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剪切力V=pSmax(L-hC)B/2 (KN) 验算 V≤ 0.07fcAV
####### 满足
五、软弱下卧层验算 225.80 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Z=fkZ+13η dZ(D-0.5) (KN/m2) 基底所在土层以下各土层顶面至上一土层顶面或基底的距离z1=D1-d;zn+1=Dn+1-Dn (m) 84.59 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设计值pZ=F/(B+∑2ztgθ )(L+∑2ztgθ ) (KN/m2) 2 78.00 下卧层顶面土自重压力标准值pCZ=12D (KN/m ) pZ+pCZ (KN) 验算 pZ+pCZ≤fZ 162.59 满足 六、基础配筋计算 基础底面净反力平均值pS=F/A (KN/m2)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1=(B-bC)/2 (m)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M1=pSa12(2L+hC)/6 (KN·m) 基础短边方向配筋AS1=M1/(0.9fyLh0) (mm2)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2=(L-hC)/2 (m)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M2=pSa22(2B+bC)/6 (KN·m) 基础长边方向配筋AS2=M2/(0.9fyBh0) (mm2) 基础全截面折算高度h' (mm) 641.5 最小配筋量ASmin=0.15%h'*1000 (mm2) 短边选用钢筋直径d (mm) 长边选用钢筋直径d (mm) 14 钢筋间距s (mm) 钢筋间距s (mm) 120 2 ####### 短边实配钢筋 (mm ) 长边实配钢筋 (mm2) 短边是否满足 长边是否满足 满足 153.06 2.13 ####### ####### 2.13 ####### ####### 962.23 14 120 ####### 满足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

地基承载力问答1、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使用?答1、f=fk+ηbγ(b-3)+ηdγο(d-0.5)式中: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ηb、η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b--基础宽度(m)d——基础埋置深度(m)γ--基底下底重度(kN/m3)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答2 、你想直接用标贯计算承载力,是可行的,承载力有很多很多的计算方法,标贯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规范都逐渐取消了,老版本的工程地质手册记录了很多的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标贯锤击数N确定承载力的公式,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适合你所在地方条件的公式来计算。
答3、根据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fa=Mb*γ*b+Md*γm*d+Mc*Ck其中Ck为粘聚力标准值,由勘察单位实地勘察、实验确定,在勘察报告上按土层列表显示。
2、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d如何取值?d是地基的埋置深度还是基底到该层土层底的深度?答、d就是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3、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何推导答、你可以到百度文库里面下载一个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里面有详细的给你介绍的!4、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具体符号代表什么?怎样计算?答、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式中:P u——极限承载力,K a c——土的粘聚力,KP a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N c ,N q ,N r——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实线查取。
图2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c′=1/3c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式中N c′,N q′,N r′——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b.汉森承载力公式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c,N q,N r值N c N q N r N c N q N r 02422642863083210341236143816401842204432246S c,S q,S r——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表基础形状系数S c,S q,S r值基础形状S c S q S r 条形圆形和方形1+N q/N c1+tanφ矩形(长为L,宽为b)1+b/L×N q/N c1+b/LtanφL d c,d q,d r——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表埋深系数d c,d q,d rd/b 埋深系数d c d q d r≤〉i c,i q,i r——荷载倾斜系数,可查表表荷载倾斜系数i c i q i r注: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F——基础有效面积,F=b'L'm;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 c和e b,则有效基底长度,L'=L-2e c;有效基底宽度:b'=b-2e b。
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

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
地基承载力一般淤泥地基不会超过50kpa,高层建筑地基一般是2500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为f=fk+ηbγ(b-3)+ηdγ0(d -0.5)(5.1.3)。
式中f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k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ηb、ηd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类查表 5.1.3;γ为土的重度,为基底以下土的天然质量密度ρ与重力加速度g 的乘积,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b为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 按3m 考虑,大于6m 按6m 考虑;γ0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d为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主要有四种,具体如下:
1、原位试验法: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2、理论公式法: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
4、当地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说明:f=fk+ηbγ(b-3)+ηdγο(d-0.5)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ηb、η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b--基础宽度(m)d——基础埋置深度(m)γ--基底下底重度(kN/m3)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地基的处理方法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
结构工程师需根据有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的荷载值;根据建筑物荷载差异大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施工顺序等,按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提出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
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8N-20为轻型触探仪公式,规范代用公式是R=(0.8×N-2)×9.8(其中,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N-轻型版触探锤击数)。
动力触权探分为轻型、重型以及超重型三个类型。
目前承建单位一般使用轻型和重型。
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轻型触探仪设备比较轻便,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
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
该方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 其中,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x-重型触探锤击数)。
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里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现已演变为对发展的限制程度进行描述的最常用概念之一。
生态学最早将此概念转引到本学科领域内。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
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表达式。
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的抗压能力,是设计和施工土木工程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土壤承受建筑物及其荷载的能力。
计算地基承载力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特性、地下水位、土壤的重度和其他因素。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承载力公式一(特安德伦公式):特安德伦公式是最常用于计算承载力的公式之一,适用于属于粘性土或粘性土性质为主的土壤。
公式表达如下:q=c*N_c+q'N_q+0.5γBN_γ其中,q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c为粘性土的凝聚力,N_c、N_q、N_γ为朗东系数,取决于土壤的内摩擦角,q'为有效应力,γ为单位体积重力,B为自重影响系数。
2.承载力公式二(帕斯卡公式):帕斯卡公式适用于非饱和土壤,表达如下:q=σ'N_c+0.5γBN_γ其中,σ'为有效应力。
3.承载力公式三(海斯公式):海斯公式适用于砂土,公式表达如下:q=σ'N_c+0.5γBN_γ其中,σ'为有效应力。
4.承载力公式四(罗尔法则):罗尔法则适用于粒间摩擦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土壤,表达如下:q = σ'N_dem其中,N_d为土壤内摩擦角的等效值,em为罗尔摩擦角。
5.承载力公式五(曼宁公式):曼宁公式适用于软土,表达如下:q=cN_c+0.5γBN_γ其中,c为软土的凝聚力。
6.承载力公式六(贝尔金公式):贝尔金公式适用于软弱的饱和黏土,表达如下:q=cN_c+0.5γBN_γ其中,c为软弱饱和黏土的凝聚力。
以上是地基承载力计算中常用的公式。
每个公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土壤特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除了以上公式,还有一些修正公式和其他参数需要考虑,如地下水位对土壤承载力的影响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以确保土地的承载力符合建筑物或结构的需要。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持力层承载力计算
作用在基础顶画的荷载,有竖向力F、水平剪力v、弯矩M,如图2—1所示。
不论其如何
组合,都可概括为中心受压和偏心受压两种状态。
所以,基础底面的压力应满足下列条件:
(1)中心受压基础(图2-1(e))
pk≤fa (2—1)
式中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特征值),kPa。
(2)偏心受压基础(如图2-1(f))除应符合公式(2—1)外,尚应符合
pkmax≤1.2fa(2—2)
式中pkmax——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Fk——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设计值及基础上的土重(可取平均重度20kN/m3),kN;
A——基础底面面积,m2。
式中Mk——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3;
Pkmin——基础底面边沿的最小压力值,kPa。
当偏心受压基础偏心较大时(e>b/6),Pkmin为负值,表示基础与地基脱离,但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
为了充分利用地基的承载力,对较小的工程,允许有较小的负值(负值区不得大于基础宽度的四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输出
一、常规数据 1.43 混凝土抗拉设计值ft (N/mm2)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fc (N/mm2) 14.3 212.85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0=fk+η bγ (b-3)+η dγ 0(d'-0.5) (KN/m2) 2 240.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取值f=MAX(f0,1.1fk) (KN/m ) 二、基础面积计算 基础顶面荷载设计值F=N+Nq (KN)
####### 基底面积估算A0=1.2F/(f-20d) (m2) 4.50 基础短边尺寸B=(A0/(L/B))1/2 (m) 基础短边实际尺寸B (m) 4.70 基底短边方向抵抗矩WB=BL2/6 (m3) 基础长边尺寸L=B*(L/B) (m) 4.70 基底长边方向抵抗矩WL=LB2/6 (m3) 基础底面积实际取值A=B*L (m2)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设计值p=F/A+20d (KN/m2)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值pmax=p+MB/WB+ML/WL (KN/m2) 基础底面边缘最小压力值pmin=p-MB/B-ML/L (KN/m2) 验算 (pmax+pmin)/2≤f 验算 p≤f 满足 验算 pmax≤1.2f 验算 pmin≥B/2 (KN) 验算 V≤ 0.07fcAV
####### 满足
五、软弱下卧层验算 225.80 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Z=fkZ+13η dZ(D-0.5) (KN/m2) 基底所在土层以下各土层顶面至上一土层顶面或基底的距离z1=D1-d;zn+1=Dn+1-Dn (m) 84.59 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设计值pZ=F/(B+∑2ztgθ )(L+∑2ztgθ ) (KN/m2) 2 78.00 下卧层顶面土自重压力标准值pCZ=12D (KN/m ) pZ+pCZ (KN) 验算 pZ+pCZ≤fZ 162.59 满足 六、基础配筋计算 153.06 2.13 2 #######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M1=pSa1 (2L+hC)/6 (KN· m) 2 ####### 基础短边方向配筋AS1=M1/(0.9fyLh0) (mm )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2=(L-hC)/2 (m) 2.13 2 #######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M2=pSa2 (2B+bC)/6 (KN· m) 2 ####### 基础长边方向配筋AS2=M2/(0.9fyBh0) (mm ) 2 基础全截面折算高度h' (mm) 641.5 最小配筋量ASmin=0.15%h'*1000 (mm ) 962.23 短边选用钢筋直径d (mm) 长边选用钢筋直径d (mm) 14 14 钢筋间距s (mm) 钢筋间距s (mm) 120 120 2 2 ####### ####### 短边实配钢筋 (mm ) 长边实配钢筋 (mm ) 短边是否满足 满足 长边是否满足 满足 基础底面净反力平均值pS=F/A (KN/m2)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1=(B-bC)/2 (m)
数据输入
一层柱底荷载设计值N (KN) 220.00 ####### 一层墙体荷载设计值Nq (KN) 0 0.00 m) 0.00 1.1 基底短边方向力矩设计值MB (KN· 3 m) 0.00 9.00 基底长边方向力矩设计值ML (KN·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 (KN/m ) 3 柱沿基础短边方向尺寸bC (mm) 450.00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γ 0 (KN/m ) 13.00 柱沿基础长边方向尺寸hC (mm) 450.00 基础底面宽度b (m) 3.00 基础埋置深度d (m) 基础长短边尺寸比L/B 1.90 1.00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d' (m) 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2 基础高度h (mm) 900 300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fy (N/mm ) 基础边缘高度h1 (mm) 300 以下几项当存在下卧层时输入 基础所在土层以下第一层土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180 1.1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Z (KN/m2) 顶面深度D1 (m) 地基压力扩散角 θ (° ) 4.9 10 1 基础所在土层以下第二层土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140 1.1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Z (KN/m2) 顶面深度D2 (m)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2 (° ) 5.5 10 基础所在土层以下第三层土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140 1.1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Z (KN/m2) 顶面深度D3 (m)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3 (° ) 6.5 10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 (KN/m2) 基础宽度修正系数η b 基础深度修正系数η d
20.09 17.30 17.30 22.09 191.06 191.06 191.06 满足 满足
三、抗冲切验算 153.06 基础底面净反力最大值pSmax=pmax-20d (KN/m2) 2 基础有效高度h0=h-40 (mm) 860 抗冲切面积At=(2bC+2hC+4h0)h0 (m ) 4.51 2 抗冲切力Ft=0.6ftAt (KN) 17.38 3866.5 冲切面积Al=A-B(hC+2h0) (m ) 冲切力Fl=pSmaxAl (KN) 验算 Fl≤ Ft ####### 满足 四、抗剪切验算 抗剪切面积AV=Bh0-(h-h1)(B-bC)/2 (m2) 2.77 抗剪切力0.07fcAV (K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