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硝酸硫酸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节氨硝酸硫酸(1)

③浓硝酸常呈黄色是因为硝酸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HNO3中,去掉硝酸中黄色的方法是通入
少量 O2 (或空气)
,发生的反应为:
4NO2+O2+2H2O ===4HNO3
。另外,工业
盐酸F因e3含+
而呈黄色;KI溶液久置变黄是因Βιβλιοθήκη 为I-被空气氧化I2 为 。
(2)硝酸低沸点(83℃) 易 挥发,在空气中 遇水蒸气呈 白雾 。
(3)98%的硝酸称为“ 发烟硝酸 ”,69%的硝 酸称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 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浓硝酸
能使石蕊试液先变 红 ,后褪色。
(2)不稳定性 ①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反应方
程式为:
。
,氨水方程式:
NH3 + H2O
NH3·H2O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
NH3是唯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的气体 ,常用此性质检验NH3。
书p97页《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氨气
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a.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
泉; b.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形成喷泉的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 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迅速降低,瓶外的空 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4.NO-3 的氧化性 (1)常温下,NO-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表现氧化性,几 乎能与所有离子大量共存,如 I-、S2-、Fe2+等。 (2)在酸性条件下,NO-3 和 H+形成 HNO3 而表现强氧化 性,不能与具有还原性的某些离子大量共存。
实验结论: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1、氨的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③氨与氧气反应:
高温、高压
思考与交流 0 N2 2NH3 -3 NH3 +2 NO +4 NO2 H2 O2 O2 H2 O
N2+3H2
催化剂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2NO + O2 =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②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6 0 △+4 +4 2H2SO4(浓) + C = CO2↑+ 2H2O + 2SO2↑ 碳与浓硫酸反应及生成物检验装置 浓H2SO4 无水CuSO4 木炭 品红 溶液 溴水或 品红 澄清石 KMnO4 溶液 灰水 溶液
二、浓硫酸
3、用途
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基本原料之 一,故素有“化学工业之母”之称。硫酸的消费量被视为一 个国家工业发水平的标志。
⑴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⑶沸点低:83℃,是易挥发性酸;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4)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98%的浓硝酸叫作“发
烟硝酸”。
二、硝酸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 HNO3 = H+ + NO3(2)不稳定性
光照 (或△)
4HNO3 === 4NO2↑+ O2↑+2H2O
2、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2)脱水性
思考:能干燥所有气体吗?
含义: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和氧元素
现象: 变黑 膨胀 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刺激性 安全事故处理:当皮肤或衣物上不小心沾有少许浓硫酸时, 应怎么办?
氨、硫酸、硝酸

三、铵盐
物理性质:铵盐均溶于水,为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 ①、铵盐不稳定 NH4Cl = NH3↑+ HCl ↑ NH4HCO3 = NH3↑+ H2O ↑ +CO2 ↑ 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知识拓展· 氨水、液氨、一水合氨的比较 名称
化学式 分类 成分 联系
氨水
— 混合物
NH3、H2O、 NH3· H2O、NH4+、 OH-、H+
液氨
NH3 纯净物 NH3
一水合氨
NH3· H 2O 纯净物 NH3· H 2O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 和NH3· H2O
(2)、氨与酸反应
NH +HCl = NH Cl 3 4 书p98页 (图4-28)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 · H2O == NH3↑ + H2O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故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
知识拓展
1. 氨水的主要成分:NH3、H2O、NH3· H2O、
NH4+、OH-、H+
2. NH3· 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水
3. NH4+和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
生成NH3· H 2O
问题探究
1、写出蔗糖遇浓硫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 =12C+11H2O 2、蔗糖分子中含有水,浓硫酸将水吸去使它 生成炭而变黑,这种说法对吗?试分析。 不对,因为蔗糖分子中没有水
一、硫酸
浓硫酸的特性 (3)强氧化性 ① 与金属的钝化:在常温下,铝和铁被浓硫 酸氧化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 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浓硫酸进一步反 应,这种现象叫做钝化。因此,工业上常 用铝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或运输浓硫酸。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第四节 氨、硫酸、硝酸一.氨(一).氨的物理性质:氨的物理性质:氨是无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解溶于水溶解的快,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二)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 3 + H 2O NH 3·H 2O 。
氨水不稳定性: 。
氨水有弱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呈碱性的原因:NH 3·H 2ONH 4+ + OH - 2.氨气与酸的反应:方程式:NH 3+HCl =NH 4Cl(白烟) , 。
3.氨气的分解: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方程式:N 2+3H 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这说明氨在同一条件下,能自动分解为N 2和H 2。
4.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4NH 3+5O 2 催化剂 △ 4NO+6H 2O 。
试一试:能不能写出氨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3 + Cl 2- ;NH 3 + CuO -思考:根据氨的一系列转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以及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O 2 O 2 H 2ON 2 NH 3 NO NO 2 HNO 3(三).氨盐的性质: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碳铵、硝铵、硫氨等都是铵盐。
铵盐都易溶于水。
1.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例如:NH 4HCO 3 △ NH 3↑+H 2O+CO 2↑ NH 4Cl △NH 3+HCl氨的用途:做制冷剂、化学肥料、硝酸、铵盐、纯碱。
2.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例如: NH4Cl + NaOH△ NaCl + NH 3↑ + H 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例如:2NH 4Cl + Ca(OH)2 △ CaCl 2 + NH 3↑ + H 2O 。
4、 氨、硝酸、硫酸

12.(1)1.0 mol· L-1
(2)1.0 mol· L-1
、
0.5 mol· L-1
、1.5
mol· L-1
、1.0 mol· L-1
(3)1.5 mol· L-1(实际上等于溶液里SO42-的浓度)
13.略
复习题(P107) △
1.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MnO2 、 HCl 、 KMnO4 2.(1)N2 N2不活泼,不易与金属及氧气反应 (2)NH3 NH3易液化且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3)NH3 NH3 + H+ = NH4+ (4)铵盐 NH4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浓氨水
②浓氨水滴入NaOH固体中或 CaO中 NaOH固体吸水放热 CaO与水反应放热
生石灰
思考与交流:P99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氮
氮的固定(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人工固氮)
细菌分解
土壤中的氮 (铵盐→硝酸盐)
植 物 吸 收
硝酸盐
动物排泄 物及遗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 + H2O
唯一的碱性气体
氨水显碱性
NH3· H2O 一水合氨
NH4+ + OH-
H2O 分子:NH3、 H2O 、 NH3· 氨水 + + 离子: NH4 、OH 、 H §一水合氨不稳定,浓度较大或受热易分解:
NH3· H2O
NH3↑ +H2O
(2) 与酸反应
++OH-
△
= NH3↑+H2O
电解
硫酸硝酸和氨要点精讲和典型例题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硫酸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2.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⑤能和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
②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 、O 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如:HCOOH CO + H 2OC 12H 22O 11 12C + 11H 2O③强氧化性: a ) 活泼性在H 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Δ)Cu + 2H 2SO 4(浓)== CuSO 4 + SO 2 ↑ +2H 2Ob )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Δ)C + 2H 2SO 4(浓)== CO 2 ↑+ 2SO 2↑ + 2H 2Oc ) 冷的浓H 2SO 4使Fe 、Cr 、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发生“钝化”;d )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2HBr + H 2SO 4(浓)== Br 2 + SO 2↑ + 2H 2OH 2S + H 2SO 4(浓)== S + SO 2↑ + 2H 2O“黑面包实验”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强氧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二)硝酸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特性(1)不稳定性——保存硝酸装在棕色瓶,放在冷暗处。
4HNO 3或光照∆====2H 2O + 4NO 2• + O 2•(2)强氧化性①与金属(除Au 、Pt )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 +2NO 2• +2H 2O3Cu+8HNO 3(稀)==3Cu(NO 3)2 + 2NO • + 4H 2O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浓H 2SO 4 浓H 2SO 4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浓硝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_氨_硝酸_硫酸

思考:为检验炭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提供下列仪器装 置,请按正确的顺序连接下列仪器,并说明理由.
B A
C
D
E F
△
2H2SO4 (浓) + C ==CO2↑+ 2H2O + 2SO2↑
浓H2SO4 无水CuSO4
木炭
品红 KMnO4 品红 澄清石 溶液 溶液 溶液 灰水
(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 会产生氢气。 酸性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
强氧化性
会产生SO2.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 制HCl气体。
难挥发性
2. 工业上拟用铜和硝酸来制备Cu(NO3)2, 下 面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生产方案:
甲方案: Cu+浓HNO3→蒸发结晶 乙方案: Cu+稀HNO3→蒸发结晶 丙方案: Cu 空气加热 CuO HNO3 蒸发结晶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1、使指示剂变色:
H2SO4=2H++SO42-
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OH-=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CuO=Cu2++H2O 4、与盐反应: 2H++CO32-=H2O+CO2
浓硫酸 1. 物理性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酸性、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 2H2O+4NO2↑+CO2↑
阅读资料卡片:王水
练习
氨、硝酸、硫酸

氨、硝酸、硫酸学习目标:1.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2.掌握浓硫酸与Cu、C的反应。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
4.知道冷的浓硫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5.学会SO42-的检验。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详解知识点1、氨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极易溶于水。
氨的化学性质(碱性)(1)氨与水的反应: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分子:离子:(2)氨与酸反应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现象:解释:2、铵盐的性质(1)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氯化铵受热分解):(2)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与氢氧化钠反应)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利用氨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氨气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
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干燥方法:用碱石灰(NaOH和 CaO)干燥。
例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例2.(双选)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例3.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迁移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CO 2、NH 3、HCl 、H 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硝酸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
a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b .分类: ①自然固氮:高能固氮:N 2+O 2====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②人工固氮:2N 2+3H 2 2NH 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氨的分子式NH 3,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氨水。
氨易液化。
(4)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醮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
浓硝酸还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5)氨的化学性质
A 氨跟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水的成份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由于NH 3·H 2O 发生微弱电离,使氨水显碱性。
B 氨跟酸的反应
NH 3+ HCl= NH 4Cl 2NH 3+H 2SO 4= (NH 4)2SO 4 NH 3+HNO 3= NH 4 NO 3
C 氨的氧化反应
4NH 3+O 2=======4NO+6H 2O 二、铵盐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1)NH 4+的电子式。
催化剂
加热 放电
结构式,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3)铵盐受热都易分解,
①NH4Cl △
NH3↑+HCl↑。
②NH4HCO3△
NH3↑+H2O+CO2↑。
(4)铵盐与碱反应,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和NH4Cl+NaOH=NH3•H2O+NaCl。
②NH4Cl固体与熟石灰共热Ca(OH)2(s)+2NH4Cl(s)=====2NH3↑+2H2O+CaCl2(实验室制氨气)。
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2N2+3H22NH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Ca(OH)2(s)+2NH4Cl(s)△
2NH3↑+2H2O+CaCl2
(2)药品:NH4Cl固体与熟石灰(Ca(OH)2)
(3)装置:∵固+固气
∴使用大试管、单孔胶塞、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4)净化干燥:使用碱石灰,不能用CaCl2
(5)收集:NH3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7)处尾: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
四、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为1.5027 g/cm3沸点为83℃。
常用的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硝酸能与谁以任意比互溶。
(2)硝酸的化学性质:
加热
△
①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或者光照
②强酸性: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③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a.硝酸能氧化除Au、Pt、Ti以外的大多数金属且不产生H2
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2H2O
反应现象:反应剧烈,产生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4H2O
反应现象:反应比较缓慢,产生气泡,放出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在试卷上部变成红棕色,溶液颜色变蓝色。
b.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
钝化的原因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根据这个性质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
如果加热则氧化膜被破坏,内部Fe、Al与硝酸会剧烈反应。
2、稀硫酸
稀硫酸是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H2SO4=CuSO4+H2O
(4)与碱反应
2NaOH+ H2SO4=Na2SO4+2H2O
(5)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 +H2SO4=Na2SO4+H2O+ CO2↑
3、浓硫酸
(1)物理性质:纯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5g/cm3,沸点是338℃。
(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收水的性能,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
脱水性:浓硫酸可将许多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强氧化性: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加热时氧化性更强。
它的氧化作用是由H2SO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产生的,其还原产物是SO2而不是H2
a 跟金属反应
△
加热时,大多数金属可被浓硫酸氧化,如2H2SO4(浓)+ Cu === CuSO4 + SO2↑+ 2H2O
b 跟非金属反应
2H2SO4(浓)+ C === CO2↑+ SO2↑+ 2H2O
当Fe、Al等较活泼金属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