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复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B卷一、单选题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C.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均为1:1,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可能有较大差异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4.某研究小组预调查一片草地上田鼠的种群数量。
他们先捕获m只田鼠,并在每只的后腿系上红丝带作为标志,然后放回原环境。
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n只,其中有标记的只有a只。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田鼠种群数量为(m×n÷a)只B.两次捕获之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C.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小D.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5.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
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中树上蝉的成虫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必然将持续下降C.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调查的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7.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d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可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8.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天敌进入前的环境容纳量),在某时间点有一定量的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答案 A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知识点二种群的“J”形增长2.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与种群增长有关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等。
下列关于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不存在类似的种群实例B.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形曲线增长C.培养瓶中培养的草履虫数量的增长不符合这一曲线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可以呈“J”形增长答案 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的环境,有可能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故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形曲线增长,B正确;培养瓶中培养的草履虫生活的条件不是理想的条件,其数量的增长不符合这一曲线,C正确;种群的“J”形增长只有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才有可能,而这样的理想条件在实验室内可能存在,D 正确。
3.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数学公式N t=N0λt表示B.“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C.该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其密度制约D.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 C解析在食物、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竞争物种等理想条件下,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其密度制约,C错误;曲线图是数学模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正确。
知识点三种群的“S”形增长4. 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形,d点对应的是K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答案 B解析图中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趋于稳定,表示“S”形增长,种群数量稳定后的数量为K值,d点对应的即为K值,A、D正确;“S”形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即b点达到最大值,B错误。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复习卷【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一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第一章)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选项中不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B.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染色质B.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蓝细菌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细胞壁不同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3.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它引起的新冠肺炎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新冠病毒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新冠病毒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新冠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4.细胞学说的创立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内容及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5.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
该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
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元素组成有5种B.该病毒属于原核生物C.该病毒的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在肺部细胞中增殖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无细胞结构,所以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细胞的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7.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含DNA和RNA B.T2噬菌体不具有细胞核C.T2噬菌体属于自养型生物D.T2噬菌体能独立合成自身蛋白8.一位动物学家正在研究一种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行为;一位果树专家正在研究某种果树的丰产措施。
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练习含解析选择性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选C.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选D.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3.(2020·北京高二检测)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A.出生率下降B。
死亡率上升C。
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由于低温的影响导致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即没有给来年留下新生个体就死亡,显然导致第二年新生个体数目减少,即出生率下降。
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具有诞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诞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甲具有的特征属于物种的个体特征,乙具有的特征属于种群的特征。
答案:B2.下图表示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B’C D解析:年龄结构中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对应选项A所示图例。
答案:A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4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D.某种缘由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上升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
2024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项不符合题意;近年来,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结构的描述,B项不符合题意;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不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C项符合题意;某种缘由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上升,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其次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 000尾B.3 200尾C.1 600尾D.800尾解析:依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鲫鱼的总数为(200×160)/10=3 200(尾)。
答案:B5.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限制渔网网目大小以爱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推断解析:严格限制渔网网目大小以爱护鱼苗,可以提高幼年个体数的比例,适当削减成年和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2020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易错)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2.(2021安徽合肥六校高二上期末)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密度B.全世界的人口密度C.一片森林中全部生物的密度D.一片森林中全部蛇的密度3.(2021辽宁锦州高二上期末)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5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5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只只只只4.(2021辽宁朝阳高二月考)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植物种群的密度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先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的数量C.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5.(2021安徽阜阳三中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捕B.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只有标记重捕法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6.(2021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改编)在多数情况下,常采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做标记应当醒目,以便再次捕捉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D.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7.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以聚集的形式分布D.由于薇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较高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3.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块草地植被的丰富度B.标记重捕法不能用来调查大雁的活动范围C.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D.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3只。
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6.为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数据显示随着灯距的减小回收率下降B.实验结果表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杀虫灯高度无关C.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会改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若诱杀总量为N,回收率为A,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表示为A/N7.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种群不能长期呈“J”形增长,主要原因是( )A.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B.存在天敌或竞争者C.每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食物D.栖息地面积足够大8.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防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会造成的结果是( )①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②该生物的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S”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B.自然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K值的大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0.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自然区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B.DE段C.BD段D.CB段11.红火蚁种群的出生率用曲线Ⅰ表示,死亡率用曲线Ⅱ表示,则该种群数量达到其环境容纳量的时间是( )A.a B.b C.c D.d12.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大小B.可通过逐个计数的方法对酵母菌的数量准确计数C.取适量酵母菌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上进行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二、非选择题13.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
(2)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可能为____________。
(4)若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再放入双小核草履虫,这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芽孢杆菌为食,这几种生物的数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欲绘制大草履虫种群的数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需每天定时记录,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对整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估算。
(2)枯草芽孢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草履虫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占有优势。
(3)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山区坡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采取封山育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理。
若干年内,坡地的植被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其中典型的三个不同的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O→a,物种①的种群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该种群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物种②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密度增大。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16.麻疯树,俗称膏桐,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种子萌发率较高,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地区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
近年来,因其种子油经过加工可制成清洁环保的生物柴油而备受关注。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在同一条盘山公路的带状坡面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麻疯树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根据麻疯树的株高和直径,将该地区麻疯树的发育阶段划分为5个等级,并调查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麻疯树的百分比,数据如下图。
①该图反映了麻疯树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其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图中幼树(Ⅱ级)比例低的原因是:树苗(Ⅰ级)数量过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烈,且幼苗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
(3)综合考虑麻疯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请就如何合理利用麻疯树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麻疯树的作用),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杂食性害虫。
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不取食番薯、马铃薯、田菁及麻类等植物。
东亚飞蝗的发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在正常情况下,成虫羽化后约7 d即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后4~7 d即可在土下产卵,深度约为4~6 cm。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或高于25%时,产卵数量显著降低,当表层土含盐量高于1.2% 时则无卵的分布。
一只雌蝗虫一生可以产400~600枚卵,卵在地下越冬。
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卵孵化为蝗蝻(蝗虫的若虫),蝗蝻经过1个月的时间完成4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为成虫。
(1)为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飞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发育时期)。
(2)干旱能抑制一种能使蝗虫患病的丝状菌的生长,若下图中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
(3)为了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4)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可破坏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资料,请提出两条防治蝗虫的方法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A描述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B描述的是种群的出生率,D描述的是种群的死亡率,以上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而C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数量特征。
2.A解析:过早降温导致雌性个体死亡,未能进行产卵,直接造成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造成第二年种群密度下降,故A合理。
3.D解析:标记重捕法主要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故A、B 错误;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的确定需要符合随机原则,故C错误;贝类虽属动物,但固着在岩礁上,活动范围极小,可使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D正确。
4.B解析:运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随机取样,故①正确,②错误;所有样方的种群数量相加后取平均值即为整个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故③错误,④正确。
5.D解析:利用标记重捕法对种群数量进行估算,该种群中灰仓鼠的数量应为50×39÷13==150只,最接近160,故D正确。
6.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灯距的减小,回收率升高,故A错误;灯距和灯高均会影响回收率,故B错误;杀虫灯诱杀的是成虫,因此会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故C正确;种群数量/标记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可知种群数量=重新捕获数×标记释放总数÷标记数,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