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对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认知性()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C.无结构()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C.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无目地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理解问题()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3. 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14. 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里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15.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16.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__________A.吃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17. 依据经验或自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A.推理式B.启发式D.演绎式()1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自觉思维D.发散思维()19.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__________越高A.流畅性B.独创性C.目的性D.结构性()20. 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二、填空题21. 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章节)1、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问题解决的过程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5、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6、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1.含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二)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

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已有的观点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过程,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创造性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理解如何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创造性思维;难点是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

关于问题解决的学说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本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3个基本的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第一,给定成分: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间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算子都是清楚的。

明确限定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归类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

归纳结构问题给予几个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再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

例如:类推问题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到目标状态的操作。

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水罐问题等常见于研究的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特点
幼儿创造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 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 与和亲身体验。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意义
培养创新思维
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创造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 新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创造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 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评价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 、写作等,了解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 水平。
标准化测试
教师评价
利用标准化测试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评估 ,如托伦斯创造力测试、吉尔福德创造力 测试等。
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创造力的了解和观察 ,对幼儿的创造性学习进行评价。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育观念
教师需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 否符合创造性学习的要求,是 否能够支持幼儿发挥创造力。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深 入了解幼儿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和成 果。
02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理论基 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
技能,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他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认为幼儿应该通过探索、发现和
创造来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幼儿创 造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社会参与和实践
未来幼儿创造性学习将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实践,引导幼 儿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实践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 儿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 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与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 激情境。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 题的起始状态。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必须通过一定 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三)个性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 具有幽默感 2.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 喜欢幻想 5.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 具有独立性
三.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 的思维策略
② 启发式是依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手段——目的分析; 启发式策略 逆向搜索; 爬山法。
优点: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 缺点: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
三.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其他因素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 认知风格和世界观
(四)检验假设 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 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① 算法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 逐一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优点:可以保证解决问题; 缺点:效率不高,费时费力,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 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 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是无效的,

教育心理学第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起始状态:一组关于问题已知条件的描述
目标状态: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障碍: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需要加以克服的因素
定义:问题(problem)是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 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二)问题的分类
JPKC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各种各样,但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 界定清晰的问题:条件清楚、目标明确的问题
体化:“有些香蕉是绿色的,有些橘子是绿色的。所以, 有些香蕉是橘子。”对于这一结论,每个人都知道是错误 的。可见,将问题具体化,有助于问题解决。
结论: ①解决具体问题易,解决抽象问题难 ②解决纯数字题易,解决文字题难
4.问题的结构特点
【九点图问题】
JPKC
(二)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要计算西尔维亚在快餐店逗留的时间,只需要知道她到达 和离开快餐店的时间(6:18到,9:25离开)就行了。 ——但是,有用的数据和许多无关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从而增 加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困难。
JPKC
德国心理学家戴维·卡茨(David Katz, 1950):多余刺激对问题解决的干扰作用
实验发现,有名称的数学加法增加了12%的 时间。
【用餐问题】
JPKC
西尔维亚在6点18分和3个朋友走进一家快餐店。她们买了4份 汉堡面包,每份1.25元;2份法国油炸马铃薯条,每份65分; 3杯苏打水,每杯75分,另外还买了1份洋葱,花去55分。西 尔维亚的母亲让她在9点前回家。但当她告别朋友离开快餐店 时,已经晚了25分钟。西尔维亚按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开 了3英里回到家。问西尔维亚在快餐店停留多久? (Slavin,1989)
中国心理学家:四阶段说 (一)发现问题 (二)理解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验证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概述
·创造性及其培养
⼀、问题解决概述
概念
1、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2、问题解决:指个⼈应⽤⼀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点:
⽬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
问题的表征;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时与功能固着;
个体的个性⼼理特性。

提⾼问题解决能⼒的教学(P142-144)
1、提⾼学⽣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及其培养
概念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智⼒、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概述·创造性及其培养一、问题解决概述概念 1、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2、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 问题的表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时与功能固着;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144)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二、创造性及其培养概念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