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合集下载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1. 地理位置1.1 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它是一个蓝色星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主要是由世界五大洋组成。

地球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唯一一个已知拥有生命的天体。

1.2 世界的地理位置世界,通常指地球上所有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总和。

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可以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陆,以及众多岛屿。

2. 地缘政治2.1 地缘政治的概念地缘政治是一种以地理为基础,研究政治活动、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力量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地缘政治学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地理和地理政治手段来维护或扩大国家利益。

2.2 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格局。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不尽相同。

地缘政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关系,预测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2.3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地缘政治学有多种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地理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4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在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即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几个主要的大国(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形成战略竞争关系。

同时,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

3. 地理位置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地理位置是地缘政治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会反过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4.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对我国的影响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领土。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俄、中美、中日、中印等,对我国的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章 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

第一章 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

国家的规模不 宜过大位臵不 要距海太远利 于贸易发展
2、初创时期(1897—1914年) (1)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被誉为“政治地理学之父”,主要著作有《人类地理 学》、《政治地理学》等 主要内容: ①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具有生长、扩张和衰亡 的生命周期,空间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国家必然要为保卫 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
政 治 地 理 学
时空中的政治格局 地理科学专业任选课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 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 规划教材。政治地理学是以地理空间结合有关 学科来说明国家间与国家内的空间政治格局及 其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本书从发展 的、综合的角度,联系世界形势介绍了政治地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其内容包括政治 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历史发展,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民族和民 族主义;国家的空间特征,国家政治体制、区划、政党和选举地 理,综合国力,国家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地缘政治学的各家学说,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未 来前景。它为认识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形势 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本书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 本书可 作为高等学校地理、政治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使用和 社会读者阅读。
(2)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 北:亚极地森林和沼泽地带
世界 政治 力量
陆上 力量
最强的欧 亚大陆 欧亚大陆边 缘地带诸国
西:匈牙利的普斯塔斯 东:中国东北小戈壁 构成欧亚大陆的“心脏地 带”。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 具有撒哈拉沙漠的非洲
海上 力量
海上力量 发现好望角前 发现好望角后
入海河流航运 加强了海上力量,“把欧洲和亚洲的关 系颠倒过来”边缘活动范围增加了30倍 以上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来诸多不便。 (5)穿孔型;嵌入型领土形状的"国中之国",难免受到穿孔型国
家的控制。 (6)飞地型;国家关系容易产生摩擦;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3、领土位置 领土的位置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位置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土 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
(2)经济型核心区。
经济型核心区是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那些区 域。如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法国的巴黎盆地。
由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总是交织在一起,因而有 的核心区既是经济核心区又是起源核心区,同时还是民族文化 核心区。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四、边界与边疆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都有一条边界线与其邻国分 开。这条线一方面表示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 方面表示其线内是其主权管辖范围。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四、边界与边疆
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 作为依据。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人为边界多种 多样。 (1)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这种边界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 也存在于政治集团之间。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如沿着民族、语言分布、宗教信 仰来划分边界,如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当时根据宗教 分布而划分的。 (3)几何边界。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 划分的国界,又称数理国界。如美国和加拿大边界。 (4)海洋边界线。海上的界线既有与相邻国之间的界线,也有国 家领海与公海之间的界线。
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领土 的变更。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第十章 政治地理学

第十章  政治地理学

一、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拥有主权, 国家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拥有主权, 并由一定国民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 并由一定国民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 主权、 主权、国土和国民是国家组成的最基本 要素。国家的基本特征: 要素。国家的基本特征: 1 拥有确定的领土 2 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3 拥有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职能的政府 拥有国民需要和承认、 4 拥有主权
三、政治地理结构
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 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 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 1.政治空间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 由政治地理单元中空间要素组成(相 相 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2.政治实力结构 政治实力结构 由实力要素组成(相对活跃的要素 。 相对活跃的要素)
四、政治地理过程
2.边界的特征 边界的特征
①地理特征。具有自然地理特征,分界 地理特征。具有自然地理特征, 线客观存在, 线客观存在,在地球表面上或地图上可 以标出来。 以标出来。 政治特征。 ②政治特征。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 界线。边界一旦确定, 界线。边界一旦确定,该国就有权对其 领土及人民实行管辖, 领土及人民实行管辖,而不受任何其他 国家的干涉。 国家的干涉。边界是保证国家领土继而 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 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
1.边界定义 边界定义
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个国家领 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 个国家领 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 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一个 国家的领土和末被占领的土地、 国家的领土和末被占领的土地、 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 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 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 边界是有主权的国家行使其全权 的界线。 的界线。
一、国家权力要素

地理学值得关注的主题

地理学值得关注的主题

地理学值得关注的主题主题1 政治、空间和治理政治、地方与治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也是2020年最为庞大的主题之一,该主题集聚了城市化、基础设施、权力、经济和绅士化等关键词。

在该主题中,学者们对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热点区域(Hotspots)、后资本主义(Postcapitalism)等话题极为关注,也关心气候治理、环保政策等引起的空间边缘化、跨境治理等问题,而集合理论(Assemblage thinking)被广泛地应用于权力的讨论中。

“中国”是该主题下的高频关键词,该词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主要讨论其所关联的基础设施援建、金融节点等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探讨其对全球空间的结构重组等问题。

而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南水北调工程的政治影响等讨论也受到关注。

主题2 健康与环境与环境相关的热点话题,除了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绿色空间与公平性等传统议题外,还包括对能源转型、气候金融产品和环境治理谈判所引起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后果的讨论。

意料之中的是,“健康”成为了2020年学界最为关心的词语之一。

其所关联的环境、景观、生态等主题,体现了学者们对空间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反思。

学者们纷纷探讨了城市中看护与照料的生活方式、疫病流行与基础设施建设等话题。

尤其在COVID-19主题词下,区域内的疾病控制、资源分配和疾病监测,以及家庭空间内的性别关系与隔离监测等都被提及。

同时,也有学者在呼吁加强地区互助与空间合作,并重新认识空间联系的可能性。

主题3 性别、工作和种族这一主题的研究对象较为微观,主要从身体/个体尺度来讨论社会空间关系。

在性别这一主题下,学者们分析了情感、权力和环境冲突之间的关系,空间构建与性别构成,流动工作家庭的跨空间情绪管理等议题,也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讨论基础设施的实践及其构成的权力体系,探讨后殖民地理学的主张。

同时,也在城市治理中关注女性的情绪配置,反思传染病暴发期间女性权利在不同空间中的表征,以及在生产和消费场所中女性的融入方式。

高中人文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

高中人文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

高中人文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Ⅰ.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⑴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914~1918):①大战原因: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②大战结果: 协约国(英法俄)胜利;同盟国(德奥意)战败;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战果:德日意结成轴心集团----战败;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 美国和苏联强大,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分裂,东部国家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亚非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Ⅱ.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⑴.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未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未解体。

⑵.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⑶.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一分二)、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一分六)、苏联解体(一分十五)。

⑷.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一超多强格局)。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①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局部不稳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合作和冲突是国家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

②地缘合作——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③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冲突案例----阿以冲突】⑴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地理格局的概念:政治地理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边界、政治力量分布、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2.政治地理格局的分类:根据各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可以将政治地理格局分为民主政治格局、集权政治格局、君主专制政治格局等。

3.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如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现代的全球化进程等。

4.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格局。

5.一超多强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地理格局。

6.多极化趋势: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推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中,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乌克兰危机等。

三、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不同政治地理格局下,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有所不同,如冷战时期的对立和联盟,当代的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合作与竞争。

2.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对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国际多边合作产生影响,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全球化进程: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如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

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加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

2.地区热点问题缓解: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调整,一些地区热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如中东和平进程、朝鲜半岛无核化等。

3.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在多极化格局下,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更加激烈,如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4.网络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地理格局逐渐形成,对国际政治产生新的影响。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11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名词解释1.国家实力答: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2.地缘政治学答: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

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

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3.领土答: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

但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

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

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

领水附随于领陆。

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

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4.政治实力结构答: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

如果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

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5.政治地理结构答: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有一条边界线将其分开。这条 线一方面表示是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方面表示线内是一 北美五大湖 国的主权管辖范围。 由于边疆地区缺乏明确界限,往往随国家势力而变动。 当一国力量强大而对方又较弱时,边界带就向弱方移动,因 而成为潜在的冲突地区。
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安弟斯山脉
自然边界 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格兰德河、湄公河 湖泊:美加之间的五大湖(除密歇根湖)
领土形状(P327)
领土形状的类型
讨论: 从管理、控制、
防御、外交等
方面说明领土 形状的意义。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领土位置(P328)
一般 情况 沿海国 内陆国 岛国 海陆兼备国
欧洲的国家
特殊 情况
缓冲国
通道国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P328)
1.首都
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必须是全国的交
国家存在的基础
国家行为的主体
2. 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3. 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行政、 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4. 拥有主权。
巴勒斯坦是联合国观察 员,中国承认,但很多 国家不承认。为什么?
行使国家职能的机构 国家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问题,从 中国的角度看,共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 区,其中196个国家, 还有两个是正在申 请中国承认的。每个国家认为的国家数 量是不同的。
葡萄牙和荷兰分别占据巴西和东印度群岛;
法国占据马达加斯加、加勒比海几个岛屿和印度几个据点; 英国控制北美大陆和印度次大陆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主权国家的产生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
1783年美国独立为标志,拉美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响第一枪的美国独立战 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年至1783年,持续 8 年之久,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
美国势力范围
英国控制印度
18世纪以前的东方超级大国,独立于 欧洲殖民体系以外的国家体系。与相 邻国家保持朝贡关系。1840年的鸦片 战争动摇了中国的高尚地位,沦为半 殖民地国家。中日关系的改变是1894 年的甲午战争。
英、美控制了拉美
英国、法国、德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地理 意大利、西班牙、 格局:帝国主义列强支配,殖民地半殖民 葡萄牙瓜分非洲 地国家处于从属地位。
领土空间 自然资源 人口规模 地理位置 领土面积 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 海陆位置 交通位置 相邻国家
经济水平
军事力量 科学技术 国民士气 政府质量
政府的性质 民主与法制水平 政府的机构和效能 协调和控制能力
军人数量 部队素质 武器装备 军事技术
讨论:中国 人民取得抗 日战争胜利 与哪些国家 权力要素密 切相关?
独立而告终。列宁指出, 美国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
最早的、最伟大的真正的解放战争,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 真正的革命战争”,“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 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
一战打破了资本主 义的一统天下出现 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沙俄对亚洲扩张 形成了资本主义联 合包围的格局。
讨论下列政治地理现象
英国人迁移到美洲建立美国。 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建立新国家。
战后西欧的一体化。
德国的分裂与整合过程。 朝鲜战争后的朝鲜半岛政治。 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 战后非洲的独立民族解放运动。 香港回归中的主权变化。 前苏联解体。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什么是政治 选举 领土争端 外交关系 支配权 占有权 管理权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的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三节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 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国家权力的相对性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权力是相对而言的。 权力大小随其构成要素的变化而消长。 影响权力诸要素的组合对国家地位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国家权力要素(P331)
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
西海岸分扩张;(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3)保证 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门罗主
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
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二是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组成的 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
具有排它意义的空间实体。 政治地理单元 归属某一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对政治地理单元有支配权。
(主权与统治权)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二、政治地理结构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8月—1918年11月 )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 到全世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
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
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此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 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一些国家国力的评估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P338)
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 即国际贡献能力、强制能力和生存能力。
基 础 实 力 经济实力 金融实力 科技实力 政 策 能 力 军事实力 战略物质和技术 经济实力 外交能力 地理 人口 资源 经济实力 防卫实力 国民意志 友好同盟关系
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二战以后)
第一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 形成了美苏对抗格局。 1.美国奉行霸权政策;苏联奉行大国沙文主义。 2.两大阵营的地缘政治对抗,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 3.对抗手段是冷战和军备竞赛。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三个世界
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思想。 第一世界:美国和苏联 号召第二、三 世界联合反对 第二世界:英、法、日等发达国家 霸权主义 第三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导致国际局势变化的因素分析: 1.两极世界的内部矛盾公开化 2.发展中国家壮大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壮大 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 各国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英与美的矛盾 法与美的矛盾 苏联与东欧的矛盾 苏联与中国的矛盾
财政实力 对外活动的积极性 在国陆军社会的活动能力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日本综合研究所对几个国家国力的评分
国际贡献能力略高于西欧国家。 结论 强制能力,美国最高,苏联次之,日本最低。 综合国力,美国最高,依次是苏联、日本、法国、英国。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
背景: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前各大洲生存状况。
欧洲的殖民 扩张,历时 200年,商业 时代的殖民 主义。 1.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霸权控制范围:非洲沿 海、印度洋诸岛、东南亚沿海、西印度群岛、墨西哥、中南 美洲。 2.英国、荷兰、法国参与殖民瓜分。 3.1763年7年战争结束时的政治格局: 西班牙占领拉美大部分土地;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政治组织(参考)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门罗宣言和门罗主义(参考)
拉丁美洲国家正在进行独立的时候,美国已经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
势力范围。1822~1823年,当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
立运动时,美国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 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 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 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 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
利益实体,国家的管理者对国家有主权和统治权。 对国家一词的解释: (1)国与家; (2)state与nation。 领土是国家的载体,是 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 一国活动,尤其是一国权力 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 素。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国家的基本特征(P325)
1. 拥有确定的领土。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人为边界
经纬线为界 民族为界
非洲地图
人文地理学——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海岸边界
3海里:英国、美国、比利时等22国 12海里:中国、日本、加拿大等81国 200海里: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15国 1982年统计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74-1981)关于领海的规定: 每个国家都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的权利,按照本公约,确定为 自该国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 n mile的界限为止。 另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在200 n mile区内有勘探、开发、 养护和管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及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的 主权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