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_唐菊玲
浅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影响

浅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影响作者:庞喜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采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护理,探讨该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2月初-2018年11月下旬来本院治疗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8名患者。
康复组除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另增加呼吸康复训练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一年后的肺功能下降状况,并用SPSS 18.0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康复组肺功能下降率较对照组缓慢,两组的P【关键词】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169-02据统计,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0%[1],常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COPD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及地域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由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环境因素是由于气流受限、空气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烟草烟雾、生物燃料的大量释放、室内油烟污染等[2]。
临床显示该病的致死率较高,疾病初期病程不易被患者重视,随着患病周期的增长,易导致患者呼吸减弱、困难、严重者易出现肺水肿导致死亡[3]。
虽然当前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从而达到治疗该疾病的效果。
同时患者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接受良好的治疗,同时需要严格注意日常生活习惯,戒烟酒、室内多注意通风、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注意蛋白质的足量摄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这一年中,统计COPD患者大概有74名,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康复组36名,对照组36名,康复组中男性18名,对照组中男性12名;康复组中女性16名;对照组中女性22名;康复组中最长患病周期为20年,最短3年,平均周期(12.52±2.52)年;对照组最长患病周期22年,最短4年,平均病期(14.56±2.62)年[4];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得知,患病者的性别、患病者的患病周期与患病者的实际年龄无明显差异,故没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作者:刘华利陶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关键词】COPD;肺功能;呼吸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63-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COPD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被列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如何提高COPD 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一直是医护人员努力的方向。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对COPD 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近年来,我们对50 例COPD 患者在稳定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 年10月至2012 年4月来我院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50 例。
所选病例均符合均符合COPD 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诊断标准。
其中男3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60.21±3.31)岁。
均符合进行呼吸锻炼条件:①必须是稳定期患者,有稳定的维持用药、支持治疗;②有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
1.2 方法1.2.1 对COPD 稳定期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呼吸锻炼计划,进行呼吸锻炼教育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
嘱患者院外坚持呼吸锻炼,定期回院复查。
1.2.2 患者呼吸锻炼前及锻炼6 个月后,分别监测其肺功能。
测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
1.2.3 呼吸功能训练①缩唇呼气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 s~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 的白纸为适度[2]。
呼吸训练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解放军 护理杂 志
Nur i A sJ Ch n PL
Au us 20 , 4( A) g t 07 2 8
呼 吸训 练 对 C D 缓解 期 患 者 肺 功 能及 生存 质 量 的 影 响 OP
唐 菊 玲 赵 秋 月。 詹 跃 燕 , 莉 莉 , , 过 (. 1 临海 市 中 医院 内科 , 江 临 海 3 7 0 ; 浙 1 0 0
me t i r .Th o c d v t lc p ct (P < 0 0 ) o c d e p r t r o u e i e o d,f r e x ia e f r e i a a iy a . 5 ,f r e x ia o y v l m n a s c n o c d e p r—
I fu n e fRep r tr ann nPumo a yF n t n a d S r ia ai fS fe e s fCh o n le cso s iao yTr ii go l n r u ci n u vv l o Qu l yo u fr r r- t o
g r , ih u Ho pt lTaz o 1 0 0 Zh ja g Pr vn e Ch n ) e y Taz o s i , ih u 3 7 0 , ein o i c , ia a
A s atO jc v T td h f ecso eprtr riigo umo ayfnt na dsri l bt c: bet e o su ytei l ne f s i oy t nn n p l nr u c o n uvv r i nu r a a i a
q ai fS f r r fc r nc o s r ci e p l n r i a e ( u l y o U e e s o h o i b t u t u mo a y ds s COP t v e D)i a a a i. M eh d F ry sx n c tb s s to s o n a 3 7 0 Zh ja g P o i c , ia . p rme to r it o a i u — s ia h iLih i 1 0 0, ein r vn e Ch n ;2 De a t n fCa do h r ccS r o Li
呼吸训练对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呼吸训练对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持续扩大,而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通气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对30例COPD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验证能将浅而快的呼吸变成深而慢的有效呼吸,改善了患者的缺氧症状,延缓了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腹式呼吸COPD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
因此,即使在安静情况下,患者的呼吸常以上胸廓活动为主。
在急性加重期,辅助呼吸肌的作用更加明显。
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诱发呼吸肌疲劳。
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腹式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腹式呼吸是主要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
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驰,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
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锻炼方法: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
如取卧位,两膝下可垫软枕,使之半屈,腹肌松驰。
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
由于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现为腹部的隆起和下陷,因此,在呼吸中应注意腹部的活动。
通常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
即用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摘要】呼吸肌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原理与方法、对临床症状的影响、对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的关系,发现呼吸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合理的锻炼频率和强度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可作为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展望未来,有必要深入研究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机制及更具体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肌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临床症状、肺功能、影响因素、原理与方法、康复治疗、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减退。
COP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带来了重大困扰。
通过呼吸肌功能锻炼这一康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呼吸肌功能锻炼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优化康复治疗策略。
通过对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其对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68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检测呼吸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
结果:56例患者完成最后的试验研究,其呼吸训练前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 (2.85±0.71)L、FEV1(1.95±0.64)L、FEV1/FVC(68.81±9.86)%、PEF(5.21±1.91)L/s;呼吸功能训练后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3.10±0.95)L、FEV1(2.29±0.99)L、FEV1/FVC(74.24±13.09)%、PEF(5.84±1.77)L/s,经比较各项指标呼吸训练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不可逆气流受限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影响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68例COPD缓解期患者采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相结合的呼吸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肺功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资料68例均为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经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均符合COPD临床缓解期的诊断标准[1],并自愿参加呼吸功能训练。
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65~86岁,平均72.33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1.2 方法:所有患者以刘志强等[2]介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训练方法为标准,由我科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个别或集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让患者学会并院外坚持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2007年 5月 第 l4卷 第of Nursing(China)
May,2007 V0I_l4 No.5
【临床 护理 】
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沈曼 玲
(广 州 市 第 一 人 民 医院 呼 吸 内 科 ,广 东 广 州 510180)
2 方 法 2,1 呼 吸 功 能锻 炼 方 案 请 专 业 人 员 录 制 1套 呼 吸操 的 VCD,在 本科 室 病 房 每周 一下 午 循 环播 放 , 由责任 护 士负 责带操 ,患 者跟 着做 。病房宣 传栏 详 细 介 绍 了呼 吸操 的做法 ,许 多患 者平 时都 会边 看 边做 。 护 士监 督 患者 落实情 况 ,让 患者 在住 院期 间养成 做 呼吸操 的 良好 习惯 。 2.1.1 训 练方 法 首先 培训 病 区主管 护士 ,掌握 缩 唇 呼 吸 、腹 式 呼吸 、有效 咳嗽 、翻 身 叩背 的正确 方法 ,
【关 键 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 呼吸功能锻炼 ; 生活质量 ;肺功能 【中 图分 类 号】R56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1008—9969(2007)05—0054—02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是 一 种 常 见 的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因气 流受 限 ,呈 慢性 进行 性 ,如忽 视缓 解期 锻 炼 , 随着 肺功 能进 一 步损 害 ,会 严 重影 响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本科 室对 3O例患 者进 行 呼吸 功能锻 炼 的研 究观 察 ,以探 讨 呼吸 功能 锻炼 对缓 解期 COPD 老年 患者 的影 响 ,报道 如下 。
腹式呼吸锻炼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腹 式呼吸锻 炼能改善 C O P D缓 解期患者的部分肺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6 4 1 1 ( 2 0 1 3 ) 0 4— 0 0 3 4— 0 2
慢性阻塞性 肺疾 病 (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i t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 C O P D) 是一种 以不完 全可逆性气 流受 限为特征 的疾病状 态 , 气 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 多与肺部 对有 害颗粒及 气体 的异常 炎症
ft o h e wo t g r o u s. p Re s u l t s T he e f e c t ft o h e e x er p i m e n t g r o u p i s b e t t e r ha t n t h a t f o he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0 . 5) 0 . C o n l c u s i o n A b d o in m a l
Me t h o d s 7 5 p a t i e n t s t l I CO P D p a t i e n s t d u in r g e mi r s s i o n er p i d o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i t I I 3 8 p a i t e n s t wa s r e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t o n a l c a r e;w h i l e t h e e x er p i me n t g r o u p w i t h 3 7 p a t i e n t s wa s r e c e i v e d a b d o mi n a l b r e a hi t n g e x e r c i s e.c o mp a r i n g he t e f e c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分 , x
社会活动因子 2. 57 1. 79 0. 47 0. 19* 抑郁因子 3. 25 1. 97
s)
焦虑因子 3. 12 1. 92 0. 57 0. 44*0.Fra bibliotek42 0. 24*
* P < 0. 01 与治疗前比较
2. 2 呼吸训练前后两组肺功能评定比较 6 个月呼 吸训练后患 者静态肺功 能与训练 前相比 , VCmax 、
16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年 8 月 , 24( 8A )
1. 2 方法 以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 治疗指 南 宣传片 [ 4] 为标准, 由我院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 员个别或集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出院后继续 坚持锻炼。选择呼吸训练时间为 6 个月
[ 5]
连续 10 次。换另一腿 , 重复上述训练内容。以上呼 吸训练 10~ 20 min/ 次, 2 次/ d。( 6) 行走锻炼 15~ 30 m in/ 次 , 1 次/ d。训练时注意遵循个体化原则。 1. 3 观察 指标 采用德国 耶格公 司生产 的 MS Dif fusio n 型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 , 分别于开始训练 前及呼吸训练 6 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观察指标为 最大肺活量 ( VCm ax ) 、 1 s 用力呼气量 ( FEV 1 ) 、 1s 量比 用 力 肺 活 量 ( F EV 1 / F VC ) 、 呼 气峰值 流速 ( P EF) 。采用万崇华等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hronic obstr uctv e pulm o 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 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 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 咳嗽、 活动耐力差 , 这些症状在 很大程 度上影 响了 患者 的生 存质量。 COP D 患者人数多 , 病死率高, 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 居第 4 位 [ 1] 。对 COP D 患者进 行肺康复训练 能改 善其呼吸困难症状, 提高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 对减 少卫生资源的消耗有 着重要的意义
*
FE V1 / FV C( % ) 68. 71 74. 04 9. 76 13. 01*
S- 1 )
*
1. 81 1. 87*
5. 74
* P < 0. 05, * * P < 0. 01 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反复 , 患者的肺功能呈进 行性下降趋势。由于呼吸肌功能障碍, 气流阻塞 , 肺 内气体残留过多 , 肺和胸廓的顺应性下降, 而且肺膨 胀过度使横膈受压低平, 横膈活动范围变少, 减少了 肺的 通 气 量, 主 要 表 现 在 VCmax 、 FEV 1 、 FEV 1 / FVC% 、 PEF 等指标下降。这些指标反映了呼吸动 力学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 COPD 患者肺功能的敏 感指标, 通过它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加强 COPD 缓 解期呼吸功 能训练对 COPD 的 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本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与呼吸
[ 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5 年 3 月至 2006 年 8 月 在我院内科治疗的 COPD 患者 46 例。男 31 例 , 女 15 例 , 年龄 63~ 81 岁, 平均 ( 68 5 11 5) 岁。根据 临床症状、 体征、 胸部 X 线检查 , 肺 功能测定, 所有 患者均符合 COPD 的诊断 标准[ 3] 。所 有患者住院 期间均给予常规抗炎、 平喘等治疗, 且临床症状和体 征减轻 , 病情稳定, 符合 COPD 临床缓解 期[ 3] 的诊 断标准 , 并自愿参加呼吸功能训练。 46 例中 10 例 患者末完成全部呼吸训练项目及调查项目 , 有效资 料为 36 例。
解 放军护 理杂志 N ur s J Chi n P L A
A ug ust 2007, 24( 8A)
15
呼吸训练对 COPD 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唐菊玲 , 赵秋月 , 詹跃燕 , 过莉莉 ( 1. 临海巿中医院 内科, 浙江 临海 317000; 2. 台州医院 胸外科, 浙江 台州 317000)
[ 6]
, 并通过
电话回访或访视 , 6 个月后复查肺功能及评定生存 质量。呼吸训练内容 : ( 1) 缩唇呼吸 嘱患者闭口经 鼻吸气 , 然后通过缩唇 ( 吹口哨样 ) 缓慢呼气。吸气 与呼气时间比为 1 2或1 3 。 ( 2) 腹式呼吸 让 患者采取卧、 坐、 立位练习 , 以 吸鼓呼缩 的方式, 一 手放于胸前, 一手放于腹部 , 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 , 腹部尽量回缩, 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 , 同时要注意吸气要用鼻深吸气, 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 气。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 1~ 2 倍, 每次 5 min, 渐增 加至每次 10~ 15 m in, 每日 2 次或 3 次。( 3) 坐式呼 吸 双腿盘起, 两手掌心放在膝盖上, 缓缓深吸气到 最大肺容量, 然后屏气, 屏气时间逐渐延长至 8~ 9 s 以上缓慢呼出, 连续进行 15 次左右。( 4) 立式呼吸 双腿并拢 , 两臂同时上举吸气, 同时放下呼气, 连 续进行 15 次左右, 呼气时从 2~ 3 s 逐渐增至 8~ 9 s。 ( 5) 弓步呼吸 跨步交替向前方击拳, 出拳时吸气 ,
收稿日期 : 2007 05 19; 修回日期 : 2007 07 06 作者简介 : 唐菊玲 ( 1962 ) , 女 , 浙江临 海人 , 主管 护师 , 本 科 , 主要 从 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本研究 对
46 例 COP D 缓解期患者采用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及 呼吸操相结合的呼吸训练, 并对其在改善 COPD 患 者的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评价, 现报 告如下。
表1
时间 训练前 训练后 日常生活因子 3. 28 1. 56 0. 37 0. 21*
编写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生命质量评估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 1.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 x s 表示, 采用 SPSS 10. 0 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用 t 检验进行自身 前后对照的计量数据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2. 1 呼吸训练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定比较 6个 月呼吸训练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因子及 社会活动因子显著降低 , 说明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 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 P < 0. 01) 。见表 1。
操相结合的方法 , 可以促进腹肌参与呼气, 改善肺内 气体交换 ,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缩唇呼吸还能增 加潮气量 , 减少吸气时间和呼吸困难 , 降低呼吸时的 氧消耗。据文献[ 7] 报道 , 缩唇呼吸能显著减少患者 的呼气末肺容积 , 从而减少肺过度膨胀 , 尤其是对重 度气道阻塞的患者; 通过改变 COPD 患者浅快的呼 吸模 式, 延缓呼 气流速, 让 呼吸道内保持 一定的气 压, 防止外周小气道过早陷闭 , 使肺泡残气量减少; 同时 , 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 使膈肌的收缩力加强, 改变呼吸方式, 提高呼吸效率 , 从而使减退的肺功能 得以恢复 , 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观察结果显示,
FEV 1 、 F EV 1 / F VC% 、 PEF 均 有 显 著 改 善 ( P < 0 05, P < 0. 01) 。见表 2 。
s)
PE F( V / L 5. 19
*
表 2 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检查 比较( x
项 目 训练前 训练后 VC max( V / L) 2. 75 3. 08 0. 81 0. 85* FEV 1 ( V / L) 1. 85 2. 19 0. 74 0. 98*
Influences of Respiratory Train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urvival Quality of Sufferers of Chro 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atabasis T ANG Ju ling 1 , ZH AO Qiu y ue 2 , ZH AN Yue y an 1 , GUO L i l i1 ( 1. T r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H ospital of L inhai, Linhai 317000, Zhejiang Prov ince, China; 2. Depar tm ent of Cardiot horacic Sur g er y, T aizho u H ospital, T aizhou 317000, Zhejiang P 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 udy t he influences of respiratory t raining on pulmonary f unct ion and survival qualit y of suf ferers of chronic obst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in cat abasis. Methods F ort y six patients w it h COPD in catabasis ( pulmonary function is from level 2 t o level 4) w ere given respiratory training for 6 mont hs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 t hen the dif ferences of pulmonary funct ion and survival qualit y w 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 er t raining. Results T hirt y six pat ients com plet ed t he ex peri m ent . T he f orced vit al capacit y( P < 0. 05) , f orced ex pirat ory volume in a second, f orced ex pira t or y v olume in a seco nd/ for ced vital capacity and flo w velocity o f respirat ory peak value w ere markedly im pro ved af t er respirato ry t raining ( P < 0. 01) . T he m ean scores o f 4 survival qualit y fact or s w ere all decreased remarkably ( P < 0. 01) . Concl usion Respir at or y t raining can improve pulmonary funct ion of COPD suf ferers during cat abasis and upg rade t heir surv iv al quality . Key words: chronic obst ruct ive pulm onary disease( COPD) ; cat abasis; pulm onar y funct ion; respira t or y t raining; survival qualit y [ Nurs J Chin PL A, 2007, 24( 8A) : 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