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4-2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练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典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典题)

专题练习材料: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典题】一、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2023年2月3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线路开通运营创造条件。

验收完成后,预计4月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静态验收是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建设、系统设备等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铁路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将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

福厦高铁于2017年9月全线开工,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最高行车时速350 公里。

建成通车后,福厦高铁将推动福州、厦门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加速经济贸易,让城市更繁荣。

福厦高铁的修建,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带来益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19.根据文中信息,给"静态验收"下定义。

不超过50个字。

(4分)静态验收是二、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城市街道拐角,一部补鞋机,一个工具箱,外加剪刀粘胶纤维线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棉拖鞋,修鞋匠与修鞋人聊着家长里短,开胶、断线、破掌的鞋子也就修补好了;曾经,丢了钥匙的孩子急得团团转,爸妈没有过多责备,走出小区,请配钥匙师傅重新再配一把;曾经,骑自行车上班一族,车胎扎了、车圈瓢了、车链断了,一点也不慌,只要往单位门口的修车摊一放,和修车大爷打个招呼,下班骑走就好。

曾经,留守家中的老人总能听见“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①……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②,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

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可是,近年来,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感觉是越来越少啦!一些专修老物件的摊点,跑遍通城也难寻踪影;那些手工业艺人,走遍街角也难觅足迹。

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课件

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课件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一
典例 方法点拨
-10-
此题选A项。原文自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 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项。 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项的“渐渐隐没” 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所描绘的北风、枯草、 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一
-7-


பைடு நூலகம்
典例 方法点拨
2.转换照应自然、妥帖。
有些语段的层次之间有转换的文字标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照应
关系,要注意这些转换、照应的语句。如: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
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 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增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 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增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 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 书面语言的发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一
-8-
典例 方法点拨
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
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

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对点练 4-2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对点练 4-2 Word版含解析.doc

[题组一实词]1.(2014年雅安中学入学考试)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_______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_______,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________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提议情节径自B.提倡情结径直C.提议情节径直D.提倡情结径自解析:①提议:商讨问题时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

提倡: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

根据语境,应选“提倡”。

②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由语境可知,应选“情结”。

③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根据语境,选“径自”合适。

答案:D2.(2014年泰安市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________。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________“苹果”。

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解析:“宜人”,适合人的心意;“怡人”使人舒适愉快,由语境,应用“宜人”。

“弥漫”,充满,布满;“弥散”,向四外扩散;由语境,应用“弥漫”。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副词;“不只”,不但、不仅,连词;由语境,应用“不止”。

答案:B[题组二虚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________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________能有更好的发展。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 命题作文审题课件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 命题作文审题课件

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
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精题示例]
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来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
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 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
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
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 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
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如“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
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 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还是托尔斯泰,在或雄浑或柔美的乐曲中得到了美的熏染,也有了流 泪的理由。
其实,不只是音乐之声,自然界的万物之音如能静心洗耳倾听,
都能荡涤心胸,廓清心灵的迷雾。流水的潺潺,风声的啸啸,雨声的 沥沥……任是那一种天籁之音,都会令你醉心不已,沉迷其中,不可
自拔也不愿自拔。
倾听,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历史上,贤臣勇于进言讽谏,明君虚 心倾听纳言的,唐太宗与魏征便是生动的一例。魏征直言上谏,甚至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 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阅读(含解析)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阅读(含解析)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阅读(含解析)【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阅读(含解析)〔新课标,山东专用〕XX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阅读〔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追寻共同的国家记忆2013年4月1日,下午三时许,台北红馆。

一个中美混血小女孩捡拾雨后泛黄的落叶,扎成一束花开心地笑着。

她背后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六七十年前的云南腾冲街头,一位中国老者向一个美国大兵借火点烟。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影像播放厅里,大屏幕上播放着记录片《寻找少校》和《发现少校》,不少台湾人静静坐着观看,有长者,有年轻人。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密展〞,首度跨越海峡,在此展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他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作为对中华民族抗战历史进行缅怀与致敬的此次展览,无疑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其能够唤醒、冲击并重构我们共同的国家记忆。

〞这次展览的280余幅图片,来自中国大陆一群民间人士“把历史搬回家〞的行动。

XX年,云南人文学者孙敏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退休馆员张孝仲老人那里,看到了腾冲光复之战中一位阵亡美国上校的20多张照片.这一小批尘封60余年的照片,激起了一群人追寻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热情.这群人中有章东磐、晏欢、邓延康和牛子等,为拍摄《寻找上校》,牛子于XX年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带回了190多幅云南战场的照片。

XX年他们一行又历时两个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扫描了中、缅、印战区照片2 300幅,复制了200多万字的原始图片说明。

这些影像资料,记录了1941年到1945年中、缅、印战场的状况。

2013年3月29日,“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密展〞在台北拉开序幕。

开幕酒会座无虚席.章东磐告诉记者:“这个影展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优化探讨】(新课标,山东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板块一 4-2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练(1)

【优化探讨】(新课标,山东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板块一 4-2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练(1)

【优化探讨】(新课标,山东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温习板块一 4-2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练1.(2021年雅安中学入学考试)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 )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那么_______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旁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不是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_______,军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睬会世人惊讶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________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提议情节径自B.提倡情结径直C.提议情节径直D.提倡情结径自解析:①提议:商讨问题时提出建议供大伙儿讨论。

提倡:指出事物的优势鼓舞大伙儿利用或实行。

依照语境,应选“提倡”。

②情节:情形的转变和通过。

情结:心中的情感纠葛;深藏心底的情感。

由语境可知,应选“情结”。

③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半途耽搁。

依照语境,选“径自”适合。

答案:D2.(2021年泰安市模拟)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 )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域,冬无酷寒,夏无盛暑,四季分明,气候________。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季,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电话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________“苹果”。

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解析:“宜人”,适合人的心意;“怡人”令人舒适愉快,由语境,应用“宜人”。

“弥漫”,充满,布满;“弥散”,向四外扩散;由语境,应用“弥漫”。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副词;“不只”,不但、不仅,连词;由语境,应用“不止”。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素能专训 专题十七 实用类文本 科普文阅读(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素能专训 专题十七 实用类文本 科普文阅读(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七实用类文本-科普文阅读(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蜾蠃俗叫螟蛉虫①周建人①古人因为“察物未精”(郝懿行批评古人的话),误为蜾蠃这种细腰蜂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它只能捕捉叫做螟蛉的小青虫封在泥房里,养成为自己的儿子以传代。

因了这种传说,人们遂叫领别人的儿子为己子为“螟蛉子”(又称义子),并且通俗又叫蜾蠃为螟蛉虫了。

②我幼时,夏天早晨,祖母常指着在窗槛上行走的、身子呈篮黑色的细腰蜂说:“螟蛉虫来了。

”母亲也常这样说的。

她们两人原生长在距离很遥远的不同的农村里,都用同一的名称,可见螟蛉虫这名称是很通用的了。

螟蛉虫与拖脚黄蜂同属胡蜂类,但不像施脚黄蜂的吓人。

拖脚黄蜂是身子黄色的蜂,常常用植物纤维在屋檐下做成灰黑色的倒挂莲蓬形的窠,因此为人们所习见和熟知。

拖脚黄蜂飞行时第三对脚却拖在腹下面,因此有“拖脚黄蜂”的名称。

人如触犯它,它就用刺刺人。

拖脚黄蜂既有此恶名,被人看见就常被扑杀。

螟蛉虫却有抚养他虫之子为己子的善行,人们就另眼相看,从不扑杀它,它的确也从不伤害人。

③夏天傍晚常常看到螟蛉虫。

这时候蜘蛛恰好已修好网,栖息网中央,准备捉飞来的虫子吃。

螟蛉虫此时也来了,在网下面一挂一撞地飞行,好像在找寻东西似的。

过几天后,你如稍稍留意,就会发觉,那蛛网已破旧,而且已积有灰尘,分明网已空了,蜘蛛已被螟蛉虫拖去。

④原来螟蛉虫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并不都捉小青虫的,有的确实在捉蜘蛛。

在我故乡放荷花缸的庭中向南的窗门格子上,夏季做着不少泥房(又叫育儿室),形状略像带壳的榛子,已经封入俘虏和产下卵的泥房上面是圆圆的,没有突起物。

我拆开几个泥房来看,藏的都是蜘蛛。

蜘蛛都是活的,但像睡着似的,脚略能动弹,但不会爬行。

动物学者告诉我们说,螟蛉虫把俘虏封入泥房时,常用尾针刺它一下,好像打了麻药针,俘虏就麻醉了,但是仍活着,所以不会腐烂。

螟蛉虫的幼虫孵出后,就可以张口吃鲜肉;到了把存粮吃完时,它也长大了,就化为蛹,再化为成虫,穿破泥房飞去。

【优化探究】2019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对点练 14-2 Word版含解析

【优化探究】2019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对点练 14-2 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叶延滨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

那一朵小花,也许是佳节的礼物,也许是你们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

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

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

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有钱。

”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

我们更多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高大体魄当本钱,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是面对身边的人,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

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姚明对他朋友所说的话,是老实话,但不是什么真理和高论,因为那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

只看到这一面,就自然产生羡慕甚至妒忌之心。

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方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这下子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于是我拒绝让我的钱包去和NBA的钱包打比赛,我愉快地安排这段清闲,读几本好书,写几篇文章,包括这一篇正在写作的短文。

这短文就是从读到姚明的话引出,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

不是手上那只篮球才是命运赐予的鲜花,上帝既然是公正而英明的,那么,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也许我们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我从这一段话,想到了关于鲜花和命运的故事。

看了许多二战集中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去知晓善恶,同时也让我思索命运。

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生活中,囚徒被剥夺了一切,而党卫军则占有了一切:阳光、食物、水甚至清新的空气,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平都集中在这个叫集中营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
块一 4-2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练
1.(2014年雅安中学入学考试)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_______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_______,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________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提议情节径自B.提倡情结径直
C.提议情节径直D.提倡情结径自
解析:①提议:商讨问题时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

提倡: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

根据语境,应选“提倡”。

②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由语境可知,应选“情结”。

③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根据语境,选“径自”合适。

答案:D
2.(2014年泰安市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________。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________“苹果”。

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
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
解析:“宜人”,适合人的心意;“怡人”使人舒适愉快,由语境,应用“宜人”。

“弥漫”,充满,布满;“弥散”,向四外扩散;由语境,应用“弥漫”。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副词;“不只”,不但、不仅,连词;由语境,应用“不止”。

答案:B
[题组二虚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 ________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________能有更好的发展。

(2)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________这个餐桌上的
“毒瘤”多年来仍未被根除。

(3)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________,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A.如果/就然而否则
B.如果/就只是反之
C.只有/才然而反之
D.只有/才只是否则
解析:(1)“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而“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根据语境,此句应当用“只有……才”。

(2)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只是:也表示转折,但口气较轻。

根据语境,此句应用“然而”。

(3)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

否则:如果不是这样。

前者指行为的反向情况,而后者指在假设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语句后半部分旨在说明反向情况,故应用“反之”。

答案:C
4.(2014年贵阳质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文章中的词语的含义绝大部分能在词典上找到,________有的词语受一定的语境影响________会产生特殊义,叫做附加义、临时义。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________经费近6百万元。

A.而且/也节余 B.但是/也节余
C.但是/就结余 D.而且/就结余
解析: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也:表示并列或转折关系。

就:表示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

节余:因节约而剩下;指节余的钱或东西。

结余:结算后余下;结算后余下的钱。

答案:B
[题组三熟语(包括成语)]
5.(2014年宁夏地区部分学校测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解读时所显露出来的悟性。

他能见微知著
....,通过细碎的史料洞彻历史的真相。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
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
....,等待高价出售。

C.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
....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D.宋远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翔实的事例和鞭辟入里
....的分析,对大会报告进行了
全面深刻的解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解析:不合语境。

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答案:B
6.(2014年银川一中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富豪征婚、美女应征纯属私人的事情,似乎不容置喙
....,但纵观近年来“方兴未艾”、高潮迭起的富豪征婚潮,其中婚姻爱情的因子逐渐苍白。

B.在整体低迷的运动用品行业中,室内运动服饰脱颖而出
....。

室内运动品牌浩沙国际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6月30日,营业额同比增长26.9%。

C.事发后才开始“亡羊补牢
....”,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补救,为时已晚;诚然,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暗处,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D.菏泽8座车塞进23人,超载200%,这样的车辆拉那么多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
不堪设想,然而司机面对这样的危险却不以为然
....。

解析: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

脱颖而出: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对象错。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不合语境。

不以为然: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望文生义。

答案:A
7.(2014年唐山市摸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们过多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在下降,错别字连篇累牍
....。

面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B.我们崇尚法治社会,但也不能忽视传统美德的调节功能,如果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就
闹到公堂,我们岂不天天官司缠身,聚讼纷纭
....?
C.台湾《中国时报》6日刊文指出,毒品入侵台湾各级校园,数量巨大,且增长迅速,
其危害不亚于恐怖犯罪,当局不能等闲视之
....。

D.山东日照市正在奏响蓝色崛起的宏伟乐章:海陆统筹,三亿吨大港倚马可待
....,千亿
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加强。

解析:A.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B.聚讼纷纭: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D.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答案:C
一、实词、虚词题的解题技巧
1.用好“求异法”
一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往往取决于那两个不同的语素,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去比较近
义词的相异之处。

因为我们再反复积累,也不可能掌握住所有的近义词。

而此法则是我们对付陌生近义词或不太熟悉的近义词的较好法宝。

2.用好“代入法”
选好之后,可将所选词语代入原文,读一读,凭语感觉得很通顺,基本上就正确了。

但是在考场上,语感只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1.审明题意。

2.速读全句,要了解大致内容,明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目的是熟悉语境。

3.从句子整体上看该成语是否违背“褒贬”“语体”“对象”“敬谦”等方面的问题。

4.细读该成语前后文字,看是否存在“重复”“矛盾”“不搭配”等方面的问题。

5.巧用排除。

考查成语使用主要采用选择题型,所以可以采用选项排除法来解答。

而在排除的过程中,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是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

因为在历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

从命题角度看,是有意拔高,使得考生既能凭借所学知识来分析做题,又能促进考生扩大词汇量,当然也能考查他们的能力。

而从解题角度看,也有迹可寻: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容易设置错误;倒是那些半生不熟、让人似懂非懂的选项,才是问题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