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 金农题画诗作品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导语】:〔清〕金农其一先民之言曰:同能不如独诣。
经典题画诗

经典题画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图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
”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
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
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
”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
金农名作欣赏

⾦农名作欣赏⾦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号冬⼼先⽣、稽留⼭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寿道⼠等,因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封“三朝⽼民”的闲号,钱塘⼈,布⾐终⾝。
清代书画家,扬州⼋怪之⾸。
荷花图⾦农善以书⼊画,其漆书笔意常体现在其画作中。
此图荷花以淡墨⽩描勾勒,荷叶叶脉留⽩,以重墨淡墨两⾊分染正反两⾯,⼯整稳重,具有简约平实的装饰意味。
⾦农杂画之⼗⼆温⽇观号智归⼦,宋末元初画家,擅长草书,善画葡萄,顷刻⽽就,世称“温葡萄”,此图题跋即有感于此⽽写。
画中绘⽔墨葡萄,⾃左向右⽣发,枝叶重叠有序,葡萄颗颗饱满,⾏笔不迫不促,古朴⾃然。
⽡盆菖蒲菖蒲常见于端午时节,是⽂⼈书斋⼏案清供赏玩之物,也是⾦农眼中的“仙草”。
⾦农喜写菖蒲画菖蒲,爱菖蒲的孤清。
此图中蒲叶细密短⼩,⽡盆质朴⾼古。
画中题诗给菖蒲过⽣⽇更是妙趣横⽣:“蒲郎蒲郎鬓发古,四⽉楚天青可数。
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
写真特为祝长⽣,⼀盏清泉当清醑。
⾏年七⼗⽼未娶,南⼭之下⽯家⼥,与郎作合好眉妩。
”墨梅图⾦农画梅,⾃称“江路野梅”。
此图布局奇绝,⾃右向左上⽴⼲,侧枝穿插倔如虬龙,笔法古拙简练,配以浓墨点苔,以⽩描清笔绘就梅花,颇具古意。
墨梅图⾦农此作⾃题诗:“⽼梅愈⽼愈精神,⽔店⼭楼若有⼈。
清到⼗分寒满把,始知明⽉是前⾝。
”以⽼梅树为主体,⽉影朦胧宁静,虚实相⽣,画作充满清寥之⽓,以梅花、明⽉⾃寓,表现出画家的孤⾼与淡泊。
墨梅图⾦农画梅在技法上博采各名家之长,师宋代⽩⽟蟾,也受到杨补之的影响,此外更是“以梅为师”,曾冒着风雪反复揣摩梅枝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动情态,师法⾃然。
此图⾪书笔意出枝,细笔淡墨勾花,点蕊⼲脆精炼,点萼墨⾊浓重,⽤笔挺健有⼒。
墨梅图梅花清雅俊逸,凌寒傲放,其品性⾃古为⽂⼈所乐道。
⾦农爱梅,梅开时节就天天赏梅画梅。
此作双梅图,梅⼲以湿笔写出,以不同浓淡墨⾊濱染分出前后,⾃在穿插,圈梅和点梅缀于其间,暗⾹浮动,秀润天成,古朴⽂秀。
郑燮的经典诗词《新竹》赏析

【导语】郑燮,即郑板桥,⼈称板桥先⽣。
尝以卖画为⽣,为“扬州⼋怪”之⼀。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次则兰、⽯,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画家。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郑燮的诗词《新⽵》,欢迎阅读! 《新⽵》 清·郑燮 新⽵⾼于旧⽵枝,全凭⽼⼲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者,⼗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 “新⽵⾼于旧⽵枝,全凭⽼⼲为扶持”两句写“新枝”与“⽼⼲”的关系:新枝之所以能够⾼于旧枝,是依赖于⽼枝的扶持。
这两句由⽵⼦本⾝的⽣长⽣发开来,有象征的作⽤。
“新⽵”象征着新⽣的⼒量,即⼀个时代的青年晚辈;“⽼⼲”则代表着⽼⼀辈、长辈。
这两句是说,虽然“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新⼈胜旧⼈”,但新⽣的⼒量却少不了⽼⼀代的积极扶持与栽培,因此,后辈不能忘却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
“下年再有新⽣者,⼗丈龙孙绕凤池”两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说来年新⽣的⽵⼦会更加茂盛,暗⽰了新⽣⼒量在⽼⼲的扶持下将会更加强⼤。
这⾸诗,现在⽤来歌咏⽼师教书育⼈的伟⼤功业,也⽤来表达对⽼师长辈的感激之情。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物评价 扬州画家李鳝(《楹联丛话》):三绝诗书画,⼀官归去来。
清代袁枚: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妃稀。
清代学者康有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
冬⼼(⾦农)、板桥参⽤⾪笔,然失则怪,此欲变⽽不知变者。
书画家启功(《论书绝句》):坦⽩胸襟品,神寒⾻重墨萧寥。
朱⽂印⼩⼈⼲占,⼆百年前旧板桥。
清代戏曲家、⽂学家蒋⼠铨(《题画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清代“扬州⼋怪之⼀”的⾦农:兴化郑进⼠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字⼀笔,兼众妙之长。
清末历史地理学家、⾦⽯⽂字学家、⽬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学书迩⾔》):板桥⾏楷,冬⼼分⾪,皆不受前⼈束缚,⾃辟蹊径。
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绘画艺术 郑板桥出⾝于书⾹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年中举⼈,乾隆元年中进⼠,五⼗岁起先后任⼭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年。
明清画人录|金农:世界白泱泱,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明清画人录|金农:世界白泱泱,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之八】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十里不如你。
扬州八怪的带头大哥金农“耻向春风开好花”,一生总是与春天有着深深的隔阂,执迷于冷艳的物象之哀,沉湎于残破的金石之趣,最终在“丹青不知老将至”的特立独行的艺术旅途中羽化,成为那个性张扬的艺术时代的镜鉴和符号。
金农像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罗汉诵经图》爱与愁:寂寞抱冬心金农出生在一个不算壕但也颇有几分资产的大户人家,他自己曾这样记述道: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
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若沃洲、天姥、云门、洛思诸峰岭,群欲褰裳涉波暱就予者。
小时候的金农聪明伶俐、聪慧好学,由于家境尚佳,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很快就熟悉了《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这种“学前班”的破蒙教育为他打下了一定的入学基础。
不久,父亲将他送到离家不远的吴山书院接受正规的私塾教育,在这里金农结识了陈章、丁敬、杨知等一批同窗好友,度过了一段少不更事的时光,而且邂逅了一段最终无疾而终的初恋。
这个叫亮亮的女子从此成了金农心中的隐痛。
两人的相爱却跨越不过世俗中门当户对的观念的束缚,出生于富商之家的少女亮亮拗不过父母的阻挠和反对,最终与金农有缘无分,两人不得不分手,而亮亮此后另嫁他人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漆书四言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后的金农的情感和婚姻一直没有走出这段伤感的记忆。
25岁那年金农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大户人家的女子黄慧姑喜结连理,婚后一年诞下一女海珊,这是他一生中最悠游自在的一段时光,夫妻两人举案齐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有对亮亮的丝丝缕缕的眷念。
这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在他30岁那年划上了句号。
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寒宵怀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国辅‘寂寞抱冬心’之语以自号”,从此成了冬心先生的金农却又祸不单行,他的老师何义门因卷入了宫廷之争而入狱,尽管随后遭赦免但在仕途上却划上了休止符。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金农《隶书七言联》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
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
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
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
枝繁花亦繁。
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
春风吹满纸。
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
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
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
稽留山民画诗书。
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
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
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
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
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
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
三类中,亲笔最少。
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
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
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
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
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扬州八怪:金农《佛》(十八幅)欣赏

扬州八怪:金农《佛》(十八幅)欣赏文/潘飞翔无量寿佛设色纸本无量寿佛立轴达摩立轴水墨纸本达摩立轴纸本佛像图佛像神情安然飘逸,衣纹用笔粗犷古拙,身后背景以其独特的书法来完成。
新颖的构图及劲道的笔力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罗汉图立轴罗汉像立轴纸本 1755年作罗汉立轴水墨纸本 1722年作罗汉诵经图立轴设色纸本 1762年作款识:菩萨泉上银色云,树枝不动风有声,喃喃口翻贝叶经。
此十六罗汉第一尊也。
清夏无事,艺牛头香,凝神图之。
俟寄智能白业人。
苓龟晨吸,杞狗夜吠。
赤佛域着灵之多宝林中,遇之遇之,未足奇也。
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上休日装成立轴七十六叟金农又记。
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图画。
印鉴:金农(朱文)、心出家盦粥饭僧(白文)、金吉金印(白文)金农画佛已近暮年,于此道自视颇高,曾言:“余画诸佛及四大菩萨、十六罗汉、十散圣,别一手迹,自出己意,非顾陆谢张之流,观者不可以笔墨求之,谛观再四,古气浑噩,足千百年恍如龙门山中石刻图像也。
”纵观金农画作,梅竹花卉、人物佛像,造型奇古,涉笔质拙,孤诣独绝,尽脱时流习气,或许为其酷嗜金石的审美趣味介入所致,正与乾嘉朴学崇古尚拙的理念并足等观。
金农之画以瘦如饥鹤,清如明月,崛如虬龙的画风独步艺林而享誉后世。
此幅《罗汉诵经》气息淳古,构境别致,安详真朴,空灵深邃。
红衣罗汉背向端坐于高树之下,虔诚诵经。
人物之上大幅空白,衬托空寂境界。
古树盘郁,表达神思幽谧。
虽不见眼目,端坐捧读之态与凝虑涵和之姿,亦显其悟通、达其性灵。
观者犹如身临其后,恐扰专注凝思之妙境。
金农以简括之笔勾画罗汉,注重笔墨情趣的表现,古拙笔法与松秀墨色,施以沉静红色,使之与人物的精神气质相调和,耐人寻味之际,或可想见金农作画之前,清斋祷告,盥沐熏香之虔诚,执笔敬写,极尽庄严之神情。
画中题款与长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行书题记专用扁笔,兼有隶楷体势,敦厚方朴,结体侧错落,姿媚横出,寓愚拙苍莽于含蓄平和之中,章法似密不透风,若罗汉身后之障壁,断绝尘世纷扰,亦使嚣壤俗庸,于超尘脱俗、空寂澹宕之境界,始望之则裹足不前,继而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金农白描绘画作品。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八怪金农题画诗作品
题画诗题画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金农也经常在画边上题一些诗句,都是民俗的口语或大白话。
荷花开了,银塘悄悄。
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
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秋在花枝上,花枝随转,偏向着朝阳夕阳。
玉人最爱新凉,靥微黄。
风前小病,病也何妨。
--冬瓜茄子萝卜菜,付与山僧作午餐。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
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
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
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这种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丰子恺,所以金农的画也可以说是漫画的萌芽了。
丰子恺《阿黄衔伞远来迎》金农清代中叶,工商业逐渐发达,江淮一带出现了许多富商,特别是盐商,极为富裕。
他们除了盖大房子、造大花园,还流行一件事,就是俗话说的“先比车,后比房,再比墙”,他们互相攀比家里墙上挂着什么画,以彰显其“书画传家”的高贵品位。
扬州个园就是清代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园林(图片来自于网络)于是,当时就有很多卖画为生的人应运而生。
这些人里面最优秀的就是“扬州八怪”,或者说扬州画派。
他们喜欢
活泼地、有生命地、不拘束地作画,因为他们既不是给宫廷作画,也不像文人游戏作画,他们是为世俗商业社会的需求而作画。
金农正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画竹子闻名的郑板桥就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冷艳幽香图》“扬州八怪”中华喦的册页《山水十五开》其一金农天资聪颖,早年在杭州,读书于学者何焯家,年十七,初习声韵之学。
金农好游历,三十七岁前主要往返于杭州、扬州等地,不出江浙范围,以交游、增长阅历为目的。
之后直到五十岁,他四处远游,“足迹半天下”,遍走齐、鲁、燕、赵、秦、晋、楚、粤,进行文学与艺术切磋。
《金农自画像》五十岁因生活所迫开始作画的金农,靠着丰富的见识,以金石意趣入画,创造了笔墨拙朴的风格,充满了生涩、笨拙的金农“拙趣”。
他擅画小品,尤其是淡墨干笔作花卉,通幅以没骨法写出。
所谓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线勾勒,而直接以色块或墨块涂画物象。
金农《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柳塘间舟金农《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板桥流水,桃林策杖金农《杂花十二开》荷花金农《墨戏图册十二开》举杯对梅花延伸阅读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金农·杂画十二开、墨戏图册十二开、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册页38幅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2月本文所用金农绘画插图均来自于《金农·杂画十二开、墨戏图册十二开、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