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策略2(整理精校版)
安徽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整理精校版)

安徽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作文辅导0220 2038议论文结构材料作文:一、从材料进入,概括所给材料的要素(材料中如有关键词要让关键词出现)。
提出主要观点,对其略加阐述。
说明:粗略阐述主要观点的语句,可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段,让它承上启下。
第一部分,一个自然段或两个自然段。
【例一】天下大旱,饿殍遍野。
得食者生,不得者死,而那有骨气者,坚拒嗟来之食,读之震撼人心。
【按:从所给材料进入。
】不受嗟来之食者,血性刚直,载之竹帛。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以人格刚强扬名者,不计其数。
他们,用坚定信念轻抚其内心,用顽强意志抗尘世干扰,用嶙峋傲骨见证灵魂高洁。
【按:引出论题,略作分析。
】(《人间直道自千秋》)【例二】汨罗江边,瘦骨嶙峋的老者怀揣大石,纵身一跃,那高高溅起的浪花,是屈大夫对爱国信念的坚持;上甘岭上,身中数弹的勇士踉跄立起,纵身一跃,那堵住地堡枪眼的身躯,是黄继光对国际主义的坚持;汶川地震,本可逃生的老师快如闪电,纵身一跃,那骨肉铸就的屏障,是谭千秋对师生情谊的坚持。
【按:举三例导入话题。
】纵览古今,名垂千古者离不开对信念的坚持。
放眼天下,世人皆知:坚持不懈是自尊自强的前提,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民族强盛的动力。
诚如东坡所言:“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先生之言,堪为金石。
点滴成绩的取得,大小发明的问世,无不来自于持之以恒,多数失败于半途而废。
【按:摆出论点,略加阐述。
】(《坚持百年不动摇》)【例三】漫画中的“神医”,正襟危坐,得意洋洋,虽云“实话实说”,无异不打自招,活画出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的嘴脸。
这幅漫画的锋芒,决非仅仅指向医疗行业。
当今社会,欺世盗名者层出,虚假广告泛滥,殃及天下百姓,破坏社会和谐。
(《以诚为本》)二、举例论证。
(一)写出分论点。
(段首概括)正面详细分析一个例子,阐述自己的论点。
(也可以再写一例加以详细分析。
)(如不进行段首概括,也可以在段尾写出结论。
)【例一】正如亲情。
材料与观点的结合(整理精校版)

材料与观点的结合作文辅导1217 1432材料与观点的结合——对材料进行定向分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1.只叙不议——为凑足字数,或自认为材料重要、新鲜,文章的主体成了记叙,议论寥寥数语,草草了事,甚至干脆没有。
2.叙议脱节——叙述的事实与议论的观点不相符,或叙事与论点侧重点不一致。
3.叙例不明——所叙事例与论点关联模糊,所需重点不突出。
4.议例不当——议论不能剖析事例所含的道理,不能与论点相连接。
材料与观点结合的方法一、引例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可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上过渡性的语句将事例引出来。
有了过渡句,文章结构就能严谨,上下文也自然流畅起来,观点和事例就不会脱节。
这过渡性的语句叫引例。
如《发问的精神》一文,“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这句话是论点,后面用引例“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自然引出下文的事例,读后连贯自然。
引例的句子尽量少而精,一篇之中句式要有些变化,避免使用单一的句式。
二、叙例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
不少考生写议论文时,大都写成了“观点+一二个精细描述的故事+结论”的三体合一的“杂文”——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使文体走了样,成了《等级评分标准》中评估文章表达(满分20分)的第四档(6~0分)作文。
究其因,是“叙例”不当,误把“叙例”当“记叙”。
其实,记叙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叙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叙例是写议论文运用例证法时讲究的技巧,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
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
所以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论据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叙述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策略2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策略22.考试时只找到一个长事例来写一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怎么办? 一刀两截法:方法之一:①本论部分第一层次:议论提出分论点一——总写简介事例中的人物、事件、结果——分析事例—议论小结,照应分论点一。
②本论部分第二层次:议论提出分论点二——特写事例中能说明分论点二的片段——分析事例——议论小结,照应分论点二。
【训练示例】阅读下面的通讯报道,而后完成文章后面的训练题。
2005 年CCTV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福建建瓯消防大队(节选)11 月9 日晚,中央电视台。
历经一个多月的公众投票之后,由公安部和中央台联手推出的“中国骄傲”评选结果隆重揭晓,建瓯市消防大队榜上有名。
他们当选的理由是…… 建瓯消防大队大队长张国兴上台接过奖杯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说,这是所有消防战士的职责。
…… 【感动回放】楼房废墟下赤手挖出11 人2005 年 6 月15 日10 时30 分许,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建瓯市中山西路盛海房地产在建的30#商住楼,因后山边坡挡墙坍塌,导致整体坍塌,11 名工人被埋在废墟里…… 建瓯消防大队所有的26 名官兵第一时间赶到了,他们冒着可能发生再次山体滑坡的危险,用手,用铁锤、切割机、撬棍、起重设备等将砖头和楼板分解后一块一块地移开。
有的横梁重达数吨,又不能动用大型机械挖掘,只能靠切割机把横梁切成小块后用吊车运走。
操作切割机的消防战士,每切开一段就要报废一条锯片。
事发当日,建瓯最高气温32℃。
据一名当时在现场的建瓯市医院医生介绍,26 名官兵中,有10 多人中暑,本应挂瓶休息,但是,“每个人只愿意喝一瓶藿香正气水,转过身,又投入抢救中。
” 因为害怕大型机械会伤到底下埋着的人,消防官兵们用铲子、锄头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挖开水泥和砖块,没有工具的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搬走砖块和瓦砾,有的人指甲盖扒丢了,也没吭过一声。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指的是消防战士)是用赤手挖出了被埋的11 人。
论据分析之二:假设分析法(整理精校版)

论据分析之二:假设分析法作文辅导1218 1159::论据分析之二:假设分析法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不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要怀着执著的信念,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不断超越自己。
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
然而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哪一个最漂亮时,他却说:“下一个。
”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他所导演的影片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有的还得了国际奖。
而当人们问他对哪一部电影最满意时,他的回答却是:“下一部。
”正面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推论:假设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更多的人像谢晋那样,永不满足,永远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那么,我们就将拥有全世界最多最优秀的人才。
而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那时我们还有什么大业不能成就,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也可以反面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推论:反面推论:试想,假如缺乏这种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贝利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球星的,谢晋也成不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
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
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高考是一场对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终极考验,其中,写作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考试内容。
在高考议论文中,使用论据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选择合适的论据是至关重要的。
论据应该是权威的、可信的,并能够直接证明或支持你的观点。
要想选择出合适的论据,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筛选。
此外,还可以从个人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中寻找论据。
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应该注重对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其次,合理组织论据是写作中的关键一步。
一个优秀的论据只能在合理的结构中发挥作用。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递进论证、因果论证或对比论证等方式来组织论据。
递进论证是指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逐步展开论据,并逐一加以证明。
因果论证则是指通过观察现象与其产生的原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对比论证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显示其差异和优劣之处。
在选择组织方式时,我们要根据论证的目的和结构的需求来合理选择。
此外,对论据进行准确的引用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引用论据时,我们应该正确标注出处,避免出现抄袭的现象。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论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论据的含义和意义。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还能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
最后,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论证方式。
在高考议论文中,题目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可能是对某一观点的支持或反对,也可能是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或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
例如,对于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的问题,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引用权威观点或展开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论证。
而对于解释或评价某一现象的问题,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实证研究或历史对比等方式来论证。
20XX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20XX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2019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高考,作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一)
一、如何开启思路,搜寻和积累论据材料?
(一)注意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
要想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候能够文思泉涌,就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下笔如有神。
适当地背诵现成论据资料,特别是新鲜的资料,可以有利于开启思路,但是单纯的记忆背诵,不如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则课内外文字资料解读一番,并做几十字的笔记,不但能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1、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背诵的名言警句、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
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课后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张匆忙时刻,也容易搜寻和使用。
而且在课外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人从没有发现的道理,这种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⑴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每个事例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事例或成语故事,并且说明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精品资源]高考有效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整理精校版)
![[精品资源]高考有效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b84b210066f5335a81216b.png)
高考有效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作文辅导0223 2132:高考有效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高考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但高考作文的备考工作确实让人犯难。
学生在经过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了整体的感知。
但在具体写作时,常常内容单薄,空洞无物,或者是不知如何选材表达怎样的主题。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相关的素材,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或是所选的材料不够典型、新颖,素材贫乏,缺乏积累与运用。
高考作文的实质,关键是立足在考场作文上实现“两个转化”:第一,由“物”到“意”的转化;第二,由“意”到“文”的转化。
由“物”到“意”的转化,就是怎样从积累的生活素材、知识素材中提炼出的思想,作为文章的立意;由“意”到“文”的转化,就是把自己的思考、思想和文章的立意用文字表达出来。
所以说,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最好的文字把最好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过程。
最好的思想表达,来自对知识素材的积累,来自对生活素材的内化。
因此,我们在高考作文备考之中,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就要训练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灵活运用素材的能力,其基本策略是:积累——内化——运用(表达)——反思比照。
一、积累归纳首先要指导学生重读在必修、选修教材中的经典文段,着重在于指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并思考这些素材可以应用到作文的哪些方面。
下面以教材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例,谈谈重读文本,积累作文素材有哪几方面:(一)积累文章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以文章中的第3段为例)如:“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知微见著,很多大道理往往存在于细微的事物之中,要善于发现和思考。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世间美好的风景常在路途险远、人迹罕至之处,只有不畏惧艰辛的人才能看到最美丽的景色。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文段和观点作为作文的论据,丰富作文的内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秘诀2 红树主人

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二)1.从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
材料作文和部分话题作文的题目会提供一些材料,或要求你根据材料作文,或启迪你的思路。
我们可以据此展开联想,搜寻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作为论据。
【训练示例】阅读下面作文试题,而后找出1—2则与至相似的材料作为编写论据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
老太太天天为女儿担心: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
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
您哪一天不快活啊!”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D:阿Q!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年全国卷(三)作文试题答:【答案示例】1.课内材料举隅:古希腊神话中有个终生服苦役的罪犯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头的时候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谈及这个神话故事,19世纪法国文学家加缪认为人就是这个西西弗斯,终生“劳而无功”,饱受苦役的折磨,因而悲叹人生无望而没有幸福。
但风烛残年的歌德却用另一种调子论及西西弗斯,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快乐幸运的。
就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谈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是悲观者因劳而无功的结果而痛苦,乐观者却因不停往上推石头的奋斗过程而庆幸,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和思维方式有多么巨大的不同啊!可见,在有些时候,是否快乐幸福,全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据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文《人是什么》材料编写Ⅱ、课外材料举隅A.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出自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笔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策略2作文辅导0319 1432二、论据编写的一般方法(一)事实论据的一般写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的区别编写事实论据,主要用叙述和议论文字。
论据的叙述方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些不同:叙述要素(议论性散文)描写及其目的作用议论及其目的作用(议论性散文)抒情及其目的作用字数控制记叙文一般需要六要素俱全。
特别是要详略得当地叙述全过程。
描写始终与叙述紧密结合。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表现事物特征和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环境,表现主题。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议论点题。
也可以通过人物语言间接议论点题,特别是故事和小说常常不直接议论,而以人物为传声筒议论是点睛之笔,少而精。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抒情以表达的爱憎之情。
抒情也可以与议论相结合。
800字的文章,最多记两件事情,一详一略。
详细的可以写500字左右。
若要写多件事情,则用总写——特写的方法,详细叙写一件事,总写概述多件事情。
若记一件事,则可以800字全部记叙事件,也可以有少量议论抒情。
论据的编写一般只须介绍人物、事件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看情况而定。
过程中只介绍能够证明论点的,其余可以省略。
较少描写。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可以有一两句描写,目的为突出重点以论证论点;或者是增添文采,增加可读性。
在论据编写中,议论是不可缺少的。
议论的目的是分析事例,找出事件发展中的前因后果,挖掘蕴藏其中的道理,以证明论点的。
较少抒情。
议论性散文可以适当抒情,以表达的爱憎之情和鲜明的观点。
一般一个论据连同议论分析最多在300字左右,少则几十字一个略写的事例后加议论分析。
【训练示例】请将下面故事编写为事实论据,证明‚只有不为外物所动,专注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论点。
不为外物所动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
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
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
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你的目标,不论风动还是帘动,只要心不动,你就可能走向成功。
【答案示例】一行四人要攀附铁索桥,桥两岸是悬崖峭壁,桥下是万丈深涧。
他们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结果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健全人安全到达彼岸,还有一个健全人跌入深涧,葬身鱼腹。
为什么那个健全人却不如盲人和聋人?因为他被险恶的环境吓破了胆。
盲人不见山高桥险,聋人不闻山涧咆哮,他们都可以一心一意地走稳自己的路。
还是那个过了桥的健全人说得好:‚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在你的生活道路上,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只有你臵‚险峰‛‚深涧‛和‚激流‛于度外,专心致志地走稳路,那么才能走出险境,走向成功。
【说明】原材料连同点明寓意共416字,改写后的论据连同议论分析事例共265字。
原材料在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进行了较多的描写。
改写后的故事没有交代攀附铁索桥的起因,也不介绍经过,只是简介人物、事件和结果。
而后议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
改写后的论据将环境描写改为八个字的叙述介绍,将盲人和聋人的语言描写改写为议论句来分析事件,但还留有健全人的话,因为这些语言描写能够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艰难险阻。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更具体、形象,并且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间接说明道理,而后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改写后的论据以叙述和议论为主,内容更概括、简要,直接议论来分析道理以证明论点。
(二)编写论据的注意事项1.注意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对事实材料作剪裁和详略取舍,使文章观点鲜明。
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能反映多方面的问题,所以一例往往能够多用,但是在用同一事例论证不同的论点时,我们要对材料作不同的详略取舍,突出能够证明论点的部分,删去与论点无关的部分。
2.要善于分析事实论据,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在叙述事实过程中和摆出事实之后要议论分析论据,归纳出与论点一致的道理。
如果缺少分析,就缺乏逻辑力量,成了堆砌材料。
议论分析要紧扣论点,切忌东拉西扯,不得要领。
【训练示例】下面两段话,哪一段更适用于‚说话‛的话题?为什么?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尚忧其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呼声;自身被元人所缚,文天祥仍忧其国,高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篇;京官被君王贬谪,范仲淹却忧其君,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
他们忧国忧民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心声共天地并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与日月争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和山川同在。
这些人话语的震撼力首先出自他们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源自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
因此人格有多高,说话就有多好。
要想说好话,就得修养品格。
答案提示:第一段的叙述,引用名言和划线的议论句,都强调和赞扬人物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第二段叙述、引用名言和评论相结合,都突出了说好话的巨大作用以及说话的好坏与品格的高低有关。
因此,第二段话更适合于‚说话‛的话题。
3.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论证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在运用古代或外国的事例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分析论据材料对我们中国现实生活的借鉴作用。
或者在叙述古代和外国的事例后,要例举和分析现实中的某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问题所在。
【训练示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面的问题: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训练题:①指出上面文段中属于古今事例对比论证的文句,并说明其中举例和议论的作用。
②文段中举孔子拜师例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①文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求教与‚今之众人‛‚耻学於师‛对比。
有关议论是‚是故圣益圣,……其皆出於此乎?‛,举例和议论目的在于批评‚耻学於师‛的时弊,奉劝‚今人‛要拜师求学。
②举孔子的古例,目的在于告诉当时的读书人应该学习孔子,不耻下问,以能者为师。
形成拜师求学之风。
4.要注意运用富有时代感的新鲜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一篇800字以上文章的论据一般在两个以上,为使举例更具有广泛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事例不要偏重古代。
当然,流传千古的名人事例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经久不衰的说服力,可以并且应该运用。
但适当选择今人的新鲜事例会产生更大的说服力。
因为正面事例,如已经评选几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还有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事例,会以其崇高的品德力量震撼人心,它雄辩地告诉人们,在信息时代和商品经济时代,传统美德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需要大力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而那些反面事例,它产生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会以其惨痛的教训警示着处于相同背景中的人,如果重蹈覆辙,就将跌入错误甚至犯罪的万丈深渊里去。
5.举例要详略结合,两种论据交替使用,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因此论文一般都必须使用事实据论证。
为使举例丰富翔实,论证更具层次感,必须注意详略得当地运用论据,注意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交替使用。
如果一篇800字的文章分别用300多字叙述兼评论两个事例,那就显得比较单薄而缺少说服力,因为人们可能怀疑这两个例子是特殊的,不具备普遍意义。
但是限于篇幅,不可能再用300多字举例了。
因此我们可以较为详细的举两个事例,再概述几个简略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另外,理论论据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义,因此可以与事实论据交替使用,使两种论据相得益彰。
而且,举例详略得当,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交替使用,还可以使文章富有变化而有可读性。
(三)编写论据和论证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证,论证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我们这里将编写论据和如何论证这两个问题一起探讨。
1.运用课内人人熟知事例,如何让人感到新意课内的例子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且都是大家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因此完全可以使用。
至于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这主要在于看你怎么编写和运用例子。
⒜老例新用法。
课文中的例子,往往是用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的。
但是除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外,这个例子还可以反映其他问题。
如果你能够从这些老例子中,发掘出新的启迪意义,那么老例子就不老。
特别是名篇叙事作品,其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即使只是名篇选段,也能为人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
【训练示例】以下是从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容中提取的观点,请仿造例题的做法,分别用该课的内容编写论据以支持各个观点,编写时注意语言简练。
论点⒈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
论据:信陵君宴请宾客,亲迎侯生,久立闹市,执辔色恭,静候侯生,何等恭谦!何等修养!信陵君的恭谦和修养终于打动隐者侯生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永载青史。
论点⒉为官者应思贤若渴,仁而下士,才能凝聚人才,共创辉煌。
论据:信陵君亲迎侯生,数请朱亥,拔抑塞磊落之才,汇聚门客三千人,救赵存魏创伟绩。
论点⒊领导者要以品德的魅力凝聚人才。
论点⒋领导者要广开言路,察纳善言,从谏如流,为国忘身。
论点⒌一视同仁,团结群众,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论点⒍弘扬急人之困、救人之急的义勇精神。
论点⒎为国忘身,丹心永照汗青。
论点⒏心怀全局,互助双赢。
(救赵存魏)论点⒐谦虚有礼,才能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