、试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等规定的基本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报告单上的参考值范围,国家有标准的,按照国家标准设定;国家没有标准的,不得自行设定,更不得以药品宣传广告作为依据。
检测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卫生部有关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和分析技术,严格遵守质量保证规程。
血铅检测检验实验室要具备净化条件,配备超净柜(台),或者具有已采取其他局部防尘措施的实验台,要有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措施。
三、在进行血铅检验时,必须避免各个环节的化学物污染,所有进样前的操作必须在符合基本条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采取降低分析空白的控制措施,把分析空白降至基本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以下。
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doc8)(1)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6〕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规范血铅临床检验技术,为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部组织制定了《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一月九日附件: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为了指导、规范临床实验室准确、科学测定血液中铅浓度,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基本条件(一)检验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培训能够熟练掌握血铅分析技术,通过盲样考核,严格遵守质量保证规程。
(二)实验室干净、整洁,无铅污染源。
(三)具备净化实验室条件或配备超净柜(台),或者具有已采取其他局部防尘措施的实验台。
(四)检测所用仪器、耗材、试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有措施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基本检测方法(一)降低分析空白的控制措施血铅测定属微量或痕量分析,必须尽可能避免各个环节的铅污染,所有进样前的操作必须在符合基本条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把分析空白降至方法的检测限以下。
为了降低空白值,必须做到:1、使用的所有试剂均应采用最高的纯度级别,并对其进行空白检验,包括抗凝剂、清洁和消毒采血部位的药剂等。
2、所有器皿、用品(注射器、真空采血管或聚乙烯管、消毒棉签等)必须是一次性使用,并需抽样进行空白检验,每个批号抽样量不得小于10支。
必要时对所有器皿、用品应先行无铅化处理。
3、分析者必须避免自身因素(化妆品、外敷药物、乳胶手套等)对样品的污染。
(二)基本检测方法目前的基本检测方法包括以下3种:WS/T 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 174—1999 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方法确定后,应当对其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进行验证,并制定本实验室具体操作规程。
(三)准确度表达测定基体和浓度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9131~09133,GBW09139~09140等),测定结果应落入给定的标准值±不确定度的范围内。
《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解读

《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解读顾光煜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内容纲要•铅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类的毒性作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产生的背景•高铅血症和铅中毒诊断分级标准•血铅检测的方法学选择•血铅检测的影响因素•血铅检测的质量保证1、铅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类的毒性作用•铅的发现、开采和广泛应用既是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标志(如彩陶、青铜、引水管道、化妆品、印刷、油漆、汽油添加剂、工业材料和制品等),又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发展构成威胁。
•公元前40,000年,赭石染料绘画; 旧约全书记载了公元前6,200年,铅矿的开采•公元前2,000年,人们发现吸入铅炉中飞出的铅粉可导致死亡并逐步认识到铅的毒性1.1 铅对人类的危害•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而言,铅不具有任何生理功能。
•铅几乎可影响人类所有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并造成终生性的伤害•铅中毒的损害:渐进性、永久性和不可逆性•神经系统:烦躁、多动、使智商和智力下降•血液系统:贫血,抑制Hb合成、缩短RBC寿命•心血管系统:继发性高血压•儿童铅中毒尤其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记忆等脑功能,甚至造成痴呆。
1.2 铅中毒的原因•工业污染,冶炼、蓄电池、印刷•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的污染•环境污染致水源、土壤及农作物普遍含铅•含铅汽油的尾气污染•长期接触含铅学习用品和玩具•食品:爆米花、皮蛋、铅质焊锡罐头、陶器•油漆、化妆品、染发剂、燃煤、锡箔、不合格瓷器、绘画•铅暴露示意群体性1.3 儿童铅中毒?•行为特点,手口动作将环境中的铅带入消化道•吸收率高,消化道吸收率50%(成人10%);呼吸道吸收率高(2倍)•排泄铅的能力小,约1/3滞留体内•摄入量多,生长发育使单位体重食品摄入量多单位体重通气量大,空气中摄入多身高(1m)使空气中摄入量多•体内铅的流动性大,易向血液和软组织移动,内源性铅暴露的几率和程度均较高2、《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产生的背景¾环境铅污染严重¾约有100个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使用含铅汽油¾群体性血铅事件层出不穷2.1 WHO 对于儿童铅暴露的关注•WHO估计全球超过1/3的儿童疾病负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其中最明确的是环境中的铅暴露。
血中铅的测定 第3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

血中铅的测定第3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1 范围GBZ/T 316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血中铅的原子荧光光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职业接触人员血中铅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95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3 原理血液样品(以下称血样)用硝酸脱去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还原生成氢化物,在283.3 nm波长下,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铅含量。
4 仪器4.1 容量瓶,10mL。
4.2 具塞聚乙烯离心管,5mL。
4.3 高速离心机,转速大于10000r/min。
4.4 旋涡混合器。
4.5 微量移液器,量程分别为20µL~200µL、0.5mL~5.0 mL。
4.6 原子荧光光谱仪,具高性能铅空心阴极灯和氢化物发生装置。
5 试剂5.1 去离子水。
5.2 硝酸,ρ20=1.42g/mL,优级纯。
5.3 硝酸溶液(用于样品处理及载流),3.5%(V/V)。
取3.5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mL。
5.4 氢氧化钠溶液,30g/L。
5.5 还原剂溶液:称取10g硼氢化钾(优级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g铁氰化钾(分析纯)和10g硼酸(优级纯),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5.6 铅单元素标准溶液。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依据GBZ/T 295进行。
采集后的样品和样品空白置于清洁容器中冷藏运输。
样品在-20℃下可保存半年。
7 分析步骤7.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见表1。
表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7.2 标准系列的配制用硝酸溶液稀释铅标准液配制成0.0μg/L、2.0μg/L、5.0μg/L、10.0μg/L、15.0μg/L、20.0μg/L、30.0μg/L 铅标准系列,分别装于7只容量瓶中,编号为1~7号。
7.3 样品及样品空白的处理将冷冻血样取出,恢复到室温。
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法简要指南,第二版说明书

用于测定血铅水平的分析方法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法简要指南,第二版ii用于测定血铅水平的分析方法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法简要指南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i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法简要指南,第二版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 法简要指南,第二版[Brief guide to analytical methods for measuring lead in blood, second edition]ISBN 978-92-4-001678-1(网络版)ISBN 978-92-4-001679-8(印刷版)© 世界卫生组织 2020年保留部分版权。
本作品可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政府间组织 (CC BY-NC-SA 3.0 IGO; https:///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 许可协议下使用。
根据该许可协议条款,可为非商业目的复制、重新分发和改写本作品,但须按以下说明妥善引用。
在对本作品进行任何使用时,均不得暗示世卫组织认可任何特定组织、产品或服务。
不允许使用世卫组织的标识。
如果改写本作品,则必须根据相同或同等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对改写后的作品发放许可。
如果对本作品进行翻译,则应与建议的引用格式一道添加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不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翻译,世卫组织不对此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
原始英文版本为应遵守的正本。
”与许可协议下出现的争端有关的任何调解应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解规则进行 (http://www.wipo.int/amc/en/mediation/rules)。
建议的引用格式。
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方 法简要指南,第二版 [Brief guide to analyticalmethods for measuring lead in blood, second edition]。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
许可协议:CC BY-NC-SA 3.0 IGO。
血铅检测分析操作规程

血铅检测分析操作规程一、引言血铅浓度是反映人体中铅积累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护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血铅检测分析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样品采集1. 采样人员必须未接触过铅污染源,并戴着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衣物。
2. 采样前须充分洗手,并用无菌手纸完全擦干,避免外界铅的污染。
3. 采样时,应使用专用采样工具,避免与外界容器、仪器等接触。
4. 接触涉铅物质后,采样人员应立即更换手套,并用清洁无菌棉纱蘸去皮肤或衣物上的铅污染。
5. 采样时,应选择静脉全血为样本,并避免气泡形成。
三、样品处理1. 采样完成后,将采集的血样置于离心管中,标明样品编号、采样人员和采样时间。
2. 样品必须在采集后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样品失效。
3. 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如无法立即处理,可将采样管放入2-8摄氏度的冰箱保存。
4. 实验室人员在处理样品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一次性手套、戴口罩等。
5. 实验室内的操作台面和设备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样品分析1. 样品处理前,需进行样品的混匀,避免沉淀物的聚集。
2. 样品经过混匀后,取适量的血样,加入预先准备好的试剂,进行预处理。
3. 预处理后,将样品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在1500rpm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以除去残留的沉淀。
4. 离心完成后,将上清液转移至分析仪器,进行血铅含量的测定。
5. 分析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记录和分析1. 检测结果应准确记录,包括样品编号、分析日期、检测方法、分析仪器型号、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2. 检测结果必须进行有效的质控,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 对于超过安全标准的样品,应及时通知采样人员,并进行重复检测确认。
4. 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几种血液中痕量铅的测量方法

几种血液中痕量铅的测量方法除去最广泛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法1.动态微分电位溶出法(DPSA) 对同一血样中锌、铅、镉的同时测定优点:重现性、准确度均优于静态DPSA 法,且所需本底取样量较少,分析工作简便,快速可行。
不用人为地去添加氧化剂,采用溶解氧,其含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实现了同一体系内锌、铅、镉的同时测定,对血样量少及大批量调查极有意义。
材料与方法a仪器MP22 型溶出分析仪(山东电讯七厂生产) ,MCP21T 极谱工作台;电极(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电极) ;玻璃器材用(1 + 1) 的硝酸浸泡24 h ,用二次去离子水冲净备用。
b试剂二次去离子水;肝素钠(按150μg/ ml 抗凝) ;0101 mol/ L 氯化高汞溶液(取217 g 氯化高汞溶于2 ml 1 + 1 硝酸中,用水稀释至1 000 ml) ;011 mol/L 乙酸2011 mol/ L 乙酸钠缓冲液(取519 ml 乙酸及812 g 乙酸钠溶解定容于100 ml) ;镀汞液(取上述缓冲液410 ml 加610 ml 水,再滴加200μl 0101 ml/ L 氯化高汞溶液) ;110μg/ mL 锌标准溶液;110μg/ mL 铅标准溶液;110μg/ mL 镉标准溶液;1 + 1 盐酸溶液;电极抛光剂(数克三氧化二铬研细,用水调成糊状) 。
c试验方法1电极处理将玻碳电极置于电极抛光剂中研磨数分钟,再用1 + 1 乙醇、去离子水洗净。
将三电极插入镀汞液中,以2 000 r/ min 旋转玻碳汞膜电极,在- 1100 V 电位下搅拌富集60 s ,静置富集30 s ,在-0120~0190 V 电位下溶出,共镀4~5 次,汞膜要求均匀完整。
2测定取210 ml 011 mol/ L 乙酸2011 mol/ L乙酸钠溶解于10 ml 烧杯中,加水3 ml ,加入50μl 经抗凝的全血,加50μl 氯化高汞,振摇均匀后于三电极系统,按表1 条件测定峰高,往测试液中加入与血样锌含量相近锌标准溶液,按表1 条件进行富集、溶出,分别记录溶出峰高,标准加入法计算血锌浓度,扣除试剂空白。
血铅临床检测指南

目录一、简介二、适用范围三、测铅的临床意义四、铅含量测定的几种途径五、儿童/成人的安全血铅含量六、血铅分析方法1.阳极溶出伏安法(ASV)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4.红细胞原卟啉法(EP)七、采血程序1.指血采血步骤2.静脉血采血步骤八、GFAAS法操作1.仪器要求2.石墨炉工作参数3.其他材料4.试剂5.试剂、标准品、样品的准备6.石墨炉操作和维护九、ASV法操作1.仪器要求2.样品准备3.仪器校准4.仪器操作和维护5.线性范围十、血铅标准品和质控1.标准品2.质控一、简介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临床实验室提供血铅检测的简明指导,对于日常血铅检测常用的、能达到质控要求的两种分析方法,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本文分别介绍了其不同的采样和检测过程,同时还包括质控(QC)指导内容。
二、适用范围所有需要检测血铅的实验室。
三、测铅的临床意义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慢性病,该过程有时会伴随一些明显的症状,当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其血铅含量一般在50μg/dL左右,但是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认为是其他原因引发的。
如果在该阶段没有被意识到,血铅很容易升高到100μg/dL以上,这时儿童表现的症状通常为颅内压升高,引起放射性呕吐、知觉改变、痉挛等;成人在血铅浓度为50-60μg/dL时如果继续铅中毒,会导致肾衰、反应迟钝、周围神经系统病症、痛风等。
铅中毒不易治愈,其对人体的危害即使在血铅含量降低后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铅中毒至少损害到三种人体器官:1、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2、亚铁血红细胞的生物合成途径;3、肾脏功能。
铅中毒对于儿童和成人的伤害不尽相同,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而且成人吸收饮食中的铅为10%,儿童可达40-50%,因此对于儿童的神经系统的损害会高于成人,对于孕妇的伤害主要是造成了胎儿的先天铅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规范血铅临床检验技术,为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部组织制定了《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二OO六年一月九日附件: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为了指导、规范临床实验室准确、科学测定血液中铅浓度,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基本条件(一)检验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培训能够熟练掌握血铅分析技术,通过盲样考核,严格遵守质量保证规程。
(二)实验室干净、整洁,无铅污染源。
(三)具备净化实验室条件或配备超净柜(台),或者具有已采取其他局部防尘措施的实验台。
(四)检测所用仪器、耗材、试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有措施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基本检测方法(一)降低分析空白的控制措施血铅测定属微量或痕量分析,必须尽可能避免各个环节的铅污染,所有进样前的操作必须在符合基本条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把分析空白降至方法的检测限以下。
为了降低空白值,必须做到:1、使用的所有试剂均应采用最高的纯度级别,并对其进行空白检验,包括抗凝剂、清洁和消毒采血部位的药剂等。
2、所有器皿、用品(注射器、真空采血管或聚乙烯管、消毒棉签等)必须是一次性使用,并需抽样进行空白检验,每个批号抽样量不得小于10支。
必要时对所有器皿、用品应先行无铅化处理。
3、分析者必须避免自身因素(化妆品、外敷药物、乳胶手套等)对样品的污染。
(二)基本检测方法目前的基本检测方法包括以下3种:WS/T 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 174—1999 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方法确定后,应当对其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进行验证,并制定本实验室具体操作规程。
(三)准确度表达测定基体和浓度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9131~09133,GBW09139~09140等),测定结果应落入给定的标准值±不确定度的范围内。
(四)精密度表达血铅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多次测定的标准偏差/平均值)×100〕应根据测定浓度范围的不同而分别为:浓度在20~100µg/L时,RSD≤15%;浓度> 100µg/L时,RSD ≤10%。
(五)方法检测限检测限是可以确知被检出的最低浓度。
血铅测定方法的检测限(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的3倍)不得大于6µg/L。
(六)方法定量检测限定量检测限是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区间内可报告的样品准确定量的最低浓度。
血铅检测定量下限(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的10倍)不得大于20µg/L。
三、质量保证血铅检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中质量保证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一)分析前的质量保证1、采血前的准备(1)采血场所必须远离铅污染源,分别设置采血间和等候间,两间相邻,均有流动温水洗手设备。
室内地面和墙壁应易于湿式清洗。
采血间四壁无悬挂物,除必要的桌椅外无杂物。
采血前清洁采血场所。
采血室不得使用风扇降温。
(2)储血容器采用经抽样空白检测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预置抗凝剂)或实验室用的优质聚乙烯离心管(1.5ml)。
使用后者,应预先加入已经过空白检测的抗凝剂,如7%的依地酸钠或0.2%肝素钠溶液5—10µl,阴干(并经抽样空白检验合格)。
(3)所有采血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并熟悉采血过程,知晓操作技术对血铅检测质量的影响。
采血前应征得被采血者的同意;若属儿童,应向其父母或监护人解释采血的过程。
2、儿童血样采集要求(1)用于儿童铅中毒诊断的血样必需采集静脉血。
(2)群体筛查可采用末梢血,但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防止污染。
血铅水平≥200µg/L 时,应复查静脉血。
3、血样采集血样采集在采血间进行。
采血人员应戴乳胶或聚乙烯手套。
若手套涂粉,接触受检者或血样前应先用静脉采血皮肤清洁法处理手套后再进行操作。
(1)采集静脉血①按顺序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或用约5%“洗洁净”棉球、2%依地酸钠棉球、酒精棉球)清洁取血区皮肤。
②使用经过检验的同一批号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如使用真空采血管可直接注入,并立即摇晃均匀。
如使用聚乙烯管留置样本,应当留存双份样本,每管血样为0.5~1ml,注入后立即摇晃均匀,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2)采集末梢血①在等候间:用肥皂仔细的搓洗被采血者的双手,特别是拟采血的手指,用温水冲洗后,再用经空白检验的纸巾将手檫干,并用纸巾将拟采血的手指包住,等待进入采血间。
如果是婴幼儿,护理婴幼儿的成人也应同时洗手。
1岁以下婴幼儿可以采集拇趾或足跟部血。
②在采血间: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或用约5%“洗洁净”棉球、2%依地酸钠棉球、酒精棉球)先后清洁拟采血的中指或无名指,自然晾干,用一次性刺血针(有条件时可以使用可回缩的采血器)刺破中指或无名指指腹的侧面指甲边沿至指肚中线的1/2处,立即转动手指,使刺破口向下,让血液形成自然血滴流出,放弃第一滴血液,用经过上述方法处理过的聚乙烯小管收集血滴。
必要时可轻轻地从指根向指端推动,以助血液流出。
采集足够平行双样的血样量后,立即盖好盖子,直立涡旋混匀以使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4、留置采血空白样在每次采血开始前、采血中和采血结束时,分别用经过铅空白检验的0.5%硝酸替代血液,各做两个采样空白(包括真空采血管和聚乙烯管),以了解采样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情况。
5、血样的保存采集血液标本的试管口朝上放置于试管架中,置4度冰箱保存。
保存实践不得超过2周,门诊样品不得超过48小时。
(二)分析中的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或能力验证)。
1、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可绘制室内质控图,以评价本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以每工作日实际检测分析中所测国家标准物质的不同浓度检测结果,分别标点制图。
2、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应当按时参加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对接受质控样的检测应随机加入日常血铅样品检测序列中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专门分析,以真正反映本实验室的实际检测水平。
根据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4、校准曲线(1)每次分析样品时必须制备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应由空白及3~5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样品的测定步骤制备。
必要时,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操作。
(2)以测量信号值为纵坐标,以浓度(或量)为横坐标制作校准曲线,所应用的校准曲线信号值与浓度(或量)相关系数应≥0.995;校准曲线必须以能准确表达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9131~09133;GBW09139~09140等)为准。
(3)利用校准曲线推测样品浓度时,样品浓度必须在所作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以内,不得将校准曲线任意外延。
(4)校准曲线必须考虑基体效应。
5、平行样的分析每样品必须进行平行双样分析,平行双样测定误差不得大于分析方法规定的批内精密度的两倍;或不得大于表1所列的最大偏差。
表1 平行双样测定允许的最大偏差分析结果所在浓度范围(µg/L)平行样最大允许偏差(%)★≥100 1020~~100 15★平行样的最大允许偏差(%)=(两个平行结果之差/两个平行结果之和)×1006、血样测定质量控制为使检测结果具有溯源性,血样检测中必须同时测定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9131~~09133或GBW09139~~09140等),并按图1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1)在测定标准溶液制作完成工作曲线后,应先分析两个标准物质血样。
该标准物质血样的样品前处理必须与检测样品前处理同批进行;如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落在给定范围内,就可按图1程序进行样品分析。
(2)按图1所示,每测定10个样品的前后应测定标准物质高、低两点浓度。
如发现样品位置后面测定的标准物质结果值落在给定范围以外,应立即中断实验程序,将前10个样品结果视为无效,必须重新测定;待重新10个样品测定后,再测标准物质高、低两点浓度,合格后方可继续实验程序,否则,应从制备工作曲线开始重新建立图1所示程序。
图1 样品检测质控图标准溶液—工作曲线如GBW09131和0913310 个样品如GBW09131和0913310 个样品如GBW09131和09133标准溶液7、实验记录要如实记录原始数据,登记过的数据不能涂改,若发生差错,应在原数字上划一条横线表示消除,要注明修改原因并签字。
(三)分析后质量保证1、报告方式血铅检测报告必须以中文书写,单位应为µmol/L(µg/L)。
2、数据处理测试和计算的数据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测定结果小于检测限的数据,应报告“未捡出”,并同时报告方法的检测限。
统计处理时,可以用1/2检测限的数值替代。
测定结果大于检测限但小于定量下限的数据,按小于方法定量检测限报告(须注定量检测限值)。
在报告群体的检测结果时,必须同时报告能描述此群体数据特性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