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扬言:“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大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排斥和抑制其它学说,把儒家 学说定为治国的正统思想。强调儒
家忠君守礼的思想。
董仲舒
汉武帝推行儒学的措施:
“五经”即儒家的《诗 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
1、兴办太 学,培养儒 学人才; 2、选拔儒士 进入政府机 构。
秦始皇
同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的措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比起来,汉武帝的罢黜 百家,独尊 儒术做法妙在哪里?? 汉武帝

汉初诸侯王叛乱时, 朝廷向富商大贾[gǔ]们借 钱去平叛,富商们却担心 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危机之三 经济危机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 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富商大贾[gǔ]控制了国家经济 命脉。这些富豪惟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三、盐铁专卖,经济集权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 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刘邦
客观:前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 主观: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面临危机有为进取。
汉武帝刘彻, 西汉第七位皇帝。 16岁登基,在位 54年。以其雄才 大略、文治武功使 汉朝克服危机,走 向鼎盛,成为当时 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西周
分封制
郡县制
危机之二 思想危机
诸子百家的学者依附诸 侯王,宣讲和汉武帝不一样 的治国思想,对抗朝廷。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一[文件]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doc[标题]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内容]陕棉十一厂中学高级教师朱东海(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记住下列年代、事件、人物和概念。

公元前2世纪文景之治汉武帝董仲舒“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太学2.基本能力:(1)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

(2)综合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是本课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西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讲授新课〔板书〕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讲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新局面。

他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经济文化的有力措施,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但是他实施暴政,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心鼎沸,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秦二世加重剥削,政治更加黑暗,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

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西汉初年,皇帝乘杂马之舆,将相坐老牛破车。

秦时原有2000万人口,此时也只剩650万左右,可谓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后提出)①什么叫休养生息?②西汉初年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归纳〕休养生息政策是指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两点:〈板书〉原因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讲述〕面对凋敝的烂摊子,西汉统治者,特别是刘邦这位新皇帝坐卧不安,深感“天下汹汹,成败未可知也!”为了恢复发展生产,稳定政局,长治久安,他吸取秦亡之教训,采纳陆贾的建议,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板书〉汉高祖(刘邦)①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徭役②逃亡人员返乡,发还原有田宅③释放奴婢为平民④田租定为三十税一促进经济恢复〔讲述〕自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稳定,继续推行个养生息政策,终于出现了史学家们所称颂的“文景之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新课标版


条件
人才: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加 强


大 措 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经济: 军事:
央 集 权
统 意义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是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新儒学: 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
思想的某些成分。
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朝大 一 统 的 汉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朝 大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
一 统
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的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
汉 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 黄老之 学
汉景帝刘启
朝大
一 3.文景之治

的 汉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 会安定,百姓富裕。到景帝后期,国家
的粮仓丰满,库府充足。历史上称这一
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背 景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物质:文景之治后,经济繁荣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总结
朝大
一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__大一统的汉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__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合作探究:1、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2、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6.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 (2)

3
改革钱币制度
建元元年,汉武帝改革了钱币制度, 统一了货币,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繁 荣。
和亲政策与战争
汉武帝推行和亲政策,与匈奴频繁发 生战争,维护了边疆稳定,保卫了国 家利益。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事业
司马迁、班固
司马迁和班固是汉武帝时期的代表人物,他 们编纂了《史记》和《汉书》,为后世提供 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建立教育机构
汉武帝建立了国子监、太学等教育机构,推 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减轻农民负担、改
革赋税制度
2 发展农业、手工业
和商业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政策,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 改革了赋税制度,促进 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注重发展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推 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 的进步。
汉武帝时期培养了众多文化名士,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
3 改革婚姻制度
汉武帝废除了夫人的称 号,改革了婚姻制度, 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家庭 稳定。
汉武帝时期的影响和意义
1 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的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2 推行了改革政策
汉武帝的改革政策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 教版 (2)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黄金时代。了解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 意义。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事件
1
加强中央集权
2
建元四年,汉武帝设立了"三公九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师:今天咱们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

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导学过程一、文景之治师问:你听平定天下的刘邦在自豪的唱着“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是刚刚建立的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呢?〖放映“数字故事”——“汉初景象”〗师承接: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

咱们还是继续走吧。

师反问:短短60年,汉朝就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

汉初什么样啊?〖学生回答〗〖屏幕出现:贫穷、萧条〗60年之后呢?〖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富足、发展〗师追问(引出小组讨论的任务):短短的60年间汉朝发生了什么,竟然会有这么大变化。

历史七年级上(新版)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历史七年级上(新版)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汉武帝
•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开辟“丝绸之路”
•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阅读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 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注: ① 饥馑(jin):指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 ② 醇驷(chun si):四匹毛色一样的马.
请思考:1.西汉初年,面临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荒凉、凋敝 贫困
诸侯 中央
诸侯 中央
2.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背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聚集于诸 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 很不利。 b.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c.提出者:董仲舒。 d.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 道家等各派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e.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 学府。以儒家的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为主要教材。
制定严厉刑 法,对乱说 者治罪,看 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 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 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 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 盛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汉武帝间:公元前 202 年 建立者: 刘邦 (汉高祖)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
汉高祖刘邦
汉 武 帝 大 一 统 的 措 施
1、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二、开发边疆
西北------ 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 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
南方------
平定南越叛乱,重新设置郡县,管 理岭南地区。
西南------ 征服西南夷和开发西南。
学习测评
1、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A、今陕西咸阳西 B、今陕西西安西 C、今河南洛阳西、今河南安阳西 2、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A、五岭以南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海南岛
B、西南夷地区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汉 武 帝 大 一 统 的 措 施 1、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