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经验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一:英译汉翻译心得我从正式开始学习翻译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
作为一个年轻的翻译爱好者,我对翻译这门让人时而绝望时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有着自己最真实的经历与感悟。
在此想借本文与所有翻译新手共勉。
关于英汉互译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种派别观点层出不穷,让后来者眼花缭乱,却又无从选择。
其实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究其本质,过程无非就两个步骤:1、准确理解英文原文;2、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
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步骤,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考验译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说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词组,译者尚且能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解决的话,那么英语中繁复多样的句式往往就不是一本字典可以打发的了。
尤其在阅读文学性较强的英语作品时,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笔触通常都是借助丰富多变的句型来表现的。
这些英语作品与我们日常教科书本中选取的文章相比,往往来得更为艰深难懂。
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头做起:1、确保自己在学校中或是培训班上接触到的一切阅读材料都能够完全透彻地理解。
千万不要小瞧学校老师为你选择的阅读教材,或许它们所触及的话题不是非常新鲜前卫,或许它们涵盖的内容与你的兴趣爱好相悖。
但是,它们却能在不经意间为你打下阅读基础的坚实栋梁。
2、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对具体英语读物的选择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
比如,有些学生对文学类作品很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一开始就该选择那些厚得像砖块一样的原版名著来阅读,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自杀”。
究其原因,仅其中的生词就足以使阅读者信心全无。
那么,那些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是否能称为上佳之选呢?答案依然为否。
因为这极易激发读者的惰性,尤其对阅读量有限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
对此我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名著的缩写本,并且是配有详细注释的版本。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很难定位陌生的词组或表达。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作为一名翻译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这些难点不仅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更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词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词义歧义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语境不明确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对于词义歧义,我们需要运用上下文和逻辑推理,合理地进行翻译。
例如,英文单词“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在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又如英文中的形容词“fast”既可以表示“快速的”、“迅速的”,也可以表示“牢固的”、“紧凑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句子结构及上下文来确定词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二、习惯用语和俚语在翻译世界各地的语言时,习惯用语和俚语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这些短语常常带有强烈的语言和地域特色,对于非母语的人来说,辨识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根据语境翻译,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例如,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就是一个俚语,意思是“过世”,但是直译会很别扭,因此在我们翻译时可以使用相应的汉语俚语来表达,如“挂了”。
对于习惯用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标准短语来表达,同时注意标注原文中的词语。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习惯用语和俚语,如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使用在线词典等。
三、语言风格差异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原文所表达的情感、语气和语言特点,去适当地调整和转化译文的语言风格,使其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例如,英文中的语言风格普遍比较直白,表达方式也比较简洁有力,而中文中的语言风格则更多地倾向于温和委婉,表达方式更注重语气和修辞。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差异,适当地进行语言转换和修辞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高中英语学习心得:如何提高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心得:如何提高翻译能力如何提高翻译能力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英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翻译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学习英语翻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翻译能力。
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翻译首先就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要想翻译准确、自然流畅、语言富于表现力,就必须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建议同学们多听多说,多参加各种英语口语练习活动,积累各种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现能力。
只有当口语表达能力较强时,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英文表达,更自然地翻译出来。
积累常用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技巧来解决不同的翻译难点。
如意译、原译、直译、拆句翻译、换句重译等。
这些技巧需要在不断的积累与实践中才能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读英语名著、报纸文章等,在翻译时总结归纳,不断检验和修改自己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扩大英语语料库翻译首先需要对原文进行理解。
要想理解原文内容,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语料库。
建议同学们多读英语原著、杂志、报纸等,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比如法律、商务、科技等领域的文章,这样既能够学到真实的英语表达,也能够增强自己对英语表达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翻译时做到始终准确、流畅。
注重语境理解语境对于翻译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英语中,一些词汇可能具有多重意思,而根据不同的语境,词汇的意思也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注重语境的理解。
建议同学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注意词汇的多重含义,锻炼自己的语境推断能力,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内容并翻译出来。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几点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提高翻译能力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下功夫,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理解不同的语境和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提高翻译能力,并用初步的英语水平走遍全球。
英语翻译能力总结

英语翻译能力总结概述本文档旨在总结我的英语翻译能力,并提供一些个人经验和技巧。
通过不断研究和提高翻译技能,我能够更好地进行准确且流畅的翻译工作。
英语水平我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
我具备广泛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准确理解英文文本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翻译技巧以下是我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策略:1. 理解上下文:在翻译时,我始终强调理解文本的上下文。
这有助于确保我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
理解上下文:在翻译时,我始终强调理解文本的上下文。
这有助于确保我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
2. 准确表达:我注重在翻译中保持准确性,尽量避免误解或错误的表达。
我会查阅相关资料和词典,确保所用的词语和短语与原文一致,并在语法上正确。
准确表达:我注重在翻译中保持准确性,尽量避免误解或错误的表达。
我会查阅相关资料和词典,确保所用的词语和短语与原文一致,并在语法上正确。
3. 简洁明了: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楚理解翻译的内容。
我会合理运用句型变换和适当的词汇选择,以实现清晰的翻译效果。
简洁明了: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楚理解翻译的内容。
我会合理运用句型变换和适当的词汇选择,以实现清晰的翻译效果。
4. 文化适应: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我时常会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惯。
这有助于我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使翻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文化适应: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我时常会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有助于我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使翻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总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翻译能力。
我相信,通过继续积累经验并保持学习的态度,我能够在未来的翻译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做兼职翻译的一点经验和心得

我做兼职翻译的一点经验和心得一虽然我一向对外宣称拥有三年的翻译经验,实际自正式做兼职以来一共两年多点。
至于翻译量,保守估计80万以上,另有5万字左右的校对。
由于暂时没有口译经历,所以下面涉及的基本都是笔译。
在翻译练习之外,我第一次替人翻译的经历在大二下学期,为一名兴趣广泛在我看来有点奇怪的朋友翻译一个外国志愿者活动网页,边看边译,这属于视译的范畴。
结果很悲惨,因为没有专业的视译训练,加上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翻了没几句就翻不下去了,然后这位“客户”笑了笑,无奈的开始打开谷歌在线翻译,将就着看下去。
这件事情实在太过丢面子,我因此至今对谷歌在线翻译耿耿于怀。
遇到佶屈聱牙的不专业翻译就说:一看就是用谷歌在线翻译出来的!读研后,第一次正式翻译的是导师派给的一份5000英文字文章,,仔细翻好后交上,获得了导师夸奖。
这次翻译当然是光荣的义务劳动,但意想不到的是,我后来用它成功拿到了一家翻译公司的兼职资格,与之合作一直很愉快,并且还借给同学一次充当敲门砖。
所以,当导师派给我们义务劳动时,一定要欣然接受,明知是义务劳动也要认真做完,不得有抵触情绪,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拿它派上用场了。
对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没有其它翻译成果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二首先要说明的是,做笔译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可能一整天趴在电脑前,打字、点鼠标点的手指都会发酸。
最极端的一次是,右手食指酸的实在不行,感慨万分,在人人网上发了这样一条状态:愿我有大智慧,可以点鼠标手不累。
这是多么的无奈啊。
关于翻译公司,我能接触到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比较正规,一种比较不正规。
比较正规的翻译公司所给的稿件,文字排版美观,让人看着舒服,来源多为大公司、跨国企业和国外组织机构;如果是PDF文件,会事先转成WORD,并排好版;从接稿到交稿所给时间大多情况下比较充足。
比较不正规的翻译公司,所给稿件就不那么美观了,事实上很多时候让人看着头疼,重新排版浪费时间,因此需要训练自己的忍耐力,有时候忍不住我也会排好版再翻,所求只为翻起来心里舒服些;这类稿件时间大多比较紧,来源多为国内中小企业,估计他们本身对翻译的认识与重视也不足。
翻译中文心得体会(优秀18篇)

翻译中文心得体会(优秀18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撰写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翻译中文心得体会翻译是语言交流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环节。
翻译工作不仅需要通晓多语言的翻译人员,还需要其具有更高层次的翻译技巧。
而本文则将结合笔者多年翻译经验,分享一些关于翻译的体会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提升自我翻译水平。
第二段: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
在翻译中,首要的是要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这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关键的一步。
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不仅仅是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语音,还要了解它们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
只有全面地理解了这两种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防止出现误解和歧义。
第三段:注重语境。
在翻译中,一个单词或一个短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重点是要了解句子的上下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意和意图。
翻译还要注意获取原文作者的意图,气氛和语气,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对原文进行翻译以及表达的情感。
第四段:灵活应对,追求质量。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长难句、专业词汇和慣用語,这时候就需要有耐心并用心对待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说翻译记事,调查翻译和查找辞典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以此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虽然翻译的时限可能会很紧,但我们也要尽可能地把翻译体验提高到最高水平,不追求速度而追求质量。
第五段:结论。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人员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要把握好双语的基本规则,注重文化和语言的学习,熟悉语境,因材施教,以达到清晰准确,趋于完美的翻译品质。
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适应翻译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以便更好地为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贡献。
翻译中文课堂心得体会翻译是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并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商业、法律还是文学等领域,都需要翻译。
总结经验翻译5篇

总结经验翻译5篇第1篇示例:总结经验翻译翻译是一项需要非常高水准的工作,它要求译者不仅对语言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对文化、社会背景有足够的了解。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翻译工作中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认为翻译工作的前提是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深刻理解。
只有对两种语言都非常熟悉,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地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都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比如阅读更多的原文书籍和文章,多听多看多练,让自己的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
翻译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
有时候,一篇文章可能会有许多生词和专业术语,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而且在翻译过程中,一些细小的语言差别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表达,所以我会反复斟酌每一个词语的选择,确保翻译的质量。
翻译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我会经常参加一些翻译培训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我也会积极地参与一些翻译项目,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得到了不少提高。
翻译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的工作,只有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做出高水准的翻译。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够对正在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第2篇示例:总结经验翻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仅是指对目标语言的纯熟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对目标语言的背景、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准确、流畅的翻译。
建议有志于翻译工作的朋友们在学习目标语言的也要多了解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翻译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很多难以表达的翻译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技巧来解决。
在翻译中遇到较难处理的长句、多义词、生僻词等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
可以通过断句、加注释、调整语序等方法来解决翻译难题。
大家经典 杨绛:翻译的技巧

大家经典杨绛:翻译的技巧杨绛先生曾被朱光潜先生誉为“中国最好的散文译者”。
这篇文章杨绛先生写于2002年,文章中通过对翻译几道工序的讲解,阐述了自己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并总结了翻译的经验。
在此摘录这篇文章,表达对杨绛先生的崇敬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翻译的技巧——杨绛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擅用自己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翻译经验
简单的讲,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评判一个译本的好坏,清朝末年的学者严复先生提出了三个字“信·达·雅”。
所谓“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义明显, “雅”是译本的语言优美。
翻译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理解,表达和校核这三个阶段。
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当我们拿到原文的时候,我们要到原文进行充分的理解,要进行充分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
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原文理解透彻,不但要弄懂原文表达的意思,而且要弄懂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语篇结构。
表达是翻译的第二步,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用译入语准确而又自然的传递给译入语读者的阶段。
这是翻译难点所在。
我们需要把我们所理解的内容传递给译入语读者,这就需要我们用译入语读者能够自然接受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然而,原文的表达和译出语有许多方面的差异,理解正确不一定就能表达正确和自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和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校核是理解和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理解和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后的处理阶段。
翻译技巧
㈠Diction 词义的选择法—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⒈根据词性或词类判断词义
e.g. 1. Figure
Why, you do not even figure then. 你那个时候还不算老几呢。
He was patiently teaching her to skate figure eight.
他耐心地教她溜八字。
e.g. 2. Go
He was plenty of go. 他精力充沛。
Mary blew out all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at one go.
玛丽一口气吹灭了蛋糕上所有的蜡烛。
2 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选择词义
e.g.
We all have shortcomings and strong points. 人人都有优缺点。
We can never tell what will happen next.
没人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 根据词的褒贬意选择词义,尤其注意中性词
4 注意词义的引申意
e.g.
Let the sleeping dog lie. 不要自找麻烦。
㈡省略法
1 从主语角度省略
e.g.
He put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and shrugged his shoulder.
他把手伸入口袋,耸了耸肩。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 从修辞角度省略
e.g.
University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receive preference over those who had not.
报考大学的人有工作经验的优先。
㈢转化法
1 词类转化
英语和汉语比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多,这是一个特点,往往英语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
e.g.
①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achine? (adj---n)你熟悉这部机器的性能吗?
②He behaved badly. (v---n)他的行为不端。
2 句子成分转换
e.g.
①There is a hole in my coat. (主语—宾语)
我的外套上有个洞。
②All men must die, but death can vary in its significance.(主语-定语) 人固有一死,但死的意义不同。
㈣增益法
增词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非增加不可的词。
一般用于三种情况:为了语法上的需要,为了意义上的需要,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e.g.
①He is young but ambitious. (在形容词前增加名词)
他人小志大。
㈤拆译法和语序调整法
把句子中一个不容易处理的词或短语拆出来,添一点解释性的成分,就变成一个句子。
e.g.
①We must all learn from him his selflessness.
他毫无利己之心,我们要向他学习。
②You must grasp the concept of “work”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physics.
你必须掌握功的概念,因为它在物理学中很重要。
㈥正反译法
e.g.
We know no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否定转移)
我们不知道去火车站的路。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否定的陷阱)
凡是总有变化。
John to deceive me! ( 不定式表否定)
约翰不会骗我。
㈦切分和合并
e.g.
①Daybreak comes with thick mist and drizzle.
黎明时分,大雾弥漫,细雨蒙蒙。
He is intelligent, ambitious and hard-working. She is also good at solving problems.
他很有才智,雄心勃勃,工作努力,还善于解决问题。
㈧加注和释义
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采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
e.g.
①Big Ben is ringing the hour. 大本钟在当当报时。
(伦敦英国议会塔上的大钟)
以上这些都是在翻译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些技巧。
本人认为,想要做好翻译,不但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还要多读多练,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
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不要慌张,充分的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用译入语自然正确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