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 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斗争精神

《老人与海》的斗争精神《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简洁有力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
他已经连续八十四天空手而归,被人们视为“失败”的象征。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捕鱼生涯。
在第八十五天,他毅然决然地独自出海,前往更远的海域寻找猎物。
圣地亚哥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斗争。
他与外界的质疑和嘲笑作斗争,与自己内心的动摇和沮丧作斗争。
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捕到鱼,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一次次地出海,哪怕面对的是未知的风险和可能的一无所获。
终于,圣地亚哥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然而,这只是斗争的开始。
这条马林鱼实在太大了,拖着他的船只一直向海里行进。
在与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
他的双手被渔线勒得鲜血淋漓,身体也因为长时间的紧张和用力而疲惫不堪,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告诉自己:“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在这场看似不可能胜利的战斗中坚持了下来。
经过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圣地亚哥终于战胜了马林鱼。
但他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在回程的路上,他遭遇了一群鲨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又一次投入到了战斗中。
尽管他拼尽全力,最终也只带回了一具马林鱼的骨架。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依然是胜利者。
圣地亚哥的斗争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与鱼和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
他生活贫困,孤苦伶仃,但他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
他以大海为家,以捕鱼为生,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的一切。
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定。
他明白,人生就像大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全力以赴。
这种斗争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努力了很久,却依然看不到希望;有时候,我们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又面临新的危机。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他,是一个普通的老渔夫,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失败者,84天无任何收获,第85天,他钓到了一条巨鱼,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虽明知很难取胜。
但仍不放弃。
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
但老人仍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最终突出重围。
将大鱼的骨架带回了渔湾。
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渔夫桑提亚哥,他的确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他连续84天捕不到鱼,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渔夫连鱼都捕不到他还是一个真正的渔夫吗?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第85天仍然出海捕鱼。
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正如歌德所说的:“你若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古时愚公移山,他明知道开山挖石绝非易事,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可为之的事情,这需要自己的子子孙孙一代代地坚持不懈做下去,可他仍然坚持带着子孙们一天天去移石。
愚公不也“知其不可为”,却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了吗?连古时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翁都如此,那我们呢?“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这就是《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想揭示的哲理。
我们人性是强悍的,但是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困难挑战,超越它们,这个困难才一次次减少,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述了这条鱼的巨大,申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
我想,也许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为他始终摆脱不了孤独,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许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
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深深的明白着对老人身处孤岛的孤独与无奈,可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感叹。
《老人与海》教会了我很多。
什么是失败,失败的真正意义是在遭遇了挫折之后是否有勇气爬起,失去了再来一次的勇气,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梦想后又是否可以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
打不败的灵魂——《老人与海》读后感

打不败的灵魂——《老人与海》读后感失败,在许多人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胜利必定属于你。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霜与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于与失败做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位穷困不堪、厄运连连,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历。
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
大马林鱼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
大马林鱼企图回到大海,老人为了伏制大马林鱼精疲力竭,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
一群大鲨鱼又与老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老人命保住了,大马林鱼的肉却被鲨鱼吃掉了,只好拖着一副鱼骨架回去…… 在海上,老人经历了两次困难,也可以说经历了两次生死搏击,老人都以顽强的意志与大马林鱼和大鲨鱼作斗争,他最后成功了。
是呀,只要保持一颗乐观坚强的心,用它去面对失败,最终会获得成功。
小时候我生活的农村里,特别羡慕城市里的孩子的生活,由此陷入了忧伤。
后来几个大学生来到这里写生,一位姐姐告诉我:“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
她每天背个破书包,跑步去六公里的学校上学。
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学费。
后来她考上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助学贷款……” 我起初不相信,姐姐说那个女孩儿就是她。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困难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我们应该时时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与困难,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不能被击败。
《老人与海》:坚持与命运的搏斗

老人与海:坚持与命运的搏斗
引言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一个老渔夫和他对抗命运的艰苦旅程。
本文将探讨主题“坚持与命运的搏斗”,以揭示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
1. 老人的坚持
•在面对日益逼近的年老和社会现实压力时,老人依然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灵。
他不愿承认自己已过气或被现实打败。
•尽管连续多年未能有所收获,老人仍然追逐着大鱼,并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命运。
•他用毅力和勇气面对枯燥无聊而严峻的渔船生活,在孤寂中坚定地迎接挑战。
2. 命运对抗
•大鱼是故事中老人与命运对决的象征。
它体现了强大而威严的力量,同时具有一定程度上不可预测性。
•这次捕鱼之旅成为了老人挑战命运的机会,他不断地与大鱼斗智斗勇,展现出他对命运的抗争精神。
•尽管最终被大鲨鱼夺去了胜利果实,老人的坚持却超越了成败的价值,宣扬了对抗命运的勇敢和尊严。
3. 一位孤独而坚韧的战士
•老人是一个充满孤独感和坚忍力量的角色。
他在渔船上度过了无数个寂寞的日子。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老人依然保持着清醒与理智,不畏惧困境中所带来的挑战。
•这个故事里女儿也有重要地位:她在艰辛时期给予老人信心与支持。
结论
《老人与海》展现了一个追求自由、奋斗不息、在命运面前保持尊严与坚守信
念的故事。
透过老渔夫和他与大鱼搏斗的经历,作者呈现出对命运嘲弄和践踏。
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深刻的含义,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通过努力、毅
力和坚持,人们能够与命运搏斗,并取得他们一直渴望的胜利。
高中语文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人物介绍

《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概括《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概括老人与海主要内容(一)《老人与海》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人物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小鲨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
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二)《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海明威的巅峰之作,之所以不同于海明威其他硬汉小说,就在于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不但写了硬汉,而且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永恒价值。
正是这一点使得《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圣地亚哥与海明威其他小说中的硬汉有了天壤之别。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给打败”.孤独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刚毅的性格、精湛的钓鱼术等勾勒出他已不仅仅是条硬汉,而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更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作者海明威在他身上找到了一种灵魂,这灵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
从他身上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让人深思的境界:自信、勇敢、乐观、单纯、孤寂及睿智。
而且从他身上可以品味到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在当今的人群中也是罕有的。
《老人与海》的坚韧斗争

《老人与海》的坚韧斗争《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简洁有力的文字,描绘了一位老渔夫在大海上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尽的勇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
他已经连续八十四天空手而归,被人们视为倒霉的失败者。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捕鱼生涯。
终于,在第八十五天,他独自一人出海,驶向那广阔无垠且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
圣地亚哥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那孤独和寂寞。
在茫茫大海上,他孤身一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只有海浪声和风声相伴。
这种孤独对于常人来说或许是无法承受的,但圣地亚哥却凭借着内心的坚定和对捕鱼的热爱,坚守在自己的船上。
他回忆着过去的经历,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在孤独中寻找着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地亚哥终于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猎物,然而想要捕获它绝非易事。
马林鱼体型巨大且力量惊人,它拖着老人的船只一直前行。
圣地亚哥没有丝毫退缩,他紧紧握住钓索,与马林鱼展开了一场漫长而激烈的较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双手被钓索勒得鲜血淋漓,身体也因为长时间的紧张和劳累而疲惫不堪。
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绝不放弃的决心。
经过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圣地亚哥终于战胜了马林鱼。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成就感。
然而,他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回程的路上,他遭遇了一群鲨鱼的袭击。
这些贪婪的家伙嗅到了马林鱼的血腥味,纷纷前来抢夺老人的胜利果实。
圣地亚哥毫不畏惧,他用尽一切办法与鲨鱼抗争。
他用鱼叉、用船桨,甚至用木棍,试图击退这些凶猛的敌人。
但鲨鱼的数量太多,最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捕获的马林鱼被鲨鱼们一点点吞噬。
当圣地亚哥回到港口时,他带回的只是一具马林鱼的骨架。
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沮丧和绝望,相反,他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因为他知道,他在这场与大海、与命运的斗争中,没有被打败。
他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他捍卫了作为一个渔夫的尊严。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原文及赏析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原文及赏析【导语】: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里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原文及赏析吧海明威的《老人与海》_沉默的大多数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300字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老人与海主要内容300字《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与海主要内容300字,希望大家喜欢!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篇1《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
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篇2“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出自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的一句名言,直到读完了整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主要公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再次出海却见到了罕见的马林鱼,他与马林鱼缠斗了很久,最后却在返航时遇到了鲨鱼,虽然他知道反抗已是徒劳,但他依然与鲨鱼做斗争,直到最后船靠岸时,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在这一部作品中,鲨鱼群象征着生活的困难,而那条大马林鱼则象征着理想,我们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有缺陷,但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些缺陷并且努力拼搏想要战胜他而不是屈服于他时,结果无论如何都已不再重要,一个人的价值已充分体现出来。
桑提亚哥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努力过、奋斗过,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胜利者,他就是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与决心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篇3《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位孤独的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第八十五天遇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较量,老人终于如愿的捕获一条大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多把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作为研究重点,而从生态视角对该书进行研究还不太多。
如从生态视角进行观照,则可发现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等等战斗,都是没有胜利者的战斗。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生态和谐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老人与海》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部巨著的问世在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学术界也掀起了对其作品的研究高潮。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老人与海》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但是从生态视角进行研究的则较少,这势必造成对海明威作品研究的一个缺憾。
本文试图以生态视角为观照,对这一巨著进行剖析,探究其生态学层面上的意义。
生态批评(eocriticism)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通过寻找文本中自然的缺席,以研究文学作品中自然如何被再现,并通过重新发现、重新思索、重新阐释自然写作,以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作为一位迷恋大自然的作家,对大自然的关注是海明威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
大自然中莽莽苍苍的森林,奔腾不息的河流,波涛汹涌的大海,树木葱郁的青山,为海明威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对自然的酷爱又使他一生酷爱打猎、钓鱼、游泳、滑雪等这些接近大自然的活动。
他去过伊利诺斯州的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班牙、东非、基韦斯特、比米尼,古巴、美国西郊的落基山等地,他用心去贴近自然,欣赏自然,关注自然,努力做到回归自然。
甚至他的住处———橡树园、华隆湖畔的避暑茅舍、基韦斯特了望田庄、太阳谷、凯彻姆等,都是贴近自然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内战,旅居过法国和古巴,到非洲打猎,到西班牙看斗牛,还当过救护车司机,受过伤,得过勋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其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更加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对人类文明的失望。
可以说海明威一生都在寻找未遭破坏、未被开发的自然,并希求从中找到慰藉。
然而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虽然发现了一些生态和谐的画面,但更多的则是一幅幅生态失衡的画面,我们似乎听到了画面背后海明威老人一声声的叹息,似乎又看到了海明威老人如同书中的老人一样在生态遭到破坏的环境中挣扎着,思考着。
那么他在思考什么呢?一、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他不但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且受到了当地一些渔民们的白眼。
为了不服输,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得起他曾经获得的那些诸如圣地亚哥冠军的称号,他决定冒险,把船划进大海的深处,把陆地的气息抛到身后。
圣地亚哥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一个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他和他的小船到来之前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生态平衡,构建着自身的生态和谐。
他的到来必将破坏它的生态和谐,尽管他也爱着朝夕相处的大海,因为在老人圣地亚哥看来,自然界应该是人类的朋友、兄弟,甚至是母亲。
他常梦到“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刺眼,还有高耸的海峡和褐色的大山…,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发生过的大事,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某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
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戏耍着,他爱它们,如同他爱这男孩”。
(参见海明威《春潮·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下面引文同出此书)。
他非常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这老人总是拿海洋当女性”。
可见他梦中的狮子不再是凶猛的草原之王,而是像小猫一样可爱,于是在梦中他和狮子的关系不是猎杀和被猎杀的关系,而是像伙伴一样地相互嬉戏,而他和大海的关系也就像母子关系一样。
既然他和大海相依为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理论上来说他得保护大海,不能伤害大海,包括里面的大马林鱼,这样他才能和大海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然而现实迫使他放弃了原先的信条,侵入了大马林鱼的活动领域,准备破坏既有的和谐,而大马林鱼也在无意中中了老人的圈套,生态和谐进一步走向失衡。
尽管在老人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之间出现了如下的一些和谐画面“:鱼儿一刻不停地游着,鱼和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行进…再吃一些吧,美美地吃吧…鱼儿,我爱你,非常尊敬你…我巴望也能养那条大鱼,他想,它是我的兄弟…你觉得怎样啊,鱼啊?拖着这船吧,鱼啊…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但这种人鱼一体的画面背后总是充斥着即将到来的血腥屠杀,而老人也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了他对大马林鱼的态度“,鱼儿,我要奉陪你到死…不过我今天得把你杀死…我不得不把它杀死,而且得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
于是无辜的大马林鱼便从不知不觉地中计、全力以赴地逃跑、难以忍受地疲惫、困兽犹斗地反抗,而逐渐走向挣扎,无奈,绝望和毁灭。
最后这令人揪心的一幕彻底把人鱼生态的和谐毁掉了“,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觉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从水中高高跃起…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大马林鱼虽然死掉了,然而它并没有失败,它在和老人的搏斗中很有风度地、优雅地离去了,它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与抵抗,它已经为自己和谐的生态环境负了应尽的责任,它让老人吃尽了苦头,使他浑身是伤,疲惫不堪,心力憔悴,最终一无所获。
大马林鱼失去了生命,赢得了尊重,老人圣地亚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死了大马林鱼却得不到它,可见老人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都在实践着书中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给打败”。
大马林鱼虽然被毁灭了,但没有被打败,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毁灭了大马林鱼,但没有打败它,也没有得到它,他们之间没有胜利者。
二、没有胜负———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大马林鱼和鲨鱼是和谐的海洋生态圈的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和谐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海洋生态的平衡。
在《老人与海》中,他们却和睦不再,可怜的大马林鱼虽然悲壮地死了,但凶猛的鲨鱼却并没有放过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海域,不同的鲨鱼群向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大马林鱼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马林鱼在默默无闻中任人宰割,身上一块块肉被无情的鲨鱼撕下,在悲壮、惨烈、血腥的屠杀中变得体无完肤,最后只剩下白骨和长刺,生态和谐再次被杀戮替代。
但鲨鱼并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鲨鱼被老人圣地亚哥打得死的死、伤的伤,老人圣地亚哥的行动虽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用生命拼来的大马林鱼,但却以另外方式为已经死去的大马林鱼报了仇,可见在这场战斗中,鲨鱼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老人圣地亚哥替它报了仇。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打死第3期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打伤了一群又一群的鲨鱼,但却无法保住他的战利品大马林鱼。
对鲨鱼来说,老人圣地亚哥是它们业已生活许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侵入者、破坏者,对其战利品大马林鱼的攻击就是对老人的有力反抗,最终它们以死伤为代价消灭了整个大马林鱼,可见老人圣地亚哥和鲨鱼之间的战斗也没有胜利者。
三、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打鱼技术顶呱呱、恪守传统捕鱼技术的倔强老人。
在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他倒了血霉“,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原来的徒弟马诺林给他送来;而曾跟他一起捕鱼的男孩马诺林,迫于父母的压力最后也离开了他,于是他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马诺林是他身边唯一的伙伴和助手,可以说支撑着老人圣地亚哥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又被抽掉了一根。
马诺林到了另外一条船上,头一个礼拜就打到了三条好鱼,当地渔民们又怎能不对老人白眼相看呢?在物质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他的精神与心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得起他那些诸如圣地亚哥冠军称号的辉煌历史,物质上已陷于困顿、心理上也陷入了绝对孤独的老人不顾一切地要到远海去打一条大鱼。
在漫长的三天里,他拼尽全力并且用尽所有技巧却仍像以前一样一无所获。
他痛苦地挣扎到自己的棚屋中后,生命体征都已经大幅下降,鱼具也基本被全部毁坏,他虽然向社会证明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高超的捕鱼技术,但除此之外却一无所得,物质状况和身体状况的恶化还将继续下去,心理承担的压力也不会减轻很多,因此也不能说他在和社会之间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同样,他一无所获的回来虽然不能让社会的人对他完全认同,而只能换来人们的一丝同情,但当时社会上对他白眼的人会因为他三天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捕鱼技术而认为他有别于从前,因此社会在和老人圣地亚哥的战斗中也没有获胜。
应该看到,尽管男孩马诺林决定不顾父母和社会上的反对回到老人圣地亚哥的身边(似乎老人占了上风),尽管老人准备改善捕鱼工具,弄一支好钢做的长矛(似乎老人下次会获胜),但再好的钢做的长矛也不能掩盖捕鱼工具上的落后,和当时已经被很多人采用的先进捕鱼技术已经无法相比,其后果必将是下一次捕捉大鱼的失败,徒弟将再次离开他,他将再次面临上一次八十四天捕捉不到鱼的困难局面和尴尬境地。
可见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之间本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却因双方种种原因而被破坏,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分胜负。
四、没有胜负———海明威与社会评论界普遍认为海明威和当时他所生活的社会之间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
这是因为海明威《老人与海》之前的作品《丧钟为谁响起》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不少评论者认为此书和他先前的《有钱的和没钱的》缺乏海明威原先那种凝炼、白描、控制、纯净的艺术风格和冰山一角的写作原则,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直露,认为海明威在创作上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不在少数。
《过河入林》毫无节制地表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退休美军上校追思昔日恋人、顾影自怜的伤感情调,更加深了评论界的这一推断(参见李公昭《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第139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很多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海明威像老人圣地亚哥一样也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也急于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朽的创作力。
而他沉寂十多年之后并且于1952年发表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则让评论界眼前一亮。
他们普遍认为这部文笔优美、风格纯净、思想深邃的巨著恢复了他在《太阳照样升起》等作品中的自律、优雅、紧凑、凝炼的写作风格,将他的叙事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并获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