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必背考点: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1年考研政治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圣才出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
[2017年真题] A.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B.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答案】A【解析】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经过一年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之不能持久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不待完全粉粹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6月底,三路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B项,解放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没有战略相持阶段(抗战有战略相持阶段)。
C项,1948年秋,毛泽东同志从人口到兵力和解放区面积对比后,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项,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在1947年进行战略进攻时,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2016年真题]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答案】C【解析】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
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吴鼎昌 议道: 议道:“可邀中共领袖毛泽东 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毛泽东来, 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毛泽东来,则 若毛泽东不来, 谈;若毛泽东不来,则是无视 和平、失理之举。若谈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 和平、失理之举。若谈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 若谈不成, 若谈不成,则共产党是破坏 和平。无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 和平。无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加紧部 择机讨伐! 署,择机讨伐!”重庆谈判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李公朴
闻一多
李闻惨案中受害的李公朴
不需分兵守卫后方,机动 兵力大大增强 士气高涨,满怀胜利激情
1947年10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2月,杨家沟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 1947年12月 纲领。 纲领。
装备军队 训练军事人员
45个师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美国帮助蒋介石训练部队
而
我军的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 我军的作战方针 以歼灭敌人 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 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不以 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即 集中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 集中优势兵力 选择薄弱或孤 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立之敌 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复杂,复习有难度,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新东方网考研频道特别分享史纲要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有哪些知识要点: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 年 月 日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毛泽东分析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 年 月 日 鲜明地提出了“ 中,鲜明地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4、以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 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原则:集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土地改革;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土地改革;②人民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政协与《共同纲领》 政协与《共同纲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 大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大意义;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考查三个经验的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意义以及各个时期的 不同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不同点。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领导” 参与” 支持” 基本经验三个: 即“领导”、“参与”、“支持”。基本经验三个: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考研政治(为新中国而奋斗)-试卷2

考研政治(为新中国而奋斗)-试卷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前线的战争B.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C.“中间道路”D.学生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
答案为B。
3.1947年,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 )(分数:2.00)A.二二八起义B.一二.一运动C.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D.五二〇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第二奈战线的形成及学生运动的高涨。
答案为D。
4.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各民主党派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其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答案为D。
5.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他们所提倡的是( )(分数:2.00)A.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D.民主主义的道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及错误实质。
答案为C。
6.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事件是( )(分数:2.00)A.下关惨案B.李闻血案C.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D.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标志性事件。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复习知识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2、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3、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国性内战。
4、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5、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6、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7、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在全面内战爆发半年后,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运动”)由此掀起。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运动”)。
1946年6月23日下关惨案。
8、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四、国民党的渗透性危机
淮海战役是国共规模 最大的战略决战, 最大的战略决战,国 民党视其为“ 民党视其为“党国存 亡所系” 亡所系”。但蒋桂双 方却只图本集团的私 利,热衷于倾轧争夺 党国存亡” ,置“党国存亡”于 不顾, 不顾,使国民党军自 始至终完全处于被动 挨打的境地。 挨打的境地。
四、国民党的渗透性危机
一、国民党合法性的流失
1、外交屈膝 、
《大公报》:“中国人民 大公报》 ,对日本军阀丑恶的记忆 太深, 太深,现已感觉美国在帮 助我们的敌人,甚至在培 助我们的敌人, 养其重行侵略的可能, 养其重行侵略的可能,这 是中国人民认为万万不可 的。” 新中华》 《新中华》:“反动的日 本的再起, 本的再起,不惟是世界的 大祸患,对于我们中国, 大祸患,对于我们中国, 尤其是致命的威胁” 尤其是致命的威胁”。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 会选举条例》 “ 会选举条例》 :“采 取普遍、直接、平等、 取普遍、直接、平等、 无记名投票选举制 ……” “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 年满18岁 民,年满 岁,不分民 族,在抗日根据地里享 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罢免权, 罢免权,参加一切政治 活动的权利。 活动的权利。”
一、国民党合法性的流失
1、外交屈膝 、
《解放日报》:“自去年 解放日报》 九月美军在中国登陆以来 ,美军事实上已在蒋介石 的同意下占领了中国的各 大都市、海港、 大都市、海港、飞机基地 和铁路线。 和铁路线。美国现在在中 国驻扎着数万人的海军陆 战队,两个舰队, 战队,两个舰队,三个空 军大队, 军大队,和为数四五千人 的军事顾问团。 的军事顾问团。”
一、国民党合法性的流失
2、民生困顿 、 1946年国统区农业 年国统区农业 生产较抗战前减产 约8%到12%, 到 , 1947年比 年比1946年 年比 年 又减产33%到40% 又减产 到 ,到1948年,农业 年 生产继续下降, 生产继续下降,比 战前减产40%以上 战前减产 以上 。
考研政治(为新中国而奋斗)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为新中国而奋斗)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为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而达成的协议是A.双十协定B.《共同纲领》C.《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D.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正确答案:A解析: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A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为新中国而奋斗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A.山东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中原解放D.陕甘宁解放区正确答案:C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为新中国而奋斗3.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五项协议及其他协议的性质A.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B.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C.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D.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正确答案:A解析: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
它也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
B、D选项为干扰项,A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为新中国而奋斗4.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A.战略防御的序幕B.战略决战的序幕C.战略进攻的序幕D.战略相持的序幕正确答案:C解析: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战略相持阶段。
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为新中国而奋斗5.1947年10月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口号的文件是-A.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正确答案:C解析: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史纲必背考点:为新中国而奋
斗
考点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国际: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考点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考点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性质的,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考点4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与此同时,各战场陆续转入进攻,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考点5土地革命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 ,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②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考点6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945年底,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 。
考点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考点8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因为:
(1)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 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3)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考点9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考点10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论述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考点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5)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考点1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 原因: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2) 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提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