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总表)剖析

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总表)剖析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常在教学工作结束时举行且与其它测验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终结性测验2.教育领域所获得的反映教育现象或事物数量事实的大量数据具有离散性、规律性和【】A.对称性B.等距性C.等比性D.变异性3.比较同龄人的身高与体重发育的差异程度,要应用【】A.X B.S C.CV D.AD4.若一次考试偏难,多数考生分数偏低,这时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曲线为【】A.单峰对称分布曲线B.正偏态分布曲线C.倒“U”型次数曲线D.“J”型次数曲线5.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A.中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6.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l≤r≤l B.-l≤r≤0 C.-l<r<0 D.0≤r≤1 7.在正态分布的数据中,下列各百分等级区间所对应的原始分数区间最小的是【】A.PR=15~PR=25B.PR=25~PR=35C.PR=35~PR=45D.PR=14~PR=558.下列中属于发展常模的是【】A.离差智商B.年级常模C.标准分数常模D.百分等级常模9.当一个测验由各个项目组成时,整个测验的难度就是【】A.所有项目的难度的算术平均数B.组成测验项目的难度的调和平均数C.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算术平均数对测验满分值的比D.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调和平均数对于测验满分值的比10.下列中属于性能优良的试题区分度的取值范围是【】A.D<0.20 B.0.20<D<0.29 C.0.30<D<0.39 D.D>0.4 11.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对有些不太稳定的特质,如考试焦虑进行测量时,用来估计信度的方法不.能是【】A.重测相关B.折半相关C.平行形式相关D.内部一致性相关12.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真分数与观察分数及测量误差的关系是【】A.当误差分数为正值时,真分数被高估B.误差小,观察分数离真分数就越远C.误差大,多次施测时前后一致性就会好D.测验大量反复实施,所得观察分数的就会趋近并最后等于真分数13.下列中关于正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在X=σ取得最大值B.曲线以过X=σ的直线为对称轴C.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无渐近线D.正态分布是一条单峰对称呈钟形的曲线14.若想检验两个总体平均数是否相等,应该使用【】A.双侧检验B.单侧检验C.F检验D.X²检验15.下列关于X²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X²≥0B.X²分布不具有可加性C.当自由度d f≥3时X²分布是双峰正偏态分布D.当自由度df >10时,X²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计数数据17.零相关18.小概率事件19.测验效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答者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6分,共18分)20. 什么是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21. 简述圆形图的概念及应用特点22. 什么叫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23. 简述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的主要原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4. 计算下列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记录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0.1.记录0.2.教育记录0.3.测量0.4.教育测量0.5.测验(原则化测验) 0.6.量表0.7.原则化考试1.1.数据1.2.称名变量数据1.3.人工编码数据1.4.次数分布1.5.次数直方图1.6.次数多边形1.7.散点图1.8.线形图1.9.条形图1.1 0.圆形图2.1.集中量数2.2.算术平均数2.3.加权和2.4.加权平均数2.5.中位数2.6.众数2.7.差异量数2.8.离中趋势2.9.平均差2.10.方差2.11.差异系数2.12.地位量数2.13.百分等级3.1.有关3.2.有关系数3.3.积差有关3.4.等级有关3.5.点双列有关4.1.分数4.2.原始分数4.3.导出分数4.4.相对评分分数4.5.绝对评分分数4.6.常模4.7.常模组4.8.发展常模4.9.组内常模4.10.比例智商4.11.原则分数4.12.原则分数常模4.13.线性变换后旳原则分数4.14.离差智商5.1.测验项目难度5.2.项目难度指数5.3.项目辨别度5.4.测验信度5.5.观测分数5.6.真分数5.7.稳定性系数5.8.等值性系数5.9.测量原则误5.10.测验效度5.11.内容效度5.12.表面效度5.13.效标关联效度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5.15.效标污染5.16.构造效度6.1.学业成就测验6.2.安顿性测验6.3.形成性测验6.4.诊断性测验6.5.终止性测验6.6.常模参照测验6.7.原则参照测验6.8.原则化成就测验6.9.命题双向细目表6.1O.心理测验6.11.智力测验6.12.能力倾向测验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6.15.发明力6.16.自陈量表法6.17.投射测验法6.18.情景测验法6.19.评估量表法6.20.人格7.1.随机现象7.2.随机试验7.3.随机变量7.4.频率7.5.概率7.6.必然事件7.7.不也许事件7.8.小概率事件7.9.概率分布7.lO.总体7.11.样本7.12.参数7.13.记录量7.14.抽样分布8.1.小概率事件原理8.2.明显性水平8.3.虚无假设8.4.备择假设8.5.检查记录量8.6.临界值8.7.危机域8.8.I型错误8.9.Ⅱ型错误8.lO.单侧检查8.11.双侧检查8.12.检查敏捷度8.13.方差齐性检查名词解释题答案0.1.记录:对事物某方面旳特性旳量旳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记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性质而言《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本课程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以上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我国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对教育评价活动的认识及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现代教育评价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教育评价的常见模式并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概念。

理解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点。

教育评价的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中介性、综合性、预见性。

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教育评价的目的鉴定、诊断、改进。

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

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第三节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明确评价的问题、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用适当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报告评价情况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再评价。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统计基础自考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自考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基础课程代码:08308(实践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统计基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统计作为人文社科等学科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在人文社科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人文社科类学科本身具有不可逆等特点,因此其发展过程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重复性,因此对历史数据资料的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统计学就是对历史数据资料分析的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统计学基础即为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向自学考生传授统计学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并通过学习这些统计方法,对数据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在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工作时,能够对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解读。

从数据的现象到本质,能够解读数据背后的真相,并对未来的做出合理的预测。

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实际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统计基础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后,建立了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学习本门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应用,又为专业课打下基础,在专业课中广泛应用统计知识。

所以本门课程在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地位。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统计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表格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以及统计指标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指标与标志、(重点)识记:统计的含义理解:指标与标志应用:指标与标志的应用2、统计调查方案(次重点)识记: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理解:统计的任务应用:统计的工作过程3、统计调查表(一般)识记:统计调查表设计理解:统计调查问卷应用: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简单统计报表的编制,能够根据统计任务的不同选择最佳的专门调查方式,熟悉统计资料搜集的途径。

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大纲

第一章一、识记: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的两种分类方法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的三个特点领会: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及比率变量数据的运算特点及其间区别二、识记:次数分布领会: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简单应用:阅读统计表并能回答或分析有关数量的问题三、识记:次数直方图次数多边图领会:次数多边图与次数曲线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简单应用:能绘制简单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能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四、识记: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领会:四种常见的统计分析图的应用特点第二章一、识记:集中量数常见的几种集中量数领会:集中量数的主要作用二、简单算术平均数识记:简单算术平均数在通常情形下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定义公式及符号表达领会: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及四条基本性质、简单应用:正确计算算术平均数应用算术平均数有关性质简化计算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三、识记:加权(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领会: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区别简单应用:加权和及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四、识记:中数、、众数及其记号领会:中数的特点及适应场合简单运用:对一组简单的数据能用观察法迅速确定其中数事众数。

利用经验公式确定某次数分布的众数五、识记: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差异量数常见的几种差异量数种类领会:差异量数的主要作用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之间的联系六、识记:平均差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平均数的意义平均差与平均数的区别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七、识记:方差标准差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标准差与平均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标准差的若干性质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八、识记: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使用差异系数的意义简单应用:正确计算次数分布的差异系数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九、识记:地位量数百分等级领会:百分等级的意义及其计算步骤简单应用: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法则按得分点详细统计出次数分布的情况下,能够为每个得分点确定相应的百分等级第三章一、识记:相关相关系数符号领会:相关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的评价相关几何意义相关散点图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二、识记: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领会:积差相关应用的范围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的结构及其符号意义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完成积差相关系数的部分计算工作综合应用:独立完成积差相关系数的全部计算过程,并能对计算结果作出解答掌握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用基本计算公式,二是原始数据直接加以计算三、识记:等级相关等级相关系数的符号和计算公式领会:等级相关所适用的范围等级相关计算公式结构及其符号意义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在等级差数平方和已知的条件下直接计算等级相关系数在两列数据已是顺序变量数据(名次顺序)情形下,完成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综合应用:能系统完成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四、识记:点双列相关点双列相关系数的符号及计算公式领会:点双列相关适应范围点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构及符号意义计算点双列相关系数的一般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完成点双列相关系数的部分计算任务综合应用:系统完成点双列相关系数的全部计算过程,并对计算结果作出解答第四章一、识记:分数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数原始评分分数导出评分分数领会:用于解释分数含义的参照系的种类与作用导出分数跟原始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二、识记:常模常模组(标准化被试样组)建立常模的步骤发展常模组内常模比例智商年级常模领会:代表常模团体“一般水平”的方法比例智商与年级常模的不足组内常模参照系的作用三、识记:百分等级常模表正态分布中百分等级图示百分等级的性质领会:利用百分等级比较不同测验上的分数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简单应用:利用次数分布表求指定百分等级的百分位数利用次数分布表求指定测验分数百分等级四、标准分数常模识记:标准分数常模标准分数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一组原始分数标准化后和进一步线性换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离差智商领会:标准分数刻画了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地位一组原始分析标准化后和进一步线性变换后相互间的关系仍保持不变标准分数是等单位量度Z值作线性变换的必要性五、识记:不同测验间的分数比较的前提基本心理素质取值分布的一般状态学业成绩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领会: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比的原因不同年龄组间离差智商值可比的根据心理测验分量表值求和的办法多科学业成绩测验求和的科学方法第五章一、识记:项目与测验难度和求法所测特质取值呈正态时难度的图示测验难度跟被试总分分布形态的关系领会:项目难度为0.50时最能区分开被试差异常模参照测验要求的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与难度分布标准目标参照测验要求的恰当难度筛选测验要求的恰当难度简单应用:按项目不同记分方式求取其难度二、识记:项目区分度确定项目区分度指数值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求取区分度指数方法种类区分度指数取值的评价领会:项目区分度可视为项目有效性程度简单应用:采用题分与总分相关法求项目区分度指数采用高低分组法求项目区分度指数三、识记:测验信度测量误差的来源观察分数跟真分数领会:观察分数跟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关系误差来源控制跟信度的关系信度系数为何只能估计四、识记:稳定性系数及其求法领会:稳定性系数适用范围与不足简单应用:稳定性系数的求取五、识记:等值性系数其及求法领会:平行形式测验简单应用:等值系数的求取六、识记:利用单一测验估计信度系数的必要性内部一致性系数及其求法领会: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作用与不同简单应用:折半相关系数的求取对折半法求出系数作出校正a-系数的求取七、识记:测量标准误及其公式领会:信度系数跟测验标准误的关系观察分数代表区间其上下限的确定八、识记:效度内部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效标及效标污染的防止结构效度预测标准误及公式领会:测验效度是最重要的测验质量的指标效度是针对测验使用目的实践来确定效度系数取值的评价第六章一、识记:学业成就测验的五种分类方法,根据课堂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进行分类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来分类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来分类根据被试是否使用同一组题目的特点来分类学业成就测验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加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及测验标准化的四个环节领会: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的主要应用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口头测验的应用领域及常用方法实践技能考核的三条基本原则二、识记:命题双向细目表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六个层次它们是,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领会:认知领域中六个层次教育目标的主要内涵及典型的学习行为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简单应用:分析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合理性三、识记:客观题常用题型领会:选择题和主观题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四、识记:心理测验领会:心理测验的几种主要用途简单应用:联系实际综述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五、识记:心理测验的常用分类方法及期分类结果领会: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的联系与区别最高作为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的区别六、识记:智力测验常用的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中各个分测验的测量目标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特色七、识记:能力倾向测验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学习能力倾向的测验领会: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与学业成就测验之间的区别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八、识记:创造力与创造力测验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点两个著名创造力测验的名称领会:创造力测验的主要特征创造力与智力。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属于( )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C.等距量尺D.比率量尺2.常用于描述离散性随机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 )A.条形图B.次数直方图C.次数多边图D.散点图3.下列统计量中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是( )A.方差B.平均差C.算术平均差D.中位数4.下列统计量中不适于作进一步代数运算的是( )A.算术平均数B.加权平均数C.平均差D.标准差5.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A.单位是厘米B.单位是米C.单位是平方厘米D.无单位6.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间的相关强度最小的是( )A. 0.90B. 0.10C. -0.40D. -0.707.下列几种效度中,不具有效度真正意义的是( )A.结构效度B.内容效度C.表面效度D.效标关联效度8.选择题的主要缺点是( )A.编题难度较大B.评分主观C.测量的学习内容范围较窄D.保密性差9.任何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 0<p≤1B. 0≤P<1C. 0≤P≤1D. -1<P<110.随机抽样的原则是( )A.总体内个体相互独立B.总体内个体相互关联C.总体应较大D.样本应较大11.下列关于t分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t分布是随着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B.t分布是对称的分布C.自由度越小,t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别越明显D.在自由度较小时,t分布是偏态分布12.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C.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完全随机取样13.判断按等级来评定的某科成绩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时,应采用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是( )A. F检验B. z检验C. t检验D. χ2检验14.χ2检验用于连续变量(分为k组)的正态性检验,当虚无假设为“观察数据的次数分布与正态分布没有显著差异”时,其自由度为( )A. KB. K-1C. K-2D. K-314.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 )A.总体正态且相关B.总体正态且相互独立C.总体正态且样本容量相等D.总体非正态且相互独立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点双列相关17.分层抽样18.显著性水平19.独立性检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可任选其中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多选做者,按前三题给分)20.差异量数的用途和特点。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纲要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管理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它为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有以下几点要求:1、需要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2、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习题。

二、各章学习要求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统计、教育统计、测量、教育测量的概念,教育统计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教育测量学的相关基础概念、特点与主要内容。

1.本章重点(1)什么是统计和教育统计(2)什么是测量和教育测量(3)教育统计学的组成部分(4)不同性质的四种量尺(5)教育测量的三要素(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7)教育测量学的组成部分2.本章难点不同性质的四种量尺3.一般掌握或了解的内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

(2)怎样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

4.思考题1、2、3、4第一章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在这一章里,要求考生掌握数据的概念、种类、特点,并能用制表、绘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组、归纳、概括,使之系统化。

1.本章重点(1)第一节数据的类与特点数据的概念;数据的两种分类;数据的三大特点。

(2)第二节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的概念;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组限的四种表述方法;阅读并能编制如表1-4的表格。

(3)第三节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的概念及制作步骤;次数多边图的概念及制作步骤;(4)第四节常用统计分析图一元与二元连续变量分别适合的图形类型;散点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线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条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简单条形图和复合条形图的编制要点;圆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一般掌握或了解的内容(1)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累积次数分布表(2)相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3)累积次数分布图(4)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与累积百分数曲线图3.思考题1、2、3、8、9、10、11第二章次数分布的特征量数要求掌握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特征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识记: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的两种分类方法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的三个特点领会: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及比率变量数据的运算特点及其间区别二、识记:次数分布领会: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简单应用:阅读统计表并能回答或分析有关数量的问题三、识记:次数直方图次数多边图领会:次数多边图与次数曲线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简单应用:能绘制简单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能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四、识记: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领会:四种常见的统计分析图的应用特点第二章一、识记:集中量数常见的几种集中量数领会:集中量数的主要作用二、简单算术平均数识记:简单算术平均数在通常情形下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定义公式及符号表达领会: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及四条基本性质、简单应用:正确计算算术平均数应用算术平均数有关性质简化计算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三、识记:加权(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领会: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区别简单应用:加权和及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四、识记:中数、、众数及其记号领会:中数的特点及适应场合简单运用:对一组简单的数据能用观察法迅速确定其中数事众数。

利用经验公式确定某次数分布的众数五、识记: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差异量数常见的几种差异量数种类领会:差异量数的主要作用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之间的联系六、识记:平均差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平均数的意义平均差与平均数的区别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七、识记:方差标准差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标准差与平均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标准差的若干性质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八、识记: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及符号领会:使用差异系数的意义简单应用:正确计算次数分布的差异系数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九、识记:地位量数百分等级领会:百分等级的意义及其计算步骤简单应用: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法则按得分点详细统计出次数分布的情况下,能够为每个得分点确定相应的百分等级第三章一、识记:相关相关系数符号领会:相关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的评价相关几何意义相关散点图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二、识记: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领会:积差相关应用的范围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的结构及其符号意义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完成积差相关系数的部分计算工作综合应用:独立完成积差相关系数的全部计算过程,并能对计算结果作出解答掌握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用基本计算公式,二是原始数据直接加以计算三、识记:等级相关等级相关系数的符号和计算公式领会:等级相关所适用的范围等级相关计算公式结构及其符号意义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在等级差数平方和已知的条件下直接计算等级相关系数在两列数据已是顺序变量数据(名次顺序)情形下,完成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综合应用:能系统完成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四、识记:点双列相关点双列相关系数的符号及计算公式领会:点双列相关适应范围点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构及符号意义计算点双列相关系数的一般方法与步骤简单应用:完成点双列相关系数的部分计算任务综合应用:系统完成点双列相关系数的全部计算过程,并对计算结果作出解答第四章一、识记:分数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数原始评分分数导出评分分数领会:用于解释分数含义的参照系的种类与作用导出分数跟原始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二、识记:常模常模组(标准化被试样组)建立常模的步骤发展常模组内常模比例智商年级常模领会:代表常模团体“一般水平”的方法比例智商与年级常模的不足组内常模参照系的作用三、识记:百分等级常模表正态分布中百分等级图示百分等级的性质领会:利用百分等级比较不同测验上的分数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简单应用:利用次数分布表求指定百分等级的百分位数利用次数分布表求指定测验分数百分等级四、标准分数常模识记:标准分数常模标准分数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一组原始分数标准化后和进一步线性换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离差智商领会:标准分数刻画了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地位一组原始分析标准化后和进一步线性变换后相互间的关系仍保持不变标准分数是等单位量度Z值作线性变换的必要性五、识记:不同测验间的分数比较的前提基本心理素质取值分布的一般状态学业成绩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领会: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比的原因不同年龄组间离差智商值可比的根据心理测验分量表值求和的办法多科学业成绩测验求和的科学方法第五章一、识记:项目与测验难度和求法所测特质取值呈正态时难度的图示测验难度跟被试总分分布形态的关系领会:项目难度为0.50时最能区分开被试差异常模参照测验要求的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与难度分布标准目标参照测验要求的恰当难度筛选测验要求的恰当难度简单应用:按项目不同记分方式求取其难度二、识记:项目区分度确定项目区分度指数值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求取区分度指数方法种类区分度指数取值的评价领会:项目区分度可视为项目有效性程度简单应用:采用题分与总分相关法求项目区分度指数采用高低分组法求项目区分度指数三、识记:测验信度测量误差的来源观察分数跟真分数领会:观察分数跟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关系误差来源控制跟信度的关系信度系数为何只能估计四、识记:稳定性系数及其求法领会:稳定性系数适用范围与不足简单应用:稳定性系数的求取五、识记:等值性系数其及求法领会:平行形式测验简单应用:等值系数的求取六、识记:利用单一测验估计信度系数的必要性内部一致性系数及其求法领会: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作用与不同简单应用:折半相关系数的求取对折半法求出系数作出校正a-系数的求取七、识记:测量标准误及其公式领会:信度系数跟测验标准误的关系观察分数代表区间其上下限的确定八、识记:效度内部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效标及效标污染的防止结构效度预测标准误及公式领会:测验效度是最重要的测验质量的指标效度是针对测验使用目的实践来确定效度系数取值的评价第六章一、识记:学业成就测验的五种分类方法,根据课堂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进行分类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来分类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来分类根据被试是否使用同一组题目的特点来分类学业成就测验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加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及测验标准化的四个环节领会: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的主要应用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口头测验的应用领域及常用方法实践技能考核的三条基本原则二、识记:命题双向细目表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六个层次它们是,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领会:认知领域中六个层次教育目标的主要内涵及典型的学习行为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简单应用:分析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合理性三、识记:客观题常用题型领会:选择题和主观题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四、识记:心理测验领会:心理测验的几种主要用途简单应用:联系实际综述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五、识记:心理测验的常用分类方法及期分类结果领会: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的联系与区别最高作为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的区别六、识记:智力测验常用的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中各个分测验的测量目标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特色七、识记:能力倾向测验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学习能力倾向的测验领会: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与学业成就测验之间的区别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八、识记:创造力与创造力测验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点两个著名创造力测验的名称领会:创造力测验的主要特征创造力与智力。

创造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九、识记:自陈量表法典型测验的名称投射测验法及常用的四种技术情境测验法评定量表法艾森克人格测验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期应用领会: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情境测验法和评定量表法各自的特点第七章一、识记: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变量频率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小概率事件领会: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二、识记:概率分布概率分布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概率分布三种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根据给出的条件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一个概率分布三、识记:正态分布的形成原因正态分布的形态特征标准正态分布中的三组重要常数领会:研究正态分布的意义一般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概率面积的查表计算正态分布下依据概率面积查表法临界值将一组个体能力按正态分组四、识记: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领会:总体与样本的区别与联系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与联系抽样误差的性质推断统计的作用五、随机抽样方法识记:随机抽样的优点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阶段抽样等距抽样领会:四种所学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根据给出的条件或根据指定要求作某种随机抽样六、识记:自由度,t分布形态特点领会: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查t分布表求临界值七、识记:抽样分布抽样标准误差三种不同情况的平均数抽样分布形态领会:总体分布子样分布与抽样分布的联系与区别三种情况下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区别简单应用:根据给出的条件判断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形态在抽样分布中抽得某样本均值概率第八章一、识记:小概率事件原理显著性水平虚无假设备择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统计量领会:显著性水平与a值的关系两种假设的关系假设在检验中作用简单应用:根据给出条件作统计假设二、领会: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统计假设检验与一般反法的区别三、识记:统计假设检验步骤临界值危机域领会:显著性水平a与临界值,危机域的关系简单应用:根据检验统计量的取值概率作出结论四、识记:1型错误,2型错误,及其概率的因素领会:两类决策错误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判别决策时的错误类型五、识记:单侧检验双侧检验检验灵敏度领会: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依检测目的选择检验方法六、识记:四种情况下平均数差异检验的六个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领会: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意义平均数差异检验四种情况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根据给出条件判断两总体的独立性综合应用: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作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并正确下结论七、识记:F比值F分布方差齐性检验双侧F值表单侧F值表领会: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意义方差齐性检验的意义方差差异显著性与方差齐性检验的异同简单应用:查F分布表求单,又侧临界值综合应用:作双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八、领会:总体相关显著性检验的意义简单应用:用查表法作总体相关显著性检验九、领会:两独立总体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意义简单应用:相关系数r到Z的转换综合应用:作两独立总体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第九章一、识记:x²统计量的一般表达公式领会:x²统计量指标的意义x²统计量一般表达式及其符号的意义简单应用:利用x²统计量一般公式,计算有关类别的理论次数以及x²实得值二、x²分布和x²值表1、当自由度df=1时,显著性水平a=0.05时,x²值等于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