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寺
安缦法云

安缦法云-----大隐隐于市终于觅得安缦法云(Anmanfayun)时,暗自惊艳!我想,这该是中式最美的珍藏了吧。
古诗词里读过的中国,跃然眼前。
村落沿溪流而建,农舍三五成群,错落有致,或于清幽小径旁,或隐于林间。
石桥、古树、茶园、新生的草儿、花儿……长了青苔的摩崖佛像,从树叶缝隙中忽现。
空气里弥漫着的植物的芬芳……这是我们怀念着的,乡土的气息,又有让人安静的禅意。
那一刻,懂了,为什么全球有几十万“Aman junkie”(安缦痴),他们将Aman新开的酒店作为自己旅游的目的地,而不管这个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对安缦迷来说,尝试新的Aman,并跟随着Aman去探寻那个新酒店的所在地,便是他们的所有乐趣。
探寻安缦法云,亦是场精彩的旅行。
法云古村,占地面积共计14公顷,始建于唐朝,曾为附近茶园村民所住。
临杭州灵隐禅寺、永福寺等7大寺庙,是上香古道的必经之地。
7大寺庙东晋时期印度惠理法师初来东土传法时留下的4座:灵隐、灵顺、永福、上天竺。
它们全有1600年以上的历史,那是杭州作为佛国的开始。
此外,还有中天竺、下天竺,以及韬光寺3座。
村居以夯土墙和木头为承重结构、白墙灰瓦,是杭州民居的代表。
两层坡顶的建筑,黄泥、秸秆夯筑的土墙,上覆层层棕片;石砌房基墙的外围,扦插花木作篱。
偶有一支斜生于小木窗前,在深褐色的格子窗棱背景下,相映成趣。
由于江南多雨,大部分房子的屋檐都比较宽,方便躲雨;考究点的,瓦片下再垫层防水的棕片;几乎每幢房子前都有一个院落,一楼是大客堂,二楼是阁楼。
法云古村又被称为“天外茶村”,房间的格局也很好的适应了制茶、晾茶的需要。
“室内净空较高部位,用平整的竹席拼划分出卧室和起居室”“上面全部由小天井开敞,既很好地解决了采光问题,又与外墙上的高窗共同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风”。
岁月更迭,饱经沧桑,法云古村渐渐黯然失色,残垣断壁、杂草丛生。
1984年落实私房政策后,原来国家包租部分的住户陆续搬出。
1998年拆迁安置。
毗卢寺,大隐隐于市

寺院的围墙外就是 高楼林 立的住 宅小区 登 上寺庙 的楼 阁,
举 目就 能 看 到 对 面 邻 居 阳 台 上 晾 晒 的 衣 物 。院 中 的 部 分 围 墙 干
脆 就是共 用墙体 ,下 半截是涂 着 明黄 的油漆 ,上 半截却是 蒙着 灰 尘的 白墙 这堵 墙既是 寺庙 的部分 围墙 ,也 是 隔壁民居 的房 屋 的墙壁。寺院一 进 门右手 处 的一 大片空 地也被 用作 了隔壁 住 宅小 区的停车场 .时不时有汽车、电动车从侧 门出入 。不过 ,毗 卢寺选址于此 并非 哪位高僧 的匠心独运 . 而是历史的复原罢了。
“ 如我督 两江 ,为你 造庵 .有人说是 曾国荃 的一句玩笑 话成 就 了南 京毗卢寺 一代 名刹的地位 。清 同治年间 ,时为湘军
首领 的 曾国荃在南岳 衡 山游 览时 ,与 海峰法 师相谈甚欢 留下
6 3
文化产业 2 1 0 0 0/ 3
i 古风遗韵
居住三 日之 多。 侦办了 白莲教一案后 . 乾隆一行才辞出毗卢禅 院 正式 亮相南京接 受居民和文武 百官的盛大恭迎 ,由此拉开 了六 下江南 的序幕 。
普通人或许 已经对僧 人看报 上 网,使用现 代通讯 工具见怪 不怪 了。在 毗卢寺 的官方 网站上 ,近期 新 闻是现 任住 持传义 法师带
领 众僧学 习最新 ” 两会 精神 。这或 许就是 僧人 的现代化 生存
内幕 。
昔 E金 陵靖年 间 初名 “ 毗卢庵 ” ,为- /, - J ' 庵 清咸丰 年间毁于 兵火 ;清 光绪十年 ,两江 总督曾 国荃 任高僧 海 峰重修 毗卢 建 大雄宝殿 ,毗卢殿 、万佛 楼、藏经楼 等 ,并将 旧址扩至东接清西河 ,西邻 大悲巷 北至太平桥 ,南到汉府街 , 遂改 “ 庵 为 “ 寺” ,使毗卢寺真正成 为南京第一大名寺 。
古人的园林:“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古人的园林:“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作者:诺拉来源:《畅谈》2019年第03期“去终南山隐居”曾一度成为一种风潮,似乎当Wi-Fi、灯光、钢铁城市、网络段子没有办法缓解焦虑、拯救内心的时候,一些人就选择在大自然的山水间追寻精神上的桃花源。
其实自古以来,一直不乏文人墨客隐居山林寻求避世。
不过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身在何处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在何处,古人很早就明白,如果不能问道终南山,那就把山水搬到自己家中。
柳宗元:愚公的“桃花源”唐代八大家之_的柳宗元便是如此。
公元805年,因为“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刚到永州的头五年,因为相信自己还能重回长安,他一直寄居在龙兴寺,随着时间的推移,回京希望渺茫,他才“甘为永州民”,在瀟水西岸购置了土地正式定居。
不过他可不是随随便便买块儿地,盖个房子这么简单。
既然在政务上没有什么实权,又远离中原而一时半会儿走不了,那索性就在这片荒芜之地好好经营,认真规划建一个“桃花源”出来。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中,群山、溪流、良田屋舍、幽林树花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境。
柳宗元在建造自己的“理想国”时也是精心构筑,光是前期的选址规划就精心筹谋。
根据自然环境选择溪水,依泉而建池,疏通沟渠,建造池塘,池中筑岛,购买小丘,建造堂、亭……他自比移山的“愚公”,因此将他门前的溪水命名为“愚溪”,一边的小丘为“愚丘”,连着“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一起即为著名的“永州八愚”。
正如他《愚溪诗序》中所描述“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建造时又是因地制宜,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
对于柳宗元来讲,居住的环境与人之间有着相互的影响,一如他在《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中所述,“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
”居所可以看作是居住者品德的体现。
正如与他并称“刘柳”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描述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明清关学大师与终南山隐士文化(4188字)

浩浩终南山,不知多少人在此而居?各种不同的隐居方式,都没有完全脱离红尘的烙印,只为寻求自己心灵的诗意栖息地,平静之中跃动着一颗智慧的善心、爱心、慈心。
明清关学大师与终南山隐士文化文∕杨广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清朝政府与吴三桂相持不下,西北不少志士叛归吴三桂,为了网络知识分子,显示清廷的宽厚仁慈之心,康熙大诏天下名儒学者。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许多人将此看作“仕途捷径”,唯关中学者名节,令人敬慕。
我读到了诗人王士祯的话:“顷征聘之举,四方名流,云会辇下,蒲车玄薰之盛,古所未有。
然自有心者欢之,士风之卑,惟今日为甚。
……走健仆,曩大轴,肥马四驰,门门求知,盖十而七、八。
……独关中四君子卓然自挺于颓俗之表。
二曲贞观丘壑,云卧不起。
先生(王弘撰)褐衣入都,屏居破寺,闭门注《易》,公卿卓识其面。
焦获(孙芝蔚,三原人)迹在周行,情耽林野。
频阳(李因笃,富平人)独为至尊所知,受官之后,抗疏归养,平津阁中独不挂门生之籍。
”顾炎武也认为“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与他省不同”。
可见关学大师的隐士气节。
我在这里不说“关中大儒”或者“关学大儒”,而说“关学大师”,因为我觉得汉朝独尊儒术,在宋时有些问题已经难以解决,儒学与礼教、科举、仕途等连接在一起,人们开始质疑,开始深究,理学也进入之后,“关学”其实大体归于理学。
这种隐逸不是逃避、躲避、愤世嫉俗,更多是忠胆狭义、孝悌高风、研究学问。
虽说有些封建意识、忠君思想,对工商业有所排斥等,但对于品行的提高、人格的完美,充满着个性的独立战斗精神。
“终南异五岳,列翠满长安”,“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这些诗句足以证明终南山与长安的地理,文化的深远关系。
终南山被称之为南山,因居天地之中又称为中南山,还有太一山、地肺山、周南山、泰山、太乙、楚山、橘山之称。
从地理角度上讲,终南山为小秦岭之代称,或者说是中国龙脊秦岭最具代表、最主要的一部分,“终南山横自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且八百里,而连绵山寺据其内者,皆此之一山也。
大隐寺的功能主治

大隐寺的功能主治1. 介绍大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位于XX省XX市XX县。
这座寺庙建于xxxx 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禅宗背景。
大隐寺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而闻名,深受信众的崇拜和追捧。
2. 功能主治大隐寺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而受到众多信众的关注和前来寻求庇护。
下面列举了一些大隐寺的主要功能主治:2.1 祈福保佑大隐寺是一座禅宗寺庙,信仰佛教。
在大隐寺中,信众可以向佛主祈福,祈求吉祥、平安。
寺内供奉的佛像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氛围,人们来此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祈求生活幸福和家庭和睦。
2.2 修身养性大隐寺是一个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
寺庙周围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尘嚣,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拥有一个安静、宁美、心灵自由的空间。
寺内设有禅房和禅堂,供人们静心修行、打坐冥想。
通过修身养性,人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2.3 改变命运相传大隐寺具有改变命运的神奇力量。
有很多信众来到大隐寺,希望能够借助寺庙的神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会在大隐寺内燃香誓愿,祈祷得到佛主的保佑,改变自己的命运,迎来好运和好梦。
2.4 求学习艺大隐寺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也成为了一些求学习艺的人的选择。
这里开设了佛学院,提供佛法教学和研究。
学员们在大隐寺中学习佛教的文化和智慧,探索人生的真谛。
寺内还设有图书馆,储存了大量有关佛法和禅宗的经典著作,供学员借阅和研究。
3. 朝圣之地大隐寺不仅是信众们前往祈福和寻求功能主治的地方,也是一个受到众多旅行者和文化爱好者欢迎的朝圣地。
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筑风格独特,艺术价值丰富。
寺内的雕塑、壁画、瀑布等景观都充满艺术气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4. 结语大隐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和深厚的禅宗背景闻名。
它不仅是一个祈福保佑的场所,也是一个修身养性和改变命运的地方,更是一个受到朝圣者欢迎的文化遗址。
对于信众和文化爱好者来说,大隐寺都是一个值得一访的圣地。
大隐隐于市用来形容寺庙

“大隐隐于市”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身处喧嚣繁华的城市,却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的人。
这种人在喧闹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会被外界所动摇,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隐士。
虽然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寺庙,但是一般来说,寺庙本身并不会直接受到城市的喧嚣和繁华的影响。
寺庙通常会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建造,以便为信徒提供一个清静的修行场所。
因此,在形容寺庙时,更常见的是用“深山古寺”、“禅宗寺庙”等词汇来描述寺庙所处的环境。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和竞争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人们常常被迫追逐物质和地位的终极目标。
然而,在这繁忙的城市中,有一群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了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指的是在繁华的都市中保持低调和平淡的生活态度。
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他们不追逐虚荣和攀比,而是追求简单、深沉和内心的平静。
他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富足,对物质的追求并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他们选择低调的出场,避免炫耀和浮夸。
他们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注重思考和探索自我。
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非外表的光鲜和名利。
小隐隐于野,指的是远离繁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喜欢融入自然环境中。
他们热爱大自然和野外旅行,喜欢户外运动和徒步旅行。
他们在山水间寻找灵感,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喜欢远离尘嚣的城市,远离喧嚣和浮躁,寻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状态。
他们相信大自然可以给予他们平和和力量,让他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找到内心的平衡。
在繁忙的都市中,压力和竞争常常让人心力交瘁。
而选择低调和平淡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冷静和镇定,不被外界的喧嚣干扰,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其次,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们培养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追求知识和精神的发展。
可以通过阅读、艺术、音乐等方式来陶冶情操和提升自我修养。
再者,选择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自由和自在。
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束缚,让人们能够拥有自由和独立的生活空间。
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和发展自己,追寻自我人生的真正目标和意义。
然而,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生活方式也面临一些困扰和挑战。
首先,适应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过于保守和守旧,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什么意思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什么意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一般来说,人们都把深山老林当做世外桃源,将城市繁华视为高墙重楼。
而古时候的圣贤却能身居闹市,在草莽间乐得自在逍遥。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有了“世外桃源”之称;王维抛开官场仕途,专心创作山水诗,因此有了“诗佛”美誉;范仲淹在遭贬谪后,也曾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工作,游走在长江边上,寻找精神家园。
大隐隐于市,这种理解更符合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忙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很少去关注环境保护和他人感受。
试问:这样的环境何以与天地共存?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隐”呢?不过分计较利益,对待别人平等相处。
儒家推崇“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丈夫,但也并非穷尽天下苍生;道家奉行“出世”,亦不过眼里只剩下红尘琐事。
但总有些志士仁人能在纷乱的社会中独善其身,以求清风明月。
对普通百姓平易近人,宽厚待人,多从大局考虑,如此看来,或许对国家社稷有贡献者方可被认为“大隐”。
我想这应该是对“大隐”的最好诠释了吧!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我觉得,想要完***离现实生活的轨迹已经不太容易了,甚至就连停留在原地都需费劲心力,难免变成虚无缥缈的幻影。
所谓的隐没也不再纯粹,为名利打拼奔波是生活常态,忙碌于名利追逐中又哪还有空闲去享受自己的心灵?隐到哪儿去了?也许,随便进入某个人烟稀少的乡村、山谷、海岛都算“隐”了吧!于是我想,“大隐”必须是不仅不想得到什么,反而希望远离世俗的喧嚣。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其实“隐”本就意味着心灵的沉淀。
纵使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亦不失初衷。
古时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兴,在乱世中依旧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如今的我们虽有如此民富国强的能力,同样也该有不为名利争斗的决心,向往“隐”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隐于寺
作者:孙可镁
来源:《中华手工》2016年第10期
隐居、寺庙、茶……在中式生活日益复兴的今天,这些词汇算不得新鲜。
但用之于酒店,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传统的不传统酒店。
杭州灵隐寺附近,有一座隐匿山谷的古村落。
明清时期,这里居住的多是还俗的僧人、隐世的文人。
后来不少茶农陆续迁入,渐渐形成了百人的法云村。
岁月更迭,法云村渐渐黯然失色,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差一点被几台拖拉机拆掉。
直到安缦发现了它。
这个几近荒废的古村,开始了历经8年的蜕变。
农田、寺庙、竹林和幽静的山谷,合成了一处具有中国古代村落风貌的酒店—法云安缦。
小石铺路,曲径通幽,无数人穿行于通往灵隐寺的法云古径上,却浑然不觉这里还藏着一家奢华的顶级酒店。
我的目的地是普瑞安缦
法云径是一条长600米的人行石道,通往酒店各处,客房、餐厅、店铺……它是法云安缦的主干道,向公众开放。
每当春节、元宵和西湖香市等传统节庆日到来时,这个距离杭州市中心仅20分钟车程的地方,便成为开展民俗活动的理想场所。
安缦是个很神奇的名字,1988年在泰国普吉岛开了第一家普瑞安缦酒店,快30年过去了,它在全球也仅仅拥有30家酒店。
不求快速扩张,愿意花几年时间慢慢选址,建筑与当地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完美契合……这使得每一家安缦酒店都非同凡响。
杭州的法云安缦,是在中国建的第二家酒店,6年前开业。
设计师Jaya Pratomo Ibrahim 说:“这个村子已经很美了,我要做的,只是尽量保持它原来的样子。
”
所以法云安缦的42间客房,被分作客舍、套房、别墅,遍布在整个小村庄中。
房屋修旧如旧,保留了古村落的一砖一瓦,复刻了原始的黄泥墙,石桥、古道、屋檐,依然是百年前的模样。
在外形上,法云安缦和周边的龙井村、梅家坞并无明显区别,看上去只是一个被7座寺院庇护的自然村落。
有时漫步在古道上,会遇见三两僧人与你擦肩而过,不用双手合十,也没有异样的目光,相互之间并不相识,却仿佛早已熟悉。
那一刻才明白,为什么全球有几十万“安缦痴”,将入住30家安缦酒店作为毕生追求。
在古村里生活
其实法云安缦的奢华并不仅仅在于它拥有低调的外表,而是可以让人觉得有无限延伸的时间和空间。
这里所有新建和修缮的工程都遵照传统工艺完成,砖墙瓦顶,土木结构。
屋内地板为石材铺设;中国传统雕花木格将室内空间分隔得错落有致;墙上悬挂着精美的书法作品,每个房间还配有音响系统;大部分的居所都有庭院,可供休闲餐叙,怡情小酌。
由于每栋建筑结构独一无二,所以没有两个房间是完全相同的。
而房间里所有的家具都是由木匠手工打造而成,多用老榆木,都是在屋内组装后,房屋才结顶封门。
所以这些纯手工制作的家具将永久地留在这间屋子里。
尽管以古村落的形式打造,但客房的青砖下都装了地暖,即便冬季光脚踩在地板上,也不会觉得冰冷。
有趣的是,酒店房间没有浴缸,但SPA中心有传统中国木桶浴,向所有住店的客人免费开放;这里也没有电子门禁系统,没有门卡,取而代之的是串在竹节钥匙圈上的门牌号和钥匙。
位于城市中心处的法云安缦,似乎用无声的叛逆方式向高速发展的今天彰显自己的态度。
这里,如同百年前的村民一般,安静地与山谷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交谈。
禅茶一味
古村中央,是整个屋舍群中最核心的建筑一法云舍,挑高屋顶、雕花窗格,显得庄严华贵。
法云舍只对住客开放,每天下午一点开始营业,有简单的茶点提供,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活动。
来自中国的剪纸、日本的陶瓷……不同国度、不同类别的艺术展都在这里呈现。
法云径的两侧散落着几家餐厅食坊,西餐厅和蒸菜馆由法云安缦经营,其他几家由杭州本地食府打理。
蒸菜馆在酒店最北处,厨房为开放式,可以户外就餐。
菜品基本是蒸笼式的,味道一流。
而灵隐寺的斋菜馆就在酒店内,低调的原木桌椅散发着淡香,植物、光线、空气,仿佛都弥漫着禅意。
这里的菜一道一道上,“佛缘锦绣围蝶”冷盘,4种食物拼成了蝴蝶,代表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四味;“富贵松茸盅”是热汤,黑色的松茸和白色的百果,代表了黑白分明的清澈人生……每一道菜都含有佛学寓意。
法云安缦,仿佛自身就是一部读不完的经。
几个月之后,位于上海的养云安缦即将开幕,这是从江西异地迁移而来的古建筑,打造时间历时10年。
植物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和工匠们,从30多个村庄精选出50栋明清时期的建筑和10 000棵古老樟树,经过漫漫长路到上海,以期获得重生。
这就是安缦,让酒店在安静与低调中拥有了一种魔力,让人在质朴的美中悟道,不断提升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