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售后服务计划和承诺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售后服务计划和承诺(一)服务承诺在本项目中我公司向业主提供四年的免费运行维护服务。
在运维服务期内,业主不再为运维服务支付任何费用,我公司所有运维服务人员将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当本项目建设系统或设备出现任何故障时,我公司承诺5分钟内响应,10分钟内进行故障处理务。
我公司投标产品的原厂家均在国内具有办事处或相关机构,可确保能够提供厂家级服务。
所有硬件设备和包括终端及相关软件承诺提供两年免费保修(备件先行),所有产生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我公司除提供项目整体2年现场保修和技术支持服务外,还对该项目整体提供终身售后服务。
质保期外的售后服务内容与质保期内相同,招标方向投标方按成本价支付售后服务费。
(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x公司服务管理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通过业务与IT战略整合、服务设计与管理、服务开发与实施、服务运营与维护以及保障服务的交付等方面将企业业务和IT服务密切的结合起来。
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制定出相应的IT策略,并将IT策略转换为具体的IT服务计划,设计与再设计服务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协商并签署服务等级协议,实现IT基础架构和数据的安全保证,在成本限制内定义出服务级别。
服务的建立和实施将IT策略贯穿始终,使IT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的需要。
1项目售后维护服务组织结构和职责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售后服务组织结构图 组织名称人员组成 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 业主、我公司高级领导人员各1-2 人 1.负责处理维护阶段的领导协调工作 2.负责维护阶段重大事件的决策项目经理组 业主、我公司双方项目总负责人各1 人 1.负责维护阶段的整体协调控制工作对项目领导小组负责2.对具体的项目维护工作具有决定权质量管理组 质量管理工程师 负责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控制技术顾问组 我公司技术专家 负责售后服务阶段的解决方案的制定 软件维护组 我公司软件工程师 负责对软件的维护支持和应急故障处理2 原厂保修承诺XXXX3 服务体系3.1 服务体系的构成x 公司技术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体系由响应体系、维护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构成,见下图所示。
视频监控联网实施方案

视频监控联网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视频监控联网的目的。
视频监控联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各类场所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的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监控范围和重点监控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控范围,明确各个区域的重点监控对象,确保监控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监控设备的布设位置,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覆盖范围。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
在确定了监控范围和重点监控区域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录像设备、监控主机等。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适用性以及后期维护成本等因素,确保选择的设备能够满足监控需求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监控联网的网络架构。
监控联网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架构,确保监控设备之间的通讯畅通,监控数据的传输稳定可靠。
在设计网络架构时,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带宽的保障等因素,确保网络能够满足监控联网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制定监控联网的管理和维护方案。
监控联网的管理
和维护是保证监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维护计划,包括监控设备的定期维护、数据的定期备份、系统的定期更新等内容,确保监控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视频监控联网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监控目的、确定监控范围和重点监控区域、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设计稳定高效的网络架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案。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科学合理,才能确保监控联网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https://img.taocdn.com/s3/m/5275bdec7c1cfad6195fa7b2.png)
返回主站首页微门户 | RSS订阅 |请输入关键字热门搜索:PPP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油价首页 > 政策发布中心 > 通知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委):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
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推进和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对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权责一致、分级分类投入、社会参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保障。
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
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推进和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对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权责一致、分级分类投入、社会参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保障。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运维服务方案(纯方案,32页)

投标文件目录(一)运维服务方案 (1)1.项目背景 (1)2.运维服务范围 (1)3.运维服务方案 (1)4.运维人员及工具保障 (18)5.运维服务方式 (19)6.运维服务时间 (19)7.安全运维承诺 (19)8.服务报告 (20)9.运维服务需求清单 (20)10.代维人员日常巡检要求 (24)11.运维考核评分表 (25)12.售前、售后服务内容及响应时间 (27)13.人员培训计划及方案 (28)(二)运维服务人员保障 (30)1.项目组织管理 (30)2.人员配备及职责划分 (30)3.人员沟通管理 (31)(一)运维服务方案1.项目背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二期工程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任务为对应城市6个街道、10个镇、1个铁路派出所辖区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安装建设,建设内容包含3275个前端监控点位(2875个高清摄像头、微卡口150个、300个人脸识别高清摄像头和100个标准卡口摄像头),于2021年底完成后,转入运行维护阶段,维护内容包含3275个前端监控点位维护。
2.运维服务范围本合同的运维服务范围为招标方在【应城市】建设的包括雪亮工程二期项目等全部项目的:1、【前端、服务器、存储、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客户端、终端】等硬件设备、配件与线路;2、【平台、应用及支撑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数据资源池、数据库网络边界、用户认证、漏洞管理】等软件系统;3、【手井、杆件基础、杆件接地、杆件(含杆号)、补光灯、横臂/抱箍/支架、电源、护罩、设备箱(含箱内设备、锁具、接线板、空开、防雷器、自动重合闸等)等与监控点相关的所有附属设备及设施,和周围影响或遮挡视频图像的分环境(例如树木、油烟等)】,【以及取电线路】;4、招标人为使用方提供的备品备件;5、【招标人建设的17个派出所等环境及基础设施】。
维护对象中软、硬件设备清单见《维护设备清单》(见后)。
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实施方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简称“雪亮工程”),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X年,我市被列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为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根据《X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国家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方案》(X市政办发〔X〕20号),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省、市“雪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结合“四个X”建设任务,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资源整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一)统一标准、统筹规划。
严格遵循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工作。
社会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建设由市、县两级政府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二)分类建设、应建必建。
根据视频监控点位的安装部位、监控区域、图像采集性质,实行分类建设、分级管理。
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建设的一类视频监控点位要实现道路路口、道路重要节点、案件高发区域、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的有效覆盖;以重点行业领域单位为主体建设的二类视频监控点位要实现重点单位内部的重要部位、区域的有效覆盖;以一般社会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家庭为主体建设的三类视频监控点位要实现单位内部重要部位的有效覆盖。
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严格按照《X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条例》要求,做到应建必建。
(三)分级整合、应联必联。
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以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交换总平台(公安总平台)和市综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分平台(综治分平台)为依托,分级整合接入全市视频资源,实现应联必联。
(四)统一管理、充分共享。
公安机关负责全市视频资源共享应用平台的管理工作,对整合的各类视频资源实行统一授权管理和安全管控。
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共享的实施方案

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共享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全市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应用的整体统筹,实现地区、行业、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共建共联共享,增加视频监控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推进平安X建设的支撑作用,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X〕99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分类、安全可控的原则,遵循“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完善跨行业、跨部门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机制,实现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及领域的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格局,进一步增强全市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一)全域覆盖。
在全市高清视频监控基本覆盖的基础上,按照“查漏补缺、全面覆盖”的原则,继续开展前端监控点位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重点行业及领域的关键公共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
(二)全网共享。
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整合,实现公安机关一类视频监控资源、各行政管理部门二类视频监控资源和社会三类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应用。
同时,将整合接入的视频图像资源向联网接入的行业部门开放共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共享应用,并逐步推进视频监控便民利民的惠民服务。
(三)全时可用。
建立完善视频监控系统经费保障和运维保障机制,切实强化运维工作,实现联网的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点位正常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点位正常率达到95%,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全时可用。
(四)全程可控。
强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建立完善联网应用安全审核、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和强化应用的原则。
根据发改高技〔X〕996号文件精神,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科学规划和强化应用的原则,分级分类搞好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应用,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的良性机制,充分发挥视频监控总体应用效能。
综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

03 管理存在困难 04 应用深度不够
覆盖深度不足
部门共享不畅
管理存在困难
应用深度不够
建设思路
建
Jian
密织防控网络 夯实数据基础
联
Lian
强化系统联网 健全共享机制
管
Guan
倡导高效运维 确保信息安全
用
Yong
深耕基础应用 拓展应用领域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理念 多维立体 分布智能 全局共享
整体方案——基础应用 Total Solution
森林防火/秸秆燃烧
发现更快速 报警更准确 系统更稳定
透雾前
透雾后
公共安全 共享应用
整体方案——用
其他视频应用
防汛抗旱
森林防火
大气污染
突发事件
公共安全 共享应用
运用空中防控网、物联防控网设备实施大气污染监控
广场人员聚集,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突发事件
•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
- 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 - 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 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
九部委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 系统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全域覆盖 全网共享 全时可用 全程可控
• 推进重点建设 - 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全覆盖
• 强化系统联网 - 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
协同指挥领导
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车
一网展示 集中布控
可视指挥 智能围堵
整体方案——用
其他视频应用
防汛抗旱
森林防火
大气污染
突发事件
治安防控
矛盾纠纷
应急指挥
公共安全 共享应用
水利部门
消防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1.项目设计原则本项目整体设计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要求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宏观规划上应与国内外公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采用先进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使系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建设系统资源,保护用以往建设投资。
通过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来保障公安视频信息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安业务信息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应能够支持今后各项业务功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应具备易用、安全、可靠、稳定等特性,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冗余备份容灾能力;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连续性;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稳定可靠、易用、易维护、并能保证系统长久高效的生命力和后续建设的可持续性。
本项目在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服务,充分利用支队原有已经建成的公安图像资源,充分利旧、合理配置,整体统筹的实现所涉及的各项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协调控制与综合管理。
2.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的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
中央综合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平安北京建设的意见》(京发(2014)15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16)2号),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等中央9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关于印发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发改办高技术[2015]2056号),根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京发改[2016]1596号)《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体技术规划》[关于印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的要求,突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次设计将遵循深入贯彻国家、公安部、北京市其他相关规范、制度及文件要求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图像资源管理控制中心,以视频专网为基础,融合政务外网、互联网等网络资源,汇聚全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实现区、街乡镇、社区(村)三级联网应用。
打造具有房山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3.设计目标本方案以“安全、治理、惠民”为建设目标。
依据相关政策《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技术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从“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三个维度出发,开展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人员车辆卡口、信息卡口、人脸布控、报警联防等建设,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从2018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区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打造具有房山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4.编制及设计依据与引用(1)、国家政策法规1)国务院颁发的《质量振兴刚要》2)《质量振兴刚要》中明确提出,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
该文件是国家的一个法规性文件,在推动工程设备监理工作中(这其中当然包含IT工程建设监理)完全可以作为遵循的依据。
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发(2008)3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委高技(2008)2544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八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案例》(国家版权局令第1号(国务院批准))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国家版权局2002年1号令)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主席令第十一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1年第339号)1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1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15)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6)《转发国家版权局关于不得使用非法复制的计算机软件通知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17)《国家版权局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的通知》18)《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19)《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2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1)《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5号2006年12月15日)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14】69号)23)《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24)《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发改办高技【2015】2056号)25)《关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意见》公通字2015-426)《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公科信【2012】73号)27)《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视频接入部分》28)《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29)《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30)《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6】17号令)31)《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32)《北京市公安局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总体规划2016-2020》京公勤指字【2016】1340号33)《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体技术规划》指安字【2017】123号附件134)《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35)《智慧北京行动纲要》3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GBT_31000-2015)38)关于批准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公告39)《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2)、项目合同及相关文件1)建设单位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的合同2)建设单位与监督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3)其他与之相关的附件4)已批准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总体规划、初步设计及工程概算,以及建设单位对工程计量支付有关资料的编制要求等文件5)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批示、函电、决议及技术文档6)正式的建设计划、规划要点、设计要点及有关文件(3)、技术设计依据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3)《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4)《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5)《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20096)《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B11/T384.1~182009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3356-2016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31496-201511)《信息安全技术鉴别与授权应用程序判定接口规范标准》GB/T31501-2015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13)《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1399.1-201714)《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2部分: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及描述要求》GA/T1399.2-2017 15)《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3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GA/T1400.3-201716)《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4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GA/T1400.4-201717)《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T70-2004)1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GAT669-1至10-2008、792.1-2008、793-1至3-2008)19)《图像信息采集、接入使用管理要求》(GA/T792.1-2008)20)《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GA/T793.1-2008)21)《管理平台软件测试规范》(GA/T793.2-2008)22)《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493-2004)23)《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2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25)《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26)《SIP:会话初始协议》(RFC3261)27)《RTSP:实时流协议》(RFC2326)28)《用于音频/视频流的RTP负载格式》(RFC3016)29)《一种实时应用的传输协议》(RFC3550RTP)30)《H.264视频的RTP负载格式》(RFC3984)3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18部分》(DB11/T384.(1~18)-2009)(4)、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1)GB/T15839-1995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GA/T483-200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程管理要求3)GB/T19715.1-200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1部分:信息技术安全概念和模型4)GB/T19715.2-200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2部分:管理和规划信息技术安全5)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6)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7)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8)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9)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10)GB/T20261-2006信息技术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11)GB/T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12)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13)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14)GB/Z20985-200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15)GB/Z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16)GA/T70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17)GA/T712-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18)GA/T711-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19)GA/T713-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测评20)GA/T710-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配置21)GA/T700-2007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入侵分级要求22)GA/T699-2007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入侵报警通讯交换技术要求23)GB/T20274.2-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2部分:技术保障24)GB/T20274.3-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3部分:管理保障25)GB/T20274.4-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4部分:工程保障26)GB/T1771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效验字符系统27)GB/T17903.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概述28)GB/T17903.2-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抵赖第2部分:采用对称技术的机制29)GB/T17903.3-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抵赖第3部分:采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30)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1)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32)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3)GB/T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