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初二物理上 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类比,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1.测量平均速度2.知识对比例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D.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理解例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图1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2米/秒D.1.5米/秒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

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解题思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A.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当堂小结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解析】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v s 从B到F的距离:S=50cm-t10cm=40cm,
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规律方法技巧
通 过 探 究 我 们可以 得出
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控制停表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路程 S1= 1.16m S2= 0.56m
运动时间 t1= 4s t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0.224m/s
s3 =
t3 =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金属片
120 100 80 60 金属片 20 40
路程 s1= 1.12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典题剖析
( 1) 该 实 验 依据的 原理是

( 2) 小 车 从 B点运 动到F点 的平 均速度 是
cm/s.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s t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4 cm/s.
【解析】 该 实 验 依 据的 原理: 从 B到 F的 距离 :S=50cm-10cm=40cm, 所 用 的 时 间: t=15s-5s=10s,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

课堂讲解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s/cm
26
64
90
时间 t/s
2
4
6
平均速度 v/(cm/s)
13
16
15
课堂讲解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 路程运动快。
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
E. 将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处,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
数据的数值填入表中;
F. 根据测出的s、t,用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AC、AB、
BC的平均速度。
实验次数 1 2 3
路径 AC AB BC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1.8
2.5
0.72
0.9
1.5
0.6
0.9
1.5
0.6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路程
运动时间平均速度Fra biblioteks1=
t1=
v1=

新人教物理初二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5.测量平均速度

新人教物理初二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5.测量平均速度

透镜及其应用
• 1.透镜
– 说透镜,能透光;中间厚,凸透镜;中间薄 ,凹透镜。
– 会聚作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 – 平光会聚到一点,焦点F来表示。 – 焦点到达镜光心,距离叫作镜焦距(用f表
示)。
• 2.生活中的透镜
– 物远像近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 物近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欧姆定律
•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 3.测量小灯泡电阻
“+”进“-”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连电源,短路烧毁电流表。 读数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选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选用3安培,一小格为0.1A。
8.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并联电流之特点,总流等于支流和,I=I1+I2。
电流和电路 4.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寻找接线多线柱,串并关系要分清。

初二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原理:。

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步骤:①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的坡度。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2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④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1v。

2评估:①小车运动的路程是从小车车头位置到金属片的距离。

②斜面坡度要小,长度要长,这样可以增加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③小车下滑的过程是加速运动的过程。

例1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2)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 B=3.0s,t C=5.0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直线运动,小车的重力势能,动能(后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例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秒表每小格为1S
金属片
进行实验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数据: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出平均速度v。
2.在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 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 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解:①两次测量的路程不同。 ②两次测量的时间不同。 ③小车做加速运动,v1>v2。 ④木板的倾斜角度变了。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组装实验装置:如下图
小车
木块 停表
金属片
木板
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课教学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 v = s
t
三、实验器材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路程、时间
2、测量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测量工具? 刻度尺、秒表
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四、设计表格
路程 s1= s2=
金属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小结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m/s=3.6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三、变速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或方向时刻改变的运动。
速度增大
速度减小
练习、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 谁的速度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作竖直线,比较在相同的
s
乙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路程长,则速度大。
t 作水平线,比较经过相同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时 间少,则速度大。
五、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图中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图线,求:1、两人是匀速直线运动吗?2、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各自运动速度大小为多少?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 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 tAB=s,VAB=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 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 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_(填大或小)
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图3-14
达标自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运量动。快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 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做深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

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分别是v 1和v 2(v 1≠v 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则 ( )
A. 甲先到达B 点
B. 乙先到达B 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 点
D. 不知道v 1、v 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 点
二、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0.5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8.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 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 滑行52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

10.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 长跑成绩是6min40s 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m/s 。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 t BC = s ,v AC = 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填“大、小”)
三、计算题(共15分)
12.(7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3.(8分)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两船在离北岸800m 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

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m 处迎面相会。

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二、实验探究题
6、0.1 71.1
7、4 4.4 4.25
8、10.4
9、48 100 10、3.75 11、t
s v =- 小 5.0 0.01 3.33 大 三、计算题
12、18分钟 13、18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