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老人与海》新析
《老人与海第一章》美国作家海明威书写的中篇小说故事集

《老人与海第一章》美国作家海明威书写的中篇小说故事集《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老人与海-第一章的故事吧。
老人与海第一章他是个独自在湾流①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
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
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
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①指墨西哥湾暖流,向东穿过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和古巴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沿着北美东海岸向东北流动。
这股暖流温度比两旁的海水高至度,最宽处达英里,呈深蓝色,非常壮观,为鱼类群集的地方。
本书主人公为古巴首都哈瓦那附近小海港的渔夫,经常驶进湾流捕鱼。
“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
“我又能陪你出海了。
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
“不,”老人说。
“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
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该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
“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
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精选5篇)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1“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文学巨匠海明威的文学巨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这条格言陪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伴着人类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一直是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的不懈动力。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圣地亚哥和一位名叫马洛林的小男孩成为了忘年之交,在历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鱼之后,两人毅然决然的相约出海。
出海那天天气很不错,而苍天也很眷顾他们,两人很容易就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
两人原以为他们能就此返航龙龙,可不幸的是,他们捕获的大鱼引来了鲨鱼的围击,凶狠庞大的鲨鱼一直在猛烈进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胁着圣地亚哥放弃这条大鱼。
不过圣地亚哥也不是一个懦夫,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巨大威胁,面临死亡气息,这位老渔夫一直在顽强抵抗着。
尽管最后那条肥大鲜美的大鱼被鲨鱼啃食破坏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圣地亚哥也没有放弃轻易放弃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鱼。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圣地亚哥那临危不惧,无谓抗争,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启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导着我,鼓励着我。
人类很伟大,很坚强,很有潜力,很有毅力;但是人类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败,好容易妥协。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身处困境时,觉得害怕并不丢人,感觉恐惧也并不失常,但是我们一旦有了放弃的念头,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协的行为,那就是胆小鬼的表现了,那样只会让人寒心,让人小看,让人唾弃,让人远离。
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一点傲气,需要一些傲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强自信,无惧无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弃,贪生怕死,畏手畏脚,胆小怕事,那就只会招致失败,只会深陷深渊,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赎。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常考知识点汇总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常考知识点汇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常考知识点汇总
1. 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小说以古巴渔民圣地亚哥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孤独与坚韧的斗争故事,并探讨了人类意志的力量和对命运的追求。
该作品以其深入的人物描写和哲学思考而备受赞誉,被视为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2. 主题及意象
- 坚韧与毅力:作品通过描述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表达了坚韧与毅力的重要性。
- 对命运的追求:圣地亚哥追逐大马林鱼的过程,也表达了对命运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自然与人类关系:作品中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自然力量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
3. 重要场景
- 海上斗争: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激烈斗争中,此段描写了圣地亚哥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 岛上对话:圣地亚哥与年轻男孩马努林的对话,展现了年轻与老年人的不同思考方式,以及他们对生命、责任和荣誉的看法。
- 回港:圣地亚哥身心疲惫地回到港口,面对对他斗鱼失败的同情和嘲笑,表达了人们对坚持追求的尊重与关切。
4. 人物塑造
- 圣地亚哥:主人公,是一个智慧、勇敢、有着坚定意志力的老渔民。
他的形象塑造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命运的追求。
- 马努林:年轻的男孩,是圣地亚哥的朋友和船上的助手。
他的形象体现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对老人经验的尊敬。
- 大马林鱼:巨大的鱼,象征着自然力量和命运。
与圣地亚哥的斗争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上是《老人与海》的一些常考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朗诵稿件原文

老人与海朗诵稿件原文《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著名小说,下面是《老人与海》的朗诵稿件原文:在那个渔村里,有一个老渔夫,他叫圣地亚哥。
他已经84岁了,但他仍然热爱捕鱼。
然而,他已经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他的运气似乎一直不好,渔船上的年轻渔夫们都嘲笑他,认为他已经过气了。
但圣地亚哥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决定再次出海,追逐他的运气。
他带上了他的小船,划向深海。
他感觉到这一次会有所不同。
终于,他感觉到了一条大鱼咬钩了。
他用尽全力与这条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三夜。
他的手被绳索磨破了,身体被太阳晒得黑黑的,但他没有放弃。
最终,他战胜了这条鱼,将它拖回了渔村。
然而,当他回到渔村时,只剩下了一具骨架。
他的战利品被鲨鱼吃掉了。
虽然他没有鱼可供出售,但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他的毅力和勇气让他成为了一个传奇。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勇气的故事。
圣地亚哥代表了那些永不放弃的人,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海明威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
这部小说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圣地亚哥与大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他们之间充满了互相尊重和对抗。
海明威通过描写渔夫与鱼的斗争,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与和谐的主题。
《老人与海》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著称,海明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读者在故事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捕鱼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毅力,我们才能战胜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这就是《老人与海》的朗诵稿件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赏析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赏析每一部名著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会教给你许多做人的道理。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只钓了一天的鱼,第二天就返航回家,结果一无所获。
但他坚持不懈地迎接每一天,第三天又出发,终于捕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这个故事发生在圣地亚哥的身上,一个老渔夫。
一天老人带着他的儿子出海打鱼,父子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了整整一天,一无所获。
晚上父亲带着疲倦的心情回到家中,虽然知道今天又白忙了,可还是劝慰儿子说:“今天别再去打鱼了,明天再出海吧!”而儿子却倔强地说:“不,我非要明天去不可。
”父亲拗不过他,只好由他去。
开始,老渔夫每天都满载而归,慢慢地,老渔夫的运气变得越来越差,最后两天,什么也没有捕到。
老渔夫对此心灰意冷,只好躺在床上睡觉。
但这一切,被他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决定要拯救老渔夫。
于是她每天都把饭菜端到老渔夫床前,默默地注视着他,劝他第二天再去,为了不让他失望,妻子甚至天天如此。
可是老渔夫对此依旧充耳不闻,一言不发。
后来,老渔夫病倒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很焦急,孩子急着去找医生,妻子则每天用药水为老渔夫清洗伤口。
然而老渔夫的内心却始终拒绝着治疗,因为他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
尽管没有收获,但他始终不肯死心,第四天,他终于带着小船出海了。
又是整整一天过去了,他并没有收获,可他仍然不肯放弃,又继续奋斗。
但是,这时的鱼群仿佛故意捉弄他,将他团团围住,任凭他怎样地打,他们总是一哄而散。
此时,天色已晚,他已经筋疲力尽,绝望了,准备返航。
正当这时,鱼线猛然地绷紧了,原来是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它一直挣扎,使老人几乎丧失了体力。
老人狠狠地咬住鱼的喉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拖上沙滩,此时,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于是他爬进船舱,吃力地把鱼从网中取出来。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而是更加思念家中的妻儿。
文章给人的启示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一股顽强拼搏的精神,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能轻易放弃,应该像老人一样积极应战,等待时机,沉着应对。
《老人与海》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内容简介《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古巴的一个小渔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老渔夫桑地亚哥与他的长期运气不佳之间的故事。
这部小说探讨了人与命运的斗争、坚持和奋斗的主题,以及对人性、尊严和荣誉的深入探讨。
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渔夫,他已经84岁但仍然满怀热忱地继续在海上捕鱼。
然而,他已经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获到一条鱼,使他被其他渔民看作是厄运的象征。
但是,老渔夫并没有放弃。
他决定再次出海,这次决心要追逐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大青鱼)。
老渔夫的旅程开始了。
他独自一人出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后,终于有一条巨大的鱼咬上了他的诱饵。
这条巨鱼非常强壮,老渔夫需要尽全力去捕捉它。
他用尽了一切努力,忍受了巨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煎熬,但仍然无法将这条巨鱼制服。
老渔夫与这条巨鱼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期间展现出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他与马林鱼斗智斗勇,用他极限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战胜对手。
尽管在捕鱼过程中,老渔夫备受疲惫、饥饿和孤独的折磨,但他从未放弃。
他很清楚自己已经与这条鱼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他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之间的争斗和尊严的表达。
然而,尽管他的努力,最终他只能捕捉到巨鱼的尾部骨架,而其他的肉已被鲨鱼吃掉了。
老渔夫带着疲倦和失望回到渔村,疲倦不安地睡去。
醒来时,他发现他成为了村里的一个景点,人们都赞扬他的勇气和努力。
尽管他失败了,但他的才华和决心得到了肯定。
整个故事强调了人性的勇气、坚持和尊严。
老渔夫虽然面对着不公平的命运,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并没有被失败击倒,而是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毅力和决心。
这个故事反映了海明威自己的价值观,他相信人类应该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还触及了一些普遍的主题,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孤独。
在海的广袤和无垠面前,老渔夫体验到了自然的威力和他自身的微不足道。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
海明威《老人与海》赏析

海明威《老人与海》赏析《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刊载《老人与海》的那一期《生活》杂志在48小时内售出了五百三十多万册,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一、《老人与海》主题思想在作品《老人与海》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
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出海打渔,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这鱼实在太大了,是一条比他的渔船还长2英尺的鱼,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被老人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
老人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从未经受过的考验。
老人的命运似乎并不成功,在归程中他一再遭遇鲨鱼的袭击,;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鲨鱼出现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鲨鱼出现了,于是老人抖擞精神和鲨鱼殊死搏斗,一场征服和反征服的搏斗。
经过殊死的搏斗,最后回到港口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人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和胜利。
虽然老渔夫没有把完整的马林鱼拖回海岸,在别人眼里是失败的,但实际上他是成功的。
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
他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每个人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老人与海》新析摘要: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多把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作为研究重点,而从生态视角对该书进行研究还不太多。
如从生态视角进行观照,则可发现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等等战斗,都是没有胜利者的战斗。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生态和谐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老人与海》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部巨着的问世在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学术界也掀起了对其作品的研究高潮。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老人与海》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但是从生态视角进行研究的则较少,这势必造成对海明威作品研究的一个缺憾。
本文试图以生态视角为观照,对这一巨着进行剖析,探究其生态学层面上的意义。
生态批评(eocriticism)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通过寻找文本中自然的缺席,以研究文学作品中自然如何被再现,并通过重新发现、重新思索、重新阐释自然写作,以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作为一位迷恋大自然的作家,对大自然的关注是海明威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
大自然中莽莽苍苍的森林,奔腾不息的河流,波涛汹涌的大海,树木葱郁的青山,为海明威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对自然的酷爱又使他一生酷爱打猎、钓鱼、游泳、滑雪等这些接近大自然的活动。
他去过伊利诺斯州的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班牙、东非、基韦斯特、比米尼,古巴、美国西郊的落基山等地,他用心去贴近自然,欣赏自然,关注自然,努力做到回归自然。
甚至他的住处———橡树园、华隆湖畔的避暑茅舍、基韦斯特了望田庄、太阳谷、凯彻姆等,都是贴近自然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内战,旅居过法国和古巴,到非洲打猎,到西班牙看斗牛,还当过救护车司机,受过伤,得过勋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其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更加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对人类文明的失望。
可以说海明威一生都在寻找未遭破坏、未被开发的自然,并希求从中找到慰藉。
然而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虽然发现了一些生态和谐的画面,但更多的则是一幅幅生态失衡的画面,我们似乎听到了画面背后海明威老人一声声的叹息,似乎又看到了海明威老人如同书中的老人一样在生态遭到破坏的环境中挣扎着,思考着。
那么他在思考什么呢?一、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他不但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且受到了当地一些渔民们的白眼。
为了不服输,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得起他曾经获得的那些诸如圣地亚哥冠军的称号,他决定冒险,把船划进大海的深处,把陆地的气息抛到身后。
圣地亚哥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一个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他和他的小船到来之前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生态平衡,构建着自身的生态和谐。
他的到来必将破坏它的生态和谐,尽管他也爱着朝夕相处的大海,因为在老人圣地亚哥看来,自然界应该是人类的朋友、兄弟,甚至是母亲。
他常梦到“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刺眼,还有高耸的海峡和褐色的大山…,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发生过的大事,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某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
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戏耍着,他爱它们,如同他爱这男孩”。
(参见海明威《春潮·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下面引文同出此书)。
他非常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这老人总是拿海洋当女性”。
可见他梦中的狮子不再是凶猛的草原之王,而是像小猫一样可爱,于是在梦中他和狮子的关系不是猎杀和被猎杀的关系,而是像伙伴一样地相互嬉戏,而他和大海的关系也就像母子关系一样。
既然他和大海相依为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理论上来说他得保护大海,不能伤害大海,包括里面的大马林鱼,这样他才能和大海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然而现实迫使他放弃了原先的信条,侵入了大马林鱼的活动领域,准备破坏既有的和谐,而大马林鱼也在无意中中了老人的圈套,生态和谐进一步走向失衡。
尽管在老人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之间出现了如下的一些和谐画面“:鱼儿一刻不停地游着,鱼和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行进…再吃一些吧,美美地吃吧…鱼儿,我爱你,非常尊敬你…我巴望也能养那条大鱼,他想,它是我的兄弟…你觉得怎样啊,鱼啊?拖着这船吧,鱼啊…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但这种人鱼一体的画面背后总是充斥着即将到来的血腥屠杀,而老人也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了他对大马林鱼的态度“,鱼儿,我要奉陪你到死…不过我今天得把你杀死…我不得不把它杀死,而且得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
于是无辜的大马林鱼便从不知不觉地中计、全力以赴地逃跑、难以忍受地疲惫、困兽犹斗地反抗,而逐渐走向挣扎,无奈,绝望和毁灭。
最后这令人揪心的一幕彻底把人鱼生态的和谐毁掉了“,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觉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从水中高高跃起…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大马林鱼虽然死掉了,然而它并没有失败,它在和老人的搏斗中很有风度地、优雅地离去了,它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与抵抗,它已经为自己和谐的生态环境负了应尽的责任,它让老人吃尽了苦头,使他浑身是伤,疲惫不堪,心力憔悴,最终一无所获。
大马林鱼失去了生命,赢得了尊重,老人圣地亚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死了大马林鱼却得不到它,可见老人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都在实践着书中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给打败”。
大马林鱼虽然被毁灭了,但没有被打败,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毁灭了大马林鱼,但没有打败它,也没有得到它,他们之间没有胜利者。
二、没有胜负———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大马林鱼和鲨鱼是和谐的海洋生态圈的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和谐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海洋生态的平衡。
在《老人与海》中,他们却和睦不再,可怜的大马林鱼虽然悲壮地死了,但凶猛的鲨鱼却并没有放过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海域,不同的鲨鱼群向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大马林鱼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马林鱼在默默无闻中任人宰割,身上一块块肉被无情的鲨鱼撕下,在悲壮、惨烈、血腥的屠杀中变得体无完肤,最后只剩下白骨和长刺,生态和谐再次被杀戮替代。
但鲨鱼并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鲨鱼被老人圣地亚哥打得死的死、伤的伤,老人圣地亚哥的行动虽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用生命拼来的大马林鱼,但却以另外方式为已经死去的大马林鱼报了仇,可见在这场战斗中,鲨鱼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老人圣地亚哥替它报了仇。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打死第3期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打伤了一群又一群的鲨鱼,但却无法保住他的战利品大马林鱼。
对鲨鱼来说,老人圣地亚哥是它们业已生活许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侵入者、破坏者,对其战利品大马林鱼的攻击就是对老人的有力反抗,最终它们以死伤为代价消灭了整个大马林鱼,可见老人圣地亚哥和鲨鱼之间的战斗也没有胜利者。
三、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打鱼技术顶呱呱、恪守传统捕鱼技术的倔强老人。
在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他倒了血霉“,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原来的徒弟马诺林给他送来;而曾跟他一起捕鱼的男孩马诺林,迫于父母的压力最后也离开了他,于是他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马诺林是他身边唯一的伙伴和助手,可以说支撑着老人圣地亚哥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又被抽掉了一根。
马诺林到了另外一条船上,头一个礼拜就打到了三条好鱼,当地渔民们又怎能不对老人白眼相看呢?在物质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他的精神与心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得起他那些诸如圣地亚哥冠军称号的辉煌历史,物质上已陷于困顿、心理上也陷入了绝对孤独的老人不顾一切地要到远海去打一条大鱼。
在漫长的三天里,他拼尽全力并且用尽所有技巧却仍像以前一样一无所获。
他痛苦地挣扎到自己的棚屋中后,生命体征都已经大幅下降,鱼具也基本被全部毁坏,他虽然向社会证明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高超的捕鱼技术,但除此之外却一无所得,物质状况和身体状况的恶化还将继续下去,心理承担的压力也不会减轻很多,因此也不能说他在和社会之间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同样,他一无所获的回来虽然不能让社会的人对他完全认同,而只能换来人们的一丝同情,但当时社会上对他白眼的人会因为他三天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捕鱼技术而认为他有别于从前,因此社会在和老人圣地亚哥的战斗中也没有获胜。
应该看到,尽管男孩马诺林决定不顾父母和社会上的反对回到老人圣地亚哥的身边(似乎老人占了上风),尽管老人准备改善捕鱼工具,弄一支好钢做的长矛(似乎老人下次会获胜),但再好的钢做的长矛也不能掩盖捕鱼工具上的落后,和当时已经被很多人采用的先进捕鱼技术已经无法相比,其后果必将是下一次捕捉大鱼的失败,徒弟将再次离开他,他将再次面临上一次八十四天捕捉不到鱼的困难局面和尴尬境地。
可见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之间本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却因双方种种原因而被破坏,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分胜负。
四、没有胜负———海明威与社会评论界普遍认为海明威和当时他所生活的社会之间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
这是因为海明威《老人与海》之前的作品《丧钟为谁响起》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不少评论者认为此书和他先前的《有钱的和没钱的》缺乏海明威原先那种凝炼、白描、控制、纯净的艺术风格和冰山一角的写作原则,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直露,认为海明威在创作上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不在少数。
《过河入林》毫无节制地表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退休美军上校追思昔日恋人、顾影自怜的伤感情调,更加深了评论界的这一推断(参见李公昭《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第139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很多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海明威像老人圣地亚哥一样也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也急于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朽的创作力。
而他沉寂十多年之后并且于1952年发表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则让评论界眼前一亮。
他们普遍认为这部文笔优美、风格纯净、思想深邃的巨着恢复了他在《太阳照样升起》等作品中的自律、优雅、紧凑、凝炼的写作风格,将他的叙事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并获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