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2014年10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纯文字可编辑有答案和章节页码)
卫生统计学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3)圆图:以园的总面积表示事物的全部,将其分割成若干扇面表示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用以表示构成比。
4)散点图: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应变量,将每个个体值绘制在坐标系中,以点的密集程度和 趋势来反映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该工人的数值在该范围内,故正常。
(2)抽查郊区 540 名健康男性工人的红细胞数得均数为 500 万/mm3,标准差为 60 万/mm3,问市区 和郊区男性健康工人的红细胞数是否不同?请写出具体步骤,不必计算。
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z 检验(因是大样本),检验步骤如下:
1)建立假设,确定 α: H0:市区与郊区健康工人的红细胞相同,H1:市区与郊区健康工人的红细胞不同;α=0.05
30、某医院用三种疗法治疗慢性喉炎,治疗结果见表 1。
表 1 三种疗法治疗慢性喉炎结果
疗效
综合治疗
电子治疗
治愈
186
32
显效
72
24
好转
26
16
无效
24
20
合计
308
92
(1)该资料的类型是什么?
成组设计的等级资料。
(2)三种疗法治疗慢性喉炎效果有无区别?
消音丸 22 14 22 20 78
采用成组设计的 3 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H 检验),步骤如下: 1)建立假设,确定 α:
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18 例,3 个疗程后,结果治愈 6 例,显效 7 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故认
为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 94.7%,该方法值得推广。
(× )
未设置对照,不能说明问题。
全国自考2010年至2016年教育统计与测量第1章全部试题(纯文字可编辑有答案和章节页码)

自考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2010年~2016年)第一章全部试题归类[201007单选] [201604单选]体育运动会中表示各项目比赛结果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是属于()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1-14[201107单选]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A教材章节/页面:1-14[201410名词解释]称名变量正确答案: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教材章节/页面:1-14[201204单选]下列不属于数据的特点的是()A.离散性B.顺序性C.变异性D.规律性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1-15[201004单选] [201504单选]温度计测出的气温量值是()教材章节/页面:1-15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C[201207单选] [201407单选]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1-15[201204单选]下列数据中,运算结果只是反映位次顺序关系的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1-15[201304单选] [201610单选]下列数据类型中,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有绝对零点的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1-15[201404单选]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卷尺所测出的长度量值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1-15[201307单选]下列数据中,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还具有相等的单位,但不能用乘、除法运算的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1-15[201004名词解释]16.比率变量正确答案:有大小、相等单位,绝对零点的数据类型。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计算题 5. 论述题 6. 综合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描述统计的是( )A.相关系数B.因素分析C.聚类分析D.路径分析正确答案:A解析:相关系数是描述统计,而其他的属于推断统计。
2.从数据来源上分,某班有103人属于( )A.计数数据B.测量评估数据C.人工编码数据D.测量数据正确答案:A解析: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如班级人数,学生人数等。
3.测得某学生身高180厘米,从变量的性质来看,这180厘米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正确答案:D解析: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
例如,对学生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等。
4.常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 )A.条形图B.散点图C.次数多边图D.次数直方图正确答案:D解析:次数直方图适用于刻画连续性变量的观测数据。
5.次数分布图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是( )A.直方图和散点图B.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C.线性图和散点图D.线性图和次数多边图正确答案:B解析:次数分布图的两种表达方式是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
6.92,90,89,81,88的平均差是( )A.0B.2.8C.14D.85正确答案:C解析: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88(分);∑|Xi-|=|92-88|+|90-88|+|89-88|+|81-88|+|88-88|=14。
7.小明计算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等于5,但是在计算结束后才发现,每一个数据都忘记加一个常数3,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A.小于5B.不变C.大于5D.等于8正确答案:B解析:若全组数据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不变。
8.民意问卷测试常常要求进行排序,那么用来描述其集中趋势最好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标准差正确答案:B解析:在一般的民意问卷测试中,用中位数可以更好的反应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全国自考2010年至2016年教育统计与测量第0章绪论部分全部试题(纯文字可编辑有答案和章节页码) - 副本

自考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2010年~2016年)绪论部分试题[201404名词解释]教育统计正确答案: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教材章节/页面:0-3[201007单选]教育统计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把握与认识的层面是()A.总体B.样本C.个体D.局部正确答案:A 教材章节/页面:绪论-3[201404单选]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A.描述统计B.应用统计C.数理统计D.推论统计正确答案:B 教材章节/页面:0-4[201104单选]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A.教育学、生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C.社会学、教育学D.生理学、心理学正确答案:B 教材章节/页面:绪论-4[201304单选]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属于()A.推断统计B.描述统计C.应用统计D.数理统计正确答案:B 教材章节/页面:绪论-4[201207名词解释]描述统计正确答案: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
(或: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的统计方法。
)教材章节/页面:绪论-4[201004简答] [201610简答]简述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2分)(2)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2分)(3)推断统计是利用样本资料,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2分)教材章节/页面:绪论-4[201007简答]简述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1)描述统计:①描述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列表归类、描述图像数、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
全国自考2010年至2016年教育统计与测量第5章全部试题(纯文字可编辑有答案和章节页码)

自考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2010年~2016年)第五章全部试题归类(1)计算该试题的难度。
(已知该小题满分为5分)(2)计算该试题的区分度,说明该试题区分被试能力的程度。
(请用积差相关系数,保留2位小数) (公式:r XY =i −X )(i −Y ) (X i−X )2⋅(Yi−Y )2)正确答案:根据已知条件代入公式 (1) 难度值P =X K=X nK=186×5=0.6 n =6,K =5 (1分)(2) 用积差相关系数计算:r XY =i −X )(i −Y ) (X i−X )2⋅(Yi−Y )2=10×700=0.90 (3分)答:该试题的难度值为0.6,试题的区分度为0.90,说明该试题区分被试能力很强,是性能优良的试题。
(2分)教材章节/页面:5-119[201107单选]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A.0.50B.被试的通过率C.1.00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正确答案:A 教材章节/页面:5-122[201610单选]一般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的项目恰当难度值p 应尽量接近() A.0.3 B.0.4 C.0.5 D.0.6 正确答案:C 教材章节/页面:5-122[201604简答]简述一般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的难度要求。
正确答案:(1)一般的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是要尽可能把握住被试的个别差异,因此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尽可能拉开距离”,好、中、差被试都能得到相应的彼此有足够差异的分数。
(2分)(2)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应该是P 值尽量接近0.50;(2分)(3)只有当项目难度指数值愈接近0.50时,项目才愈具有区分被试的能力。
(2分) 教材章节/页面:5-122[201307单选]在标准(目标)参照测验中,其项目的难度应该是()A.尽量接近0.50B.由被试的实际通过率决定C.由项目的考核要求是否体现应有标准和教学目标来决定D.针对划界点(决断点)水平来确定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5-123[201407单选]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就应该使p值尽量接近()A.0.40B.0.5C.0.60D.0.7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5-123[201007单选]在筛选测验中,决定其项目的难度应该是()A.尽量接近0.50B.被试的通过率C.项目的考核要求是否体现应有标准和教学目标D.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5-124[201404单选]当测验太容易时,测验总分分布一般呈()A.倒U型B.负偏态C.正偏态D.J型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5-124[201504简答]简述为何项目区分度可视为项目的有效性程度。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简答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简答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简答题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与方法。
正确答案:(一)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1)它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它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3)可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术语和符号,增强科学素养。
(二)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1)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逻辑和方法;(2)联系实际。
认真练习;(3)重视掌握汁算工具。
涉及知识点:绪论2.简述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蕈要内容。
描述统汁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它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慨括、明确的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涉及知识点:绪论3.简述数据的特点。
正确答案:数据的特点:离散性、变异性和规律性。
(1)数据的离散性指的是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
事实上,无论是连续性变量还是非连续性变量,由于事物在属性上表现的数量差异性以及测量结果取值精确度等因素的影响,观测所得数据总是或大或小地表现出离散性。
(2)数据的变异性指的是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很少有绝埘相同的数据不断出现。
(3)数据的规律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同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其间潜存着某些规律性。
涉及知识点: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4.简述顺序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的区别。
正确答案:顺序变量数据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
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而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涉及知识点: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5.简述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1)求全距;(2)定绀数;(3)定组距;(4)写出组限;(5)求组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数。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教育类(比较教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教育类(比较教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比较教育诞生的标志是( )A.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B.康德尔的《比较教育》C.柏拉图的《理想国》D.朱利安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正确答案:D解析:1817年朱利安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在这部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
朱利安因此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2.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创造者是( )A.萨德勒B.康德尔C.汉斯D.卡诺伊正确答案:A解析:萨德勒是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创作者,他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思想表现出“因素分析时代”的特质。
3.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金倡导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 )A.哲学研究法B.民族志研究法C.教育决策五层次研究法D.比较四步法正确答案:C解析: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如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金的教育决策五层次研究法等。
4.“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主要是( )A.历史主义B.国际主义C.世界主义D.普世主义正确答案:B解析: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主要是国际主义的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各国教育文化关系、推进国际相互理解的教育和以教育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等,在尊重民族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谋求永久的世界和平。
5.为了回击苏联人造卫星的挑战,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 ) A.《莫雷尔法》B.《国防教育法》C.《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D.《史密斯一休士法》正确答案:B解析:1958年为了回击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挑战,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
其核心内容是增加教育经费,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英才,资助贫困青年的学习,加强科技研究,以确保美国的国防力量在全世界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统计?答: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就叫统计“统”就是指全体、全部、整个领域范围;“计”,就是计量、计数、计算。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有了这种对实况的准确的整体认识,我们就能更好地正确决策,有效行动。
所以统计是一种认识客观现实的工作,是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的。
2、什么是教育统计?答: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领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的,有物的现象、人的现象和心理精神方面的现象。
它们都是教育统计要考察的对象。
另外,“总体”的范围要加以具体规定。
作出规定后,统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在所规定的全部范围内作出整体的认识,而决不能只限于局部。
3、教育统计学是哪些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答:各种教育现象在各种不同的时空与环境条件下,并不会都取某相同的常数值,也就是说都是变量。
关于随机变量取值的客观规律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之为对象作了专门的研究。
教育统计要从局部的数量关系来推论总体的状况,就要遵循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
4、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描述统计就是要去做一番工作,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更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与测量2014年10月全国统考试题
[201410单选]1.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给出代表优、良、中、差水平的“5,4,3,2”分是()
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绪论-6
[201410单选]2.某一测验多次施测时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5-129
[201410单选]3.下列两组数据﹛15、2、16、10、25、12、1、8、13﹜,﹛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分别是()A.12、12 B.13、11 C.13、9 D.14、12正确答案:A教材章节/页面:2-48
[201410单选]4.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
A.相关关系
B.地位量数
C.集中量数
D.差异量数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2-53
[201410单选]5.一列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时应该运用的相关是()
A.等级相关
B.点双列相关
C.积差相关
D.列联相关正确答案:A教材章节/页面:3-76
[201410单选]6.在次数分布表中,“60-65”区组的实际上限和下限的正确表述形式是()
A.(59.5,64.5〕
B.(59.5,65.5〕
C.〔59.5,64.5)
D.〔59.5,65.5)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1-25
[201410单选]7.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数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终结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6-153
[201410单选]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智力测验是()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B.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6-180
[201410单选]9.下列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类型的是()
A.计算题
B.证明题
C.作图题
D.选择题正确答案:D教材章节/页面:6-165
[201410单选]10.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最高级的层次是()
A.领会
B.评价
C.分析
D.知识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6-160
[201410单选]11.某研究试图比较三种教育方法的优劣,随机抽取了21名学生,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接受一种教学方法,在对该研究结果的方差分析中,其组间自由度是()A.2 B.3 C.18 D.19正确答案:A教材章节/页面:10-307
[201410单选]12.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随机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分阶段抽样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7-221
[201410单选]13.下列一般不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是()
A.总体本身离散性
B.总体容量大小
C.抽取样本容量大小
D.抽样方法正确答案:B教材章节/页面:7-218
[201410单选]14.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是()
1
A.模糊现象
B.确定现象
C.随机现象
D.非随机现象正确答案:C教材章节/页面:7-206
[201410单选]15.在对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数值的两独立正态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A.t检验
B.Z检验
C.χ2检验
D.F检验正确答案:A教材章节/页面:8-250
[201410名词解释]17.百分等级
正确答案:反映的是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
教材章节/页面:2-63
[201410名词解释]16.称名变量
正确答案: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教材章节/页面:1-14
[201410名词解释]18.常模
正确答案: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者水平分布状况。
教材章节/页面:4-90
[201410名词解释]19.抽样分布
正确答案: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
教材章节/页面:7-225
[201410简答]20.简述教育统计与测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正确答案:
(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分)
(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2分)
(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
(2分)教材章节/页面:绪论-8
[201410简答]21.简述数据的三个特点。
正确答案:
(1)数据的离散性。
(2分)(2)数据的变异性。
(2分)(3)数据的规律性。
(2分)教材章节/页面:1-16
[201410简答]22.简述统计检验中的Ⅱ型错误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
(3分)
(2)影响因素有:
①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异。
(1分)
②显著性水平a的大小。
(1分)
③样本容量。
(1分)
教材章节/页面:8-243/244
[201410简答]23.简述分层抽样的实质及步骤。
正确答案:
(1)分层抽样的实质是将总体各部分按其容量在总体规模中的比分派到样本结构中去,然后进行抽样;(2分)
(2)第一步,按比例求出各部分入样元素数;(2分)
(3)第二步,各部分按要求的入样数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产生入样元素,最终合成总样本。
(2分)
教材章节/页面:7-220
[201410计算]24.今有某班学生进行数学测验,已知测验平均分数=50分,标准差S=4分。
请分别计算60、84、87分对应的Z 分数。
正确答案:
根据公式Z=X−X
S 进行计算:当X=60时,Z=X−X
S
=60−50
4
=2.5 (2分)
当X=84时,Z=X−X
S =84−50
4
=8.5 (2分),当X=87时,Z=X−X
S
=87−50
4
=9.25 (2分)
教材章节/页面:4-104
2
[201410计算]25.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两位专家对5位学生的演讲进行独立评价,各自排出名次顺序,其结果如下表。
请问两位专家评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如何?
正确答案:
代入公式:r R=1−6D2
n n−1=1−6×(1+4+9+4+4)
5×25−1
=−0.1 (4分)
当|r|<0.2时为极低相关,可见这两位专家的评价意见一致性很差。
(2分)
教材章节/页面:3-78
[201410论述]26.试述测验效度的意义及其种类。
正确答案:
(1)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2分)
(2)测验效度是测验工具的正确性问题,是测验分数的实际有效性问题,是测验质量高低的根本表现所在,是测验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2分)
(3)根据验证测验效度的角度与方法的差异,可把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①内容效度是指通过对测验所含项目作内容的系统考察,以确定由这些项目所构成的测验,是否是测验应测特质行为领域的代表性样本。
②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又包含“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
③结构效度是指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6分,答出三种类型各1分,对各类型展开解释各1分)教材章节/页面:5-139/141
[201410综合应用]27.研究人员选取某中学初一和高三的部分学生,调查他们对于网络游戏的态度,结果如下表。
请问两个年级的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df=1,
χ2=3.84;df=2,χ2=5.991;df=3,χ2=7.815,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数)
正确答案:H0:两年级学生态度无显著差异,H1:两年级学生态度有显著差异(2分)
χ2=
n(ad−bc)2
(a+b)(c+d)(a+c)(b+d)
=
144×(76×8−16×44)2
92×52×120×24
=0.096 (6分:公式2分,代数2分,结果2分)
因为χ2=0.096<3.841,故取df=1,χ20.05=3.841(2分)
由于0.096<3.841,所以两年级学生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2分)教材章节/页面:9-27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