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二
2024年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2024年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得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得出昼夜交替、晨昏线、地方时等地理知识。
1、运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养成地理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地球仪(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手电筒及地球仪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3 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3、 1、
1、
掌握时区的划分。 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 掌握过日期变更的规律。 时区的划分。 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时区的划分;时差的计算;日期的换算。 地球仪演示、读图析图、例题巩固。 演示活动、读图分析、习题巩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重点 2、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环节
创 境 导 入
通过自己 读图, 读课本认 真思考将知识 沉淀, 读文字与 读图结合, 掌握 学地理的一般 方法的同时培 养地理自学能 力。
理解我国 各地时间与北 京时间的关系。
中 时 区
算时差 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计算时同减异加
简单计算,记 通过巩固 住计算规律。 练习学会进行 时区间的换算。
10-8=2 算具体时刻 看东西,东加西减。东十区在东八区的东 面。 13+2=15 日期的换算: 1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 和 的分 界线。 2 日界线两侧: 相同, 相差 1 天。 3 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 180°经线 重合的原因? 4、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 海峡。 5、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 (加 或减)去 1 天。
上节我们学过了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 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本节我们来学习 自转产生的另一个地理现象。
复习自转产生 利于学生 的地理现象。 理解东西时刻 差是自转产生 的另一个地理 思考两地时刻 现象。 差异产生的原因。 以奥运会 引起学生的兴 趣,调动积极 性。
当 7 月 27 日晚上 8 点,伦敦开始举行 2012 年 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正是 28 日凌晨 4 :在地 1、 不同经度地方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 球仪的赤道上标注 么? A、B 两点,用手电 2、东边和西边哪边的时刻早? 筒的光线模拟太阳 光照,按自转方向 转动地球仪。观察 A、B 两点,哪一点 先迎来黎明的曙 光,哪一点先送走 落日的黄昏? 活动二:根据 地球自转一周 360 度, 周期 24 小时,地球 自转的周期算时差 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多少度?经度每隔 15 度 时间相差多久?
11.09.29高一地理《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课件)

太阳直射点
2011年下学期
A
晨 线
B C
太阳直射点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A'
太阳直射点
B' C'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昏 线
太阳直射点
B' C'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A' 昏 线
太阳直射点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N
珠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N
西 岸
东 岸
珠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N
西 岸
东 岸
湘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N
广东 州 岸 港
西 岸
湘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A1 L1 C1
B2 A2 C2
L2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S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N
B1
A1 L1 C1
B2 A2 C2
L2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S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
1. 规律: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1年下学期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
1. 规律: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
地球的运动

13.当我国东部某地(30°N,120°E)6月的一天正午, 阿根廷某地(30°S,60°W)的农民正在( ) A.骑着马在牧牛 B.吹着风扇吃午饭 C.盖着被子进梦乡 D.围着火炉吃晚饭
14.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升旗最 早的节日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15.12月22日前后( ) A.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 B.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少 C.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D.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1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一定是春暖花开 B.南半球一定是秋雨绵 绵 C.全球昼夜平分 D.全球气温相同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12.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回归线上 )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南半球 昼短夜长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南半球 昼长夜短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节气 时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北回归线
9月23日
赤道 由高向低 过渡 由长向短 过渡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最低 最短
太阳直射 赤道 的纬度
正午太阳 高度
由低向高 最高 过渡 白昼时间 由短向长 最长 过渡 地面得到 由少向多 的光热 过渡 最多
D.1分钟
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 位于东经45°的某地的时间是( ) A.10月1日17点 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
七年级科学第2节地球的自转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解析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 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方法透视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试题链接】 小试身手1、2、3,创新培优6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常考2 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考试热度】 ★★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解析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站在地球上看星星,大多表现为 向西运动。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7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篮球决赛如果是在北京时间下午举行,那么 美国的观众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会是在晚上。此时,北京位于晨线的 什么方向?美国位于晨线的什么方向?
北京位于晨线以东。美国位于晨线以西。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解析 昼夜之分的依据是太阳光能不能照射到。而晨线和昏线的根本区别在于 按自转方向确定,是由白天转变为黑夜,还是由黑夜转变为白天。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方法透视 学会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析月球与地球的区别:月球上 没有空气、没有水,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
【试题链接】 小试身手5,创新培优7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解析 北京在东半球,美国在西半球,昼夜情况基本相反。晨昏线是昼、夜半 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也在自东向西移动。 北京下午的时候,应该处在昼半球,位于晨线以东的区域,而美国是晚上,应 位于晨线以西。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8. 在哪些情况下,地球不可能有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昏线是 ADC
;晨昏线和太阳
光线
垂直
。图乙中晨线
是 NC ,昏线是 NA 。
(3)简述昼夜交替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
地球的自转课件 (第2课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情境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轮船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998年12月31日11时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时50分。11时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报向产妇在纽约(西五区)居住的父母和在北京(东八区)工作的丈夫传讯。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2.区时
(1) 确定:以本时区⑭_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
(2) 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时区的区时较早,故“⑮___________” 。
东加西减
3.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
(1) 概念:国际上规定大致沿⑯_______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注意:日界线和 经线不完全重合)。
任务1.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 从本初子午线 开始,向东、西各 组成一个 范围的区域,这就是中时区,然后每 一个时区向东、西各划分到东、西十一区。最后剩下 两侧各 ,分别被称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合称东西十二区。全球共24个时区。
任务2.怎样进行区时计算?
[答案] 先计算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之间的时区差,按照“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可求得目标地点的区时。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 注意: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 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求得的时间是0时至24时,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因此,时间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因此,时间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减一天。
任务3.日期界线就一条吗? 日界线附近时间应该怎么变换?
第二章 地球的转动(ok)

观测资料以及天文测时资料中得到反映。 它大致可以分
为三种:①在几十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约有不到±5×1010
/年的相对变化;②在几年到十年的时间内约有不到
109
±8× /年的相对变化;③ 在几个星期到几个月的时
间内约有1不0 到8 ±5× /年的相对变化。
前两种变化相对说来比较平缓,而最后一种变化相当急骤。 产生这些不规则变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平缓的变化可 能是由于地幔和地核的角动量交换或海平面变化引起的;而 急骤的变化可能是由于风的作用引起的。
太阳由南向北通过赤道面的点叫做春分点约在3月21日春分点在恒星中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测定的它是空间位置的一个重要参考点或参考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但是由于观测周期所采用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定义也略有不同
第二章 地球的转动
目录
概述 §2.1 §2.2 §2.3
岁差和章动 转动轴的变化 转速的变化
根据地球的自转确定的时间叫世界时(UT,Universal Time的缩写),它以 英国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为起点,按照各地的经度向后推移,所用的单位 是平均太阳时。这是一切民用时间的标准。显然,若要以地球的自转确定 时间,自转速度就必须很均匀。其实不然,近年来通过天文测量和原子钟 发现,地球的转速并不是真正均匀的,而是有微小的变化。所以,从1955 年起,在精密的天文测量中引用了原子时(AT,Atomic Time的缩写)。原 子时是由原子的振动频率确定的,与地球的转动无关。氢、铷、铯等元素 的原子振动频率稳定性很高,相对变化只有10-13~10-14,是极均匀的时间 标准。现在用的另一种计时方法是历书时(ET,Ephemetis Time的缩写)。 历书时是由日、月和行星的运动确定的、与地球自转没有关系,只取决于 牛顿定律。一历书秒等于1900年开始的那个回归年除以该年的秒数,即31, 556,925.9747。铯原子的振动频率是9,1 92,631.77020周/历书秒, 所以现在国际上规定的时间标准是:1历书秒等于铯原子133( )振CS1动33 9, 192,631.77兆周
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的意义

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h。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相隔的时差数 顺口溜:东+西-,东早西晚,区区比较,整时换算。 若两地同时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
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东时区时区值大在东,西时区时区值大 在西。 注意:跨年、月的计算。大月、小月、闰年的计算。 地方时与区时换算 如已知某地地方时,求某个时区的区时,利用时区序号×15°求 出该时区中央经线,然后按地方时计算,求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 5月1日,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5月1日24时
甲
• (或5月2日0时),如甲图(假设该图为北半球图,下同)所示。
•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乙图所示,子
• 夜线相应西移,地球上有一部分区域(阴影
• 区)开始进入新的一天即5月2日。假设此图
• 中太阳直射30° W,则子夜线所在经线为
• 150° E。180°经线的地方时为5月2日2时,
• 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 拓展:也可以已知降落时B地时间,求起飞时A 地时间。
4、日期分界线
(1)国际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注意: ①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或终点,地球上日 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 ②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曲折的线,不完全按 照180°经线延伸。为了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 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70°N、50°N、10°S~50°S) ③东、西十二区日期差一天,但区时相同。 ④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 线,日期加一天。 ⑤隔日界线计算相隔时区数:相隔时区数=(12-东某 区)+(12-西某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台风是 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台风则是 顺时针方向。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
如在北半球闭着眼睛走直线会往右偏,在森林里一个 人很容迷路,就是因为地球偏向力,并不是走直线,
运用:伸出右手(判读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
指并拢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自然张开,则大 拇指所指方向就是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三、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赤道略鼓,两极稍扁,形成椭圆球 体。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图中照片的其他黑 点属于某种太阳活 动,它一般是
1 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 2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3 晨昏圈平分地球(大圆)与赤道相互平分
AN B
C
D
4晨线上各点为日出;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在晨昏线上的各 地,太阳高度角为0° 5赤道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 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6 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
2.当地球自转时,地表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的 地点是( )
A. 极圈 B. 极点 C. 回归线 D. 赤道
3. 若只考虑地球运动速度对卫星发射的影响,酒泉、 西昌哪个地点更有利于卫星发射?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已知赤 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千 米/小时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离原经纬方向的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偏移
1、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2、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3、偏转方向的判断: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上,让四指指向物
体不受力时运动方向,拇指指向为近似的物体偏转方向 4、偏向产生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地球形状 4、地方时
一、昼夜交替(光阴流逝)
1.地球上为何存 在光阴(昼夜) 现象?
夜半球 夜半球
昼半球 昼半球
2.地球上为何有 光阴(昼夜)交 替?
(1)昼夜现象
a.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⑤
;
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⑥
。
b.昼夜分界线:AB线所在大圆为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
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 小时…………( )
2.地球自转过程中,线速度南京大于北 京……………( )
北极星看起来不动的原因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征
(1)真正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4.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比较
证明方法: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傅科摆、落体偏东、地球形状。
每隔1°,地方时差4分钟。 • 3.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每个时区内使用统一时间。每个时 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河流流向的判断 2、河岸类型判断: 左右岸 凹凸岸 侵蚀岸与沉积岸 3、河港位置选择 4、聚落选址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6.沿甲—乙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下落物体的偏向规律:从高处 垂直下落的物体,落地点偏东 (无论南北半球)。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转,高处 的线速度大于地面,物体从高 处下落,由于惯性保持它在原 来高处的线速度,因此落到地 面对应点的东面。
1. 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球绕两极点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 B. 地球自转360°,需时间23时56分4秒 C. 地球上各地自转的角速度均为15°/秒 D.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30千米/秒
偏角越大。两极点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赤道上为零。
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1、对河岸的影响。河流两岸不对称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为主, 河岸比较陡峻,一些凹岸处可建港口;左岸以沉积为主,河岸比 较平缓,水浅。 2、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近地面风向的形成 3、对洋流运动的影响
1、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崇明岛是泥沙淤积形成的,为啥靠近北岸?是偶然的吗?
地转偏向力使河流不断向南偏转,南岸受侵蚀,北岸泥沙不断堆积
2.如下图,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 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
洲,则此河的是 A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可能适宜建港的位置有: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地 绕转中心:地轴 球 自 自转姿势:斜着身子(北极指向北极星) 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转周期:太阳日、恒星日
角速度 ω=360°/23小时56分4秒≈15°/小时,角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无关,因此地 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 V赤道=2πR÷360=111千米/1°; V任意纬度=2πr÷360=2πRcosФ÷360=111cosФ千米/1° (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Ф为当地的地理纬度)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两 极自转线速度减小,南北纬60°处线速度减为赤道处的一半,两极点线速度为零。 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拔较高的地点自转线速度较大。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自转线速度大小
小结:地球自转特征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一太阳日 (24小时)
速 角速度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度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比较两点的线速度:1.两点是否在极点;2.两地纬度高低;3. 两地地势高低;4.南北纬60°线速度为赤道上一半。
3.在地球表面,两地纬度相同,其自转 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也相……( )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其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AN
B
C
D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为啥有白天黑夜?
为啥有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
2:我中午时打电话给纽约的亲戚,怎么变成深夜
扰人清梦了呢?
两地存在时差
3.地球上存在 时差的原因?
4.怎样计算两 地的时差?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 基础必备知识: • 1.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 2.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固定的,地壳变化会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潮汐 作用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比如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转轴偏移25厘米,同时也使得地球 自转周期增加了1.8微秒。 当误差累加到一定程度后,国际上使用“闰秒”的做法来排除误差。比如在 2017年1月1日,就在当天7时最后增加了一秒。 当“世界时”与“原子时”相差达到0.9秒后,就会进行闰秒(可能加一秒, 也可能减一秒),以保证“当地时间的中午12:00时,太阳高度都是最高 的”。
(圈),
AOB为⑧
线。
东行的观测者看到昼夜交替周期缩短,
西行的观测者看到昼夜交替的周期延长。
假定有一观测者乘飞机沿某条纬线向东飞行,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起始位置为60°E,一小时后飞机将飞到90°E上空,12小时后飞到60°E, 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周期。(合和?速度理解)
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