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速度者,得行测
行测和申论做题技巧

1、行测重在速度和技巧行测的备考关键应该放在通过模块训练来掌握五大类题型的应试技巧及速解方法上,以此来达到提高答题速度的目的。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对每种题型的解答思路、公式、技巧都做了总结,希望考生能够熟练记忆,以便考试时能够快速解题。
另外还必须学会放弃,行测的题量太大,大多数考生往往最后一部分资料分析连试题都没来得及读完。
所以在考试中必须学会有所取舍,对于把握不大而又没有感觉,特别是读起来不明白题意的题要学会放弃,将时间移到有把握拿分的试题上。
此外,还需培养对数字、文字的敏感度,在做题中积累一些如:排除法、代入法和图形结合法等这样的小技巧,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效率。
2、申论重在写作申论热点虽重要,可以帮助考生拓展解题思路,形成具体有效的思维模式,但是最终考查的还是考生的写作能力。
所以考生在复习申论时切记要经常性的找些模拟试卷来练习,并仔细揣摩,找到申论写作的正确方法。
关于时政,国家公务员网时政资料版块每月都会汇总当月的时政热点,另外申论资料也都是热点资料,考生可多作关注。
3、多多做题多多总结做题的目的是用来巩固复习效果,只做题不总结那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浪费精力效果也不明显,多多总结才是提高水平的正确方法。
对于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我们一般平时都能复习到,对于这类重点题型,其解答思路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在应试中一能节约时间,也能保证准确率。
4、以历年真题为指导真题不但可以显示考试内容,也可以看出考试难度,而且前一年真题对下一年有参照作用。
如示例(以下内容选自《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一)测试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行测测试题(附答案)2024

行测测试题(附答案)2024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近日,我国首次完成()城市城区范围确定,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A.683个B.672个C.665个D.656个【答案】:A2.日前,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燃料动力集装箱船——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的订单。
A.核B.氢C.氨D.甲烷【答案】:C3.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24年()起,向在境内合法工作和居留的外籍人员开放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A.6月10日B.7月1日C.6月1日D.5月20日【答案】:C4.2024年1月3日7时3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
A.吉利星座02组B.幸运星座02组C.如意星座02组D.吉祥星座02组1/ 14【答案】:A5.024年3月19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正式启动()行动。
A.天网2024B.打虎2024C.雷霆2024D.猎狐2024【答案】:A6.目前市场上的汽油有90、93、95、97等标号,这些标号代表的意思是()。
A.代表汽油的百分比B.代表汽油本身的碳元素的含量C.代表汽油的抗爆性D.代表汽油本身的纯度【答案】:C7.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正确的是()A.海明威—《呼啸山庄》—美国B.安徒生—《海的女儿》—丹麦C.巴尔扎克—《项链》—法国D.司汤达—《竞选州长》—英国【答案】:B8.以下监督种类中,()。
可以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A.党内监督B.舆论监督C.行政诉讼D.社团监督【答案】:C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藏族B.壮族C.蒙古族2/ 14D.维吾尔族【答案】:B10.关于我国之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最热的地方——乌鲁木齐B.最大的岛屿——台湾岛C.人口最多的省——四川省D.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答案】:B11.关于化学常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演绎推理经典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
2024行测测试题(附答案)

2024行测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6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慧充换电示范区日前在()建成。
A.江苏B.安徽C.湖南D.浙江【答案】:A2.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2577家网站和App、超过()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A.1.4亿B.1.29亿C.1.25亿D.1.16亿【答案】:A3.粤港澳大湾区的齿菌新物种——(),生长于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混合的树林中。
A.红笼头菌B.红星头菌C.小果齿菌D.红佛手菌【答案】:C4.国家版权局消息,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3901件,同比()。
A.增长30.46%B.增长40.46%C.增长42.6%D.增长35.46%【答案】:B1/ 155.截至2024年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以来,累计调水突破()立方米,提升了沿线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
A.600亿B.400亿C.500亿D.700亿【答案】:D6.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是()。
A.保密文件B.机密文件C.秘密文件D.绝密文件【答案】:B7.关于抗日战争中某次会战有如下两点描述:①这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战役之一;②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据此分析此次战役是()。
A.百团大战B.长沙会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答案】:C8.“长江后浪推前浪”体现的哲理是: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只有通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答案】:A9.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形,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A.丙抢劫银行的运钞车,共劫得50万元B.甲到白某家盗窃,被白某发现,白某将甲一直追出户外。
438道言语理解典型例题

438道言语理解题打印整理版试题1:一百多年来,现代语言科学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个时期的代表。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A: 现代语言学发展了一百多年 B: 现代语言学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三大时期C: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D: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答案: B试题2: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
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
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
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
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
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
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
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
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 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B: 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C: 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地冲带 D: 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答案: C试题3: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
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
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
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
2024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类)

2024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
A.绿水青山,节能增效B.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C.绿色低碳,美丽中国D.节能降碳,你我同行【答案】:C2.2024年()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节日。
A.1月10日B.1月12日C.1月9日D.1月11日【答案】:A3.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2024年5月20日在()开幕。
开幕式后,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各项赛事将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赛区展开。
A.安徽省合肥市B.湖南省长沙市C.河南省郑州市D.辽宁省沈阳市【答案】:D4.2024年1月7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大桥和世界最宽跨海大桥——()两用大桥,5号主墩18根6.3米钻孔桩混凝土全部灌注完成,大桥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A.厦海公铁B.西直门公铁1/ 15C.西堠门公铁D.西堠门木铁【答案】:C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A.自主产研汽车B.混合动力汽车C.燃油汽车D.新能源汽车【答案】:D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7.构建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应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使战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A.30%B.20%C.15%D.25%【答案】:C8.“值此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之际,我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国嘉宾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这段话应用的文体属于()。
A.致敬信B.贺信C.慰问信D.感谢信【答案】:B2/ 159.构建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应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行测计算分数标准

行测计算分数标准行测作为一种常见的招聘考试形式,旨在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行测考试中,评分标准是衡量考生成绩的关键因素。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行测的评分标准及其答题技巧,帮助大家提高行测分数。
一、行测概述行测考试通常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题目类型和题量都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
二、行测评分标准1.正确答案得分:行测考试中,每道题目的分值不同,一般在0.5分到2分之间。
正确回答题目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
2.错误答案扣分:与正确答案相比,错误答案会扣除相应的分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行测考试通常不实行倒扣分制,即使回答错误,也不会扣除满分。
3.未作答题目处理:对于未作答的题目,通常采取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按照题目分值扣除分数;二是按照未作答题目数量计算扣分。
具体扣除方式视考试规定而定。
三、行测答题技巧1.提高答题速度:答题速度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尽可能多的题目。
提高答题速度的方法包括:熟练掌握各类题型解题方法、减少审题时间、避免犹豫不决。
2.准确率与速度的平衡: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答题准确率。
考生需要学会在快速回答问题的同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3.答题策略与应用:针对不同模块的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答题策略。
例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可以先阅读题干,再阅读选项;在数量关系模块,可以先解答简单题目,再处理复杂题目。
四、提高行测分数的方法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行测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2.定期进行模拟练习:通过模拟练习,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环境、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3.分析总结错误原因:在练习过程中,考生需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答题策略。
4.学习答题技巧与策略: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判断推理秘笈——类比推理题库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1.肇事逃逸∶法律严惩A. 欺人太甚∶义气相投B. 兢兢业业∶得到好评C. 态度粗鲁∶脾气不好D. 志得意满∶志气大长2.《水浒传》∶林冲A. 《西厢记》∶李生B. 《琵琶行》∶白居易C. 《世说新语》∶周处D. 《蜀道难》∶李白3.犬∶忠诚A. 猪∶屠宰B. 鸡∶鸡汤C. 牛∶勤劳D. 羊∶羊奶4.社会∶和谐A. 关系∶冷淡B. 剥削∶反抗C. 反感∶同情D. 银行∶贷款5.教室∶自习A. 商场∶保洁B. 学校∶宣传C. 公路∶驾车D. 邮局∶邮票6.改革∶开放A. 进口∶出口B. 上楼∶出门C. 苗头∶倾向D. 江西∶湖南7.历史∶明智A. 新闻∶广播B. 法律∶约束C. 制度∶学问D. 政策∶援藏8.枕戈待旦∶刘琨A. 望梅止渴∶杨修B. 黄粱一梦∶尾生C. 洛阳纸贵∶左思D. 结草衔环∶吴起9.但丁∶米开朗琪罗A. 薄伽丘∶拉伯雷B. 莎士比亚∶狄更斯C. 雨果∶乔托D. 司汤达∶达•芬奇10.岳飞∶戚继光A. 文天祥∶郑成功B. 杨业∶祖逖C. 邓世昌∶林则徐D. 杨靖宇∶袁崇焕11.氏族∶部落A. 氯化氢∶盐酸B. 短篇小说∶小说C.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D. 导弹∶直升机12.菡萏∶荷花A. 土豆∶马铃薯B. 西红柿∶番茄C. 香瓜∶甜瓜D. 蚍蜉∶大蚂蚁13. 面条∶食物A. 苹果∶水果B. 手指∶身体C. 蔬菜∶萝卜D. 食品∶巧克力14. 瓷器∶黏土A. 空气∶氧气 B 桌子∶木头C. 水杯∶玻璃D. 布∶棉花15. 剪刀∶布料A. 弓箭∶战争B. 水缸∶盛水C. 秤砣∶钉子D. 鸬鹚∶鱼16. 阿波罗∶太阳A. 维纳斯∶文学B. 狄安娜∶月亮C. 马尔斯∶侵略D. 该隐∶大地17. 航空母舰∶大海A. 轮船∶长江B. 飞机∶机场C. 卫星∶月亮D. 雄鹰∶高空18. 检察院∶检察官A. 公安局∶小偷B. 政府机关∶公务员C. 工人∶工地D. 研究所∶建筑师19. 封面∶书本A. 政治∶统治B. 宗教∶上层建筑C. 雇员∶工厂D. 毛笔∶宣纸20. 强盗∶抢劫A. 电脑∶聊天B. 学生∶实践C. 考生∶作答D. 司机∶送货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 B 【解析】题干两个词语之间是因果关系,B 对应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速读者,得行测——给有缘人我信佛。
而我以前为人自私狭隘,现在深深感到这样不好。
奥巴马的祖母收养了八十多个孤儿,奥巴马的家族是一个善良的家族。
我在想,行善积德总有好处的,不是现世报,就是来世报,不是报自己,就是报儿孙。
呵呵,我也想向她老人家学习,多做善事。
“得速读者,得行测。
”这个是我三年来一直秘而不宣的自以为对付行测的行之有效的技术。
现在给更多同学分享。
一来,就是想行善积德(呵呵,还有点小自私,希望能够给自己下个月的面试积累多些正面能量);二来,知识改变命运是个真理,即使不是每个人学会速读后都能够考上公务员,但至少速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未来更多更快地吸收知识营养,更好地建设我们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未来。
以下是回帖内容:看来做人不能太自私了。
我忘了和楼主一样这次与市考面试擦肩而过的同学还要面对下个月的国考。
其实我自己也报名参加国考了,就是看这次如果有意外没能录用,再去参考。
时间虽然很紧,但还是希望能够帮到楼里的同学。
这里就说一下速读。
昨天我有一个重要的关于速读是提分关键的理由没提到:速读除了提升理解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对于行测来说,比别人多一分钟的时间都不得了。
如果每题比别人快10秒,120题就是1200秒,那就是20分钟啊是不是?(数学真的很差,20分钟这个得数还是靠按计算器算出来的,汗)我个人认为,“得速读者,得行测”。
楼主你既然数学好,却在我这个数学差生都认为简单的送分版块的《资料分析》上面露怯,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恍然大悟:你多半就是因为太慢而影响了心态,最终因心态不好而影响了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度。
说实话,为什么行测看似简单的语文与数学两科,却叫做“能力测验”?所有的行测教材都在强调一个核心——“心态”,凭什么初中生都能做的语文数学却可以考倒大把的本科硕士呢?其秘诀,就在于“时间压力”。
这个时间压力可不要小看了。
一旦你感觉到时间压力,而又没有有效方法应对的话,那么你所有的良好素质都会在压力之下扭曲直至消失。
这个时间压力,压走的是你的信心,压出的是你所有的负面能量——你对自己开始怀疑、焦虑,而这又浪费时间,增大时间压力,如此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你对剩下的所有题目越来越谨小慎微,越来越没信心……于是时间到,你几乎全部做出与自己第一感觉相反的错误判断。
所以,得速读者,得行测。
从前我一直以为像我这种数学矮子都能稳定行测得分,那么数学好的同学就更不在话下了。
现在这次公考后,发现坛子里行测低得离谱的同学太多了,实在不应该。
自己总结,就跟大家忽略了那个终极杀手——时间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不是都说这次量大吗?像我这种平时阅读就奇快的人来说,算是踩狗屎了,便宜了我,我根本不怕阅读量加大,相反我是欢迎越来越大的,越大我越觉得刺激、有戏。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关于速读的心得跟同学分享一下。
以下的理论,全部不是我个人发明的,都是专家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与我们平时的阅读习惯会有冲突,但只有你接受了它,你才有机会去验证它是否是真理。
也许因人而异,最后会有人放弃,但“最后一回”这位考友说得好——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果你放弃了练习,只是因为你对自己没信心。
请想提高行测的同学试一试吧。
一、一些原理(一)关于慢关于阅读,一般人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最慢的是那种用食指指着一个一个字,生怕错过一个的人;其次是那种虽然不用手,但却在心里把每个字都默读出其发音的人。
自己回想一下或者现在就验证,你是哪一种?多半是后一种吧?这样的速度,考行测那是很让人捏一把汗的。
(二)为什么慢?大家之所以慢,不是因为都是慢性子,而是害怕理解不够。
而这只是个误区。
事实上,每一个句子里,都只有几个关键词甚至字;每一段里,只有少数关键句。
你快快地扫过页面,你以为你漏掉了大部分吗?错了。
你小看了你的眼球。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或各器官能量有多大。
其实,在你的眼球所扫过的一切地方,这部“世界上最精密的摄像仪器”(你不会否认这个关于你眼球的定义吧?)已经牢牢地忠实地把它所见到的每一丝蛛丝马迹都影印了下来,并传送到大脑的记忆区域——也就是说,你并不会漏掉哪怕一个逗号(你肯定不容易相信这个说法,但你必须相信,否则我会觉得你好傻哦,不相信科学!——呵呵开玩笑的,因为我自己一开始也半信半疑)这个时候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来了:自己都模模糊糊的东西,难道大脑就记得清晰?这又是个误区。
你觉得模糊,那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在骗你,或者说你自己对你的眼球与大脑不够了解,即无知所导致的怀疑论。
如果你相信你身体是一部精密仪器,你就该相信,大脑也会忠实地储存并记忆眼球所传输来的一切信息。
综上,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只要你眼球扫到的东西,你的大脑也同时记录下来了。
(三)机械的记忆,能与准确的了解划等号吗?答案是:能。
只要你相信。
前面的都不难理解,这第(三)个,是最令人费解的了。
因为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机械的记忆,是不能代表准确的理解的。
即使能,那也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读百遍啊!哪儿能像行测考试那样,扫一眼就精确理解了呢?问得好,也问到了点子上。
所以,真正的难点,真正考验大家的地方就来了——你如何才相信并且如何才能做到,只是扫一眼,就能够很精确地理解句义呢?我的回答,可能会令大家非常失望——因为,没有秘诀,只有一个办法——大量地速读训练。
但如果大家感到失望,我可以解释清楚。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理。
只不过,这次强调的是,你在平时的各种海量的阅读里,重复见到无数字词句段的复杂组合,在这个N次的重复中,你慢慢地,对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在不同语境里的不同释义,就会有了准确理解、熟悉记忆。
于是,当在考场上见到它们时,你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个什么语境,这个关键词在这里是啥意思,这些转折、递进、但书[注:应为“但是”]……在你“书读百遍、千遍、万遍……”的磨炼下,已经简单得如同“123456”那么好认了。
二、实践:如何进行标准的速读训练?这个也有点难,但没办法,喜不喜欢你都要坚持练下去。
我是喜欢文字的人,我视其为巨大的乐趣。
所以过程一点也不痛苦,就像做游戏一样。
具体要求是:把你自己当成一部扫描机,起先是一句一句为单位,从左到右,迅速“横着”扫过去。
一开始一定会不习惯,一定会觉得什么都没看到,但你不能就此放慢速度,绝不能在心里把每个字都读出声,放弃默读,当你自己是不识字的机器,只需要一句一句地扫。
扫完一段后,你闭上眼睛回想,看到些什么。
然后可以放慢一点点,仍然不能读出声,回看一遍。
看自己理解了什么,有误没有。
肯定地告诉你,一开始一定会有误的,但这很正常。
随着练习深入,误差会越来越少。
当你可以一句一句扫完一段而准确理解以后,开始学习两段、三段合到一起来扫,也就是,一行一行地“跳着看”。
具体方法是:你可以选整段的左边,竖着读下来;或者文段的右半段;或者中间部分;或者是从左上角起,斜着读到右下角,或相反;但,要诀是——竖着读,请不要再以一句句为单位横着读,而是以“排”为单位,一排排“竖着读”。
我说得够清楚了没有?我怕我说得不清楚。
对了,用个大家都熟悉的比喻:一目十行。
这个时候,练的就是一目十行了。
请相信,练到最后,你一定会“过目不忘”。
到最后,你要拿起一本书,任意一本,说明文也好,议论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以一页为单位,刷刷地竖着扫下来,扫完即合上书页,闭目回忆,再打开验证自己的理解。
如果能够有80%准确,你就已经成功了。
三、不要怀疑。
我也曾经怀疑。
但幸运的是我去试了。
当时正在自考,就拿教材开练,一开始,感觉一本扫完下来,什么都没读懂,又扫第二遍,懂了,第三遍,懂得更多了。
最后,用这种方法我一年内完成了十门自学考试科目,上半年考五门全过,下半年五门全过。
三年就毕业了。
一次性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
对付司考教材也是如法炮制的。
也许可以这样说,这五次公考(三次进面其中两次第一名,另外一次第四名,只有一次也就是第一次,因公基教材选错的原因六个进面我只考了第十五名。
[注:“六个进面”这句话可能原文作者写错了,大概的意思是第一次考试成绩排名不怎么好])我的行测都能稳定得分,完全是得益于对于“时间压力”的无视。
考84分那一次(题太简单是主要原因),我甚至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
以我这个数学差生考行测的经验,我个人得出的结论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的不是单个版块的能力,而是考验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舍,如何扬长避短的能力。
”而在你决定有舍有得之前,你还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能力那就是——时间掌控能力。
如果你不能控制时间,那么你再优秀,也只能望纸兴叹。
而控制时间的秘诀,就在于速度,即速读。
OK!终于交待完了。
真诚希望,国考考友顺利进面!大家加油啊!知识改变命运,信心比黄金重要,永不放弃,就永远没有失败!(注:还有,注意,离阅读材料要有一尺的距离,方便你的眼球大范围扫瞄。
这是训练的时候。
真到考场上了,要把眼球聚焦到每一题的题干和题肢范围内。
对了,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在校全职自考学习的。
不是的。
我的自考全部是真正的自己工作之余自看教材,真正的自学。
我用的是最笨的办法:每本教材至少看三遍,一粗二细三精;然后每本教材的配套复习题,也相应的至少复习三遍。
就这么简单,达到这个量我才去考试。
所以,今天的知识量,全部拜速读所赐。
这是我的多年宝贝“绝技”,嘿嘿,今天公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