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跟日常护理(专业文档)
【精品课件】新生儿黄疸的症状、预防及护理

9.新生儿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使用的清 洗液是
• A.50%乙醇溶液 • B.75%乙醇溶液 • C.碘酊 • D.碘伏 • E.3%过氧化氢溶液
• (10-12题共用题干) • 新生儿男,生后3天。体重3200g,皮肤巩
膜发黄,血清胆红素280mol/L • 10.根据该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应考虑为 • A.正常新生儿 • B.生理性黄疸 • C.高胆红素血症 • D.新生儿低血糖 • E.新生儿颅内出血
❖ 某新生儿,生后16小时出现黄疸,血清胆红 素浓度260umo/L,此时寻找病因,应重点评 估的是
❖ A.有无产伤 ❖ B.有无感染 ❖ C.有无息 ❖ D.有无母婴血型不合 ❖ E.有无胆道闭锁
四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 儿同族兔疫性溶血
ABO溶血 母亲0型,小儿A或B型,第一胎有 Rh溶血 母亲Rh阴性,小儿Rh阳性,第二胎发病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预防及护理
内容
1.了解病因 2.掌握学会辨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3.掌握临床表现 4. 熟悉诊断 5.掌握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一 概述
•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胆红素分类: • 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脂溶性) • 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未结合胆
红素>342umol/L引起胆红素脑病
(2)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诊试验) (改良Coombs试验)
(3)抗体释放试验 (确诊实验)
(4)游离抗体试验
七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药物治疗
作用
肝酶诱导剂 白蛋白
苯巴比妥,出生后24小时服用,增加酶的生 成和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
与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
免疫球蛋白 抑制吞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讲座的组织与开展
01
02
03
讲座主题
讲座的主题可以包括新生 儿黄疸的原因、症状、治 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新 生儿黄疸等。
专家讲座
可以邀请儿科医生或护士 进行讲座,他们可以分享 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 验。
互动环节
讲座后可以设置提问环节 ,让参与者有机会向专家 提问,以增加互动性和参 与度。
宣传视频的拍摄与传播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充分哺乳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 常引起的,充分哺乳有助于促进新生 儿排便,降低胆红素水平。
保持大便通畅
新生儿便秘会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 ,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预防新生儿黄 疸。
避免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会导致新生儿体重增长过快 ,增加胆红素生成,避免过度喂养有 助于预防新生儿黄疸。
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01
选择评估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选择适当 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
法、实验法等。
03
实施评估
按照评估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 评估,收集数据。
02
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以确保评估
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04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 并在2周内消退。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 理性黄疸两种类型。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胆 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的,与母乳 喂养、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等因 素有关。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病理因素 所引起的,如新生儿感染、新生 儿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定义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二.症状、体征(一)主要症状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 2-3 天出现,4-5 天高峰,5-7 天消褪,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 3-5天出现,5-7 天高峰,7-9 天消褪,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体征:皮肤及巩膜黄染。
三.护理问题(一)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光疗:光疗过程中至少 2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光疗效果。
(二)喂养:黄疸期间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减退,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三)密切观察病情1.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评价进展情况。
2.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3.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4.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给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四)治疗实施光照疗法: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 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
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 30°~34℃左右,湿度 50%~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保护好双眼,会阴。
(3)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4)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新生儿黄疸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的喂养注意事项
适量喂养
母乳喂养
根据新生儿的需要,适量喂养,避免过度 喂养导致的新生儿黄疸。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因子和营养 素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补充水分
注意饮食卫生
适当给新生儿补充水分,有助于促进新陈 代谢和胆红素排出。
保证奶水质量,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细菌 感染引起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护理ppt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诊断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分享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 素水平升高,皮肤、巩膜和粘膜
新生儿黄疸的日常观察与监测
观察皮肤颜色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特别是巩膜和 粘膜的颜色,及时发现黄疸症状。
注意精神状态
注意新生儿的睡眠、食欲和情绪变化,出现 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测量体温
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了解是否有发热或 感染症状。
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
定期检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了解黄疸程 度和治疗效果。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宝宝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以免产 生药物相互作用。
01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 检,确保母婴健康。
早期识别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早期 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
措施。
避免危险因素
饮食调节
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 、缺氧、感染等危险因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四)护理评价 1.患儿皮肤的黄染是否消退。 2.患儿是否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家长是否能正确护理患儿。
六、新生儿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捷的方法,主要用于 重症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可以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 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从而防 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还能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 竭。但换血时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空气栓塞 、心脏停搏等危险及继发感染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
(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黄疸在生后24小 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 205.20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 85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 过4周;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 26μmol/L。 按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程度可分为高未结 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3.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混合性高胆红素血 症的重要原因,细菌和病毒感染都可 引起黄疸。黄疸可以是新生儿感染的 惟一表现,如果同时有不吃、不哭、 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时,应注 意寻找感染病灶。
三、新生儿黄疸的处理
1.先应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由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把病理性黄疸当成生理性黄疸,不仅会贻误诊疗时间,而且常可导致严 重的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应依据生理性黄疽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进行准确判 断黄疸的性质。 2.对于病理性黄疸,应分析判断其发生原因。一方面应认真询问病史,包括黄 疸发生时间、进展情况、腹部情况、大小便性状、家族史等,另一方面应行 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查、B超、CT、MRI、核素扫描、肝活检,甚至剖腹 探查等。 3.任何病因所致非结合胆红素过高,尤其是l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 中毒、颅内病变或严重感染患儿,必须尽早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治 疗原则应是针对病因治疗,注意保暖和营养供给,积极纠正缺氧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1 黎彩 霞. 对新生儿 家属进行健 康教 育的体会. 南方 护理 学报 ,
20 1( )6. 0 5,2 8 :0
[] 2 关北平 , 吴少珠 , 陈敏 . 生 儿黄疸 的早 期观 察 与护理 干预. 新
内蒙 古 中 医 药 ,0 8 3 7 7 . 2 0 , :0— 1
预, 达到促进胆红素排 出体外 的 目的。遵 医嘱给予 白蛋 白和 酶诱
1 临 床 资 料
导剂。纠正酸中毒 , 以利 于胆红 素和 白蛋 白的结 合 , 减少胆 红素
脑病 的发生。
2 5 实施 蓝光 照射疗法 .
蓝光疗法是 以波长 4 0~ 7 m的蓝 2 4 0n
色荧光 管照射新 生儿 的皮肤 , 可使血清及 照射部位皮肤 间接 胆红 素转化 为光 一氧胆红 素 , 经胆 汁及尿排 出体外 , 并 以降低间接 胆 红素 的含量 。往蓝光床 水盆 内注入蒸 馏水 , 调节温 度 3 3 0~ 2℃ 早产儿/ 新生 儿 3 2~3 6℃ , 度 5 % 一6 % , 灯 管 距 3 湿 5 5 上 0— 5 m, 0c 下灯 管距 2 3 m, 0~ 0c 光疗前 测生命体 征 , 录黄疸程度 , 记 戴上眼罩及尿布 , 2~4h测 生命 体征 , 每 保证 水分 的供 给 , 两次 喂奶间给予糖水 , 必要时给 予静脉 补液 , 注意保 暖 , 防止发 热 、 腹
疗措施 , 如蓝光光疗 、 换血疗 法及其它相应治疗 , 1例发生核黄 无 疸及其 它严 重并 发症 , 均痊愈 出院。
4 体 会
晚, 持续 时间过长 , 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 , 或黄疸 已经消退而又 出 现, 或黄疸在 高峰 时间后渐退而 又进行性加重 ; ③黄疸程度 过重 ,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光照疗法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 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情况,并确
保安全。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紧急措施,通常在光照疗法无效或病情危重时使 用。
通过将宝宝的血液抽出,并输入含有较低胆红素的血液,可以快速下落血清胆红素 水平。
换血疗法需要在医院进行,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有效。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汇报人:
202X-12-31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特殊导 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 肤、巩膜等部位发黄。
分类
临床表现
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嗜睡、拒奶、 抽搐等。
诊断
通过视察症状、检测胆红素水平、排除其他疾病等手段进行 诊断。根据胆红素水平高低及持续时间,可判断黄疸类型及 严重程度。
0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辅助 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 和下落血清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诞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需要治疗。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发病机制
病因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红细胞 破坏过多、母乳喂养等。
发病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胆红 素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写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黄疸时容易并发感染 ,如肺炎、脐炎等。感染可加重黄疸症状, 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此外,新生儿黄疸 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和低钙血症,导致喂养困 难、惊厥等症状。这些并发症需要早期发现 并及时治疗,以避免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进 一步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跟日常护理(专业文档)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发黄的症状叫做新生儿黄疸。
黄疸在新生儿中的出现的几率高达20%,尤其是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的几率高达80%。
凭借黄疸症状可以进行辨别,若为生理性黄疸则为正常现象,若为病理性黄疸则为新生儿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对这两种情况要注意观察、区别。
如果新生儿生后一周之内出现皮肤有浅浅发黄,白眼珠微微带黄,尿黄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肤发黄消失,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黄疸”。
多数新生儿均出现这种现象。
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
早产儿约80%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于生后3~5天出现,程度较足月儿重,可延长到2~4周方消退。
这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如果新生儿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皮肤发黄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压皮肤2秒钟,手指离开后,在手指按压的地方皮肤呈桔黄色,则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
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新生儿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黄色。
并且黄疸现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1、判断黄疸的程度。
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
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
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