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合集下载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接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的体验,以班级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一般方法。

2.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已知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尝试地理区域的划分,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独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体验班级分组和独立划分地理区域的尝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尝试和分析区域的划分,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它们的地理差异。

六、学案§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的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的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6、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学习重、难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及其原因。

三、学习过程<导学>年货分类忙:过年的时候Dean家准备了非常丰富的年货,现在还剩下很多需要分类整理,你能帮忙给这些美食分类吗?1.核桃2.开心果3.火龙果4.黑瓜子5.菠萝6.草莓7.桂圆8.板栗9.芒果10.南瓜子11.葵花籽12.猕猴桃13.松子14.柿子15.柠檬16.苹果17.榛子18.鸭梨19.杏仁20.腰果21.提子22.西红柿23.香蕉24.夏威夷果A类:B类:C类:D类:……<不同的地理区域>1.区域的类型有、、等,一个区域可能身兼身份。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课通过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升高 气温逐渐_____ 降低 。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_____,
地理差异显著—气温 海南
黑龙江
南部海南岛四季鲜花盛开, 瓜果飘香。
北部黑龙江一年中有半年 天寒地冻,雪峰连绵。
地理差异显著—降水
降水:自东南沿海 _____ 向西北内陆 _______ ,距
200mm 400mm 800mm
海越来越远,


淮 河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概况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
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
淮河概况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
等省,注入长江和黄海,干流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
积18.6万平方千米。
1、秦岭山脉的走向是怎样的? (东西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流) 3、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气 候 降水量
干 湿 状 况 植被 落叶阔叶林、 常绿林 针叶林
高寒气候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暖温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亚热带 热带
400㎜
干旱区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非季风区
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
分布范围
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线以北 线以南 多为丘陵 和山地 亚热带和 热带 >800毫米 湿润区
少 降水越来____
1 600mm
地理差异显著—降水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 的环境下山青水秀。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 下沙漠、戈壁广布。
地理差异显著—地势
地势西 高 东 低 , 呈三级阶梯 状分布

初中地理_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秦岭、淮河位置和流经省区♦ 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归纳法、启发式讲述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伴随音乐,解说PPT上的课前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氛围中感受地理课堂的愉悦,并让学生在中国的壮丽山河中而陶醉,从而来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有一名外国友人同一个季节到我们中国旅游,从西北到西南他沿途拍下了不同的景观,今天他想了解一下,我们同一个国家为什么会这样?他真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你能帮他解释么?大家看他的沿途照片,看看我们的中国有多美!放PPT:我们祖国有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玲起舞的广袤的大漠,有碧草青青,白云朵朵的无垠草原,有四季椰林摇曳,绿水青山的海南,有终年雪山连绵,号称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有郁郁葱葱,层层梯田的江南茶庄,有依山而居,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有烟雨轻拂,翠色凝波的水韵江南。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学习了中国的部分内容,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分区域详细的学习中国地理。

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特点,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我国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分享学习心得。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5.教师点评:针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知识点 文本素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知识点 文本素材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点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这个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即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也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这个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2、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
①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②“世界屋脊”__________,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平原
高原
高原
盆地
青藏高原
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气候与水文
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河流水量____,季节变化大,____结冰期
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河流水量____,季节变化小,____结冰期
面食
米饭
糌粑
续表
3.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__________;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__________;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___状分布,逐级降低。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明显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______高______低。
____结冰期
____结冰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于
大于
以下
以上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南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甜菜、棉花、苹果
油菜、甘蔗、柑橘、茶叶
作物熟制
长城以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续表
逐渐下降
越来越少
三级阶梯
西牧东耕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该界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油等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高寒”的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电子教案稿 备课人: 陈志华 审核人:李成荣
1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校 八 年级 地理 科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课时 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
划分
第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的习惯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能力目标: 1、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学习了淮河的地理特征之后,通过课后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淮河”变成“害河”
的原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具实 验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
提问法、讲述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什么?(学生回答:秦岭—
淮河线)
2.那这条分界线有什么地理意义呢?(学生回答:它把我国东部地区分成了南方和北方,使
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承转 我国还有其它几条像秦岭—淮河线一样的地理界线, 它们把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家分成
了四大地理区域,那四大地理区域呢,它们又都是那几条界线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
的内容。
二、新课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让学生完成教材P5的活动题:阴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太行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秦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提问 在图上你还能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吗?(青藏高原边缘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 )
板书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图5-9“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和阅读材料“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试着描述一下其走向。
2.这条等降水量线两侧即我国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特征的差异又哪些?(东南半壁受
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降水少,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
要的牧区。)
学科电子教案稿 备课人: 陈志华 审核人:李成荣
2
3.完成教材上的活动题:东南半壁——农耕为主,人口众多;西北半壁——沙漠广布,牧业
为主
提问 我们再来从图5-8上找找青藏高原的北侧和东侧的边缘线是哪些山脉,其各自的走向又
如何?(学生回答:北侧为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大致上走向时东西方向的;东侧为
横断山脉,大致上是南北走向。)
过渡 作为地理分界线,其两侧的地理特征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昆仑山、阿尔金山
脉和祁连山脉的南北两侧有什么差异?
活动 (出示“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图片或资料片)让学生观看图片,总结归纳这条线南
北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议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北侧荒漠广布,局部地区有旱作农田和绿洲农业,
属于干旱型农牧区,原因是这里深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非常远,海上湿润的气流难以到达,因
此降水少,一般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只有在那些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提供,灌溉水源的地区,
才能发展农业;南侧地势很高,冰川绵延,属于高寒型农牧区,原因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这里还拜高,气压低,所以在这里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讲述 依据上面我们所学到的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太行山—阴山线、昆仑
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板书 2.四大地理区域
读图讨论 读图5-8“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讨论回答: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及学校所在的区
域。
穿插 四大地理区域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这只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划分,
即使同一区域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课堂总结
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从一种宏观的尺度,由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阴
山—太行山、昆仑山—阿尔金山脉—横断山脉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它们是: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板书设计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
●课后活动
收集几首描绘我国不同地区景色的著名诗词。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