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某市2011年5月1日﹣10日十天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61,75,70,56,81,91,92,91,75,81.那么该组数据的极差和中位数分别是()A、36,78B、36,86C、20,78D、20,77、32、对于数据3,3,2,3,6,3,10,3,6,3,2,(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2)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1B、2C、3D、43、用计算器求0、35,0、27,0、39,0、21,0、42,0、37,0、41,0、25的平均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为()、A、0、334B、0、333C、0、335D、0、333754、某班有48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全班平均分为81分,已知不及格人数为6人,他们的平均分为46分,则及格学生的平均分是()A、78分B、86分C、80分D、82分5、A、B、C、D、E五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80分,而A、B、C三人的平均成绩是78分,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D、E的成绩比其他三人都好B、D、E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3分C、五人成绩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人的成绩;D、五人的成绩的众数一定是80分6、某市五月份第二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111、96、47、68、70、77、105,则这七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是()A、82B、81C、80D、797、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各射击10次,两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1环,方差分别是S甲2=1、2,S乙2=1、6,则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比乙稳定B、乙比甲稳定C、甲和乙一样稳定D、甲、乙稳定性没法对比8、某班统计了10名同学在一周内的读书时间,他们一周内的读书时间累计如下表,则这10名同学在一周内累计时间的众数是()A、10B、9C、8D、79、为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某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如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4、6B、4、7C、4、8D、4、910、已知样本数据x1,x2,x3,…,x n的方差为4,则数据2x1+3,2x2+3,2x3+3,…,2x n+3的方差为()A、11B、9C、16D、4二、填空题(共8题;共30分)11、(2015•随州)某校抽样调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如下所示的频数分布表,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________ 组.12、(2015•襄阳)若一组数据1,2,x,4的众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 .13、从1,2,3,5,7,8中任取两数相加,在不同的和数中,是2的倍数的个数为a,是3的倍数的个数为b,则样本6、a、b、9的中位数是________ .14、某市6月上旬前5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8,29,31,29,32,对于这组数据,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极差是________.15、有13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才艺表演比赛,已知他们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共设7个获奖名额,某同学知道自己的比赛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在这13名同学成绩的统计量中只需知道一个量,它是________(填众数或方差或中位数或平均数)16、我区有15所中学,其中九年级学生共有3000名.为了了解我区九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行排序.①收集数据;②设计调查问卷;③用样本估计总体;④整理数据;⑤分析数据.则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 (填序号)17、若样本1,2,3,x的平均数为5,又知样本1,2,3,x,y的平均数为6,那么样本1,2,3,x,y的方差是________.18、已知一组数据:3,5,4,5,2,5,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6题;共40分)19、为了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测试,他们10次射击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 9 8 6 10 7 9 8 6 10乙7 8 9 8 8 6 8 9 7 10根据测试成绩,你认为选择哪一名运动员参赛更好?为什么?20、在对全市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中,青少年体质研究中心随机抽取的10名女生的立定跳远的成绩(单位:厘米)如下:123,191,216,191,159,206,191,210,186,227.(1)通过计算,样本数据(10名女生的成绩)的平均数是190厘米,中位数是多少厘米?众数是多少厘米?(2)本市一初中女生的成绩是194厘米,你认为她的成绩如何?说明理由;(3)研究中心分别确定了一个标准成绩,等于或大于这个成绩的女学生该项素质分别被评定为“合格”、“优秀”等级,其中合格的标准为大多数女生能达到,“优秀”的标准为全市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够达到,你认为标准成绩分别定为多少?说明理由;按拟定的合格标准,估计该市4650人中有多少人在合格以上?21、某品牌电脑销售公司有营销员14人,销售部为制定营销人员月销售电脑定额,统计了这14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单位:台):(1)求这14位营销员该月销售该品牌电脑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销售部经理把每位营销员月销售量定为90台,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22、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恰好相等,求出其中的x值以及此组数据的标准差.23、现在都采用政府统一采购行为,教育局对各个学校的校服征订的办法,在教育局的样品室里摆放着12个样品,有12种不同的价位,分别为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元,现要对某校1500名学生统一征订校服,由于价格相差甚远,于是学校决定征求家长的意见,想要制作一张调查表,对家长的意见进行调查,请问,你该怎样设计这张调查表.(要求家长用打“√”的形式来表达).2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有可能不唯一________;理由________(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________;理由________(3)n个数的中位数一定是这n个数中的某一个________;理由________(4)求9个数据(x1、x2、……、x9,其平均数为m)的标准差S,计算公式为:________;理由________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中位数、众数,极差【解析】【分析】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中位数是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起来,位置处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解答】极差:92-56=36,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6,61,70,75,75,81,81,91,91,92,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75和81,所以中位数是(75+81)÷2=78.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极差,中位数的求法,准确把握这两种数的概念是做题的关键2、【答案】A【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析】【分析】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2,2,3,3,3,3,3,6,6,10,所以中位数为(3+3)÷2=3,数据3出现了5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3,平均数为(2×2+3×5+6×2+10)÷10=4、1.∴(1)正确,(2)(3)(4)错误.故选A.3、【答案】A【考点】计算器-平均数【解析】【解答】平均数为.【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解题即可.4、【答案】B【考点】算术平均数【解析】【解答】全班学生的总分为:81×48=3888(分),不及格人数的总分为:46×6=276(分),及格人数的总分为:3888﹣276=3612(分),则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为:=86(分);故选B.【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全班学生的总分和不及格人数的总分,进而求出及格人数的总分,再除以及格的人数即可.5、【答案】B【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析】【解答】解:A、无法判断D、E的成绩比其他三人都好,故本选项错误;B、设D、E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3分,由题意得,3×78+2x=5×80,解得x=83,所以,D、E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3分正确,故本选项正确;C、五人成绩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人的成绩错误,有可能是按成绩排列后中间三位同学的成绩相同,中位数是他们三个人的成绩,故本选项错误;D、五人的成绩的众数一定是80分,错误,有可能没有人正好是80分,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以及众数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6、【答案】A【考点】算术平均数【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11+96+47+68+70+77+105)÷7=82;答:这七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是82.故选A.【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把这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加起来,除以天数即可.7、【答案】A【考点】方差【解析】【解答】解:∵是S甲2=1、2,S乙2=1、6,∴S甲2<S乙2,∴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的是甲,∴甲比乙稳定;故选A.【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8、【答案】C【考点】中位数、众数∴这10名同学在一周内累计时间的众数是8;故选:C.【分析】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找出这10名同学在一周内累计时间出现最多的数即可.9、【答案】B【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解答】解:∵共有50名学生,∴中位数是第25和26个数的平均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7+4、7)÷2=4、7;故选B.【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10、【答案】C【考点】方差【解析】【解答】解:∵样本x1、x2、…、x n的方差为4,又∵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据都扩大几倍,则新数据的方差扩大其平方倍,∴样本2x1、2x2、…、2x n的方差为22×4=16,∵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数后得到的新数据的方差与原数据的方差相等,∴样本2x1+3,2x2+3,2x3+3,…,2x n+3的方差为16,故选:C.【分析】先根据方差的性质,计算出样本2x1、2x2、…、2x n的方差,然后再求样本2x1+3,2x2+3,2x3+3,…,2x n+3的方差即可.二、填空题11、【答案】2【考点】频数(率)分布表,中位数、众数【解析】【解答】解:共12+24+18+10+6=70个数据,12+24=36,所以第35和第36个都在第2组,所以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2组.故答案为:2.【分析】共12+24+18+10+6=70个数据,中位数为第35和第36个数的平均数,依此即可求解.【考点】中位数、众数,方差【解析】【解答】解:∵数据1,2,x,4的众数是1,∴x=1,∴平均数是(1+2+1+4)÷4=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2)2+(2﹣2)2+(1﹣2)2+(4﹣2)2]=1、5;故答案为:1、5.【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求出x的值,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S2=[(x1﹣)2+(x2﹣)2+…+(x n﹣)2]进行计算即可.13、【答案】5、5【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解答】解:根据从1,2,3,5,7,8中任取两数相加,可以得出所有可能:1+2=3,1+3=4,1+5=6,1+7=8,1+8=9,2+3=5,2+5=7,2+7=9,2+8=10,3+5=8,3+7=10,3+8=11,5+7=12,5+8=13,7+8=15,它们和中所有不同数据为:3,4,5,6,7,8,9,10,11,12,13,15,故是2的倍数的个数为a=5,是3的倍数的个数为b=5,则样本6、5、5、9按大小排列为:5,5,6,9,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5,故答案为:5、5.【分析】首先列举出所有数据的和,进而利用已知求出a,b的值,再利用中位数是一组数据重新排序后之间的一个数或之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即可求解.14、【答案】29;29;4【考点】中位数、众数,极差【解析】【解答】解:∵29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29;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8,29,29,31,32,最中间的数是29,则中位数是29;极差是32﹣28=4.故答案为:29,29,4.【考点】中位数、众数,统计量的选择【解析】【解答】解:因为7位获奖者的分数肯定是13名参赛选手中最高的,而且13个不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7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获奖了.故答案为:中位数.【分析】由于比赛设置了7个获奖名额,共有13名选手参加,故应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16、【答案】②①④⑤③【考点】数据分析【解析】【解答】解: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行排序为:②设计调查问卷,①收集数据,④整理数据,⑤分析数据,③用样本估计总体.故答案为:②①④⑤③.【分析】根据已知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①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②列统计表﹣﹣﹣﹣﹣整理数据;③画统计图﹣﹣﹣﹣﹣描述数据进而得出答案.17、【答案】26【考点】算术平均数,方差【解析】【解答】解:∵样本1,2,3,x的平均数为5,∴1+2+3+x=5×4,∴x=14,∵样本1,2,3,x,y的平均数为6,∴1+2+3+x+y=6×5,∴x+y=24,∴y=10,∴样本的方差s2=[(1﹣6)2+(2﹣6)2+(3﹣6)2+(14﹣6)2+(10﹣6)2]÷5=26.故答案为:26.【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用加减消元法即可解出x、y的值,再代入样本中求出平均值,最后代入方差的公式可得出答案.18、【答案】4【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解答】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4、4、5、5、5,第4位的数字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19、【答案】解:=(7+9+8+6+10+7+9+8+6+10)=8(环),=(7+8+9+8+8+6+8+9+7+10)=8(环),S甲2=[(7﹣8)2+(9﹣8)2+(8﹣8)2+(6﹣8)2+(10﹣8)2+(7﹣8)2+(9﹣8)2+(8﹣8)2+(6﹣8)2+(10﹣8)2]=2,S乙2=[(7﹣8)2+(8﹣8)2+(9﹣8)2+(8﹣8)2+(8﹣8)2+(6﹣8)2+(8﹣8)2+(9﹣8)2+(7﹣8)2+(10﹣8)2]=1、2,∵S甲2>S乙2,∴乙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稳定,∴选择乙运动员参赛更好.【考点】加权平均数,方差【解析】【分析】先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程公式计算甲乙的方差,然后通过比较方差的大小,根据方差的意义决定选择哪一名运动员参赛更好.20、【答案】解:(1)从小到大123,159,186,191,191,191,206,210,216,227.所以中位数是:191,众数是191,(2)根据(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结论,可以估计,在这次立定跳远的成绩测试中,全市学生的平均成绩是190厘米,这位学生的成绩是194厘米,大于平均成绩190厘米,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全市学生的平均成绩好.(3)如果合格的标准为大多数女生能达到,标准成绩应定为191厘米(中位数).因为从样本情况看,成绩在191厘米以上(含191厘米)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大多数.全市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评定为“优秀”等级,可以估计,如果标准成绩定为200厘米,全市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够评定为“优秀”等级.估计该市4650人中在合格以上的人数为:4650×=3255(人)【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分析】(1)利用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将其成绩与平均数比较即可得到答案;(3)用中位数作为一个标准即可衡量是学生达到合格及优秀等级.21、【答案】解:(1)平均数:=90台;∵共14人,∴中位数:80台;有5人销售80台,最多,故众数:80台;(2)不合理,因为若将每位营销员月销售量定为90台,则多数营销员可能完不成任务.【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分析】(1)用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求得其平均数,出现最多的数据为众数,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2)众数和中位数,是大部分人能够完成的台数.22、【答案】解:∵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恰好相等,∴(9+9+x+7)÷4=9,∴x=11,∴这组数据的方差是[(9﹣9)2+(9﹣9)2+(11﹣9)2+(7﹣9)2]=2,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恰好相等,求出x的值,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方差,再计算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标准差.23、【答案】解:如表格所示:【考点】数据分析【解析】【分析】利用已知数据范围可以分成6组,进而得出答案即可.24、【答案】(1)正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2)错误;不一定,答案不唯一,如:4,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错误;不一定,当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答案不唯一,如:2,3,4,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正确;标准差=【考点】中位数、众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要掌握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及实际意义、。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培优卷 (含详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培优卷  (含详解)

第6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培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单位定期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出勤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满分均为100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依次为3:5:2.小王经过考核后所得的分数依次为90、88、83分,那么小王的最后得分是( )A .87B .87.5C .87.6D .882.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 ,则( )A .y >z >xB .x >z >yC .y >x >zD .z >y >x3.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1,21B .21,21.5C .21,22D .22,224.下列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极差是( )A .B .C .D .5.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 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75,80,85,85,8585,1085,580,8580,10根据图中信息,有下面四个推断: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6天;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68秒;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劳累,导致成绩下滑;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成绩都是在第4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14天.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用式子表示,则式子中的数字50所表示的意义是( )A .这组数据的个数B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C .这组数据的众数D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A .B .3C .D .98.已知a 、b 均为正整数,则数据a 、b 、10、11、11、12的众数和中位数可能分别是( )A .10、10B .11、11C .10、11.5D .12、10.59.小明统计了某校八年级(3)班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其中四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分别是小时、小时、小时、小时,第五位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既是这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又是众数,则第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是( )A .小时B .小时C .或小时D .或或小时10.有5个正整数,,,,.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5个正整数作规律探索,找出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数.①,,是三个连续偶数,②,是两个连续奇数,③.该小组成员分别得到一个结论:甲:取,5个正整数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22221231025050505010x x x x s-+-+-++-=2s 213s2s 219s2s 58104585858101a 2a 3a 4a 5a 1a 2a 3a ()123a a a <<4a 5a ()45a a <12345aa a a a ++=+26a =乙:取,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丙:当满足“是4的倍数”时,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丁: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为正整数)戊: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的平均数与,的平均数之和是(为正整数)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个.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分数708090100人数13x1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x =_____.12.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13.某人学习小组在寒假期间进行线上测试,其成绩(分)分别为:,方差为.后来老师发现每人都少加了分,每人补加分后,这人新成绩的方差__________.14.数据,,,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_____________.15.我们把三个数的中位数记作,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的取值为212a =2a 2a 1a 2a 3a 4a 5a 5a =k k 1a 2a 3a 4a 5a 10p p 586,88,90,92,9428.0s =2252s =新1x 2x 3x 4x 011x +21x +31x +41x +,,a b c ,,Z a b c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k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a1+1,a2+1,a3+1,……,an+1的方差为 _____.17.已知 5 个数据:8,8,x,10,10.如果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18.某单位设有6个部门,共153人,如下表:部门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5部门6人数261622324314参与了“学党史,名师德、促提升”建党100周年,“党史百题周周答活动”,一共10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100分;在某一周的前三天,由于特殊原因,有一个部门还没有参与答题,其余五个部门全部完成了答题,完成情况如下表:分数1009080706050及以下比例521110综上所述,未能及时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某一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若每袋的标准质量为450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20.(8分)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饭馆,下面是饭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王某3000元,厨师甲450元,厨师乙400元,杂工320元,招待甲350元,招待乙320元,会计410元.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计算出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帮工人员的收入吗?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的结果有什么看法?21.(10分)某餐厅共有10名员工,所有员工工资的情况如下表:请解答下列问题:(1)、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2)、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3)、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4)、去掉经理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它是否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1()2()3()4()5()()3422.(10分)某市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每月用水量中不超过w 吨的部分按4元/吨收费,超出w 吨的部分按10元/吨收费,该市随机调查居民,获得了他们3月份的每人用水量数据,绘制出如图不完整的两张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下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表1组别月用水量x 吨/人频数频率第一组1000.1第二组n第三组2000.2第四组m 0.25第五组1500.15第六组500.050.51x <≤1 1.5x <≤1.52x <≤2 2.5x <≤2.53x <≤3 3.5x <≤第七组500.05第八组500.05合计1(1) 观察表1可知这次抽样调查的中位数落在第_______组,表1中m 的值为_________,n 的值为_______;表2扇形统计图中“用水量”部分的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_.(2) 如果w 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多少吨?(3) 利用(2)的结论和表1中的数据,假设表1中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23.(10分)某商店3,4月份销售同一品牌各种规格空调的情况如表所示:3.54x <≤4 4.5x <≤ 2.5 3.5x <≤1匹 1.2匹 1.5匹2匹3月1220844月1630148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______台.(2)该商店售出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中位数与众数的大小关系如何?(3)在研究6月份进货时,你认为哪种空调应多进,哪种空调应少进?24.(12分)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每次射击的环数均为整数.其成绩分别被制成如下统计图表(乙队员射击训练成绩统计图部分被污染):平均成绩/环中位数/环众数/环方差/环2甲7712乙78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出的值;(2)直接写出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及的值,并求出的值;(3)若要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请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abca b c1.C【分析】将三个方面考核后所得的分数分别乘上它们的权重,再相加,即可得到最后得分.解:小王的最后得分为:90×+88×+83×=27+44+16.6=87.6(分),故选C .2.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 、y 、z 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 >z >x ,故选:A .3.C解: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故选C.4.A解:【分析】根据众数和极差的定义分别进行求解即可得.解:数据85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85,最大值是85,最小值是75,所以极差=85-75=10,故选A.5.A【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将每期的天数相加即可得到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求得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题意可知,平均成绩最好是在第1期.解:对于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7+10+14+20=56(天),故正确;对于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83+11.72+11.52+11.58+11.65)÷5=11.66(秒),故错误;对于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3352++5352++2352++劳累,导致成绩下滑,故正确;对于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的平均成绩是在第1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5天.故错误;故选:A .6.B【分析】根据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解: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x 1)2+(x 2)2+…+(xn )2],所以50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答案选:B 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方差的求法.解答此类问题,通常用x 1,x 2,…,x n 表示出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再根据题意用x 1,x 2,…,x n 表示出新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寻找新数据的平均数与原来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关系.解:设原数据为x 1,x 2,…,x n ,其平均数为,方差为s 2.根据题意,得新数据为,,…,,其平均数为.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为.故选C.8.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解:分情况讨论:①当a=b=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则其中位数是10.5②当a=b=12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其中位数是11.5③当a=b=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是11④当a ≠b ≠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要分类讨论,无法确定故选B9.Cx 1n =x -x -x -x 113x 213x 13n x 13x ()()(222222212121111111111])33333399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n n ⎡⎛⎫⎛⎫⎛⎫⎡⎤-+-++-=⨯-+-++-=⎢ ⎪ ⎪ ⎪⎦⎣⎝⎭⎝⎭⎝⎭⎢⎣【分析】利用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4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4,5,8,10,众数为4,中位数为5,不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5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5,8,10,众数为5,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8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8,10,众数为8,中位数为8,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10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10,10,众数为10,中位数为8,不合题意;故第五位同学的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为5或8小时.故答案为C .10.B【分析】甲:根据条件求出,从而求出即可判断甲;乙:同甲判断方法即可;丙:设(n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丙;丁:设(m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丁;戊: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即可判断戊.解:甲: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甲结论正确;乙: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乙结论正确;丙:若是4的倍数,设(n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14a =38a =48a =24a n =142a n =-342a n =+461a n =-12a m =222a m =+32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26a =14a =38a =542a a =+4518a a +=48a =4a 212a =110a =314a =542a a =+4536a a +=417a =4a 2a 24a n =142a n =-342a n =+542a a =+4512a a n +=解得,∵是奇数,∴丙结论正确;丁:设(m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当m 为偶数时,也为偶数不符合题意,∴丁结论错误;戊: 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的平均数为,与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是正整数,∴一定是5的倍数,但不一定是10的倍数,∴戊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11.3【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得70+80×3+90x+100=85×(1+3+x+1),解得x =3.故答案为3.12.23.4解:【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461a n =-4a 12a m =222a m =+324a m =+542a a =+4566a a m +=+53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22224223k k k k ++++=+4a 5a 33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k ()51k +13.8.0【分析】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即方差不变,即可得出答案.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方差不变,∴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为S 新2=8.0;故答案为:8.0.14.41,3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方差为=3,然后由题意可得新数据的平均数为,可求得方程为.故答案为:41,3.15.<k ≤1或k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函数的图象,要使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只需直线经过(2,3)和经过(-1,0)之间,以此进行分析即可.解: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当直线经过点(2,3)时,则3=2k+,解得:k=,1234414x x x x x +++==()()()()22222123414s x x x x x x x x ⎡⎤=-+-+-+-⎣⎦1234+1+1+1+1414x x x x x +++==2=3s 1254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1254当直线经过点(-1,0)时,解得:k=,当k=1时,平行于y=x+1,与函数的图象也有且仅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k 的取值为:<k ≤1或k =.故答案为:<k ≤1或k =.16.3【分析】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则可求得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根据数据a 1,a 2,a 3,……,an 的方差为3,即可求得另一组数据a 1+1,a 2+1,a 3+1,……,an+1的方程.解: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即,则此组数据的方差为; ∵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为:,所以此数据的方差为:故答案为:3.17.8 或 10【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得出平均数等于8或10,求出x 从而得出中位数,即是所求答案.解:设众数是8,则由 ,解得:x=4,故中位数是8;1(0)2y kx k =+>12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2541254x x 1231()n a a a a x n++++= 22221231()()+()++(3n a x a x a x a x n ⎡⎤-+---=⎣⎦…12312311(1111)()11n n a a a a a a a a x n n++++++++=+++++=+ 22221231(11)(11)+(11)++(11)n a x a x a x a x n ⎡⎤+--++--+--+--⎣⎦…22221231()()+()++()n a x a x a x a x n ⎡⎤=-+---⎣⎦ (3)=3685x +=设众数是10,则由,解得:x=14,故中位数是10.故答案为8或10.18.5【分析】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可以求出100分占总人数,90分占总人数,80、70、60分占总人数的,即各分数人数为整数,总参与人数应该为10的倍数,6个部门总共有153人,即未参加部分人数个位数有3,即可求得结果.解: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即10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9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80、70、6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各分数人数为整数,即×总参与人数=整数,∴总参与人数是10的倍数,6个部门有153人,即26+16+22+32+43+14=153人,则未参与部门人数个位一定为3,∴未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19.解:与标准质量的差值的和为-5×1+(-2)×4+0×3+1×4+3×5+6×3=24,其平均数为24÷20=1.2,即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多1.2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450+1.2)×20=9024(克).36105x +=121511051521112=++++21521115=++++115211110=++++11020.解:根据题意得:元,答: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750元;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根据题意得:元,答:去掉王某的工资后,他们的平均工资是375元;由于该平均数接近于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收入,故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从本题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21.(1)平均工资为(20000+7000+4000+2500+2200+1800×3+1200×2)=4350元;(2)工资的中位数为=2000元;(3)由(1)可知,用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4)去掉店长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62.5元,和(2)的结果相比较,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22.解:(1)n=1-(0.1+0.2+0.25+0.15+0.05+0.05+0.05)=0.15,(人),(人),(人),∵100+150+200=450<500,100+150+200+250=700>501,∴第500与第501个数在第四组,中位数落在第四组;故答案为,四;0.15;250;72°;()1()30004504003203503204107750(++++++÷=)()2()3()4504003203503204106375(+++++÷=)()4()5110220018002+1000.11000÷=10000.25250m =⨯=150+50360=721000︒︒⨯10000.15=150⨯(2)∵0.1+0.15+0.2+0.25+0.15=0.85=85%>80%,∴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3吨;(3)(元).答: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为8.8元.23.解:(1)56(台),所以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56台.(2)从总体上看,由于1.2匹售出50台,售出台数大于其他三种规格的售出台数,故其众数是1.2匹.将这112个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中位数是1.2匹,所以中位数与众数相等.(3)由(2)可知l.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多,所以l.2匹空调应多进;由题表可知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少,所以2匹空调应少进.24.解:(1)甲的平均成绩a =(环);(2)∵已知的环数分别是: 3、4、6、7、8、8、9、10,平均数是7,可知剩余两次的成绩和为:70-55=15(环),根据统计图可知不可能是9和6,只能是7和8,所以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是7环或8环;把乙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3、4、6、7、7、8、8、8、9、10,∴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b ==7.5(环),其方差c =×[(3﹣7)2+(4﹣7)2+(6﹣7)2+2×(7﹣7)2+3×(8﹣7)2+(9﹣7)2+(10﹣7)2]=×(16+9+1+3+4+9)=4.2;()()11002200 2.52503300 1.515040.51 1.5501010008.8⎡⎤⨯+⨯+⨯+⨯+⨯⨯+++⨯⨯÷=⎣⎦1220841630148562x +++++++==5162748291712421⨯+⨯+⨯+⨯+⨯=++++782+110110(3)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从方差看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队员参加比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更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某球员参加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4节进行,该球员每节得分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则该球员平均每节得分为(B)A.7分B.8分C.9分D.10分2.某校羽毛球训练队共有8名队员,他们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12,13,13,14,12,13,15,13,则他们年龄的众数为(B)A.12 B.13 C.14 D.153.已知一组数据:4,-1,5,9,7,6,7,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A)A.10 B.9 C.8 D.74.在某市举办的垂钓比赛上,5名垂钓爱好者参加了比赛,比赛结束后,统计了他们各自的钓鱼条数,成绩如下:4,5,10,6,1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B)A.5 B.6 C.7 D.105.某住宅小区六月份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5天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C)A.30吨B.31吨C.32吨D.33吨6.某校在一次学生演讲比赛中共有11个评委,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采用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其余给分的平均数.这种计分方法对所有评委给出的11个分数一定不产生影响的是(B)A.平均数 B.中位数C.方差 D.众数7.如果一组数据x1,x2,…,x n的方差是3,那么另一组数据x1+5,x2+5,…,x n+5的方差是(A)A.3 B.8 C.9 D.148.某销售部门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元).则比较合理反映该部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C)A.平均数 B.平均数和众数C.中位数和众数 D.平均数和中位数9.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D)A.10,15 B.13,15C.13,20 D.15,1510.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暑期在家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某一天的阅读小时数,具体情况统计如下:则关于这20名学生阅读小时的说法正确的是(B)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3C.平均数是3 D.方差是0.34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李老师最近6个月的手机话费(单位:元)分别为:27,36,54,29,38,4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7.12.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值都是8.9环,方差分别是s2甲=0.53,s2乙=0.51,s2丙=0.43,则三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丙(填“甲”“乙”或“丙”).13.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10名选手的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众数是90.14.某餐厅供应单价为10元、18元、25元三种价格的抓饭,如图是该餐厅某月销售抓饭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根据该统计图可算得该餐厅销售抓饭的平均单价为17元.15.一组数据2,3,x,y,12中,唯一的众数是12,平均数是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三、解答题(共40分)16.(8分)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28%.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解:(1)众数是14岁,中位数是15岁.(2)因为全体参赛选手的人数为5+19+12+14=50(名),又因为50×28%=14(名),所以小明是16岁年龄组的选手.17.(10分)(太原期末)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八年级三个班的各项得分及三项得分的平均数如下(单位:分).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学校将“服装统一” “队形整齐” “动作规范”三项按2∶3∶5的比例计算各班成绩,求八年级三个班的成绩;(2)由表中三项得分的平均数可知二班排名第一,在(1)的条件下,二班成绩的排名发生了变化,请你说明二班成绩排名发生变化的原因.解:(1)一班成绩为80×2+84×3+88×52+3+5=85.2(分),二班成绩为97×2+78×3+80×52+3+5=82.8(分),三班成绩为90×2+78×3+84×52+3+5=83.4(分).(2)原因:按照2∶3∶5的比例计算成绩时,“队形整齐”与“动作规范”两项所占权重较大,而二班这两项得分较低,所以最后的成绩排名发生了变化.18.(10分)(淄博中考)为了“天更蓝,水更绿”,某市政府加大了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现收集了该市连续30天的空气质量情况作为样本,整理并制作了如下表格和一幅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ω≤50时,空气质量为优;51≤ω≤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1≤ω≤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151≤ω≤200时,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空气污染指数这组数据的众数90,中位数90;(2)请补全空气质量天数条形统计图;(3)健康专家温馨提示:空气污染指数在100以下适合做户外运动.请根据以上信息,估计该市居民一年(以365天计)中有多少天适合做户外运动?解:(2)由题意,得轻度污染的天数为30-3-15=12(天).补全统计图如图.(3)该市居民一年(以365天计)中适合做户外运动的天数为18÷30×365=219(天).19.(12分)某学校八年级共有三个班,都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书法绘画大赛,三个班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请填写下表:(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班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班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班级成绩好些).(3)如果在每个班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班级的实力更强一些?请简要说明理由.解:(2)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八年级2班成绩比较好.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八年级1班成绩比较好.(3)八年级3班更强一些.理由:因为八年级3班前三名的成绩为97,96,92,八年级2班前三名的成绩为97,88,88,八年级1班前三名的成绩为99,91,89,所以八年级3班的实力更强一些.。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一组数据﹣3,2,2, 0,2,1的众数是()A.﹣3 B.2 C.0 D.12.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x、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A.100 B.90 C.80 D.703.801班的全体同学为本校一贫困生共揖款125元,根据下表(不完整)中该班的捐款数和捐款人数,可以知道该班捐款数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依次是()A.2.5元,2元B.2.5元,2.5元C.2元,2.5元D.2元,2元4.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平均数是54 D.方差是29 5.已知5个数a1、a2、a3、a4、a5的平均数是a,则数据a1+1,a2+2,a3+3,a4+4,a5+5的平均数为()A.a B.a+3 C. a D.a+156.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另外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A.11.6 B.2.32 C.23.2 D.11.57.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是:180,184,188,190,192,194.现用一名身高为186cm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192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8.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中位数是()A.8 B.10C.21 D.229.甲、乙、丙三种糖果的售价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3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A.7元B.6.8元C.7.5元D.8.6元10.一组数据3,5,7,m,n的平均数是6,则m,n的平均数是()A.6 B.7 C.7.5 D.151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我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某区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B组:0.5h≤t<1h;C组:1h≤t<1.5h;D组:t≥1.5h.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A.B组B.C组C.D组D.A组12.如果数据x1,x2,…,x n的方差是3,则另一组数据2x1,2x2,…,2x n的方差是()A.3 B.6 C.12 D.5二.填空题(共5小题)13.有一组数据: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则a=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4.某水果店销售11元,18元,24元三种价格的水果,根据水果店一个月这三种水果销售量的统计图(如图),可计算出该店当月销售出水果的平均价格是元.15.某单位要招聘1名英语翻译,张明参加招聘考试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把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计算平均成绩,则张明的平均成绩为16.某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的中位数是次.17.一次数学测验满分是100分,全班38名学生平均分是67分.如果去掉A、B、C、D、E五人的成绩,其余人的平均分是62分,那么在这次测验中,C的成绩是分.三.解答题(共4小题)18.某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新技术种植了一块棉花试验田,又在试验田旁边用老方法种植了一块面积相等的棉花田作比较,科研人员在棉花生长期间分别从两块地里各取了10株棉苗,测得它们的苗高如下:(单位:mm)(1)分别计算两块田里棉苗高度的平均数;(2)分别计算两块田里棉苗高度的方差,并指出哪块田里的棉苗长得整齐些.19.小明和小红5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小明:89、67、89、92、96;小红:86、62、89、92、92.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一位同学好.(1)分别计算小明和小红5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他们各自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一位同学好的理由;(2)你认为谁的成绩更好些?说一说你的理由.20.小明的爸爸为了解小明这学期在家的作息时间,随机挑选了某个星期对小明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了他娱乐的时间:(1)小明这周内娱乐时间的平均数是分,中位数是分.(2)应选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哪一个表示小明这一周的一般娱乐时间更好?(3)是否可以用(2)的数据表示本学期小明在家娱乐的一般时间?(请填“可以”或“不可以”).21.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做了一次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9 6 7 6 2 7 7 9 8 9乙:2 4 6 8 7 7 8 9 9 10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表:1我们可以制定不同的规则来评判甲、乙两人的成绩.如:①平均数与方差相结合.平均数大的胜,平均数相同时,方差小的胜;②从射击命中的趋势来看,即看射击成绩发展趋势,有发展潜力的胜.在规则①下:甲胜,因为甲、乙两人平均数相等,甲的方差小;在规则②下:乙胜,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成绩处于上升趋势,有发展潜力.现在,请你制定两种不同的评判规则,并根据你的规则对甲、乙两人的成绩作出评判.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B;2.B;3.A;4.D;5.B;6.A;7.A;8.D;9.B;10.C;11.B;12.C;二.填空题(共5小题)13.5;2;14.15.3;15.84;16.2;17.100;三.解答题(共4小题)18.略 19.略 20.130;65;中位数;可以;21.略。

北师大八年级上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八年级上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2.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50,40,75,50,37,50,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50和50B.50和40C.40和50D.40和403.已知一组数据3,a,4,5的众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3B.4C.5D.6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平均数80 85 85 80方差42 42 54 59A.甲B.乙C.丙D.丁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6.已知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2.8B. C.2D.57.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2, B.2,1C.4, D.4,38.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A.400条B.500条C.800条D.1000条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10.有一组数据7、11、12、7、7、8、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7B.平均数是9C.众数是7D.极差是5二、填空题11.一组数据2、﹣2、4、1、0的中位数是.12.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年至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单位:万辆):11,13,15,19,x,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2,则x的值为.13.李好在六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日期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30号电表显示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度)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度.15.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领口尺寸(单位:38 39 40 41 42cm)件数 1 4 3 1 2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众数是cm,中位数是cm.16.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17.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1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班级参赛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字数甲55 149 191 135乙55 151 110 135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19.一次演讲比赛,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5:4:1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20.广州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折线图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极差是.(2)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增加最多的是年(填写年份).(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21.某班实行小组量化考核制,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王老师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综合评价得分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周次组别一二三四五六甲组12 15 16 14 14 13乙组9 14 10 17 16 18(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注:方差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统计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组综合评价得分的折线统计图;(3)由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请分别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评价.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组乙组2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抢救两名学生,以致双腿高位截肢,社会各界纷纷为她捐款,我市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该班同学捐款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1)求该班的总人数;(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捐款总额的众数;(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23.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甲10 8 9 8 10 9乙10 7 10 10 9 8(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北师大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考点】极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根据极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9,极差为:14﹣5=9,众数为:5,中位数为:9.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50,40,75,50,37,50,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50和50B.50和40C.40和50D.40和40【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37、40、40、50、50、50、75,数据50出现了三次最多,所以50为众数;50处在第4位是中位数.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已知一组数据3,a,4,5的众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3B.4C.5D.6【考点】算术平均数;众数.【分析】要求平均数只要求出数据之和再除以总个数即可;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依此先求出a,再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解答】解:数据3,a,4,5的众数为4,即4次数最多;即a=4.则其平均数为(3+4+4+5)÷4=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平均数80 85 85 80方差42 42 54 59A.甲B.乙C.丙D.丁【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此题有两个要求:①成绩较好,②状态稳定.于是应选平均数大、方差小的同学参赛.【解答】解:由于乙的方差较小、平均数较大,故选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回答即可.【解答】解: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属于统计基础知识,难度较小.6.已知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2.8B. C.2D.5【考点】方差;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确定x的值,再求该组数据的方差.【解答】解:因为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所以x=8.于是这组数据为10,8,9,8,5.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8+9+8+5)=8,方差S2= [(10﹣8)2+(8﹣8)2+(9﹣8)2+(8﹣8)2+(5﹣8)2]= =2.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的意义.①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②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③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7.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2, B.2,1C.4, D.4,3【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本题可将平均数和方差公式中的x换成3x﹣2,再化简进行计算.【解答】解:∵x1,x2,…,x5的平均数是2,则x1+x2+…+x5=2×5=10.∴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 [(3x1﹣2)+(3x2﹣2)+(3x3﹣2)+(3x4﹣2)+(3x5﹣2)]= [3×(x1+x2+…+x5)﹣10]=4,S′2=×[(3x1﹣2﹣4)2+(3x2﹣2﹣4)2+…+(3x5﹣2﹣4)2],=×[(3x1﹣6)2+…+(3x5﹣6)2]=9× [(x1﹣2)2+(x2﹣2)2+…+(x5﹣2)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方差和平均数的性质.设平均数为E(x),方差为D(x).则E(cx+d)=cE(x)+d;D(cx+d)=c2D(x).8.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A.400条B.500条C.800条D.1000条【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专题】计算题.【分析】第二次捕捞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即有记号的鱼占到总数的,然后根据一共50条做了记号,来估算总数.【解答】解:设湖中有x条鱼,则200:10=x:50,解得x=1 000(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即可.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考点】算术平均数.【专题】应用题.【分析】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而中位数是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为中位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所以,这三个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解答】解: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正确;B、可能会出现各班的人数不等,所以,6个的班总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的6个的班的平均成绩相加再除以6,故错误;C、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不同的概念,故错误;D、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也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的关系.平均数: =(x1+x2+…x n).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0.有一组数据7、11、12、7、7、8、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7B.平均数是9C.众数是7D.极差是5【考点】极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极差、众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7、7、8、11、11、12,则中位数为:8,平均数为: =9,众数为:7,极差为:12﹣7=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极差、众数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一组数据2、﹣2、4、1、0的中位数是1.【考点】中位数.【分析】按大小顺序排列这组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0、1、2、4,处在中间位置的是1,则1为中位数.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2.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年至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单位:万辆):11,13,15,19,x,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2,则x的值为23.【考点】算术平均数.【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1+13+15+19+x)÷5=16.2,解得:x=23,则x的值为23;故答案为:23.【点评】此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熟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13.李好在六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日期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30号电表显示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度)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120度.【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专题】计算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李好观察了7天,这7天的用电量是148﹣120=28度,即可求得平均用电量,然后乘以30即可.【解答】解:×30=120(度).【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表中写了8天的数字,但实际上李好观察了7天这一要点.15.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领口尺寸(单位:38 39 40 41 42cm)件数 1 4 3 1 2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众数是39cm,中位数是40cm.【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与众数的定义,结合图表信息解答.【解答】解:同一尺寸最多的是39cm,共有4件,所以,众数是39cm,11件衬衫按照尺寸从小到大排列,第6件的尺寸是40cm,所以中位数是40cm.故答案为:39,40.【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众数,确定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有时不一定是这组数据的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有时不止一个.16.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1,3,5或2,3,4.【考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结合正整数的概念求出这三个数.【解答】解:因为这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中位数是3,设这三个正整数为a,3,b(a<3<b);其平均数是3,有(a+b+3)=3,即a+b=6.且a b为正整数,故a可取1,2,分别求得b的值为5,4.故这三个数分别为1,3,5或2,3,4.故填1,3,5或2,3,4.【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这组数据的排序及数据个数有关,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先将该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确定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则中间的一个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则最中间的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的求法.17.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2.【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先由平均数公式求得x的值,再由方差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3,x,2,5,它的平均数是3,∴(1+3+x+2+5)÷5=3,∴x=4,∴S2= [(1﹣3)2+(3﹣3)2+(4﹣3)2+(2﹣3)2+(5﹣3)2]=2;∴这个样本的方差是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班级参赛人中位数方差平均字数数甲55 149 191 135乙55 151 110 135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19.一次演讲比赛,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5:4:1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按照权重为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5:4:1的比例计算两人的测试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答】解: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85×5+95×4+95×1)÷(5+4+1)=900÷10=90,选手B最后得分是:(95×5+85×4+95×1)÷(5+4+1)=910÷10=91.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根据某方面的需要选拔时往往利用加权平均数更合适.20.广州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折线图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345,极差是24.(2)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增加最多的是年(填写年份).(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考点】折线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专题】图表型.【分析】(1)把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解答;根据极差的定义,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即可;(2)分别求出相邻两年下一年比前一年多的优良天数,然后即可得解;(3)根据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如下:333、334、345、347、357,所以中位数是345;极差是:357﹣333=24;(2)年与年相比,333﹣334=﹣1,与年相比,345﹣333=12,与相比,347﹣345=2,与相比,357﹣347=10,所以增加最多的是;(3)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343.2天.【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要理解极差的概念,中位数的定义,以及算术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能够根据计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熟练掌握对统计图的分析和平均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1.某班实行小组量化考核制,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王老师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综合评价得分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周次组别一二三四五六甲组12 15 16 14 14 13乙组9 14 10 17 16 18(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注:方差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统计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组综合评价得分的折线统计图;(3)由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请分别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评价.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组1414 1.7乙组141511.7【考点】折线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可得答案;(2)根据描点、连线,可得折线统计图;(3)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统计表中的信息,可得答案.【解答】解:(1)填表如下: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组14 14 1.7乙组14 15 11.7(2)如图:(3)从折线图可看出:甲组成绩相对稳定,但进步不大,且略有下降趋势;乙组成绩不够稳定,但进步较快,呈上升趋势.【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图的意义和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2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抢救两名学生,以致双腿高位截肢,社会各界纷纷为她捐款,我市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该班同学捐款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1)求该班的总人数;(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捐款总额的众数;(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众数.【专题】图表型.【分析】(1)用捐款15元的人数14除以所占的百分比28%,计算即可得解;(2)用该班总人数减去其它四种捐款额的人数,计算即可求出捐款10元的人数,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根据众数的定义,人数最多即为捐款总额的众数;(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50(人).该班总人数为50人;(2)捐款10元的人数:50﹣9﹣14﹣7﹣4=50﹣34=16,图形补充如右图所示,众数是10;(3)(5×9+10×16+15×14+20×7+25×4)=×655=13.1元,因此,该班平均每人捐款13.1元.【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3.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甲10 8 9 8 10 9乙10 7 10 10 9 8(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1)根据图表得出甲、乙每次数据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式计算即可;(2)根据方差公式S2= [(x1﹣)2+(x2﹣)2+…+(x n﹣)2],即可求出甲乙的方差;(3)根据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找出方差较小的即可.【解答】解:(1)甲的平均成绩是:(10+8+9+8+10+9)÷6=9,乙的平均成绩是:(10+7+10+10+9+8)÷6=9;(2)甲的方差= [(10﹣9)2+(8﹣9)2+(9﹣9)2+(8﹣9)2+(10﹣9)2+(9﹣9)2]=.乙的方差= [(10﹣9)2+(7﹣9)2+(10﹣9)2+(10﹣9)2+(9﹣9)2+(8﹣9)2]=.(3)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说明实力相当;但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说明甲发挥较为稳定,故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以及方差的求法,正确的记忆方差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A.基础夯实1. 有一组数据:2 4 5 6 8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 3B. 4C. 5D. 62. 2012年5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所示.城市武汉成都北京上海海南南京拉萨深圳气温(℃)27 27 24 25 28 28 23 26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 24B. 25C. 26D. 273. 若a,b,c的平均数为7,则a+1、b+2、c+3的平均数为()A. 7B. 8C. 9D. 104. 如果一组数据−3−20 1 x 6 9 12的平均数为3 则x为()A. 2B. 3C. −1D. 15. 某学校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星级家庭”评选活动中,从八年级任选出1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1天生活垃圾收集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生活垃圾收集量(单位:kg)0.5 1 1.5 2同学数 2 3 4 1请你计算每名同学家庭平均1天生活垃圾收集量是()A. 0.9kgB. 1kgC. 1.2kgD. 1.8kg6. [2023·梅州期末]某校体育期末考核“仰卧起坐”和“800米”两项,并按3:7的比例算出期末成绩.已知小林这两项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90分,则小林的体育期末成绩为分.7. 七年级一班某次英语测验后,现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抽查了4名同学,记录结果如下:+8−2+6−4.那么这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B.能力提升8. 若1 4 m7 8的平均数是5 则1 4 m+107 8的平均数是()A. 5B. 6C. 7D. 89. 某校招聘教师,规定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构成,其中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一名应聘者的综合成绩为78分,笔试成绩是80分,则面试成绩为分. 10. 评定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考试分数,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2:5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数学考试分数为80分,作业分数为95分,课堂参与分数为82分求小明的数学期末成绩为多少.C.拓展思维11. 某农户在承包的荒山上共种植了44棵樱桃树2020年采摘时先随意采摘5棵树上的樱桃称得每棵树上的樱桃质量(单位:kg)如下:35 35 34 39 37.(1)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农户2020年樱桃的产量是多少千克;(2)已知该农户的这44棵树在2019年共收获樱桃1440kg若近几年的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依照(1)中估计的2020年的产量预计2021年该农户可收获樱桃多少千克?12. 小青在本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均取整数).测验类别平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测验1 测验2 测验3 课题学习成绩88 70 96 86 85 x(1)计算小青本学期平时的平均成绩;(2)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那么本学期小青的期末考试成绩x至少为多少分才能保证达到总评成绩90分的最低目标?2 中位数与众数A.基础夯实1. 某学习小组7位同学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款金额分别为5元6元6元6元7元8元9元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为()A. 6元6元B. 7元6元C. 7元8元D. 6元8元2. 为切实落实“双减”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形式某校开展学生的绘画书法散文诗等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从八年级7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50 45 4246 50 44 52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 46 47B. 45 47C. 50 46D. 42 463. 为了了解某种小麦的长势随机抽取了50株麦苗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表.苗高(cm)10 11 12 13 14株数(株)7 12 10 14 7则麦苗高的中位数是()A. 10B. 11C. 12D. 134. [2023·深圳校考]某校男子篮球队10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练习每人投篮10次他们投中的次数统计如表.投中次数 3 5 6 7 9人数 1 3 2 2 2则这些队员投中次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 6 6B. 5 5C. 5 6D. 3 65. 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某校组织了一分钟跳绳比赛活动体育老师随机抽取了10名参赛学生的成绩将这组数据整理后制成统计表.一分钟跳绳个数181 184 185 186学生人数 2 5 1 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B.能力提升6. 已知一组数据分别为3 8 4 5 x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 3B. 4C. 5D. 87. 一组数据1 x 5 7有唯一众数且中位数是6 则平均数是.8. 2022年11月5日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盛大开幕本届读书月以“读时代新篇创文明典范”为年度主题2300余场文化活动“阅”动全城.春海学校积极响应深圳读书月的号召在校内推广课外阅读活动.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的情况分别从两个年级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现将参与调查的每个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用x(小时)表示并将两个年级的调查数据分成四组:A.0≤x<4 B.4≤x<8 C.8≤x<12 D.12≤x≤16.以下是相关的数据信息:七年级学生调查数据:3 14 8 9 9 11 8 11 16 11.八年级学生调查数据位于C组中的是9 10 10 10.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七年级10 a b八年级9 10 c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求出上述图表中a b c的值:a=b=c=;(2)若七八年级共有1 0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七八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2小时的共有多少人.C.拓展思维9. 某校积极响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开展经典诗词背诵活动并在活动之后举办经典诗词大赛.为了解本次系列活动的持续效果学校在活动初期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调查“一周诗词背诵数量”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不完整的条形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诗词大赛结束后一个月再次调查这部分学生“一周诗词背诵数量”绘制成统计表.大赛后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统计表一周诗词诵背数量3首4首5首6首7首8首人数9 11 15 42 23 20请根据上述调查的信息分析:(1)活动启动之初学生“一周诗词背诵数量”的中位数为首;(2)估计大赛结束后一个月该校学生(总数1 200人)“一周诗词背诵数量”不少于6首的人数;(3)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两次调查的相关数据评价该校经典诗词背诵系列活动的效果.4 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方差标准差A.基础夯实1. 某中学在备考2023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成绩(单位:m)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 2 3 2 4 5 2 1 1A. 这些男生成绩的众数是5B. 这些男生成绩的中位数是2.30C. 这些男生的平均成绩是2.25D. 这些男生成绩的极差是0.352. [2023·深圳期末]南山区博物馆五位小讲解员的年龄分别为10 12 12 13 15(单位:岁)则三年后这五位小讲解员的年龄数据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A. 方差B. 众数C. 中位数D. 平均数3. 方差是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量.对于一组数据x1,x2,x3,⋯,x15可用如下算式计算方差:s2=1[(x1−5)2+(x2−5)2+(x3−5)2+⋯+(x15−5)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A. 5B. 10C. 15D. 1154. 小林爸爸想了解他在学校的数学学习情况于是询问得知了他本学期的近5次数学单元测验成绩(单位:分)分别为88 91 89 92 90 试求小林这5次测验成绩的方差以便帮助小林分析他的数学成绩是否相对稳定.B.能力提升5. 某校九年级参加了“维护小区周边环境”“维护繁华街道卫生”“义务指路”等志愿者活动如图是根据该校九年级六个班的同学某天“义务指路”总人次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则关于这六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极差是40B. 众数是58C. 中位数是51.5D. 平均数是606. 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 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 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7. 在对一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小华列出了方差的计算公式:s2=(2−x)2+(3−x)2+(3−x)2+(4−x)2请根据此公式提供的信息试求数据2+x0,3+x0,3+x0,4+x0的n标准差.C.拓展思维8. 已知一组数据1 2 3 4 x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2020202120222023 2024的方差相等请尝试求x的值.9. 为了解某校八年级暑期参加义工活动的时间某研究小组随机采访了该校八年级的20位同学得到这20位同学暑假参加义工活动的天数的统计如下:天数(天)0 2 3 5 6 8 10人数 1 2 4 8 2 2 1(1)这20位同学暑期参加义工活动的天数的中位数是天众数是天极差是天;(2)若小明同学把天数中的数据“8”看成了“7”那么中位数众数方差极差四个指标中受影响的是;(3)若该校有500位八年级学生试用这20位同学的样本数据去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暑期参加义工活动的总天数.章末复习A.基础夯实1. 某校规定英语竞赛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老师将85分记为0 并将一组5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3+140 +5−6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A. 83分B. 87分C. 82分D. 84分2. [2023·翠园初级中学校考]某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有6名同学他们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100 99 90 99 88 97.这6名同学的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 99 99B. 90 98C. 98 99D. 94.5993. [2023·清远期中]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的课外书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组数据的极差是47B.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2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8D. 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4. 某校5个小组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植树株数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平均每组植树株.5. 如果一组数据2 4 x 3 5的众数是4 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一组数据是6 8 10 8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B.能力提升7. 小明同学随机调查七(2)班6名同学每天食堂午饭消费金额 制作如下统计表:类别 同学1 同学2 同学3 同学4 同学5 同学6 金额(元)565668则这组消费金额的( ) A. 平均数为5B. 中位数为5C. 众数为6D. 方差为68.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就在手机充斥着人们生活 占用大部分时间的同时 其蓝光危害以及用眼过度带来的影响也在悄然威胁着人们的视力健康 某班为了解全班学生的视力情况 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调查 将抽取学生的视力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人数112 312A. 平均数为4.7B. 中位数为4.8C. 众数为4.8D. 方差为0.02369. 某射击运动员练习射击 5次成绩分别是8 9 7 8 x (单位: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若这5次成绩的平均数是8 则x =8; ②若这5次成绩的中位数为8 则x =8; ③若这5次成绩的众数为8 则x =8; ④若这5次成绩的方差为8 则x =8.C.拓展思维10. 设x −是x 1,x 2,⋯ ,x n 的平均数 即x −=x 1+x 2+⋯+x nn则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 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波动性.(1) 求证:对任意实数a x 1−a x 2−a ⋯ x n −a 与x 1 x 2 ⋯ x n 方差相同;[x12+x22+⋯+x n2]−x2;(2)求证:s2=1n(3)以下是我校初三(1)班10位同学的身高(单位:cm):169 172 163 173 175 168 170 167 170 171 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参考答案1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A.基础夯实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877.【答案】解:这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14×(8−2+6−4)=80+14×8=82(分)。

(典型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典型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鞋店一天中卖出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尺码(cm)23.52424.52525.5销售量(双)12341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2.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其按键顺序如下:,则输出的结果为()A.1B.3.5C.4D.93.下表是某地援鄂医疗人员的年龄分布年龄/岁29303132频数152018mm,mA.众数、中位数B.众数、方差C.平均数、方差D.平均数、中位数4.某手表厂抽查了10只手表的日走时误差,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这10只手表的平均日走时误差(单位:秒)是()日走时误差(秒)0123只数(只)3421A.0 B.0.6 C.0.8 D.1.15.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6,26 B.26,22 C.31,22 D.31,266.已知:一组数据-1,2,-1,5,3,4,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2 B.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和2.5C.方差是16 D 43 37.甲、乙两班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参赛学生的竞赛得分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少于甲班优秀的人数(竞赛得分85≥分为优秀); 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性比乙班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3个 B .2个C .1个D .0个8.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小红随机调查了该班15名同学,结果如下表:则这15名同学每天使用零花钱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元. A .3,3B .2,2C .2,3D .3,59.小明在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时,列出的公式如下:2222221(7)(8)(8)(8)(9)s x x x x x n⎡⎤=⨯-+-+-+-+-⎣⎦,根据公式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数据个数是5 B .数据平均数是8 C .数据众数是8 D .数据方差是010.为了解九年级()1班学生某天的体温情况,班长把所有同学当天上报的体温(单位:C )绘制成了如下统计表.这组体温数据的众数是( ) 人数(人A .36.2CB .36.3CC .36.4CD .36.5C11.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12.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读书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则该班学生一周读书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8 B.9, 9 C.9.5, 9 D.9.5,8二、填空题13.一组数据:1、2、4、3、2、4、2、5、6、1,它们的中位数为_____.14.若一组数据2,x,4,3,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分别是_______.15.一组数据:1、2、5、3、3、4、2、4,它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方差是_______.16.甲、乙两名短跑运动员,每人训练10次,平均成绩恰好相等,且甲成绩的方差是0.11,乙成绩的方差是0.09.则在这10次训练中,甲、乙两人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17.小明本学期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35分、135分、122分.如果这3项成绩分别按30%、30%、40%的比例计算,那么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平均分是_____.18.某班组织了一次经典朗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10分制):甲队789710109101010乙队10879810109109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_队.19.我县教师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笔试按40%,面试按6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周倩笔试成绩为86分,面试成绩为85分,那么周倩的总成绩为____________分.x y的平均数为9,方差为2,则xy的值为__________.20.已知一组数据,,8,9,10三、解答题21.某区举办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各学校分别派出一支代表队参赛.知识竞赛满分为100分,规定85分及以上为“合格”,95分及以上为“优秀”现将A,B两个代表队的竞赛成绩分布图及统计表展示如下: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A队88906170%30%B队a b7175%25%(2)小明的成绩虽然在本队排名属中游,但是竞赛成绩低于本队的平均分,那么小明应属于哪个队?(3)从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队内成绩的整齐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你认为集体奖应该颁给哪一队?22.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口罩成为人们防护防疫的必备武器.西安某药店有3000枚口罩准备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口罩,根据它们的价格(单位:元),绘制出如图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图①中m的值为________;(2)统计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众数为________;(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3000枚口罩中,价格为1.8元的口罩有多少枚?23.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玉米的容重是指每升玉米的重量,可以反映出玉米的饱满度以及整齐度.超市采购员小李准备进购一批玉米,小李对甲、乙两个乡镇的玉米进行实地考察,各随机采摘了20根玉米进行容重检测,这些玉米的容重记为x(单位:g/L),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将所得的数据分为5个等级:五等玉米:600≤x<630;四等玉米:630≤x<660;三等玉米:660≤x<690;二等玉米:690≤x<720;一等玉米:x≥720.其中二等玉米和一-等玉米,我们把它称为“优等玉米”.下面给出了小李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部分信息.a.甲乡镇被抽取的20根玉米的容重分别为(单位:g/L):610620635650655635670675680675 680680685690710705710660720730容重等级600≤x<630630≤x< 660660≤x<690690≤x<720x≥720甲乡镇24a b2乙乡镇被抽取的玉米容重在660≤x< 690这一组的数据是:660 670 685 680 685 685 685c.分析数据: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优等玉米”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乡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优等玉米”所占的百分比甲673.75680677.5d%乙673.75685c35%(1)上述表中的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若小李只选择一个产地采购玉米,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小李选择哪个乡镇采购玉米比较好?(写出一条理由即可)(3)小李最终决定在甲乡镇采购400根玉米,在乙乡镇采购600根玉米,估计本次小李采购的玉米中“优等玉米”的数量是多少?24.聪聪利用暑假到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跟在张师傅后学加工某种机器零件,共加工9天,每天加工的机器零件个数如下:1,2,3,4,5,6,7,8,9.(1)求聪聪这9天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2)聪聪问张师傅加工的零件数,张师傅说;我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是两位数,并且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个位上数字都与你相同,这9天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比你多30但方差和你一样,听完张师傅的话,聪聪笑着说,张师傅我知道了,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直接写出张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数.25.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条形统计图;(2)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3)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2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及具体措施,某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学习强国APP ”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组织定时测试(总分为100分).现从该校中随机抽取20名教师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过程如下:收集数据20名教师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76,83,71,100,81,100,82,88,95,90,100,86,89,93,86,100,96,100,92,90整理数据 请你按如下表格分组整理、描述样本数据,并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成绩(个) 060x ≤< 6070x ≤< 7080x ≤< 8090x ≤< 90100x ≤<等级 ABC D E 人数平均数 中位数 满分率91.9 25%(1)用样本中的统计量估计全校教师的测试成绩等级为 ;(2)若该校共有教师210人,请估计该校教师的测试成绩等级为D ,E 的总人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C解析:C【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4.5、25、25、25、25、25.5,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24.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众数是25,中位数是24.5.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2.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求的是1、4、3、8的平均数是多少,用1、4、3、8的和除以4即可.【详解】解:143844+++=∴输出结果为4.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解题关键是理解按键的意义,是求哪些数的平均数.3.A解析:A【分析】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和为18,即可得知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及中位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表可知,年龄为31岁与年龄为32岁的频数和为m+18−m=18,则总人数为:15+20+18=53,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30岁,中位数为:30岁,即对于不同的m,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及统计量的选择,由表中数据得出数据的总数是根本,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 【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解答. 【详解】这10只手表的平均日走时误差是031422311.110⨯+⨯+⨯+⨯=,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熟记公式及正确理解表格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 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关键是掌握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6.C解析:C 【分析】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解:(-1+2+-1+5+3+4)÷6=2,所以平均数是2,故A 选项不符合要求; 众数是-1,中位数是(2+3)÷2=2.5,故B 选项不符合要求;()()()()()()2222222116=12221252324263S ⎡⎤⨯--+-+--+-+-+-=⎣⎦,故C 选项符合要求;S ,故D 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解:由表格可知,甲、乙两班学生的成绩平均成绩相同; 根据中位数可以确定,乙班优秀的人数少于甲班优秀的人数; 根据方差可知,甲班成绩的波动性比乙班小.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C解析:C 【分析】由于小红随机调查了15名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中位数在第三组,再利用众数的定义可以确定众数在第二组. 【详解】∵小红随机调查了15名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中位数在第三组,即中位数为3. ∵2出现了5次,它的次数最多, ∴众数为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求法:①给定n 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如果n 为奇数,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任何一组数据,都一定存在中位数的,但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②给定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一组数据存在众数,则众数一定是数据集里的数.9.D解析:D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方差公式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2222221(7)(8)(8)(8)(9)s x x x x x n⎡⎤=⨯-+-+-+-+-⎣⎦,∴数据个数是5,故选项A正确,数据平均数是:788895++++=8,故选项B正确,数据众数是8,故选项C正确,数据方差是:s2=15[(7−8)2+(8−8)2+(8−8)2+(8−8)2+(9−8)2]=25,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样本容量、算术平均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样本容量、算术平均数、众数.10.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众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详解】解:∵在这组数据中,36.4出现了10次,次数最多,∴学生体温数据的众数是36.4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众数,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11.B解析:B【分析】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详解】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故选B.【点睛】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12.A解析:A【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班有学生40人,从而可以求得中位数和众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表格可得,读书时间为8小时最多,故一周读书时间的众数为8,该班学生一周读书时间的第20个数9和第21个数是9,故该班学生一周读书时间的中位数为9+9=9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二、填空题13.5【分析】将数据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112223445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解析:5【分析】将数据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1、1、2、2、2、3、4、4、5、6,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32+=2.5, 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4.3304【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x=3再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解答【详解】∵一组数据2433的平均数是3∴x=将数据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2333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3方差为故答案为:330解析:3,3,0.4【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x=3,再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解答.【详解】∵一组数据2,x ,4,3,3的平均数是3,∴x=3524333⨯----=,将数据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2、3、3、3、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3, 方差为2221(23)3(33)(43)0.45⎡⎤-+⨯-+-=⎣⎦, 故答案为:3、3、0.4.【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方差,正确掌握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5.3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解析:3, 3,32.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1(12533424)38⨯+++++++=,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是3332+=, 方差=222221(13)2(23)2(33)2(43)(53)8⎡⎤⨯-+⨯-+⨯-+⨯-+-⎣⎦=32, 故答案为:3,3,32. 【点睛】此题考查计算能力,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正确掌握各计算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6.乙【分析】方差越小越稳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甲成绩的方差是011乙成绩的方差是009011>009∴乙的成绩较稳定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考查方差的稳定性:方差越小越稳定掌握方差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解析:乙【分析】方差越小越稳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甲成绩的方差是0.11,乙成绩的方差是0.09,0.11>0.09,∴乙的成绩较稳定,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考查方差的稳定性:方差越小越稳定掌握方差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8【分析】按照所给的比例进行计算即可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平时测试×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详解】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135×30+135×30+122×40=1298(分)解析:8【分析】按照所给的比例进行计算即可,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平时测试×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详解】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135×30%+135×30%+122×40%=129.8(分).故答案为129.8.【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权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果.18.乙【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两队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甲队与乙队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答案【详解】甲队的平均数=(7+8+9+7+10+10+9+10+10+10)=9甲队的方差S甲2=解析:乙【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两队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甲队与乙队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答案.【详解】甲队的平均数=110(7+8+9+7+10+10+9+10+10+10)=9,甲队的方差S甲2=110[(7-9)2+(8-9)2+(9-9)2+……+(10-9)2]=1.4,乙队的平均数=110(10+8+7+9+8+10+10+9+10+9)=9,乙队的方差S乙2=110[(10-9)2+(8-9)2+(7-9)2+……+(9-9)2]=1,∵甲队的平均数=乙队的平均数,S甲2>S乙2,∴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与方差,方差是刻画波动大小的重要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稳定性也越好,反之也成立;熟知平均数与方差的求解公式及方差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4【分析】根据笔试和面试所占的百分比以及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笔试按40面试按60∴总成绩是(86×40+85×60)=854分故答案为:85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解析:4【分析】根据笔试和面试所占的百分比以及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笔试按40%、面试按60%,∴总成绩是(86×40%+85×60%)=85.4分,故答案为:85.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平均数.20.【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得到关于xy 的等式再经过一定的变形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由题意所以又由题意所以所以故答案为77【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解析:77【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得到关于x 、y 的等式,再经过一定的变形可以得到解答.【详解】 解:由题意,891095x y ++++=,所以 2745x y ++=,18x y += 又由题意,()()()()()2222299899910925x y -+-+-+-+-=,()2218154x y x y +-+=-所以,221818154x y +-⨯=-, 22170x y +=所以,()()2222181707722x y x y xy +-+-===. 故答案为77.【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87a =,85b =;(2)B 队;(3)A 队【分析】(1)结合条形图中的数据,再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即可(2)由A 队的中位数为90分高于平均分88分,B 队的中位数85分低于平均数87分可得答案(3)从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及方差的意义即可解答【详解】(1)B 对成绩的平均分702803856904952100387236423a ⨯+⨯+⨯+⨯+⨯+⨯==+++++ 中位数8585852b +== (2)A 队的中位数为90分高于平均分88,B 队的中位数为85分低于平均分87, ∴小明应属于B 队.(3)应该颁给A 队.理由如下:①A 组的平均分和中位数高于B 队,优秀率也高于B 队,说明A 队的总体平均水平高于B 队;②A 队的中位数高于B 队,说明A 队高分段学生较多;③虽然B 队合格率高于A 队,但A 队方差低于B 队,即A 队的成绩比B 队的成绩整齐. 所以集体奖应该颁给A 队.【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中位数,平均数,以及方差,读懂题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以及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22.(1)28,(2)1.5元,1.8元;(3)960【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m %的值,从而可以得到m 的值; (2)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质量为1.8元的约多少枚.【详解】解:(1)m %=1﹣10%﹣22%﹣32%﹣8%=28%,即m 的值是28,故答案为:28;(2)本次调查了5+11+14+16+4=50枚,中位数是:1.5元,众数是1.8元;故答案为:1.5元,1.8元;(3)3000×32%=960(枚),答:价格为1.8元的约960枚.故答案为:960.【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8,4,685,30;(2)选择乙乡镇,因为乙乡镇优等玉米的比例大;(3)330【分析】(1)通过对甲乡镇的计数可得a 、b 和d 的值,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可得c 的值;(2)通过甲乡镇与乙乡镇平均数相同,但是乙乡镇中位数和优等玉米百分比高可得结论; (3)利用甲乡镇与乙乡镇的优等玉米百分比即可求解.【详解】解:(1)对甲乡镇的计数可得:8a =,4b =,610020d %=⨯%=30%,即30d =;乙乡镇的中位数为6856856852c+==;(2)选择乙乡镇,因为乙乡镇优等玉米的比例大;(3)4003060035330⨯%+⨯%=(根).【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与统计表、中位数、样本估计总体等,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4.(1)5件;(2)31,32,33,34,35,36,37,38,39【分析】(1)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平均数比你多30但方差一样”可得张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数都比聪聪多30,即可求解.【详解】解:(1)这9天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为:12345678959++++++++=(件);(2)∵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个位上数字都与聪聪的相同,这9天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比聪聪多30,且方差一样,∴张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31,32,33,34,35,36,37,38,39.【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5.(1)答案见解析;(2)众数是1小时,中位数为1小时;(3)符合要求,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锻炼时间为1小时的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再乘以0.5小时的百分比可得其人数,即可补全图形;(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可得;(3)求出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即可判断.【详解】(1)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为32÷40%=80(人),∴0.5小时的人数为80×20%=16(人),补全图形如下:(2)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是1小时,达到32人,中位数为第40、4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1112+=(小时); (3)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0.516132 1.520212 1.17580⨯+⨯+⨯+⨯=(小时), ∴符合要求.【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以及从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运用. 26.整理数据:见解析;分析数据:见解析;(1)E ;(2)189人【分析】(1)先将数据排序,求出中位数,再完成表格,根据平均数与中位数作决策即可; (2)利用样本中D 级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乘以该校教师人数计算即可.【详解】解:将数据排序得71,76,81,82,83,86,86,88,89,90 , 90,92,93, 95,96,100, 100, 100, 100, 100,根据中位数定义第10与11两数据都是90,为此中位数是90分,整理数据,补充表格如下: 成绩(个)060x ≤< 6070x ≤< 7080x ≤< 8090x ≤< 90100x ≤< 等级A B C D E 人数 0 0 27 11 平均数 中位数 满分率 91.9 90 25%为E,故答案为:E.(2)该校共有教师210人,抽样20人中D级以上的人数为18人,估计该校教师的测试成绩等级为D级以上的人数为1821018920⨯=人.【点睛】本题考查数据统计,中位数,平均数,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掌握数据统计方法,中位数计算方法,平均数公式,会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计8 小题,每题3 分,共计24分,)1. 若一组数据1,2,3,7,x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的众数是()A.1B.2C.3D.72. 某数学兴趣小组6名成员通过一次数学竞赛进行组内评比,他们的成绩分别是89,92,91,93,96,91,则关于这组数据说法正确的有()A.中位数是92.5B.平均数是92C.众数是96D.方差是53. 在我市今年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中,某校九年级有50人参与了公益捐款,捐款金额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0,20B.20,50C.20,35D.10,354. 某校要进行篮球选拔,参加选拔的同学身高如下表所示:则这些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65,1.70B.1.65,1.75C.1.70,1.70D.1.70,1.755. 在郴州市中小学“创园林城市,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市”演讲比赛中,5位评委给靓靓同学的评分如下:9.0,9.2,9.2,9.1,9.5,则这5个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9.1,9.2B.9.2,9.2C.9.2,9.3D.9.3,9.26. 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均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作统计分析时,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7. 一组数据1,2,3,4,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3B.中位数是4C.极差是4D.方差是28. 甲乙两同学在7次体育测试中成绩如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7次测试成绩的众数为20和30,中位数为30B.乙同学7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为30,7次测试成绩中甲同学成绩较稳定C.甲同学7次测试成绩的众数为20,中位数为30D.乙同学7次测试成绩的众数为10和30,7次测试成绩中乙同学成绩较稳定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0分,)9. 要反映无锡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________统计图.10. 为了创建文化校园,某初中l1个班级举行班级文化建设比赛,学校设置了5个获奖名额,得分均不相同.若知道某班的得分,要判断该班能否获奖,只需知道这11个班级得分的________.11. 某地在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C)分别是:24,20,22,23,25,23,2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C.12. 若s2=14[(3.2−x¯)2+(5.7−x¯)2+(4.3−x¯)2+(6.8−x¯)2]是李华同学在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时,写出的计算过程,则其中的x ¯=________.13. 甲、乙的5次打靶成绩如图所示,估计甲、乙两人方差较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14. 图为某同学参加今年六月份的全县中学生生物竞赛每个月他的测验成绩,则他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为________.15. 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年收入情况,并绘制了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回答:(1)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________万元;(2)样本中的中位数是________万元,众数是________万元;(3)在平均数,众数两数中,________更能反映这个地区家庭的年收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数据的分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你把正确的选择填在表格中);1.若3,2,x,5的平均数是4,那么x等于( )A.8 B.6 C.4 D.22.一组数据4,3,6,9,6,5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和5.5 B.5.5和6 C.5和6 D.6和63.数据﹣3,﹣2,1,3,6,x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2 B.1 C.1.5 D.﹣24.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单位:岁)14 15 16 17 18人数 3 6 4 4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5,15 B.15,15.5 C.15,16 D.16,155.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A.中位数B.众数 C.平均数D.极差6.天虹百货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 )A.服装型号的平均数 B.服装型号的众数;C.服装型号的中位数 D.最小的服装型号7.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 25 28 26 25 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为( )A.900个B.1080个C.1260个D.1800个8.如果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 A.2 B.4 C.8 D.169.已知样本甲的平均数=60,方差=0.05,样本乙的平均数=60,方差=0.1,那么这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为( )A.甲、乙两样本波动一样大B.甲样本的波动比乙样本大C.乙样本的波动比甲样本大D.无法比较两样本波动的大小10.甲、乙两人3次都同时到某个体米店买米,甲每次买m(m为正整数)千克米,乙每次买米用去2m元.由于市场方面的原因,虽然这3次米店出售的是一样的米,但单价却分别为每千克1.8元、2.2元、2元,那么比较甲3次买米的平均单价与乙3次买米的平均单价,结果是( )A.甲比乙便宜B.乙比甲便宜C.甲与乙相同D.由m的值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据统计,某学校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为54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那么学校教师年龄的极差是__________.12.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16,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__________.13.黎老师给出4个连续奇数组成一组数据,中位数是8,请你写出这4个数据:__________.14.第一小组共6名学生,在一次“引体向上”的测试中,他们分别做了:8,10,8,7,6,9个.这6名学生平均每人做了__________(个).15.现有一组数据9,11,11,7,10,8,12是中位数是m,众数是n,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16.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抽查了10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表:度数90 93 102 113 114 120天数 1 1 2 3 1 2则表中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度;众数是__________度.17.对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各100株小麦的株高x(单位:m)进行测量,算出平均数和方差为:=0.95,s甲2=1.01,=0.95,s乙2=1.35,于是可估计株高较整齐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18.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____.环数 6 7 8 9人数 1 3 2三、解答题:(共46分)19.为积极响应骨架“节能减排”的号召,某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根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6月份比5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表所示:节水量/m3 1 1.5 2 2.5户数20 80 40 60则6月份这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20.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学校要了解八年级(共四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得知一班48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5分,二班5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0分,三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6分,四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2分.小明这样计算该校八年级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83.25,小明的算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21.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节水量(米3) 1 1.5 2.5 3户数50 80 100 70(1)300户居民5月份节水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米3?(2)扇形统计图中2.5米3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度;(3)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米3?22.如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为山区中学捐赠图书的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学生多少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所捐赠图书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23.张明、李成两位同学初二学年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且个位数为0)分别如下图所示: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表:姓名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方差张明80 80李成260(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__________;(3)根据图表信息,请你对这两位同学各提一条不超过20个字的学习建议.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2015年单元测试卷(广东省佛山市南庄中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你把正确的选择填在表格中)1.若3,2,x,5的平均数是4,那么x等于( )A.8 B.6 C.4 D.2【考点】算术平均数.【分析】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解答】解:∵数据3,2,x,5的平均数是4,∴(3+2+x+5)÷4=4,∴10+x=16,∴x=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一组数据4,3,6,9,6,5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和5.5 B.5.5和6 C.5和6 D.6和6【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6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6;将这组数据已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5、6,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6)÷2=5.5;故选B.【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3.数据﹣3,﹣2,1,3,6,x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2 B.1 C.1.5 D.﹣2【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数据﹣3,﹣2,1,3,6,x的中位数是1,∴x=1,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单位:岁)14 15 16 17 18人数 3 6 4 4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5,15 B.15,15.5 C.15,16 D.16,15【考点】众数;中位数.【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根据图表数据,同一年龄人数最多的是15岁,共6人,所以众数是15,18名队员中,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第9名队员的年龄是15岁,第10名队员的年龄是16岁,所以,中位数是=1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不止一个,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5.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A.中位数B.众数 C.平均数D.极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由于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故应考虑中位数的大小.【解答】解:共有13名学生参加竞赛,取前6名,所以小梅需要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入前六.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7名学生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小梅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用中位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6.天虹百货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 )A.服装型号的平均数 B.服装型号的众数C.服装型号的中位数 D.最小的服装型号【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天虹百货某服装销售商最感兴趣的是服装型号的销售量哪个最大.【解答】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销售商最感兴趣的是服装型号的销售量哪个最大,所以他最应该关注的是众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7.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 25 28 26 25 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为( )A.900个B.1080个C.1260个D.1800个【考点】算术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专题】应用题.【分析】先求出6名同学家丢弃塑料袋的平均数量作为全班学生家的平均数量,然后乘以总人数45即可解答.【解答】解: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为×45=1260(个).故选C.【点评】生产中遇到的估算产量问题,通常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8.如果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 A.2 B.4 C.8 D.16【考点】方差.【专题】计算题.【分析】设一组数据a1,a2,…,a n的平均数为,方差是s2=2,则另一组数据2a1,2a2,…,2a n的平均数为′=2,方差是s′2,代入方差的公式S2=[(x1﹣)2+(x2﹣)2+…+(x n ﹣)2],计算即可.【解答】解:设一组数据a1,a2,…,a n的平均数为,方差是s2=2,则另一组数据2a1,2a2,…,2a n的平均数为′=2,方差是s′2,∵S2=[(a1﹣)2+(a2﹣)2+…+(a n﹣)2],∴S′2=[(2a1﹣2)2+(2a2﹣2)2+…+(2a n﹣2)2]=[4(a1﹣)2+4(a2﹣)2+…+4(a n﹣)2]=4S2=4×2=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乘以同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即如果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s2,那么另一组数据ka1,ka2,…,ka n的方差是k2s2.9.已知样本甲的平均数=60,方差=0.05,样本乙的平均数=60,方差=0.1,那么这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为( )A.甲、乙两样本波动一样大B.甲样本的波动比乙样本大C.乙样本的波动比甲样本大D.无法比较两样本波动的大小【考点】方差.【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60,=60,=0.05,=0.1,∴<,∴乙样本的波动比甲样本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0.甲、乙两人3次都同时到某个体米店买米,甲每次买m(m为正整数)千克米,乙每次买米用去2m元.由于市场方面的原因,虽然这3次米店出售的是一样的米,但单价却分别为每千克1.8元、2.2元、2元,那么比较甲3次买米的平均单价与乙3次买米的平均单价,结果是( )A.甲比乙便宜B.乙比甲便宜C.甲与乙相同D.由m的值确定【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通过已知条件,求出甲、乙的平均单价,然后进行比较.【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三次共买了3m千克的米,花费为1.8×m+2.2×m+2×m=6m元,则甲的平均单价为6m÷3m=2;乙共花费3×2m÷(2m÷1.8+2m÷2.2+2m÷2)=1.99<2;∴乙比甲便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解决本题首先应通分,最后要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分式.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据统计,某学校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为54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那么学校教师年龄的极差是33.【考点】极差.【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即可求得.【解答】解:∵最大的为54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学校教师年龄的极差是54﹣21=33岁.故答案为:33.【点评】此题考查了极差,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12.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16,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4.【考点】标准差;方差.【分析】根据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一组数据的方差为16,∴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标准差,掌握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本题的关键.13.黎老师给出4个连续奇数组成一组数据,中位数是8,请你写出这4个数据:5,7,9,11.【考点】中位数.【分析】设这4个连续奇数为2x﹣3,2x﹣1,2x+1,2x+3,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设这4个连续奇数为2x﹣3,2x﹣1,2x+1,2x+3,则=8,解得:x=4,则这4个奇数为:5,7,9,11.故答案为:5,7,9,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4.第一小组共6名学生,在一次“引体向上”的测试中,他们分别做了:8,10,8,7,6,9个.这6名学生平均每人做了8(个).【考点】算术平均数.【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解答】解:平均数=(8+10+8+7+6+9)÷6=8(个).∴这6名学生平均每人做了8个.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现有一组数据9,11,11,7,10,8,12是中位数是m,众数是n,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位数;众数.【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找出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确定出m与n的值,代入方程组求出解即可.【解答】解:数据9,11,11,7,10,8,1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7,8,9,10,11,11,12,∴中位数是m=10,众数是n=11,代入方程组得:,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位数,以及众数,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抽查了10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表:度数90 93 102 113 114 120天数 1 1 2 3 1 2则表中数据的中位数是113度;众数是113度.【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排序后中间两天的用电量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解答】解:∵共10天,排序后位于第5和第6两天的度数均为113和113,∴中位数为113度,∵用电量为113度的天数最多,∴众数为113度.故答案为:113,113.【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了解二者的定义,利用定义求解,难度不大.17.对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各100株小麦的株高x(单位:m)进行测量,算出平均数和方差为:=0.95,s甲2=1.01,=0.95,s乙2=1.35,于是可估计株高较整齐的小麦品种是甲.【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0.95,=0.95,s甲2=1.01,s乙2=1.35,∴s甲2<s乙2,∴估计株高较整齐的小麦品种是甲.故答案为:甲.【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8.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4.环数 6 7 8 9人数 1 3 2【考点】加权平均数.【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成绩为8环的人数为x,则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x的值.【解答】解:设成绩为8环的人数为x,则有6+7×3+8x+9×2=7.7×(1+3+x+2),解得x=4.故填4.【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46分)19.为积极响应骨架“节能减排”的号召,某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根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6月份比5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表所示:节水量/m3 1 1.5 2 2.5户数20 80 40 60则6月份这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20+1.5×80+2×40+2.5×60)÷200=÷200=370÷200=1.85(m3).答:6月份这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1.85m3.【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20.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学校要了解八年级(共四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得知一班48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5分,二班5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0分,三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6分,四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2分.小明这样计算该校八年级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83.25,小明的算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即可.【解答】解:小明的算法不正确;该校八年级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8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数据总和÷数据总个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节水量(米3) 1 1.5 2.5 3户数50 80 100 70(1)300户居民5月份节水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米3?(2)扇形统计图中2.5米3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度;(3)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米3?【考点】扇形统计图;统计表;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定义可求解;(2)首先计算出节水量2.5米3对应的居名民数所占百分比,再用360°×百分比即可;(3)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若n个数x1,x2,x3,…,x n的权分别是w1,w2,w3,…,w n,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数据2.5出现了100次,次数最多,所以节水量的众数是2.5(米3);位置处于中间的数是第150个和第151个,都是2.5,故中位数是2.5米3.(2)×100%×360°=120°;(3)(50×1+80×1.5+2.5×100+3×70)÷300=2.1(米3).答: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2.1米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关键是看懂统计表,从统计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22.如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为山区中学捐赠图书的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学生多少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所捐赠图书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捐2册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确定出该班的学生数;(2)由该班的学生数减去其他的人数求出捐4册的学生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3)将捐书数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找出捐书最多的数目确定出众数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15÷30%=50(人),则该班学生有50人;(2)捐书4册的人数为50﹣(10+15+8+5)=1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将捐书数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4,4,4,4,4,4,4,4,4,4,4,4,5,5,5,5,5,5,5,5,6,6,6,6,6,其中第25,26个数为2,4,中位数为3册;2出现次数最多,即众数为2册.【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中位数、众数,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23.张明、李成两位同学初二学年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且个位数为0)分别如下图所示: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表:姓名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方差张明80 80李成260(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李成;(3)根据图表信息,请你对这两位同学各提一条不超过20个字的学习建议.【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专题】计算题;图表型.【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2)直接看图得到;(3)分析(1)的统计数据即可.【解答】解:(1)姓名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方差张明80 80 80 60李成80 85 90 260(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李成;(3)李成的学习要持之以恒,保持稳定;张明的学习还需加把劲,提高优秀率.【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概念.要学会从统计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