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护士的强迫症案例报告
《理智胜过情感》手册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个案报告

2 0 1 5年
第2 9卷
第 3期
1 7 9
阅读 《 理 智胜 过 情 感 》 一 书 的前 言 ;阅 读 该 书 第
维 ,抓住 最 棘手 的思 维 列在 表 中。该 书对 “ 情境”
1 1 章 “ 理解焦 虑” ,了解焦 虑时 的 3种反 应 ( 搏 斗 、逃脱 及冻 结 反应 ) ,了解 焦 虑 的 认 知层 面 、要
病后 能继 续开 店 。患者 曾在 当地精神 科 门诊被 诊 断 为强 迫症 ,间断咨 询及服 用药 物半 年 ,对 治疗 的效
遇到 任何 困难 都有 治疗 师和 她一起 面对 。 此 阶段 给 患 者布 置 的作业 及 学 习 的重 点 包 括 :
WWW. c mh j . e
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
上 ,让 她得 妇 科 病 ;怕 听 到 人 咳 嗽 、吐 痰 ;怕 玻 璃 ,甚 至怕 带 眼镜 的人 ,害怕 铁 的东 西 、钉 子 等 , 看到这些 就 必需 闭 紧嘴 巴 ,到 后 来 尽量 避 免 出 门。
中德班 的认 知行 为 治疗 系 统 培 训 ) 的情 况 、强 迫 症 的治疗 原则 ,同时 向患 者 推 荐 《 理 智 胜 过情 感 》 这本 书 ,并送 给患 者一本 。治疗 师 解释 ,这 本书将
患者 ,女,2 8岁 ,汉族 ,中专学 历,开 过打
字 店 ,已婚 ,未育 ,现 待业 。来 诊 3年前 因婚后 老
公 的脾 气 比较 大 ,对 她 挑 剔 ,患 者 逐 渐 出 现 怕 出 错 ,怕 脏 ,怕受 伤 ,怕倒 出 的水 溅 回脸盆 了要 接水 后 重倒 ,反 复好 多次 ,反复 洗手 、检 查 、数 数 等症
状 。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 ,不想这样 ,但就是控制 不 住 。后 症 状逐渐 加 重 ,其 不敢 用手 碰袜 子 ,冬天
转 强迫症案例分析

转强迫症案例分析一般资料:某女,24岁,未婚,医院护士,自小就胆小。
案例介绍: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做护士,半年前一位同事在工作中不慎感染了艾滋病毒,当时紧张得一夜没睡好。
次日上班为病人抽血、输液时戴上了三层手套,格外小心,但还是不太放心。
以后就总怕在工作中自己也不慎感染上艾滋病,经常觉得头晕、心慌、失眠,工作效率很低,容易发脾气,对父母的态度也变得很不好。
每次工作结束后要多次检查自己手上有无伤口,总担心在血液接触中传染,后来发展到从外面回到家要严格洗手消毒,碰到血液制品感到十分害怕,要尽量躲开,也害怕看见红色的东西,自己虽然知道根本不用如此担心,但控制不住。
一月前患感冒发烧,在科室输液,看到针头戳入自己的静脉血液回流时,突然惊恐万分,感到心慌气短、头晕冒汗、全身发抖,产生窒息感和濒死感,持续20分钟,经吸氧好转。
以后每周发作两三次,最近两天每天发生一次这种情况,无法正常上班,到心内科住院,检查没有异常,医生建议到心理科会诊。
这个案例确切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恐怖障碍依据:核心症状是由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导致的对血液及制品,输血及场景的害怕。
鉴别诊断:1、强迫症:患者有强迫与反强迫的症状,但不是其主导症状,也非其痛苦的原因,其强迫症状是继发于恐怖障碍的。
2、惊恐障碍:患者有惊恐发作,但是这种惊恐发作可以用恐怖障碍解释。
而在DSM-4种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有一条:这种惊恐发作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如社交恐怖症(例如发生在出现所害怕的社交场合时)、特殊恐怖症(例如,在接触所害怕的特殊物件时)、强迫症(例如,对于污染有强迫思维的人在接触脏物时的害怕)、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例如,对于伴有严重应激同素的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或离别性(译者注)焦虑障碍(例如,对于离家或离开亲人时的反应)。
45岁的英国实习护士被针头扎破手指而患上强迫症 获赔7万5千英镑

45岁的英国实习护士被针头扎破手指而患上强迫症获赔7万5千英镑一名实习护士因工作期间手指被针刺破患上洁癖获赔7万5千英镑(79万元)。
艾尔辛达·托博尔(Alcinda Tobbal)再也不能亲吻自己的丈夫和与他亲热,因为她觉得这样做很“肮脏”。
她在西伦敦威普斯红十字医院(Whipps Cross Hospital)做护士助理期间被一个污染的针头猛扎了一下。
来自法庭的消息称,自2008年2月此事发生之后,这位45岁的实习护士患上了一种专注于清洁的“严重”的着迷性强迫失调症。
艾尔辛达·托博尔,在做护士助理期间被一个污染的针头猛扎了一下。
事发后,患上了一种专注于清洁的严重着迷性强迫失调症由于严重的强迫症影响了她的工作,她被解雇了。
人们看到她在炙热的天气里还戴着手套,只要孩子们的鞋穿到室外过她就拿漂白剂拼命洗。
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婚姻面临崩溃,她再也无法与她的公车司机丈夫进行亲密接触,连接吻都不行,丈夫称她“神经有问题”。
法官考虑到她的症状直接导致婚姻破裂的事实,判定她获得赔偿,其中包括超过2万英镑的“痛苦伤害”补偿。
中央伦敦郡法院的爱德华·贝利(Edward Bailey)法官说,当时这位5个孩子的妈妈受聘做助理护士,并在夜校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有资质的护士。
但她的职业梦想意外地被一个受到污染的针头刺破了,手术室中满是锐物的箱子里一个针头扎进了她的手指。
法官说:“虽然当时在血液检查后排除了肝炎和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托博尔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越发感到不安和焦虑,她主要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上艾滋病。
她反常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直到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强迫症,这使她无法返回工作岗位,并对她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婚姻破裂。
”事发地,艾尔辛达·托博尔当时所在的西伦敦威普斯红十字医院(Whipps Cross Hospital)威普斯红十字医院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信托基金承认对事故和因此给托博尔造成的后果负有主要责任,但对给她造成的困难程度和赔偿数目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强迫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与临床经验分享

强迫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与临床经验分享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强烈而不合理的焦虑和强迫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本文将通过个案研究和临床经验分享,探讨强迫症治疗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个案研究一:A小姐A小姐,女性,年龄27岁,一直表现出洁癖和强迫思维。
她习惯反复清洗家中的物品,甚至每天洗手几十次。
因此,她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根据A小姐的症状和病史,我们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帮助她认识到她的强迫行为是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引导她挑战和改变这种思维模式。
然后,我们逐步减少了她的强迫行为,比如减少洗手的频率和时间。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正念和放松练习的重要性,帮助她调节焦虑情绪。
经过8周的治疗,A小姐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
她的洁癖行为得到了控制,每天洗手的次数减少到了正常范围内。
同时,她的焦虑水平也显著降低,重新获得了工作和社交的能力。
个案研究二:B先生B先生,男性,年龄35岁,患有强迫症多年。
他表现出强迫性疑虑和反复检查行为,对家门和电源开关的状态特别焦虑。
由于他经常需要检查这些东西,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并且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B先生的症状,我们采用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使用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来调节他的脑化学物质。
在心理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曝光与反应预防(ERP)的方法,帮助他逐步面对和减少对门和电源开关的检查行为。
经过半年的治疗,B先生的强迫症状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通过应对策略来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减少对门和电源开关的检查行为。
同时,药物治疗也帮助他稳定了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临床经验分享除了以上个案研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积累了一些关于强迫症治疗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治疗的关键是个体化和综合治疗。
每个患者的症状和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

1.一般资料1.1一般人口学资料何某,男,31岁,汉族,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2011年入监,已服刑4个月。
1.2个人成长史资料幼时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中上,平时很少与别人吵嘴打架,初中未毕业因经济原因开始打工生涯。
在打工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自考了大专文凭。
经过几年的打工,感觉有了一些经验,然后开始经商,服刑前以做销售为主。
1.3精神状态求助者神志清晰,起初有些焦虑、紧张,对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感到痛苦。
1.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营养不良。
1.5社会功能平时朋友少,不爱说话,很少与他犯交流,与干警及其他服刑人员交往正常,其他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1.6心理测验SCL-90测试结果:躯体化1.75;强迫症状2.7;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1.15;焦虑2.1;敌对1.8;恐怖1.5;偏执2.0;精神病性1.6。
SAS:标准分59分,显示轻度焦虑。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李金山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编者按:该篇文章系作者的观点,并不作为国家职业鉴定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时的标准范文,特此说明。
摘要:何某,男,31岁,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
近一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本文通过对此个案的具体分析,运用阿伦·贝克(A.T.Beek)的认知疗法方法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并以相关技术帮助求助者识别并改变错误认知,结合森田疗法和音乐疗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求助者增强改造信心,运用正确观念和心理保健技术去健康生活。
关键词:强迫症状贝克认知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212.主诉与个人陈述2.1主诉近一个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2.2个人陈述2.2.1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
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

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患者摆脱困境变得尤为重要。
尽管存在多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行为疗法在一个成功的案例中的应用。
该案例是一个36岁的女性患者,她已经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并且长期受到困扰。
在治疗开始时,患者的强迫症状主要包括频繁的洗手和清洁行为。
她强烈相信如果她不按照特定的顺序和频率洗手,她会感染疾病,这导致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这些强迫行为。
她对干净和卫生的执着也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为了治疗这位患者的强迫症症状,行为疗法被应用并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在评估期间,患者与治疗师进行详细的谈话,在谈话中她描述了她的强迫症症状和相关的焦虑。
治疗师详细记录了她的强迫行为的细节,包括执行频率、时间和不适感等因素。
这种详细记录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接下来,治疗师提出了一个渐进暴露的行为疗法方案。
该方案旨在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和控制她的强迫行为。
在治疗的早期,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探索可能导致强迫行为的触发因素,并鼓励她意识到这些触发因素可能是无害的。
然后,治疗师引导患者逐渐减少执行强迫行为的频率和时间。
例如,她可以每天逐渐减少洗手的次数,并逐渐延长两次洗手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与患者密切合作,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他们一起分析每次减少强迫行为后的感受和体验,以帮助患者认识到她可以应对这种困境。
治疗师还与患者一起制定了应对焦虑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和冥想练习。
这些方法帮助患者在减少强迫行为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放松。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逐渐掌握了控制和减少强迫行为的技巧。
她学会了在面对强迫冲动时忍受不安和焦虑,并逐渐意识到这些冲动是暂时的和可控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强迫症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1. 病例介绍小明,男,23岁,大学生。
小明在高中时就开始出现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洗手、核对、整理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的社交能力极为有限,经常因为强迫症状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2. 治疗过程小明的家人发现了他的问题后,立即带他到了当地的心理医生那里进行治疗。
在初诊时,医生认为小明的症状十分严重,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明接受了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同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经历了很多痛苦和艰辛,但是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状。
他学会了通过各种技巧来减轻强迫行为的冲动,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面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小明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他重新投入到了学习和社交中,并且也学会了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 治疗效果小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他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看到了他的变化,他们对于小明的康复都十分高兴并且感到鼓舞。
小明自己也对于自己的变化感到十分满意,他觉得自己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4. 治疗点评小明的治疗过程虽然十分艰辛,但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小明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并且得到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小明自己也非常配合治疗,他积极参与心理治疗中的各种练习和技巧,并且按时服用药物。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小明的康复,使得他能够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小明很幸运的是有一个支持他的家人和朋友圈。
他们不断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使得小明能够坚持治疗并且走出困境。
强迫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维持的心理疾病,而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强迫症的治疗需要患者本人积极配合,同时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专业医生的指导。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强迫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

强迫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治疗强迫症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将通过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探讨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个案研究一:A先生A先生是一位40岁的男性,多年来一直受到强迫症的困扰。
他经常反复洗手和清理物品,无法放心地离开家。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社交生活。
在接受治疗之前,A先生曾试过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强迫症,但效果甚微。
在与治疗师的沟通中,A先生逐渐明确了他强迫症的触发因素和恐惧源。
治疗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帮助A先生逐渐面对和应对他的强迫观念和行为。
治疗的过程中,A先生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和焦虑,缓解了强迫症的症状。
在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后,A先生的症状明显减轻。
他能够减少洗手和清理物品的次数,逐渐恢复工作和社交的能力。
治疗师建议他继续进行常规的心理辅导,以巩固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至今,A先生已经两年没有再出现强迫症的症状。
个案研究二:B女士B女士是一位27岁的年轻女性,长期受到强迫症的折磨。
她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以及家中电源插座是否拔掉,以避免发生火灾。
这些行为不仅耗费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交障碍。
B女士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综合干预。
药物能够帮助她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而心理咨询则引导她对强迫观念和行为进行认知重建。
治疗师与她一起制定了渐进式暴露练习计划,逐渐减少她对安全检查的依赖。
经过一年的治疗,B女士的情况出现了显著改善。
她再也没有因为强迫症而影响到工作和社交,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日常活动。
通过自我管理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她保持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参与康复小组的活动,为其他患者提供经验分享和支持。
成功案例分享:除了个案研究的情况外,还有许多成功治疗强迫症的案例值得分享。
例如,有的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学会了面对和管理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实现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