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氨导学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4.4(第1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3、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认识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4、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5、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对生活的科学认识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程,进行知识梳理,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知识准备1、工业上是怎样制取氨气的?2、氨气的有什么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铵盐有什么样的特点?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教材助读阅读课本P97—P99中有关氨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氨的合成1. 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 是氮最丰富的来源。
将态的氮转化为叫做氮的固定。
3.工业上用和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
二.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颜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
溶解于水且溶解速度,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
(2)氨的化学性质: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氨水不稳定性:。
氨水有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②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③氨的催化氧化: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三.铵盐的性质:(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 、 、 等都是铵盐。
铵盐都 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例如:NH 4HCO 3NH 4Cl(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NH 4NO 3+NaOH(NH 4)2SO 4+NaOH预习自测1.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A .H 2 B .NH 3 C .O 2 D .NO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A .N 2和H 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 3B .硝酸工厂用NH 3氧化制取NOC .雷雨时空气中的N 2转化为NOD .由NH 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3.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 .易溶于水B .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 3C .都是晶体D .受热分解都产生NH 3 课后反思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高中化学 专题4.4.1 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4.4.1 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 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教学难点】氨气的还原性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投影〗⎩⎪⎨⎪⎧游离态:大气中N 2占78%化合态⎩⎨⎧无机物中:KNO 3等有机物中:蛋白质、核酸等〖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 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1)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等〖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合成氨巨大贡献,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直至今天,化学工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板书〗合成氨工业:N 2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年哈伯并没有将NH 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4.1 氨 学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学习目标1. 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
2. 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 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学习重点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学习难点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探究一、氨气1. 物理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__________(1∶700)易液化(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2. 化学性质有关反应方程式如下:(1)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_____。
(3)催化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红色石蕊试纸_____。
(2)不稳定性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室制法验满方法:(1)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说明已经收集满。
(2)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5. 尾气处理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
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二、铵盐1. 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_于水。
2. 化学性质(1)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NaOH与NH4NO3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4.1 氨 学案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学习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氨的用途。
4.了解铵盐的性质。
学习重点了解氨的物理性质、铵盐的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学习探究一、氨1.合成氨(1)工业合成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将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___。
2.氨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气味:_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溶于水(体积比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喷泉的实验基本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压强差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实验要求: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能与液体快速反应。
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①物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压强差。
②化学方面:溶解或反应可使气体大量的减少。
氨导学案

课题:氨第 1 课时计划 2 课时【学习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思与纠错栏1.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铵盐的一般性质【学习重难点】1.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 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导学环节】一、导(导入与导学)1、氨的物理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1)还原性:(2)碱性气体:(3)与盐溶液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色沉淀AlCl3溶液生成沉淀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1)装置:(2)收集:(3)干燥:(4)验满方法:(5)环保措施:(6)NH3的用途:4、铵盐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2)铵盐的化学性质①受热易分解:②与碱反应:(3)NH+4的检验二、思(自主学习)1、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氨水的粒子有哪些?2、实验室制NH3时,能否用NH4NO3和NH4HCO3代替NH4Cl?用NaOH固体代替熟石灰?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熟石灰?3、实验室如何干燥NH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三、议(合作学习)四、展(展示能力)五、评(精讲巧拨)六、助(小组互助)七、测(当堂检测)【课堂演练】(BC级)1.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环境污染,一下装置(盛放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
2.已知氨可以与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N2和金属铜,用如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化学4.4.1氨的性质与铵根的检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氨的性质与铵根的检验【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
2.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3.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理解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取;铵盐的化学性质【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已知几种常见气体液化时的温度见下表:由表中可知,这几种气体中最易液化的气体是__________。
2.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中你能得出氨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活动二:探究铵盐的性质1.观察下列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关于铵盐性质的哪些结论?活动三: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高温下NaOH 固体对玻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⑴ 写出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⑵为何不用加热碱与铵盐混合溶液的方法来制备,而选用固体?能否直接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⑶选择什么干燥剂来干燥氨气?如何收集?如何判断氨气是否已收集满?活动四:认识工业上氨的制取和用途1.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2.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NH 3NO NO 2HNO 3O 2H 2OO 2写出工业上制取硝酸过程的化学方程式:①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②一氧化氮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氮:③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生成的NO经循环利用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写出②、③两步的总反应方程式:【反馈练习】1.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A. CO2 B.NH3 C. SO2D. HC12.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3.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可以用加热NH4Cl固体方法制取氨气4.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A.都易溶于水 B.加热都放出氨气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 D.都不能与其它盐反应5.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A.直接加热,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处试验B.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C.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D.加苛性钠加热,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处试验6.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NH3 B.O2 C.H2O D.CO27.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的一种试剂(可以加热)是A.BaCl2 B.Ba(NO3)2 C.Ba(OH)2 D.AgNO38.氨水中存在的粒子有①NH3②NH3·H2O ③H2O ④OH-⑤NH4+⑥H+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②④⑤⑥C.有①②③④⑤D.有①②③④⑤⑥9.一种盐X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将Y经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一种酸Z,再将Y和Z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A.NH4NO3 B.NH4Cl C.(NH4)2SO4 D.(NH4)2CO310.实验中用加热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时,装好药品的试管安装时应使试管的管口____________倾斜,试管应夹在______________,对试管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然后再对_______________部分集中加热.要制取干燥的氨气,通常使氨气先通过装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收集,收集时应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检验氨气是否充满容器的方法是。
氨-导学案

第四节氨【学习目标】:1、了解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氨的化学性质和制法。
3、了解铵盐的通性。
【学习重点】:1、氨的化学性质和制法【学习难点】:1、氨的化学性质和制法。
2、喷泉实验【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NH3的物理性质:NH3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溶解比例是,易。
3、NH3的用途:可用于工业、工业及制造、和等和用作剂。
【探求新知】:1、P99 思考与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的固定:2、实验探究4-8:喷泉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思考讨论:①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②除了NH3+H2O能形成喷泉外,你还能想出哪些组合能形成喷泉呢?3、NH3的制法:①原理:②药品:③装置:思考讨论: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在实验室制备NH3?4、实验探究:魔棒生烟现象描述与解释:5、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O2B.NH3C.SO2D.HC1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3、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B.氨极易溶于水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D.氨的化合价为-3价4、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若气体体积不断减少,最后颜色变深,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可能是()A.H2.Cl2. SO2B. NH3.NO.CO2C. NH3.O2.NOD. HCl.NO2.CO2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可以用作制冷剂6、检验氨气可选用()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Na+、Ba2+、AlO2-、NO3-C.NH4+、K+、Cl-、NO3-D.Na+、K+、NO3-、HCO3-8、下列关于氨的化学性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氨可作还原剂B. 氨在空气中能燃烧C. 氨能跟酸反应D. 氨能与水反应9、分离NaCl和NH4Cl的最佳方法是()A.利用溶解度不同,采用结晶法B.加入烧碱C.直接加热法D.加入AgNO3溶液10、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氨 导学案

第四节第一课时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重、难点】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新课导入】“一代大侠与混世魔王的化身”----------德国化学家哈伯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极易,在常温下,1体积水最多可以溶解体积氨气。
熔沸点,易,因此液氨常作。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 氨气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一】“喷泉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氨气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即:NH 3+H2O NH3·H2O NH+4+OH-,那么氨水的成分有哪些?分子:;离子:。
【拓展应用1】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石蕊)/红色喷泉C.SO2(浓NaOH溶液)/ 红色喷泉D.HCl(H2O中含石蕊)/白色喷泉【归纳】气体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气体易溶于或,使得容器内外能够形成。
【思考练习1】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思考练习2】在标准状况下,用NH 3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提示:1体积气体溶于水形成1体积溶液2. 氨气与酸的反应【探究实验二】“空中生烟”:分别拿玻璃棒蘸取少量浓氨水和少量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
现象: 。
【举一反三】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NH 3与硝酸(提示HNO 3是挥发性的强酸) ; NH 3与硫酸: 。
【归纳】氨气能够与 酸反应产生“白烟”,与 酸反应无“白烟”产生。
3. 氨气的还原性-----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
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若有68gNH 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1氨导学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氨、铵盐的类别及氮元素价态的角度,理解氨、铵盐的性质及NH +4的检验方法,理解氨的喷泉实验原理,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氨的制备与性质,进一步理解实验室气体制备方法。
一、合成氨的贡献 1.工业合成氨原理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氮的固定(1)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方法⎩⎪⎨⎪⎧雷电固氮:N 2+O 2=====放电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 2形成化合物人工固氮:工业上合成氨例1 具有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 .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答案 A解析氮的固定指游离态的氮反应生成化合态的氮,即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氨转化为一氧化氮、氨转化为铵盐,都是含氮化合物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
【考点】氨的制法【题点】氮的固定二、氨的性质1.氨极易溶于水——喷泉实验(1)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2)上述实验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2O NH3·H2O。
(1)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
(2)氨水的性质 ①NH 3·H 2ONH +4+OH -,具有弱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受热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1)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
(2)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Cl===NH 4Cl 。
3.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的性质(1)NH 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是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还原性。
(2)请写出氨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例2 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 .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 3(除水外)D .1mol·L -1的氨水指在1L 溶液中含NH 3、NH 3·H 2O 、NH +4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答案 D解析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NH3·H2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H2O、NH3、NH3·H2O、NH+4、O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考点】氨的性质【题点】氨与水的反应思维启迪——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粒子种类NH3分子NH3、NH3·H2O、H2O、NH+4、OH-、H+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例3(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答案 D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考点】喷泉实验【题点】喷泉的形成与判断相关链接(1)氨的性质及应用①氨是常见气体中唯一的碱性气体,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在推断题中经常用到。
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 3与H +结合形成NH +4。
②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故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氨。
③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遇氨会产生白烟,利用这点可以检验浓氨水或氨的存在。
硫酸、磷酸等难挥发性酸虽能与氨反应生成铵盐,但不会产生白烟。
④除催化氧化外,氨的还原性还体现在与Cl 2、CuO 、NO x 的反应中。
(2)易产生喷泉的气体①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的组合:NH 3、HCl 、SO 2、NO 2。
②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HCl 、SO 2、NO 2、CO 2、H 2S 等与NaOH 溶液。
③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氨与稀盐酸。
三、铵盐及氨的制取 1.铵盐及其性质(1)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NH 4HCO 3、(NH 4)2SO 4、NH 4NO 3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
(2)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固体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铵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成白色固体。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4Cl=====△NH 3↑+HCl↑,NH 3+HCl===NH 4Cl 。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①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NH 3↑+H 2O +NaCl 。
铵盐的检验方法(有两种)(1)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 +4。
(2)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 +4。
2.氨的实验室制法答案 ①向下排空气法 ②防止NH 3与空气对流,提高NH 3的纯度和收集速度,浸湿后可吸收多余的NH 3防止污染空气 ③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实验室制备氨(1)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2反应制取氨。
不用NaOH 是因为其易潮解,成本高。
(2)氨的发生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3)常用碱石灰(CaO 和NaOH)干燥氨,不能用浓硫酸、CaCl 2(因为可生成CaCl 2·8NH 3)干燥氨。
(4)实验室快速制取氨的方法: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或CaO)反应或直接加热浓氨水。
例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 均呈-3价C .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 C解析 A 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 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如硝酸铵);D 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 4Cl 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题点】铵盐的性质例5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氨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B (2)B(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处,如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收集满解析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
NH3为碱性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
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考点】氨的制法【题点】氨的实验室制法相关链接实验室制备氨(1)试剂的选择①NH4Cl可用(NH4)2SO4等代替,但不能用NH4HCO3或NH4NO3代替,因为NH4HCO3、NH4NO3受热分解产生杂质气体。
②消石灰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因为KOH和NaOH易吸水、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高温下腐蚀试管。
(2)净化干燥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不能用浓硫酸、CaCl2(因为可生成CaCl2·8NH3)干燥氨。
(3)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
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4)快速制备氨的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 3·H 2O=====△H 2O +NH 3↑浓氨水+固体NaOH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 -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 3的放出浓氨水+固体CaONH 3·H 2O +CaO===NH 3↑+Ca(OH)2CaO 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NH 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的OH -浓度,减小NH 3的溶解度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氨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形成白烟( ) (2)加热氯化铵可制取氨( )(3)铵盐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贮存时要密封包装且放于阴凉处( )(4)NH 4HCO 3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 (5)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6)将氨转化为固态铵盐,这属于人工固氮( ) (7)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8)检验NH +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9)用碱石灰固体或NaOH固体均可干燥氨( )答案(1)√(2)×(3)√(4)×(5)√(6)×(7)√(8)×(9)√【考点】氨与铵盐【题点】氨与铵盐知识的相关综合2.(2018·青岛高一检测)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