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可馨作文
教师应有善意和敬畏之心

教师应有善意和敬畏之心教师应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道德规范,敬畏生命!教师不需要什么外在的美丽光环,教师最美的光环其实就是做一个善良之人,自己善良,教人善良!教师需要由内及外的善意光环。
我在西格办中学从教至今虽然只有五年时间,但经历的许多人和事都是刻骨铭心的,我的教育故事是有一些的。
我不敢说自己收获满满,至少我的感悟是有一些的。
要问我这从教的五年时间里最大的收获和感悟是什么?我直接明了的回答就是教师要始终心怀善意和心存敬畏。
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心怀善意,对教育心怀善意,要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心怀敬畏。
刚刚发生的令人十分痛心的十岁小姑娘缪可馨跳楼事件,从某一角度也反映出我们教师队伍中一些人善意和敬畏之心的缺乏。
我并非要站在教师或学生的一方来探究孰是孰非,我只是想写一点自己的感悟。
这件事的经过可以大致表述为一篇作文的修改引发的心理危机。
修改作文的人是谁?是小学生缪可馨的语文老师,引发心理危机的导火索是一篇被批的体无完肤的作文,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女主人公缪可馨年仅十岁跳楼自杀最终不治身亡。
令人十分痛心的悲剧本可以避免的,也许只需要那一份批评之后的肯定。
一味的否定导致的彻底的否定,以至于女主人公对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做出了否定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走极端,可是还有很多人在走极端,教育需要批评,可教育不需要极端的批评,教育不需要一味地批评!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汇,那便是教育需要人文关怀,我们的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很多人依旧把问题归在学生身上,这已经是无意义的事情了,对于今后的教育进步也是无意义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身为教师我想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我也曾当过两年的语文老师,我也爱好文学和写作,可是我心里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文章套路,我只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生命的真即可。
作文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其次才是给人看的。
写给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看法才是第一位的,要懂得我是自己的裁判,要学会给自己发声。
缪可馨作文

6月,气温继续攀升,我觉得夏天的热,但这仅仅是开始,在这个炎热的一天,人们不可避免地有点心烦意乱,最近的新闻让我想到,五年级女孩因为她的作文被老师批评在学校跳她的死亡。
这条消息让我很震惊,在读了她的三十多篇文章后,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不懂这么体贴的女孩,为什么老师不欣赏,也许“正能量”是小学文坛的主流。
穆克辛有她的想法,她感受到了世界上的邪恶,把它们写了下来。
有些人质疑孩子抄袭,但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可以有这样的理解,已经非常困难了,所谓的抄袭需要老师的指导。
看到有文章指出在孩子跳楼后的那个晚上,缪可馨的父母被移除出班级群,而在群里,涉事老师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可能其他家长觉得缪可馨身上发生的事情只是个例,而自己的孩子还要在涉事老师这完成学业,给予老师支持理所应当。
这些家长一定是不知道常仁尧的,这个30多岁的成年人,在看到二十年前教过自己的老师时,愤恨的情绪依然无法抑制,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五个耳光的背后,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惨痛回忆。
我有理由怀疑,二十年前被打老师对常同学应该是进行了违反规定的惩罚。
而在那个时候,老师打骂学生被视为理所应当,2020年6月19日常仁尧刑满释放。
最近的两篇文章都涉及到教师群体,表面上看是个别教师在自身素质上对自己要求不够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以至于此类事件的发生。
可我分明知道老师也有自己的难处,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养家糊口,正所谓挣多少钱,干多少活,在“物质决定一切”的今天,我们不能用道德观胁迫教师群体。
一个班级就算只有30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观念,想法也截然不同,成绩的压力让老师无法深刻体察每名学生的感受,唯有填充式的教育是获取好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缪可馨的老师也不会想到这个小女孩会因为她的责骂而跳楼自杀,在老师眼里,考试时如果写出这样的文章,缪同学大概率名落孙山。
唯有“正能量”才能获得令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分数。
有文章指出涉事老师在外办补习班,缪可馨没有参加,因此该老师针对她,这种说法欠妥,老师会对平时参加其补习班的同学好一些,对高官、富二代的孩子温柔一些,但不会故意为难没有参加补习班的孩子,即使从利益角度考虑,为难缪可馨的意义也不大,除非这个老师是真的自身素质很低或者患有心里疾病,只能说在班里老师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可这个现象又很普遍,不仅存在于校园中,也存在在各个角落,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缪可馨作文

缪可馨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三打白骨精”。
从罗冠中的西游记开始。
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的四个大师和弟子来到白虎山的故事。
他们又累又渴。
悟空走到远处摘桃子给大家吃。
悟空的香云惊动了山上的白骨精神。
她很早就听说吃唐僧肉会导致永生,所以她想抓住他吃。
她想捉住他并吃掉它。
不敢保护我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姑娘,左手拿着一个绿色的沙罐,右手拿着一个绿色的瓷瓶,然后去找唐僧。
这时,悟空回来了。
他看到那个女人是个怪物,一拳杀死了她。
但是,这只怪物了解了尸体的方法,然后飞走了。
他留下的是一具假尸体。
然而,白骨精灵变成了一位老妇寻找他的女儿和一位老祖父寻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他们都是被悟空发现的。
唐僧得知孙悟空连续杀死了三人,因此非常生气,于是写下降职信,敢于离开孙悟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外表,伪善和伪善所欺骗。
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他们的内心却一片漆黑。
他们将使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和阴谋来实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标。
本文中的孙悟空非常熟练。
他忠于主人,但常常受冤屈。
唐僧人善良而学究,但缺乏统治者的狡猾一面。
有时候他不讲理。
关于什么?这篇文章很有趣吗?内心不如行动,快点看,也许您可以体验更多的真相。
五年级小女孩自杀,生前作文被批负能量,死后家长群却纷纷点赞

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一女童跳楼自杀。
女童名为、,现读小学五年级。
据缪可馨的母亲在网络上发文称,缪可馨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的作文被其老师定义为“传递负能量”,而后被老师批评,且最后还被老师掌掴。
这个老师的师德真的有问题吗?我也不知道,但是在缪可馨母亲最新的发文中我看到,这个老师曾经有过收红包的行为:据缪可馨的母亲说,这位老师虽然收红包的时候嘴上说缪可馨很好,但是实际上,这位老师背地里却经常有嘲讽、打骂缪可馨的行为。
这位老师自己都说缪可馨智商高情商也高了,但是为什么私下却还有打骂嘲讽自己孩子的行为呢?缪可馨的母亲百思不得其解。
而就在缪可馨母亲对此感到最困惑的时候,有人匿名向她道出了实情。
这位匿名的家长说,有些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因为该老师暑假在外办作文班,但缪可馨却没有报该老师的作文班,而是去了其他教育机构上课,所以老师才会经常嘲讽打骂缪可馨,说她的作文有问题...虽然以上资料,都是缪可馨家长提供的一面之词,不能成为铁证,但是从这位老师对缪可馨作文的批改中,我们的却是能看到这位老师确实是存在一些刁难缪可馨的痕迹在的:大家仔细看小学生缪可馨上面的这篇作文,这位老师在批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删掉了缪可馨的很多字句,但是实际上,这些字句都是可删可不删的,甚至有些句子删掉后还失去小学作文本该有的灵动性。
这位老师在这篇作文中虽然删掉了缪可馨的很多字句,但是在作文的第一句话中,缪可馨把《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写成了罗贯中,这位老师却没有指出来。
缪可馨是小学生,搞混四大名著的作者可以理解,但是这位老师,难道也跟小学生一样,连这种常识也搞混了?要知道,他可是一位语文老师啊。
这位语文老师到底是真不知道这种常识性错误,还是故意让小孩子将错就错,然后故意把孩子打击到怀疑人生,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在这篇作文的最后,当小学生缪可馨总结出这篇作文的核心观点时——“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
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位老师却说,这些话都不是正能量!而且在最后,这位老师还给缪可馨的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文这种东西,你可以说你认为人家写的观点有待商榷,但是你不能给人家的观点打叉,这点道理,难道身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懂吗?该指出的常识性错误不指出,不该划掉的大段文字却大量划掉,而且还说孩子不传递正能量,最后还给孩子打一个大大的叉,这样做语文老师,真的合适吗?我希望大家都能仔细看看缪可馨上面的这篇作文,因为这篇作文,我认为这孩子真的写得非常好,五年级就能写出这种作文,在我看来应该能拿高分。
熬过至暗时刻,迎来高光时刻作文

熬过至暗时刻,迎来高光时刻作文
砰的一声巨响,一位可爱的小学生缪可馨从高高的教学楼上摔了下来,现场鲜血满地,尸.体血肉模糊。
她跳楼的原因却是因为老师认为作文不好,让她修改。
这时,我们为什么不问问自己,这样做值得吗?我想大多数同学都会认为不值得,毕竟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就放弃,生命实在是无法理解。
可是她却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使自己的大好人生破灭,而用无尽的黑暗去填补人生,从此她的人生只有黑夜没有黎明。
而我们只要在关键时刻冷静思考,问问自己,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用死亡去解决吗?人生路上必须坚强,别让生活的压力夺走属于你的快乐,正的痛苦,没有人能与你分担。
成长,正是这样吗?
痛并快乐着,只要你度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就像我,视力越来越差,不把东西放在眼前,根本看不到是什么东西。
这种感觉十分不好受,就像是有最美好的食物放在你面前,你却在里面不小心洒上毒药,你想要去吃它,却不敢,也没有办法。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盲人,他告诉我,你至少还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美妙的色彩,而我的生命中到处都是黑暗。
那一刻明白了,你觉得自己很苦,其实有人比你更苦。
每件事情都有一万种解决办法,死亡绝对是最窝囊的一种。
所有的死亡都是因为你不够坚强,要相信你走过的所有黑暗,是你成功的台阶。
20年后的相聚作文

20年后的相聚作文古人曾说:“相见时难别亦难”,然而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让这一切变得截然不同。
如今,我们可以说:“相见时易,离别难”。
在2025年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使用“微型电脑语音器”向我在邵武实验小学五一班的老同学们发出了邀请,邀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
派对的地点定在风景如画的邵武熙春公园内的“园中园”。
第二天,同学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堂。
缪可馨驾驶着她的超光速小轿车从华盛顿风驰电掣般赶来,肖云婕也乘坐着她的特快飞船从伦敦抵达。
大家带着满腔的热忱,踏入了这个我们共同回忆的园地。
我们围坐在一块空地上,欢声笑语中,大家争先恐后地分享着各自过去二十年的经历。
缪可馨,如今已成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发明家,她递给我一个精美的礼盒。
里面装着一个微型的机器,外观神秘而精致。
她告诉我,这是一台“超级搅拌机”,可以将两种物品融合为一。
我们半信半疑地看着她将菊花和葵花放入机器,几秒钟后,一株巨大的花朵出现在我们眼前,引得大家惊叹不已。
接着,肖云婕递给我一个奇特的圆球,她兴奋地解释说这是一颗“愿望球”。
只需对着球许愿,将其抛向天空,并连说三遍“愿望成真”,所求之物便会显现。
我按照她的方法尝试,果然,一个红色的水杯出现在我们面前,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欢呼。
其他同学带来的礼物也同样令人称奇。
吴邵敏的“气象盆”能够控制天气,郑育心的“自信头盔”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杨杏的“物理灯”能够研制X光,曾恬的“潜地服”让人能够像潜水一样探索地下世界,而徐扬帆的“超能力弹跳鞋”则让人能够轻松跳至数十米高。
每一份礼物都是那么地独特和精彩,让我目不暇接。
午餐过后,我拿出自己研制的“快乐八音盒”,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欢快的旋律。
在音乐的带动下,我们尽情地歌唱、跳舞,享受着这难得的欢聚时光。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公园,同学们也陆续告别。
离别的时刻总是让人感到依依不舍,正如诗句所言:“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打开心扉的温暖作文

打开心扉的温暖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不经意间的举动,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打开心扉,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美丽。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不爱与别人交流,总觉得自己很孤单。
我有时会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但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在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趣味运动会”,因
为我以前从未参加过运动会,所以妈妈给我报了名。
妈妈对我说:“运动会要参加两项比赛,跑步和跳高两项,你要是有信心一定可以跑得很好,加油!”“知道了。
”我回答道。
到了运动会那天,老师宣布比赛项目时,同学们都在议论说:“跑100米吧!听说那是长跑。
”而我却想:长跑和跳高都一样啊,而且还是短跑,我就不参加了吧!后来老师又说:“参加
200米跑吧!因为这次比赛是短跑比赛。
”
老师说完后,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虽然这个项目跑不到最后一名的名次,但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
”
—— 1 —1 —。
《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

《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欣赏是一种善良》这篇__。
短文通过写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稿,得到屠格涅夫的欣赏和林清玄欣赏,一个小偷作案手法细腻而改变他的一生的事例,让我懂得了欣赏也是一种美德。
读完__后,我内心感慨万千。
屠格涅夫看了一篇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的草稿,居然对作者那么欣赏,林清玄就是随说了几句话赞美那个小偷,小偷备受鼓舞,后来成为一个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因此,我对欣赏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
当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欣赏。
记得有一次,我只踢了一脚足球,而且差点打到人,体育老师却很欣赏我,给了我一个大拇指,老师就问我名字,我如实地说了,然后又说如果有兴趣就来踢足球吧。
当时我心想:虽然我是在篮球组,但是我还挺喜欢踢足球的,然后我又考虑了一下,还是下学期再去吧!又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老师批评了一个女孩之后,女孩就跳楼自杀了。
打之后,才知道女孩是一个尖子生,有一天,她的作文没写好,就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那个女孩特别伤心,就跳楼自杀了。
我觉得那个老师如果不严厉地骂女孩,女孩也就不会跳楼自杀,那个老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放大学生的优点,学生才会更加自信,学习成绩也会突飞猛进。
同时也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一个家庭的破碎。
最后,我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是一种馨香,也是一种沟通与理解,还是一种信赖与祝福。
《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2星期六,我读了《欣赏是一种善良》这篇__。
它主要写了列夫。
托尔斯泰的__得到屠格涅夫的欣赏,最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林青玄欣赏一位小偷的作案手法细腻,让小偷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两个事例。
告诉我们欣赏是一种美德,从而代替这种美德。
合上书本,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不带任何偏见的去欣赏别人?大多数人总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欣赏,而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缪可馨作文
江苏常州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持续发酵,到目前为止,“舆论真相”依然模糊不清。
家长方面坚称,女儿的坠亡与老师“批改作文”的措辞和方式有关,尤其是“传递正能量”批语可能触发女儿认知底线的坍塌。
而最新的官方回应中,却又指出“缪可馨”的作文系抄袭,并且强调本子上的修改符号系学生所画。
坦率地讲,“缪可馨”坠亡已经过去十多天,除却既定的事实“跳楼坠亡”,貌似舆论的争议中,并没有碰撞出更多信息增量。
甚至,对于“缪可馨”来讲,更像是“讨伐兵符”和“时代祭品”。
要知道,事件的核心是“小学生缪可馨坠亡”。
可现实的舆论声浪里,却直指“正能量原罪”和“范式作文原罪”。
而对于“跳楼坠亡”的触发而言,如果不以“坠亡者”的立场出发,一切的推论都只是虚妄。
当然,作为边缘性的责任,是可以追责“学校和老师”的。
但是,仅以“因果的就近原则”来追问是非,显然有失妥当。
我们可以理解和允许痛失女儿的家长有这般举动,但是却不能理解主流舆论跟着一起带节奏。
“正能量”和“范式作文”一直以来深受诟病,已是不争的事实。
只不过,“缪可馨”坠亡事件将诟病演变成聚焦性的讨伐。
不过,当人们讨论的问题早已脱离具体的事件时,“缪可馨”的坠亡可能早已被舆论抛在脑后。
而“缪可馨的家长”更像是舆论聚光灯下的走位伴舞,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要知道,从“缪可馨的家长”将矛头指向“作文批语”时,就意味着“舆论撕逼”是必然的一步。
因为,就“批改作文”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导致孩子走上“坠亡之路”,这种因果关系,逻辑上本就不严谨。
当然,也不能把这种逻辑当回事,要不然老师们都无法开展教学工作。
于此,回到“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中,还是要以既定的事实进行定性,至于庞杂的舆论探讨可以有,但是尽可能的别脱离事实本身。
而对于“正能量原罪”和“范式作文原罪”的讨伐,可能更多源于人们对于社会性思考的情绪表达,而“缪可馨”的作文仅算是讨论的介质而已。
过分高估“正能量”的杀伤力,这不是站队“缪可馨”,而是将“缪可馨”架在火上烤。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能量”和“负能量”仅是一种认知性标签,不应该赋予“原罪认知”。
但是,基于意识形态中,总把“正能量”摆在首位,这导致,人们听到“正能量”,就会产生过激反应。
所以,很大程度上,老师的批语“传递正能量”被过度解读。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传递正能量”其实就是“积极向上”的意思,只不过“正能量”在生活中的高频使用,让更准确的表达变得“黯然失色”。
这方面其实是社会性大环境的表达问题,太过揪着不放,其实就是借题发挥。
至于“缪可馨”的“作文水平”,如果真是抄袭的结果,那么她的家长引以为傲的独立思维,就值得怀疑。
所以,仅从这些“细枝末节”出发,我们就应该更为谨慎的去追责“批语不当”。
与此同时,也要搞清楚“缪可馨”在事发前后,还发生过哪些较为影响情绪的事情,毕竟,催人坠亡的力量,总是复杂的。
另外,谈及“范式作文”的原罪,其实都是成人写作尺度赋予的标签。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应试教育”的体系,本就不太可能培养出“写作天才”,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只是规范基本的表达方式,至于“写作技巧”,“思想表达”,并不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目标。
这种问题,欧美国家也是存在的。
因为,对于“应试教育”来讲,更多是基于框架和方法的建立,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多半是基于词句段落的构建的引成,至于思想层面的展现,更多是基于个人写作的存在。
而对于老师的批语“传递正能量”,就看自己怎么理解,如果硬要是解读为“诛心之语”,可能任何不符合心理预期的批语,都可能会被原罪化。
所以,对于缪可馨的家长来讲,还需要从长计议,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坠亡的女儿。
因为,“凭批语追责”,虽然可以得到舆论的支持,但是,却很难得到法理的支持。
因为,就现场情况,监控录像和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已经排除他(她)杀。
而作为老师肯定要有自己“批改作文的尺度”,这种尺度不应该被公开的“指手画脚”。
说实话,如果就因为“批改作文”不当,就
要为学生的坠亡负责,那么是不是以后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还要加上免责声明。
如果真要是那样,“批改作文”也只能是越来越格式化。
甚至,大概率不会出现“否定性的批语”。
可是,我们要知道,正是因为“经不起批评”的存在,可能才让“缪可馨们”走上坠亡之路。
前些天,山西中北大学一位大二学生,因为参加课程补考时,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试卷被没收,他走出考场不久后跳楼坠亡。
虽然,两起事件原因不同,但是,根本性的问题,都是“经不起挫折”催发的悲剧。
并且,对于“家长们”的表现而言,都试着第一时间追责学校和老师,而非探寻悲剧的真正原因。
当然,作为坠亡者的家长,他(她)们有权利去这样做,只是,有权利不代表就是正确的方式,因为悲剧总是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的,要不然悲剧就只是悲剧的凭证。
所以,就小学生“缪可馨”的坠亡,肯定是令人遗憾的。
但是,我们更要“反思真正的原因”,而非“抓住边角料”进行无限放大。
我们既要承认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尽可能地去理性地看待问题。
要不然,为所谓的求真大搞抬杠游戏,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